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有效减少肺出血发生率的应用时限选择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禄全 余加林 +34 位作者 封志纯 史源 汪丽 陈盛 钟晓云 陈文 刘建红 刘向红 唐成和 杨卫红 郑军 王晓鹏 刘芳 杜志方 武彦秋 刘霞 周晓玉 胡毓华 张成元 李忠良 杨震英 龙博文 瞿运萍 吕红艳 吴素静 乔彦霞 王素敏 叶青青 卞洪亮 蔡志勇 谢俊英 马友凤 赵柏丽 黄水霞 黎瑞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03-1207,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制剂——牛肺表面活性物质(calf pulmonary surfactant,CPS,商品名: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时有效减少肺出血发生率的最... 目的探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制剂——牛肺表面活性物质(calf pulmonary surfactant,CPS,商品名: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时有效减少肺出血发生率的最终应用时限。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国内22家各级医院新生儿病房应用PS治疗NRDS的相关临床资料。NRDS患儿分为3组,第1组:重度NRDS采用常规机械通气(CMV)+CPS治疗;第2组:轻度NRDS采用CMV+CPS治疗;第3组:轻度NRDS采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CPS治疗;将生后1、2、3、4、5、6、7、8 h作为时间界点,逐一比较在界点前后使用CPS的各组肺出血的发生率,并探讨NRDS严重程度相同的患儿在不同通气模式下肺出血发生率。结果对于重度NRDS患儿,以生后4、5、6、7、8 h作为使用CPS的时间界点时肺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轻度NRDS患儿,生后5 h内使用组肺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5 h后使用组(3.2%vs9.7%,P<0.05)。对于轻度NRDS患儿,以生后5 h为界点,第3组的肺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第2组(0.3%vs 6.5%,P<0.05)。结论生后5 h内使用CPS是治疗NRDS时有效降低肺出血发生率的最后时限,对于轻度NRDS,生后5 h内使用CPS联合nCPAP可明显减少肺出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出血 肺表面活性物质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膈疝患儿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栋 胡元军 +1 位作者 武玉睿 李晓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3-88,共6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膈疝(CDH)患儿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8年9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收治的CDH患儿共126例,描述性分析合并畸形情况。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CDH患儿分为存活组(100例)和死亡组(2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 目的:分析先天性膈疝(CDH)患儿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8年9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收治的CDH患儿共126例,描述性分析合并畸形情况。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CDH患儿分为存活组(100例)和死亡组(2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并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计量资料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126例患儿中,合并先天缺陷55例(43.7%),其中多发畸形20例(15.9%)。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延期手术为保护性因素(P<0.05);胎膜早破、术后肺不张、术后上机时间长及术后氧合指数高为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临界值为5.74时,术后氧合指数预测患儿死亡的敏感度为81.0%,特异度为75.0%,曲线下面积为0.841(P<0.01)。结论:CDH患儿常并发畸形,胎膜早破、术后肺不张、术后上机时间、术后氧合指数大于5.74是CDH患儿术后死亡的高危因素,通过延期手术获得术前稳定的内环境,可以有效降低CDH患儿术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膈 先天性/并发症 婴儿 新生 先天畸形/病因学 死亡原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