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轨道交通站域集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协调关系评价
1
作者 张汝华 杨琦琳 +2 位作者 陈文豪 陈雷钰 赵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180,共9页
为探究轨道新线开通前后站域空间要素集聚演变规律,构建轨道站域要素集聚指标集,建立集聚指标与影响因素协调评价方法.首先,基于多源数据建立北京地铁6号线站域业态、人口、用地的空间集聚指标,探究轨道交通建成前后集聚指数的时空演变... 为探究轨道新线开通前后站域空间要素集聚演变规律,构建轨道站域要素集聚指标集,建立集聚指标与影响因素协调评价方法.首先,基于多源数据建立北京地铁6号线站域业态、人口、用地的空间集聚指标,探究轨道交通建成前后集聚指数的时空演变趋势.然后,构建集聚指数与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模型与随机森林算法,探究促使空间要素集聚的最大驱动力.最后,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建立轨道交通站域交通条件与集聚指标的协调关系评价体系,提出处于不同协调度等级的站域协调优化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轨道线路开通能够促使各要素向中心圈层集聚,但对中心区站点的空间要素集聚影响有限,城市边缘区域的站域空间集聚指数提升明显;交通条件是站域空间集聚作用的主要驱动力;北京地铁6号线站域交通条件与空间集聚的整体协调发展指数较高,但位于城市边缘的站域交通投入冗余、产出不足,需提升站域居住及商业建设规模,使站域空间集聚与交通条件相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域 集聚效应 逐步回归分析 数据包络分析法 协调关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矿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设计构想
2
作者 王汉鹏 武允昊 +5 位作者 张冰 范建国 李梦天 隋建才 王伟 孙德康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44,共16页
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CAES)可广泛应用于电网削峰填谷和大规模新能源消纳,具有装机容量大、使用寿命长、清洁环保等优点,被视为最有前途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外主要依托层状盐穴或盐丘来建设CAES储气... 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CAES)可广泛应用于电网削峰填谷和大规模新能源消纳,具有装机容量大、使用寿命长、清洁环保等优点,被视为最有前途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外主要依托层状盐穴或盐丘来建设CAES储气库,但由于选址条件苛刻等原因,CAES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近年来,随着国内矿井的大量关闭,许多地下空间资源被浪费,因此利用废弃矿井建设CAES电站就具有了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与广袤的发展前景。因此,系统梳理了CAES各类储气库建设现状与优缺点,总结了废弃矿井CAES储气库的建设与选址要求,分析了当前废弃矿井CAES储气库面临的安全风险与限制瓶颈。为避免CAES储气库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了新的储气库建设方案——管道布设型废弃矿井储气库(利用大直径无缝钢管作为储气空间,缝隙内填充松散充填体进行承压),与传统储气库建设方案相比,该方案具有以下优势:极大降低了储气库对矿区地质构造、围岩渗透性、围岩稳定性等条件的选址要求,增加了选址范围;可利用现有管道施工工艺与技术装备,降低储气库建设难度;提高了储气库的密封性能,保障无气体泄漏风险;改善了围岩应力环境,提高了储气库稳定性;避免储气库受腐蚀影响,增加了储气库的耐久性能。最后以鄂庄废弃煤矿为例,给出了管道布设型储气库改造建设方案,储气库改造建设完成后,总容积可达4.5×105 m3,发电功率可达400 MW,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管道布设型废弃矿井储气库设计构想为废弃矿井CAES技术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井 地下空间利用 压缩空气储能 储气库 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致密碎粉岩富水地层的高强丙烯酸盐注浆材料研发及渗透加固特性研究
3
作者 杨磊 宓祥云 +4 位作者 李召峰 屠文锋 谢云鹏 胡浩 王康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5-534,共10页
