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经验性回避与自杀意念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于瑶琨 姚志英 +8 位作者 王涛 桑肖 寇长贵 姚斌 孙文军 李冉 龚晓洁 傅艺娜 贾存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76-981,共6页
目的:探究大学生经验性回避水平与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所综合性大学学生4633名,采用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AQ-Ⅱ)及条目“在过去的12个月中,你是否认真地考虑过自杀”调查经验性回避水平、过去1年的自杀意念情况。结果:大... 目的:探究大学生经验性回避水平与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所综合性大学学生4633名,采用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AQ-Ⅱ)及条目“在过去的12个月中,你是否认真地考虑过自杀”调查经验性回避水平、过去1年的自杀意念情况。结果:大学生过去1年自杀意念的报告率为3.89%,女生报告率高于男生(4.51%vs.3.1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高水平的经验性回避及女性、来自城市地区、学习成绩一般和差、不参加课外活动、吸烟均与过去1年自杀意念正向关联(OR=8.18、29.69、2.51、1.55、1.82、2.74、1.59、2.57)。结论:中、高水平经验性回避与大学生自杀意念有关,大学生自杀意念预防需关注具有中、高水平经验性回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意念 经验性回避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22年河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及时空演变分析
2
作者 曲绍宁 闫肃 +4 位作者 陈琼丽 安成成 刘小波 潘静静 杨丽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9-754,共6页
目的探讨2011—2022年河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特征和时空演变规律,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1—2022年河南省SFTS数据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以区县为单位,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和空间... 目的探讨2011—2022年河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特征和时空演变规律,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1—2022年河南省SFTS数据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以区县为单位,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和空间中心传递曲线研究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2011—2022年河南省共报告5471例SFTS病例,81人死亡。发病率呈增长趋势(χ_(趋势)^(2)=23.24,P<0.001),年均发病率0.4677/10万;病死率在2011—2019年呈下降趋势(χ_(趋势)^(2)=8.86,P=0.003),但2020—2022年呈上升趋势(χ_(趋势)^(2)=12.93,P<0.001),年均病死率1.48%。5—7月为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58.75%。女性(59.39%)、60~80岁(55.40%)、农民(96.64%)为高发人群。该病主要分布在信阳市,其中商城县发病率最高(27.4118/10万)。在东南部地区存在空间聚集性(Moran′s I>0,P<0.001),疾病中心均在信阳市光山县,且12年间从东南-西北-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方向移动。结论2011—2022年河南省SFTS 5—7月高发,女性、老年人和农民是高危人群,东南部地区存在空间聚集性和向周边扩散的趋势,其中信阳市是防控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流行特征 时空演变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生育因素对主、客观认知功能的影响:基于平阴队列的横断面研究
3
作者 付春迎 于瑞洪 +3 位作者 王琪 李美玲 王晓祎 朱东山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80-988,995,共10页
背景目前关于生育因素与认知功能的研究结论尚不一致,且缺少有关女性生育因素与主观认知功能的研究。目的探究女性生育因素与主、客观认知功能的关联,为认知功能下降及痴呆症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平阴队列于2023年7月在... 背景目前关于生育因素与认知功能的研究结论尚不一致,且缺少有关女性生育因素与主观认知功能的研究。目的探究女性生育因素与主、客观认知功能的关联,为认知功能下降及痴呆症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平阴队列于2023年7月在济南市平阴县3个乡镇以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45~70岁的中老年人进行调研,获得有效样本2165例。自行编制一般信息问卷,收集社会人口统计学信息、既往病史、生活方式、女性生育因素等信息。分别采用主观认知下降自测量表(SCD-Q9)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MoCA-B)测量研究对象的主、客观认知功能。通过人体测量获得身高、体质量等信息,通过血液检测获得研究对象的载脂蛋白e4(APOE e4)等位基因分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女性生育因素对主、客观认知功能的影响。采用局部加权回归(Loess)分析女性初潮年龄、绝经年龄、生育期长度与MoCA-B得分的非线性关联。结果本研究基于基线人群,纳入1044例已绝经女性,其中SCD-Q9得分异常率为48.37%(505/1044),MoCA-B得分异常率为67.43%(704/10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育3个及以上的女性比生育1个及以下的女性主观认知下降的风险更低(OR=0.59,95%CI=0.36~0.98);母乳喂养时长<6个月的女性比喂养时长6~12个月的女性主观认知下降风险更高(OR=3.69,95%CI=1.03~13.16)。初潮年龄>18岁(OR=1.91,95%CI=1.09~3.35)、绝经年龄≤45岁(OR=1.61,95%CI=1.00~2.62)、生育期≤30年(OR=1.56,95%CI=1.07~2.29)或>40年(OR=2.22,95%CI=1.05~4.72)均与较差的客观认知功能有关(P<0.05)。经Loess分析,可见初潮年龄、绝经年龄以及生育期长度与MoCA-B得分之间近似呈倒“J”形关系。结论子女数量较多(≥3个)的女性主观认知下降风险更低,较短母乳喂养时长(<6个月)的女性主观认知下降风险更高。初潮年龄>18岁、早绝经(≤45岁)、生育期过长或过短均与较差的客观认知功能有关。应关注女性生育因素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延缓认知功能下降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生育因素 认知功能 主观认知功能 客观认知功能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昼夜节律综合征和代谢综合征对主、客观认知功能的影响:基于平阴队列的横断面研究
4
作者 张露艺 于瑞洪 +4 位作者 王琪 张小宇 李响 王仲璇 朱东山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2481-2490,共10页
