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膦酸盐影响种植体稳定性的动物及临床研究新进展
1
作者 贾凌璐 公子恺 +1 位作者 赵文锡 文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8-633,共6页
双膦酸盐(BP)是治疗骨质疏松及骨相关肿瘤的常用药物之一,对骨代谢有较大影响。在摄入BP的患者群体中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时,BP对种植体骨结合的形成及长期维持的潜在作用不容忽视。此外,种植体的植入是否影响BP介导的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 双膦酸盐(BP)是治疗骨质疏松及骨相关肿瘤的常用药物之一,对骨代谢有较大影响。在摄入BP的患者群体中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时,BP对种植体骨结合的形成及长期维持的潜在作用不容忽视。此外,种植体的植入是否影响BP介导的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发生也备受关注。本文基于近年动物及临床研究证据,探讨BP对种植体骨结合形成及长期稳定的潜在作用,并分析种植治疗对BP相关性颌骨坏死的影响,最后为摄入BP患者的种植治疗提出临床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 种植体 骨结合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术后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探讨
2
作者 杨虎 史芮雯 +3 位作者 刘月 史一林 张圣锛 兰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0-666,共7页
目的 探讨单颗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及术后种植体周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单颗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治疗的100例患者(100枚种植体)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前、术后当天和术后6个月影像学资料。测量术后即刻和术... 目的 探讨单颗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及术后种植体周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单颗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治疗的100例患者(100枚种植体)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前、术后当天和术后6个月影像学资料。测量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的种植体唇腭侧颈部、中部和根部的骨板厚度,观察骨量变化的规律,并通过回归分析模型评估唇腭侧骨板厚度的预测因素。结果 术后6个月,种植体颈部、中部和根部唇侧骨厚度分别为2.35、2.29和3.28 mm,腭侧分别为0.00、2.40和6.05 mm;颈部骨吸收率最高,唇侧和腭侧分别为32.87%和62.20%;回归分析模型显示,种植体颈部唇侧骨厚度的影响因素为种植体颈部唇侧初始骨厚度、横断面上种植体中心与两邻牙中心连线夹角、种植体直径和愈合方式(P<0.05),而种植体腭侧初始骨厚度为种植体腭侧骨厚度的唯一预测因素(P<0.05)。结论 单颗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临床效果良好,种植体周新生骨厚度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在制定即刻种植方案时,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上颌中切牙 锥体束CT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形技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应用于上颌前牙水平型骨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史芮雯 杨虎 +5 位作者 刘月 史一林 张圣锛 刘煜 宋丰 兰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3,共8页
目的探讨L形技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应用于上颌前牙水平型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单颗上颌前牙种植同期植骨的25例患者的25颗种植体为研究对象,据植骨术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L形技术引导性骨再生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11例)、... 目的探讨L形技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应用于上颌前牙水平型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单颗上颌前牙种植同期植骨的25例患者的25颗种植体为研究对象,据植骨术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L形技术引导性骨再生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11例)、对照组(传统引导性骨再生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14例)。对2组患者术后的早期不适、创口愈合、种植体周骨量、种植体周硬组织吸收量、影像灰度值、种植体稳定性等进行对比。结果2组术后早期不适、创口愈合及术后6个月的种植体稳定性、影像灰度值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的垂直向种植体周骨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的水平向种植体周硬组织吸收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形技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应用于上颌前牙区种植同期垂直向骨增量效果更优,且在种植体稳定性、早期不适及创口愈合方面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形技术 骨缺损 引导骨再生 浓缩生长因子 上颌前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前牙区牙周生物型特征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袁洁 郭倩倩 +2 位作者 李麒 隋岩军 姜宝岐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8-403,共6页
目的运用锥形束CT测量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厚度与唇侧牙槽骨厚度,通过口内及模型测量牙冠宽长比、角化龈宽度、游离龈缘曲度,分析各牙周生物型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位牙周健康的青年志愿者,运用牙周探诊法预先判断受试牙位的牙龈厚... 目的运用锥形束CT测量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厚度与唇侧牙槽骨厚度,通过口内及模型测量牙冠宽长比、角化龈宽度、游离龈缘曲度,分析各牙周生物型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位牙周健康的青年志愿者,运用牙周探诊法预先判断受试牙位的牙龈厚薄,运用锥形束CT间接显影方法测量受试者上颌前牙区唇侧釉牙骨质界处牙龈厚度,以及牙槽嵴顶根方1、3、5 mm处牙槽骨厚度,通过口内及模型测量牙冠宽长比、附着龈宽度及游离龈缘曲度。结果牙周探诊法区分的厚龈型与薄龈型间牙龈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厚龈型(牙龈厚度≥1 mm)与薄龈型(牙龈厚度<1 mm)相应的牙周生物型特征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厚度与牙槽骨厚度呈正相关(r=0.293,P=0.001),与牙冠宽长比呈正相关(r=0.273,P=0.003),与角化龈宽度呈正相关(r=0.291,P=0.001),与游离龈缘曲度呈正相关(r=0.290,P=0.001)。结论牙周探诊法可用于对牙龈厚薄的快速判断,不同牙周生物型在软硬组织厚度及形态上有差异,相对于厚龈型,薄龈型治疗的美学风险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生物型 牙龈厚度 牙槽骨厚度 口腔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对小鼠下颌骨骨再生及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亚楠 吴旋 +4 位作者 贾婷婷 冯瑶 刘世岳 徐欣 张东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2-650,共9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对小鼠下颌骨骨再生以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6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小鼠下颌骨缺损建模当天(0 d)和术后7、14、28 d检...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对小鼠下颌骨骨再生以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6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小鼠下颌骨缺损建模当天(0 d)和术后7、14、28 d检测空腹血糖。于两组小鼠下颌骨缺损建模后7、14、28 d,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下颌骨缺损愈合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下颌骨缺损内碱性磷酸酶(AL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叉头框蛋白P3(Foxp3)、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2(PTPN2)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T2DM组小鼠的下颌骨缺损范围内新生骨的数量明显少于NC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成骨相关蛋白ALP和RUNX2的表达在T2DM组的骨缺损内明显降低;另外,2型糖尿病小鼠下颌骨缺损范围内的RORγt阳性细胞数量增加,Foxp3阳性细胞数量减少,PTPN2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2型糖尿病可以显著地抑制小鼠下颌骨骨再生过程,PTPN2的下降以及Treg-Th17向偏移可能为其潜在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再生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