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一起皮肤炭疽疫情来源炭疽芽胞杆菌的分子分型及基因溯源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奇 王爽 +8 位作者 程立肖 房明 于晓琳 梁昊 王耀 李忠 徐爱强 寇增强 温红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5-549,555,共6页
目的对一起皮肤炭疽暴发疫情来源炭疽芽胞杆菌开展分子分型及基因溯源分析,为炭疽的有效防控提供重要的基础性数据。方法本研究对2021年山东省曹县一起炭疽疫情样本中分离的8株炭疽芽胞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MLVA-15和canSNP分型、... 目的对一起皮肤炭疽暴发疫情来源炭疽芽胞杆菌开展分子分型及基因溯源分析,为炭疽的有效防控提供重要的基础性数据。方法本研究对2021年山东省曹县一起炭疽疫情样本中分离的8株炭疽芽胞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MLVA-15和canSNP分型、全基因组测序(WGS)和SNPs分析。结果药敏结果显示,所有分离株耐药性一致。8株菌MLVA-15分型为同一基因型,该基因型在国内首次发现,命名为MLVA15-CHN77型;canSNP分型均为A.Br.001/002型。WGS结果分析显示,8株菌具有相同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谱。SNPs分析显示,8株暴发菌株聚成一簇。结论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分型和溯源策略,是炭疽芽胞杆菌传统分型方法的必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芽胞杆菌 分子分型 全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班达病毒的遗传进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宇涵 李超 +2 位作者 王玉昊 韦雪敏 许一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8,共8页
目的阐明大别班达病毒(Dabie bandavirus,DBV)的基因型流行分布特征,探究DBV进化机制的动态变化,为DBV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Iqtree软件以最大似然法构建DBV的L、M、S片段系统发育进化树并进行遗传进化关系的分析;以系统发... 目的阐明大别班达病毒(Dabie bandavirus,DBV)的基因型流行分布特征,探究DBV进化机制的动态变化,为DBV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Iqtree软件以最大似然法构建DBV的L、M、S片段系统发育进化树并进行遗传进化关系的分析;以系统发育进化树为参考,筛选重配株;使用RDP4软件进行DBV重组情况的检测;DBV序列的遗传距离以及选择压力分析由Mega11.0软件计算。结果重组分析显示共88株毒株出现重组现象,潜在重组事件共计98个。L、M、S片段的重组率分别为3.48%、2.88%、1.75%。重组事件在非人类宿主中检测到的比例相较之前的研究有所上升。经重配分析,在148株重配株中发现了36种重配基因型,未报道过的重配基因型有16种。本研究检测到24株同时发生重组和重配的基因组序列。dN/dS的结果表明,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糖蛋白(GP)、核蛋白(NP)和非结构蛋白(NSs)进化过程中可能主要受负选择压力影响。结论越来越多的动物宿主如狗、猫、牛等参与DBV的重组、重配事件中,使其进化机制更趋复杂,这对DBV疫苗的设计和SFTS的预防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V 重组 重配 选择压力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温度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韦雪敏 李书晗 +5 位作者 王耀 陈梦婷 赵丽 王志玉 万敏 温红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研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对温度的敏感性,为SFTSV的消毒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提供依据。方法将SFTSV细胞培养上清液分装到250μL的PCR管中,100μL/管,分别放置在... 目的研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对温度的敏感性,为SFTSV的消毒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提供依据。方法将SFTSV细胞培养上清液分装到250μL的PCR管中,100μL/管,分别放置在4℃冰箱,以及25℃、37℃、39℃、56℃、70℃金属浴中,处理预定时间后,再将其感染Vero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毒滴度。结果随温度的升高,病毒滴度下降速度加快,在4℃、25℃、37℃和39℃放置24 h后病毒滴度由10^(7.25)/100μL分别下降到10^(7.00)/100μL、10^(6.75)/100μL、10^(6.50)/100μL和10^(5.00)/100μL。同一温度,随放置时间的延长,病毒滴度下降趋势也愈加明显,SFTSV在4℃、25℃、37℃放置72 h后,病毒滴度由10^(7.25)/100μL分别下降到10^(6.63)/100μL、10^(6.50)/100μL和10^(3.38)/100μL。SFTSV在39℃放置72 h失去感染性,在56℃作用180 min或70℃放置5 min即被灭活。结论SFTSV 70℃放置5 min即被灭活,但其在4℃和25℃条件下放置3 d,病毒滴度变化不明显,实验室和医务人员应重视个人防护和对被SFTSV污染过的物品的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病毒滴度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TSV Gn关键氨基酸突变对细胞自噬与病毒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梦婷 邱玲 +4 位作者 杜蒙育 徐小莹 韦雪敏 崇小文 温红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80-1086,共7页
目的探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中Gn蛋白关键氨基酸突变(I323V)对细胞活性以及病毒复制的影响,并通过检测自噬相关蛋白水平推测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定点突变和同源重组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n和pcDNA3.1(+)-Gn... 目的探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中Gn蛋白关键氨基酸突变(I323V)对细胞活性以及病毒复制的影响,并通过检测自噬相关蛋白水平推测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定点突变和同源重组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n和pcDNA3.1(+)-Gn(I323V)。验证其在BSR-T7/5细胞中成功表达后,检测SFTSV Gn对细胞活性、病毒复制和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双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证实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n和pcDNA3.1(+)-Gn(I323V)。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Gn和Gn(I323V)成功表达。过表达Gn对病毒复制无明显影响,但表达Gn(I323V)后病毒增殖速率明显降低;Gn和Gn(I323V)的表达可不同程度降低细胞存活率(P<0.05),并引起细胞内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和p62表达增多(P<0.05)。结论SFTSV Gn可能是通过抑制自噬流从而影响细胞活性,且第323位氨基酸突变对宿主细胞和病毒复制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TSV Gn BSR-T7/5细胞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