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川西部高海拔地区鼠形动物携带重要病原体的调查研究
1
作者
李世豪
付邦
+7 位作者
任佳荣
王紫航
宋秀平
方心悦
梁莹
鲁亮
刘小波
刘起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79-886,共8页
目的 调查四川西部高海拔地区鼠形动物及其携带8种病原体情况,为当地鼠传疾病防控和病原体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8-11月在四川西部高海拔地区采用夹夜法捕获鼠形动物,采集鼠体肝、肺后提取核酸,使用荧光定量PCR(qPCR)/反转录qPCR(RT...
目的 调查四川西部高海拔地区鼠形动物及其携带8种病原体情况,为当地鼠传疾病防控和病原体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8-11月在四川西部高海拔地区采用夹夜法捕获鼠形动物,采集鼠体肝、肺后提取核酸,使用荧光定量PCR(qPCR)/反转录qPCR(RT-qPCR)法,检测鼠体携带大别班达病毒、汉坦病毒、巴尔通体、土拉弗朗西斯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莫氏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致病性钩端螺旋体8种重要病原体。不同组间鼠种的构成比及不同组间病原体阳性率差异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捕获鼠形动物9种共114只,该地区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22.81%)、高山姬鼠(18.42%)、北社鼠(17.54%)、大耳姬鼠(16.67%)、大林姬鼠(13.16%),其他鼠种包括大足鼠(4.39%)、高原松田鼠(4.39%)、川西缺齿鼩(1.75%)、川西白腹鼠(0.88%)。鼠形动物在不同地区、海拔、生境之间的鼠种构成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χ^(2)_(地区)=112.358, P<0.05;χ^(2)_(海拔)=96.843, P<0.05;χ^(2)_(生境)=48.842, P<0.05)。肝、肺病原检测结果显示,巴尔通体阳性率最高25.44%(29/114),其余7种病原体阳性率在0%~4.39%之间。5只鼠形动物合并感染2种及以上病原体,复合阳性率为4.36%(5/114)。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在不同鼠种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68, P=0.028),不同生境中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96, P=0.027),其他病原体在不同鼠种、地区、海拔、生境、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四川西部高海拔地区鼠类物种较为丰富,携带多种病原体,并且存在多种病原体复合感染情况,其中巴尔通体阳性率较高。生活区中病原体感染率较高,对人群致病风险较大,应加强鼠类管理和鼠传疾病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形动物
病原体
鼠传疾病
分布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1—2022年河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及时空演变分析
2
作者
曲绍宁
闫肃
+4 位作者
陈琼丽
安成成
刘小波
潘静静
杨丽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9-754,共6页
目的探讨2011—2022年河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特征和时空演变规律,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1—2022年河南省SFTS数据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以区县为单位,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和空间...
目的探讨2011—2022年河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特征和时空演变规律,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1—2022年河南省SFTS数据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以区县为单位,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和空间中心传递曲线研究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2011—2022年河南省共报告5471例SFTS病例,81人死亡。发病率呈增长趋势(χ_(趋势)^(2)=23.24,P<0.001),年均发病率0.4677/10万;病死率在2011—2019年呈下降趋势(χ_(趋势)^(2)=8.86,P=0.003),但2020—2022年呈上升趋势(χ_(趋势)^(2)=12.93,P<0.001),年均病死率1.48%。5—7月为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58.75%。女性(59.39%)、60~80岁(55.40%)、农民(96.64%)为高发人群。该病主要分布在信阳市,其中商城县发病率最高(27.4118/10万)。在东南部地区存在空间聚集性(Moran′s I>0,P<0.001),疾病中心均在信阳市光山县,且12年间从东南-西北-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方向移动。结论2011—2022年河南省SFTS 5—7月高发,女性、老年人和农民是高危人群,东南部地区存在空间聚集性和向周边扩散的趋势,其中信阳市是防控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流行特征
时空演变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西部高海拔地区鼠形动物携带重要病原体的调查研究
1
作者
李世豪
付邦
任佳荣
王紫航
宋秀平
方心悦
梁莹
鲁亮
刘小波
刘起勇
机构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媒介生物控制学系
中国疾病预防
控制
中心传染病预防
控制
所
媒介
生物
控制
室
浙江中医药
大学
公共
卫生
学院