针对富水致密软弱围岩致灾性强、常规注浆材料适用性弱的问题,开展了新型高强丙烯酸盐注浆材料研发,分析了其聚合反应机理及工作性能影响规律,研究了该新型材料对致密碎粉岩的渗透加固特性。基于有机-无机互穿网络方法,研发了高强丙烯... 针对富水致密软弱围岩致灾性强、常规注浆材料适用性弱的问题,开展了新型高强丙烯酸盐注浆材料研发,分析了其聚合反应机理及工作性能影响规律,研究了该新型材料对致密碎粉岩的渗透加固特性。基于有机-无机互穿网络方法,研发了高强丙烯酸盐注浆材料,由主剂、无机改性剂、引发剂、促进剂、交联剂等原料组成,具有高强、高渗的显著特点;高强丙烯酸盐材料两组分混合后聚合反应充分,无机网络结构均匀穿插于丙烯酸盐有机凝胶网络中;基于正交试验获得了不同组成的新型材料胶凝时间、凝胶体抗压强度及吸水膨胀率特征指标及组分影响规律,浆液胶凝时间范围为45~201 s,凝胶体单轴抗压强度范围为1.2~2.1 MPa、吸水膨胀率范围为16%~51%,并进一步阐明了新型材料主要工作性能的影响因素敏感性排序;基于室内试验及微观分析,研究了浆液在致密碎粉岩中的渗透加固特性,结果表明高强丙烯酸盐浆液与纯丙烯酸盐浆液的渗透扩散能力接近,远大于水泥浆液,且高强丙烯酸盐材料对碎粉岩颗粒起到明显的包裹强化作用,加固体强度达2.31 MPa,是纯丙烯酸盐材料加固强度的5.4~11.0倍,可为隧洞灾害注浆治理与安全掘进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软弱围岩 碎粉岩 注浆材料 高强丙烯酸盐 有机-无机网络穿插技术 渗透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储气库衬砌低渗材料研制与气密封效果研究
4
作者 韩聪 王汉鹏 +4 位作者 张冰 邢文彬 王粟 蔡恒 于欣平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针对废弃煤矿地下空间用于压缩空气储库存在的围岩及衬砌密封性不足问题,以石英砂、重晶石粉、铁精粉为骨料,硫铝酸盐水泥为黏结剂,配制出新型水泥基超低渗材料。设计并开展了测定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为验证新型... 针对废弃煤矿地下空间用于压缩空气储库存在的围岩及衬砌密封性不足问题,以石英砂、重晶石粉、铁精粉为骨料,硫铝酸盐水泥为黏结剂,配制出新型水泥基超低渗材料。设计并开展了测定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为验证新型水泥基材料的密封性能,采用连续-非连续数值计算方法对大安山地下储气库巷道进行衬砌密封效果模拟。结果表明: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硫铝酸盐水泥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随骨料级配孔隙率和水泥外加剂掺量的增加而降低;渗透性随硫铝酸盐水泥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随骨料级配孔隙率的增加而显著升高,随水泥添加剂掺量的增加而略有降低;新型水泥基超低渗材料可用于储气硐室的喷射混凝土层或灌浆层,渗透率低至1.06×10^(-19)m^(2),性能优于P12级抗渗混凝土;在混凝土衬砌基础上增加厚度为0.1 m的水泥基超低渗材料可有效降低储气硐室空气泄漏率,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单次循环空气泄漏率仅为0.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超低渗材料 衬砌 气密封效果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石高光谱图像迁移学习的岩性智能识别
5
作者 李珊 林鹏 +2 位作者 许振浩 向航 李千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89-2301,共13页
岩性快速识别具有重要的基础地质研究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传统岩性识别主要依赖于岩石图像特征,但在识别外观相似的岩石时易出现混淆。为此,相关研究进一步利用光谱特征以反映岩石组成信息,但光谱测试通常需要制样,且属于有损测试。为... 岩性快速识别具有重要的基础地质研究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传统岩性识别主要依赖于岩石图像特征,但在识别外观相似的岩石时易出现混淆。为此,相关研究进一步利用光谱特征以反映岩石组成信息,但光谱测试通常需要制样,且属于有损测试。为此,凭借成像高光谱技术图谱合一、无损非接触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岩石高光谱图像迁移学习的岩性智能识别方法。首先,对岩石感兴趣区域的高光谱数据进行归一化和降维处理,降低光谱数据的冗余度。然后,结合三维残差网络(3D-ResNet)构建岩石高光谱图像迁移学习模型,利用残差网络提取三维信息。再利用迁移学习的方法,通过加载预训练权重对模型进行训练,从而实现岩性智能识别。采用混淆矩阵、准确率(ACC)、精确率(P)、召回率(R)、F_(1)值(F_(1))作为模型准确率的评价指标,针对基于ResNet-101和ResNet-18/34/50的模型开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ResNet-101迁移模型在测试集的准确率最高,可达98.29%。P最高可达98.32%,R最高可达98.29%,F_(1)最高可达98.31%。