背景目前关于代谢综合征(MetS)与认知功能的研究结论尚不一致,且缺少有关昼夜节律综合征(CircS)与主观认知功能的研究。目的分析CircS和MetS对主、客观认知功能的影响,为认知功能下降及痴呆症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 背景目前关于代谢综合征(MetS)与认知功能的研究结论尚不一致,且缺少有关昼夜节律综合征(CircS)与主观认知功能的研究。目的分析CircS和MetS对主、客观认知功能的影响,为认知功能下降及痴呆症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平阴队列数据进行横断面研究。平阴队列研究于2023年7月在山东省平阴县启动,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来自3个乡镇的7个村45~70岁的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MetS使用协调标准定义,CircS包括MetS的成分以及短睡眠时间和抑郁。分别采用主观认知下降自测量表(SCD-Q9)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MoCA-B)评估参与者的主、客观认知功能。通过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分析CircS和MetS与主、客观认知得分的关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ircS和MetS对主、客观认知得分异常的影响。结果队列基线共调查2187人,获得有效样本2165人。本研究采用基线调查数据,剔除缺失CircS诊断数据及协变量的个体后,最终纳入1939人。参与者MetS和CircS患病率分别为48.2%(934/1939)和31.5%(611/1939)。共有356名(18.4%)和33名(1.7%)参与者单独患有MetS或CircS,578名(29.8%)参与者同时患有CircS和MetS。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人群相比,仅患MetS的女性SCD-Q9得分降低(β=-0.487,95%CI=-0.875~-0.099),仅患MetS的男性MoCA-B得分升高(β=1.097,95%CI=0.261~1.934),仅患CircS的全人群SCD-Q9得分升高(β=1.643,95%CI=0.765~2.521),仅患CircS的男性MoCA-B得分降低(β=-3.644,95%CI=-6.323~-0.9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患CircS的男性、女性出现SCD-Q9得分异常是健康人群的10.46倍(95%CI=1.87~196.20)和5.11倍(95%CI=1.85~18.03);仅患MetS的男性、女性出现SCD-Q9得分异常是健康人群的0.62倍(95%CI=0.40~0.97)和0.65倍(95%CI=0.47~0.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短睡眠时长与SCD-Q9得分异常有关(OR=1.79,95%CI=1.44~2.22),抑郁状况与SCD-Q9得分异常、MoCA-B得分异常均有关(OR=4.75,95%CI=3.41~6.72;OR=1.48,95%CI=1.06~2.08)。结论CircS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较为严重,无短睡眠和抑郁状况的MetS患者表现出更好的认知功能。CircS可能是预测我国中老年人群主观认知下降风险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主观认知功能 客观认知功能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严厉管教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才睿 刘珍珍 +3 位作者 刘宝鹏 杨晓帆 刘贤臣 贾存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50-954,共5页
目的:探讨父母严厉管教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参与山东省青少年行为与健康研究队列基线和随访调查,并且基线调查中不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史的5154名在校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青少年健康与行为问卷用于调查一般人... 目的:探讨父母严厉管教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参与山东省青少年行为与健康研究队列基线和随访调查,并且基线调查中不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史的5154名在校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青少年健康与行为问卷用于调查一般人口学信息、家庭状况及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史,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用于测量抑郁状况,父母严厉管教量表用于测量父母严厉管教程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线父母严厉管教与青少年随访一年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间的关系。结果:5154例调查对象中,随访1年内报告非自杀性自伤者共236(4.6%)人。受父亲重度严厉管教者共1144(22.2%)例,受母亲重度严厉管教者共1095(21.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父亲重度严厉管教(OR=1.72,95%CI=1.11~2.64)和母亲重度严厉管教(OR=1.65,95%CI=1.09~2.50)与青少年1年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风险增加相关。结论:父母重度严厉管教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风险增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青少年 父母严厉管教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增江沿岸地区鼠形动物及携带病原体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涛宇 逄博 +7 位作者 冯海燕 王显军 李浩 陈守义 张齐光 丁淑军 马伟 杨丽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6-489,495,共5页
目的了解广州增江沿岸地区鼠形动物及携带伯氏疏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恙虫病东方体、埃立克体、新型布尼亚病毒和汉坦病毒6种病原体的情况。方法使用笼夜法在广州市增城区捕获鼠形动物,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鼠形动物脏器中的伯氏疏... 目的了解广州增江沿岸地区鼠形动物及携带伯氏疏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恙虫病东方体、埃立克体、新型布尼亚病毒和汉坦病毒6种病原体的情况。方法使用笼夜法在广州市增城区捕获鼠形动物,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鼠形动物脏器中的伯氏疏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恙虫病东方体、埃立克体、新型布尼亚病毒和汉坦病毒。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种属、雌雄和调查点鼠形动物病原体的感染情况。结果捕获臭鼩鼱和褐家鼠共69只,鼠形动物密度为13.29%。褐家鼠中检出钩端螺旋体为57.89%、恙虫病东方体为31.58%、汉坦病毒为21.05%和伯氏疏螺旋体为5.26%;臭鼩鼱中仅检出伯氏疏螺旋体为2.00%。埃立克体、新型布尼亚病毒均未检出。此外,褐家鼠中存在4种病原体的双重感染,其双重感染率为36.84%。结论广州增江沿岸地区鼠形动物以臭鼩鼱和褐家鼠为主且密度较高;褐家鼠中病原体感染率高于臭鼩鼱且存在多种病原体的复合感染。当地应加强对鼠形动物尤其是褐家鼠的监测和控制、降低鼠形动物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形动物 病原体 双重感染 广州 增江沿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与荧光偏振法诊断布鲁氏菌病准确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刘雅雯 王显军 杨丽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9-417,共9页