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79-88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No.32090023)
公共卫生应急反应机制的运行——传染病防控(No.102393220020020000029)。
文摘
目的 调查四川西部高海拔地区鼠形动物及其携带8种病原体情况,为当地鼠传疾病防控和病原体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8-11月在四川西部高海拔地区采用夹夜法捕获鼠形动物,采集鼠体肝、肺后提取核酸,使用荧光定量PCR(qPCR)/反转录qPCR(RT-qPCR)法,检测鼠体携带大别班达病毒、汉坦病毒、巴尔通体、土拉弗朗西斯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莫氏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致病性钩端螺旋体8种重要病原体。不同组间鼠种的构成比及不同组间病原体阳性率差异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捕获鼠形动物9种共114只,该地区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22.81%)、高山姬鼠(18.42%)、北社鼠(17.54%)、大耳姬鼠(16.67%)、大林姬鼠(13.16%),其他鼠种包括大足鼠(4.39%)、高原松田鼠(4.39%)、川西缺齿鼩(1.75%)、川西白腹鼠(0.88%)。鼠形动物在不同地区、海拔、生境之间的鼠种构成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χ^(2)_(地区)=112.358, P<0.05;χ^(2)_(海拔)=96.843, P<0.05;χ^(2)_(生境)=48.842, P<0.05)。肝、肺病原检测结果显示,巴尔通体阳性率最高25.44%(29/114),其余7种病原体阳性率在0%~4.39%之间。5只鼠形动物合并感染2种及以上病原体,复合阳性率为4.36%(5/114)。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在不同鼠种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68, P=0.028),不同生境中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96, P=0.027),其他病原体在不同鼠种、地区、海拔、生境、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四川西部高海拔地区鼠类物种较为丰富,携带多种病原体,并且存在多种病原体复合感染情况,其中巴尔通体阳性率较高。生活区中病原体感染率较高,对人群致病风险较大,应加强鼠类管理和鼠传疾病的监测。
关键词
鼠形动物
病原体
鼠传疾病
分布
调查
Keywords
rodents
pathogens
rodent-borne diseases
distribution
investigation
分类号
R376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R377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R378.6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1—2022年河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及时空演变分析
2
作者
曲绍宁
闫肃
陈琼丽
安成成
刘小波
潘静静
杨丽萍
机构
山东大学
齐鲁
医学院
公共
卫生
学院
流行病
学系
河南省疾病预防
控制
中心传染病预防
控制
所
中国疾病预防
控制
中心传染病预防
控制
所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媒介生物控制学系
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9-754,共6页
文摘
目的探讨2011—2022年河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特征和时空演变规律,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1—2022年河南省SFTS数据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以区县为单位,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和空间中心传递曲线研究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2011—2022年河南省共报告5471例SFTS病例,81人死亡。发病率呈增长趋势(χ_(趋势)^(2)=23.24,P<0.001),年均发病率0.4677/10万;病死率在2011—2019年呈下降趋势(χ_(趋势)^(2)=8.86,P=0.003),但2020—2022年呈上升趋势(χ_(趋势)^(2)=12.93,P<0.001),年均病死率1.48%。5—7月为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58.75%。女性(59.39%)、60~80岁(55.40%)、农民(96.64%)为高发人群。该病主要分布在信阳市,其中商城县发病率最高(27.4118/10万)。在东南部地区存在空间聚集性(Moran′s I>0,P<0.001),疾病中心均在信阳市光山县,且12年间从东南-西北-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方向移动。结论2011—2022年河南省SFTS 5—7月高发,女性、老年人和农民是高危人群,东南部地区存在空间聚集性和向周边扩散的趋势,其中信阳市是防控重点。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流行特征
时空演变
河南省
Keywords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epidemiology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Henan Province
分类号
R373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川西部高海拔地区鼠形动物携带重要病原体的调查研究
李世豪
付邦
任佳荣
王紫航
宋秀平
方心悦
梁莹
鲁亮
刘小波
刘起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11—2022年河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及时空演变分析
曲绍宁
闫肃
陈琼丽
安成成
刘小波
潘静静
杨丽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