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CT斜矢状位对儿童大前庭水管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建基 孙晓卫 +4 位作者 赵建设 窦芬芬 江应慧 董春华 易明岗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204-208,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T,HRCT)斜矢状位多平面重组对大前庭水管(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LVA)的诊断价值,寻求对前庭水管扩大的最佳诊断方法。方法对83例(166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行HRCT横断位扫描,对原始数据行冠状位... 目的探讨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T,HRCT)斜矢状位多平面重组对大前庭水管(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LVA)的诊断价值,寻求对前庭水管扩大的最佳诊断方法。方法对83例(166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行HRCT横断位扫描,对原始数据行冠状位及斜矢状位的多平面重组,所得图像由2位影像学医师及1位耳科医师分别进行诊断,并比较作出诊断所需观察图像幅数。结果被三位医师诊断为LVA的耳数,轴位分别为23耳、20耳、21耳,冠状位分别为19耳、18耳、20耳,重组斜矢状位分别为27耳、27耳、27耳;轴位所需图像幅数平均为6幅,冠状位平均为9幅,斜矢状位为2幅。结论HRCT斜矢状位多平面重组为诊断LVA的最佳图像,所需图像幅数最少,诊断正确率高,可以提高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病因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前庭水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在儿童肺动脉发育异常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郭磊 王锡明 +2 位作者 程召平 段艳华 乌大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23-827,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在评估儿童肺动脉发育异常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心脏超声拟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发育畸形及临床怀疑有肺动脉发育异常的36例患儿,行DS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所得图像全部传入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在评估儿童肺动脉发育异常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心脏超声拟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发育畸形及临床怀疑有肺动脉发育异常的36例患儿,行DS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所得图像全部传入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以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形态及密度,并与手术及X线心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36例患儿术前DSCT血管造影均获得满意图像,运用5点法评价所得平均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为(4.3±0.6)分;准确诊断肺动脉发育异常41处,漏诊1处为两肺动脉分叉处远端周围肺动脉狭窄,准确率为97.6%;所得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1.78±0.31)mSv。结论 DSCT在肺动脉发育异常的诊断中可以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肺动脉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前神经孔异常的影像表现
3
作者 郭磊 李晓艳 +2 位作者 朱铭 赵建设 董春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提高对儿童前神经孔异常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的认识,避免因延误治疗导致的鼻骨畸形或其他并发症,从而影响面骨发育。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和影像检查的12例病例,年龄1~5岁,平均3岁。临床表现为发生在从鼻尖到眉间任何位置... 目的:提高对儿童前神经孔异常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的认识,避免因延误治疗导致的鼻骨畸形或其他并发症,从而影响面骨发育。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和影像检查的12例病例,年龄1~5岁,平均3岁。临床表现为发生在从鼻尖到眉间任何位置的中线肿块,在鼻梁皮肤上可见凹陷。多经手术证实。结果:病变发生于鼻根部的7例,鼻尖3例,鼻尖、鼻根部及颅内均有病变的2例,病灶直径大小约为4~10mm。结论:前神经孔异常的CT和MRI检查可了解病变的范围及性质,为及早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神经孔 儿童 鼻根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CT前门控技术在小儿肺动脉发育异常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郭磊 王锡明 +3 位作者 程召平 段艳华 乌大尉 纪晓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2-346,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小儿肺动脉发育异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拟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畸形的43例患儿,采用DSCT前门控扫描,根据患儿体重调节管电压和管电流。记录患儿受检...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小儿肺动脉发育异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拟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畸形的43例患儿,采用DSCT前门控扫描,根据患儿体重调节管电压和管电流。记录患儿受检的辐射剂量。以手术和(或)X线心血管造影(CAG)结果作为标准,计算DSCT前门控和TTE对肺动脉发育畸形的诊断准确率,利用X^2检验比较两者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DSCT前门控对肺动脉发育异常的诊断准确率为97.96%(48/49),TTE的准确率为73.47%(36/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1.24,P<0.05)。DSCT前门控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为4.20±0.80,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0.38±0.08)mSv。结论:DSCT前门控可有效减低辐射剂量,是诊断小儿肺动脉发育异常合理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高分辨MRI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Ⅱ型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林 史建国 +4 位作者 董春华 刘勇 马常友 杨光勇 赵建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41-1644,共4页
目的探讨3D高分辨MR成像在儿童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Ⅱ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FCDⅡ型患儿的MRI资料,观察灰白质分界模糊、局灶性皮质结构异常、灰白质信号以及transmantle征(皮层下白质内向脑室方向延伸的... 目的探讨3D高分辨MR成像在儿童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Ⅱ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FCDⅡ型患儿的MRI资料,观察灰白质分界模糊、局灶性皮质结构异常、灰白质信号以及transmantle征(皮层下白质内向脑室方向延伸的异常信号)等征象,计算并比较各序列对以上征象的检出率。结果 18例患儿中,15例存在MRI阳性征象,包括灰白质分界模糊14例(14/18,77.78%),局灶性皮质结构异常11例(11/18,61.11%),transmantle征10例(10/18,55.56%),白质信号异常11例(11/18,61.11%)及灰质信号异常13例(13/18,72.22%)。3DT1WI对灰白质分界模糊、局灶性皮质结构异常、白质信号异常和灰质信号异常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T1WI(P=0.009、0.022、0.038、0.020);3D-T2FLAIR对灰白质分界模糊、局灶性皮质结构异常和灰质信号异常检出率高于T2FLAIR序列(P=0.022、0.018、0.009)。结论 3D高分辨MR序列可提高对FCDⅡ型患儿的检出率,为术前评估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