ResNet-101对岩石光谱数据识别的准确率基本达到90%以上(除了绿泥石片岩),大部分结果甚至可以达到100%。相较于ResNet-18/34/50,ResNet-101识别精度更高且对每类岩石识别的稳定性更好。此外,利用本方法对隧道现场采样岩石进行了逐个像素点的岩性预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岩性智能识别方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泛化性,可用于地质、测井、交通、水利等工程中的岩性快速智能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岩性识别 迁移学习 三维残差神经网络 光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水盾构排浆管砾石沉积特性及对泥浆影响规律
6
作者 李振 邓朝辉 +2 位作者 李树忱 袁超 彭科峰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859,共11页
为研究泥水盾构掘进风化岩层时排浆管内砾石的输送特性,基于CFD-DEM方法建立排浆管砾石输送模型,分析砾石输送过程中的速度分布、受力特征、运动形式,以及砾石床层对泥浆流动的影响规律,研究砾石尺寸、砾石形状、泥浆流速和泥浆相对质... 为研究泥水盾构掘进风化岩层时排浆管内砾石的输送特性,基于CFD-DEM方法建立排浆管砾石输送模型,分析砾石输送过程中的速度分布、受力特征、运动形式,以及砾石床层对泥浆流动的影响规律,研究砾石尺寸、砾石形状、泥浆流速和泥浆相对质量密度对砾石沉积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砾石颗粒以沙丘状床层间歇式推移。砾石速度沿高度分层,表层砾石速度快,运动以碰撞和滚动为主;近壁层砾石速度慢,运动以滑移为主。近壁层和表层砾石间存在过渡层。砾石床层使管道内泥浆流速和压力局部增大。砾石床层速度随泥浆流速增大呈现线性增大。砾石床层高度随砾石尺寸增大而增大。泥浆相对质量密度越大,砾石受到曳力越大。砾石形状系数越小,输送难度越大。建立砾石沉积风险评价指标,通过传速系数α和增压系数β对砾石沉积风险评价,并提出针对性调控方法,为预防和处理砾石沉积堵塞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水盾构 CFD-DEM耦合 砾石输送 沉积堵塞 颗粒床推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储氢洞室模型试验中花岗岩相似材料的配合比试验研究
7
作者 陈祎 李树忱 +1 位作者 张博钦 袁超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20,共9页
为了满足地下储氢洞室模型试验中花岗岩相似材料容重、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内摩擦角均应较大的要求,以石英砂、重晶石粉、铁精粉为骨料,石膏为胶结材料,聚羧酸减水剂、粉煤灰为调节材料,水为拌合剂,制备花岗岩相似材料,通过正交设计开... 为了满足地下储氢洞室模型试验中花岗岩相似材料容重、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内摩擦角均应较大的要求,以石英砂、重晶石粉、铁精粉为骨料,石膏为胶结材料,聚羧酸减水剂、粉煤灰为调节材料,水为拌合剂,制备花岗岩相似材料,通过正交设计开展花岗岩相似材料配合比试验,测定不同配合比条件下花岗岩相似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并分析各正交设计因素对花岗岩相似材料物理力学参数影响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花岗岩相似材料密度主要受铁精粉含量的影响,并且随着铁精粉含量的增大而增大;花岗岩相似材料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受各正交设计因素影响的规律相近,并且随着重晶石粉、铁精粉与骨料的质量比以及石膏与骨料的质量比即胶骨比的增大而增大;各正交设计因素对花岗岩相似材料泊松比的影响均不显著,不同配合比条件下泊松比的波动范围较小;花岗岩相似材料的黏聚力主要受胶骨比的影响,并且随着胶骨比的增大而增大;花岗岩相似材料的内摩擦角主要受石英砂与骨料的质量比以及胶骨比的影响,并且随着以上2个正交设计因素的增大而增大,石英砂与骨料的质量比对内摩擦角的影响极其显著,胶骨比对内摩擦角的影响显著;不同配合比条件下花岗岩相似材料的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分布较广,可以满足大部分地下储氢洞室模型试验对花岗岩相似材料的要求,同时可作为硬岩质类相似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优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氢 花岗岩 相似材料 配合比试验 极差分析 方差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库典型岩体全应力应变过程碎胀-储水特性
8
作者 王汉鹏 张冰 +4 位作者 张玉军 吴宝杨 武洋 李鹏 王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8,共9页