目的应用诊断性试验Meta分析,定量评价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与荧光偏振法(FPA)诊断布鲁氏菌病的准确性。方法通过检索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CBM)、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分别收集GICA和FPA诊断布鲁氏菌病的相关文献... 目的应用诊断性试验Meta分析,定量评价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与荧光偏振法(FPA)诊断布鲁氏菌病的准确性。方法通过检索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CBM)、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分别收集GICA和FPA诊断布鲁氏菌病的相关文献,检索截至2021年12月。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3对入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Stata12.0与SAS9.4拟合双变量随机效应模型评价GICA与FPA诊断布鲁氏菌病准确性的结果。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9篇,共22914个样本。诊断布鲁氏菌感染的合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DOR值和AUC,GICA法分别为95%(95%CI:90%~97%)、96%(95%CI:93%~98%)、25.20(95%CI:13.34~47.58)、0.06(95%CI:0.03~0.10)、418.30(95%CI:170.98~1027.03)和0.99(95%CI:0.97~0.99),FPA法分别为96%(95%CI:94%~97%)、99%(95%CI:96%~100%)、72.29(95%CI:24.03~217.51)、0.04(95%CI:0.03~0.06)、1821.75(95%CI:516.42~6426.52)和0.99(95%CI:0.97~0.99),且两种方法合并DOR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eek’s漏斗图检验显示两种方法均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在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检测中,GICA与FPA均有良好的诊断价值,FPA的综合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荧光偏振法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治疗中分离出非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思慧 鲍生娟 +1 位作者 段鸿飞 李亮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8期33-37,共5页
目的探索在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分离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时与NTM肺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2016年4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成功检出NTM的28例肺结核患者资料,追踪记... 目的探索在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分离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时与NTM肺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2016年4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成功检出NTM的28例肺结核患者资料,追踪记录患者病例资料中临床、影像和微生物学资料,评估患者合并NTM肺病的可能性。结果28例患者分离出的NTM均为脓肿分枝杆菌。17例患者痰培养和/或分子生物学仅成功检测出1次脓肿分枝杆菌,8例患者在痰中分离到脓肿分枝杆菌2次以上,3例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培养和/或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脓肿分枝杆菌1次。参照NTM肺病诊断标准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不符合NTM肺病诊断标准。结论在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分离出的NTM菌株一般不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核分枝杆菌 分枝杆菌感染 肺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代照料孙子女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6年CFPS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罗丽艳 孔凡磊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62-467,共6页
目的:探究隔代照料孙子女的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方法: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使用SPSS 24.0,运用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 目的:探究隔代照料孙子女的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方法: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使用SPSS 24.0,运用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经筛选后,共有3624个样本纳入分析。其中,978位老年人(27.0%)自评健康状况较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性别、与子女1见面频率、同子女1关系和隔代照料孙子女的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呈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隔代照料孙子女的数量多少和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并不相关,而与子女见面频率、关系好坏则影响着隔代照料孙子女的老年人的自评健康,这提示我们,子女要通过加强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沟通联系以改善隔代照料孙子女的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代照料孙子女 老年人 自评健康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