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0~5岁儿童头围发育状况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姜迎 闫静弋 +7 位作者 于连龙 王克波 肖培瑞 庄茂强 褚遵华 赵若涵 张俊黎 孙青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了解并分析山东省0~5岁儿童头围发育状况,进而完善目标人群生长发育资料。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对山东省内0~5岁儿童的头围发育状况进行调查,并用SPSS 18.0软件对头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年龄组的男童头围均高于女童,... 目的了解并分析山东省0~5岁儿童头围发育状况,进而完善目标人群生长发育资料。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对山东省内0~5岁儿童的头围发育状况进行调查,并用SPSS 18.0软件对头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年龄组的男童头围均高于女童,差值最大为1.05 cm;儿童头围在正常及以上水平的比例高达98.70%。与2015年中国9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及WHO标准相比,各年龄组儿童头围均较高,其中12月龄及以下年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身长/身高状况下的头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东省0~5岁儿童的头围发育水平良好,应继续加强对生长迟缓儿童的发育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头围 生长迟缓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至2018年中国25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57
2
作者 卞一丁 +28 位作者 蒋思远 冀涌 韩树萍 王三南 李占魁 夏世文 杨长仪 杨传忠 陈玲 单若冰 刘玲 易彬 林振浪 王杨 刘江勤 何玲 李明霞 潘新年 郭艳 刘翠青 周勤 李晓莺 孙慧清 齐宇洁 黑明燕 Shoo K.Lee 杨毅 严卫丽 曹云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1-246,共6页
目的调查中国25家NICU中早产儿中心导管(CLs)置管率、CLs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发生率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防治CLABSI提供基线数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整群随机对照研究"应用以循证为基础的质量改进方法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 目的调查中国25家NICU中早产儿中心导管(CLs)置管率、CLs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发生率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防治CLABSI提供基线数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整群随机对照研究"应用以循证为基础的质量改进方法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发生率(REIN-EPIQ)"建立的早产儿临床数据库。研究人群为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中国25家医院NICU收治的出生胎龄<34周的所有早产儿(排除自动出院)。结果共纳入24 884例早产儿,其中9 537例(38.3%)至少留置一根置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7 532例(79.0%)。CLABSI总发生率为2.4/1 000(0.0~9.8/1 000)导管日,CLABSI相关病死率为6.7%(35/526)。CLABSI的发生率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上升呈下降趋势。CLABSI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46.2%),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49.8%,其次为革兰阳性菌(33.9%),真菌占19.9%。结论我国NICU早产儿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率高,CLABSI发生率存在显著单位间差异,CLABSI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占比高。需要采取针对性质量改进措施以缩小单位间差异、降低真菌CLABSI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脐静脉导管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儿童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杜庆霞 李磊 +4 位作者 别文辉 李新香 于培儒 周欣 张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36-739,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血栓形成的常见病因,观察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诊断为血栓形成并接受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过程中国际标准化比值的(INR)目标值将患儿分为INR 1.0~1.5组... 目的了解儿童血栓形成的常见病因,观察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诊断为血栓形成并接受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过程中国际标准化比值的(INR)目标值将患儿分为INR 1.0~1.5组、INR 1.5~2.0组及INR>2.0组,比较分析三组患儿抗凝治疗时间及疗效。结果纳入64例患儿,男40例、女24例,<2岁29例(45.3%)。原发病以血液肿瘤疾病(36例,56.2%)、心血管疾病(20例,31.2%)为主。血栓形成原因为中心静脉置管38例(59.38%)、外周动静脉穿刺12例(18.75%)、重症感染4例(6.25%)、肿瘤4例(6.25%)、股静脉置管2例(3.12%)、心律失常2例(3.12%)、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2例(3.12%)。INR 1.0~1.5组20例(男11例、女9例),INR 1.5~2.0组28例(男18例、女10例),INR>2.0组13例(男9例、女4例),三组间抗凝治疗中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INR 1.5~2.0组较INR 1.0~1.5组抗凝所用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抗凝是治疗儿童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且效果良好,低剂量华法林抗凝即可抑制血栓形成,无需将INR调整到>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 肝素 华法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咯血介入栓塞治疗后复发8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静 高明明 +3 位作者 吴长华 王亮 宋丹 郭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咯血经导管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后复发的原因,为预防复发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46例咯血患儿经BAE治疗后复发的8例临床资料,通过支气管动脉再次造影综合分析复发原因。结果BAE术后8例咯血复发患... 目的分析儿童咯血经导管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后复发的原因,为预防复发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46例咯血患儿经BAE治疗后复发的8例临床资料,通过支气管动脉再次造影综合分析复发原因。结果BAE术后8例咯血复发患儿再次造影发现,复发咯血由原责任血管再通所致2例,异常供血支气管动脉遗漏栓塞所致2例,病灶新生侧支循环供血动脉建立所致3例,血管变异超选失败所致1例。二次BAE治疗后随访6个月至3年。7例患儿未再出现咯血症状,1例再次出现咯血,给予外科右肺下叶切除后治愈。结论BAE可有效治疗咯血,完全栓塞是关键。但术中造影应仔细,避免遗漏,再通和新发动脉也值得注意,是咯血复发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支气管动脉 支气管动脉栓塞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过敏性结肠炎临床特点及其肠黏膜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7
5
作者 徐俊杰 刘秀美 +2 位作者 张利红 魏绪霞 杜庆霞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41-743,共3页
目的研究婴幼儿过敏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及其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表达。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9月—2014年2月收治的24例过敏性结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和比较24例过敏性结肠炎患儿肠黏膜及16... 目的研究婴幼儿过敏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及其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表达。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9月—2014年2月收治的24例过敏性结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和比较24例过敏性结肠炎患儿肠黏膜及1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的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组织,以及1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肠切除术后近端正常的肠黏膜中ECP表达的差异。结果 24例过敏性结肠炎中男15例、女8例,婴儿23例,<6月龄20例;临床表现均有血便,其次为腹泻15例。1例有湿疹,3例有药物过敏。内镜下病变主要累及乙状结肠(12例)及直肠(11例),最常表现为黏膜红斑(21例)、痘疹样结节(18例)、糜烂(3例)及溃疡(3例)等;组织病理学表现为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过敏性结肠炎患儿肠黏膜ECP阳性嗜酸性粒细胞个数为42(30~60),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为18(15~23),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为25.5(14~35),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8.14,P<0.001)。结论儿童过敏性结肠炎以婴幼儿多见,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红斑及痘疹样结节。肠黏膜组织中ECP阳性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加是过敏性结肠炎的特征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肠炎 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