为探明开采过程中采空区典型岩体碎胀-储水演化特性及内在机制,基于自主研发的岩石三轴流固耦合试验系统推导了岩样碎胀、储水系数同步测试方法,针对粗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开展了三轴加载岩样全应力应变过程碎胀-储水系数测定试验,并采... 为探明开采过程中采空区典型岩体碎胀-储水演化特性及内在机制,基于自主研发的岩石三轴流固耦合试验系统推导了岩样碎胀、储水系数同步测试方法,针对粗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开展了三轴加载岩样全应力应变过程碎胀-储水系数测定试验,并采用核磁共振成像同步获取了岩石内部裂隙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3类岩样的碎胀、储水系数随加载进程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对应应力应变曲线4个阶段呈阶段性梯度变化。其中,储水系数随着应变变化呈现较好的双参数Weibull分布。初始孔隙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生裂隙扩展形态及岩样储水空间,随着岩样初始孔隙度增大,储水系数在峰前80%及以前呈线性增大关系,之后呈指数增大关系。基于碎胀系数计算的储水系数理论值和试验实测值演化规律一致但数值具有明显差异,最大差值可达0.7%,具有明显的“先碎胀后储水”特征。岩样的碎胀、储水系数受应力加载与初始孔隙度的耦合影响,在加载初期由初始孔隙度主导,逐渐过渡至应力主导,最终由应力及岩体孔裂隙贯穿程度共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库 顶板覆岩 全应力应变过程 碎胀系数 储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维诺图的三维钻孔建模算法
9
作者 胡昕洋 王鹏飞 +3 位作者 曾琼 蒋鹏 辛士庆 屠长河 《图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6-685,共10页
由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得到的地质模型在各类工程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现有的建模方法通常通过空间数据插值来划分地下不同岩性的区域,但此类方法在保持拓扑一致性方面存在挑战,限制了三维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为了构造地质区域... 由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得到的地质模型在各类工程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现有的建模方法通常通过空间数据插值来划分地下不同岩性的区域,但此类方法在保持拓扑一致性方面存在挑战,限制了三维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为了构造地质区域中的不连续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维诺图方法自动生成三维地层界面模型的方法。首先将钻井数据离散成一系列散点,建立维诺图并提取出不同岩性区域的分界面,然后通过对分界面上的顶点建立线性系统并求解,来得到分界面的变形结果。此外,引入了空间变形控制算法,使得模型在表现地质层断层、褶皱等复杂构造特征时更为精确,从而提升了三维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能力。该方法解决了传统建模方法对于复杂地质构造会出现的建模拓扑错误问题,且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和较强的鲁棒性。尤其在面对不规则数据集时,表现出了优异的适应性,极大减少了模型调整所需的人工干预。在实际工程数据上的实验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地质合理性,并可重建出其他方法难以建模出的非流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钻孔 维诺图 网格变形算法 线性系统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泥水盾构地表沉降预测与掘进参数优化
10
作者 任旭东 张凤凯 +2 位作者 丁万涛 刘宇婷 徐天婧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90-2099,共10页
为研究泥水盾构掘进参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依托哈尔滨地铁3号线工程河松—河山叠落区间左线泥水盾构掘进与监测数据,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针对不同沉降输出形式展开研究,引入隧道距离标签,优化了神经网络拟合效果,并根据此网... 为研究泥水盾构掘进参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依托哈尔滨地铁3号线工程河松—河山叠落区间左线泥水盾构掘进与监测数据,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针对不同沉降输出形式展开研究,引入隧道距离标签,优化了神经网络拟合效果,并根据此网络模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得出3项最敏感参数,并进行穷举试验,进一步分析参数对地表沉降的具体影响效果。研究表明:泥水盾构掘进在穿过某一环2 d后,其地表沉降表现与掘进参数关联性不密切,地表沉降分析可以聚焦于当日监测值;盾构机穿过某一环前、中、后会对该环上方的地表沉降产生不同的影响,后续基于神经网络对地表沉降的研究可考虑纳入该项指标;泥水盾构掘进参数中,降低泥浆黏度和提高泥浆密度可控制地表下沉,提高推进速度可以降低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泥水盾构 地表沉降 敏感分析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5的公路隧道衬砌裂缝检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鲁冠宏 吕成顺 +4 位作者 田隽 南骁聪 马银强 刘健 解全一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97-3006,共10页
高效、准确的衬砌裂缝检测可以为评估隧道结构安全提供依据。针对传统裂缝检测方法复杂和泛化能力弱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隧道衬砌裂缝检测网络YOLOv5-CT(YOLOv5 CBAM Transformer)。考虑到裂缝细长的形态,网络引入了Transfo... 高效、准确的衬砌裂缝检测可以为评估隧道结构安全提供依据。针对传统裂缝检测方法复杂和泛化能力弱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隧道衬砌裂缝检测网络YOLOv5-CT(YOLOv5 CBAM Transformer)。考虑到裂缝细长的形态,网络引入了Transformer模块来改善裂缝检测效果。Transformer模块较强的长距离依赖捕捉能力使得所提出的检测模型能够充分学习到裂缝区域的上下文信息。此外,该网络在特征融合部分还集成了卷积注意力机制CBAM(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在自采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YOLOv5-CT的AP50和AP(average precision)分别可以达到85.2%和51.3%,相比于基线模型YOLOv5提高了8.9%和12.1%,在精度上优于YOLOX、YOLOv3-MobileNet等其他单阶段目标检测网络。在640×640像素条件下推理速度达到161.3 f/s(frames per second),可以实现隧道衬砌裂缝实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裂缝检测 TRANSFORMER 注意力机制 YOLOv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渣-膨润土团粒的制备方法与水-力性能
12
作者 李振赫 焦魏伯彦 +4 位作者 梅育青 舒雨菡 袁崇华 王浩 明华军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7,共6页
水电站机组检修,需要关闸抽水,闸门反复启闭,导致落闸后经常漏水,影响检修工期.以传统堵漏材料煤渣为基础,提出膨润土包裹煤渣造粒,形成煤渣-膨润土团粒,以提升封堵效果.研究表明:以闸门最大漏水孔缝约15mm为例,适量的膨润土掺入率(31%~... 水电站机组检修,需要关闸抽水,闸门反复启闭,导致落闸后经常漏水,影响检修工期.以传统堵漏材料煤渣为基础,提出膨润土包裹煤渣造粒,形成煤渣-膨润土团粒,以提升封堵效果.研究表明:以闸门最大漏水孔缝约15mm为例,适量的膨润土掺入率(31%~36.3%),优化级配的煤渣-膨润土团粒,即质量比61%的2~5mm团粒、22.3%的>5~10mm团粒、16.7%的>10~15mm团粒,可显著降低渗透系数,煤渣-膨润土团粒饱和渗透系数为4.87×10-9m/s,较纯煤渣减少99.55%;显著提升抗剪性能,较纯煤渣,内摩擦角由45.57°提高到77.25°,黏聚力由24.72 kPa提高到174.61kPa.膨润土-煤渣团粒中,煤渣颗粒表面粗糙,有利于团粒间嵌合形成骨架;膨润土吸水膨胀,可充填煤渣颗粒之间的孔隙;而且,膨润土水化后黏附性较强,能把煤渣颗粒黏合成整体,不受水流的波动影响,封堵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闸门 堵漏 煤渣 膨润土 团粒 水-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化机理的固废基土壤固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凌一峰 孙彦兵 +1 位作者 高发亮 王聪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91,共11页
基于固化机理,将固废材料划分为胶凝型、膨胀型和激发型三类,并探讨了它们对固化土抗压强度及耐久性能的影响规律。胶凝型固废通过水化或火山灰反应生成胶凝物质,增强土体整体性,是固废基土壤固化剂提高土体性能的基础。膨胀型固废对胶... 基于固化机理,将固废材料划分为胶凝型、膨胀型和激发型三类,并探讨了它们对固化土抗压强度及耐久性能的影响规律。胶凝型固废通过水化或火山灰反应生成胶凝物质,增强土体整体性,是固废基土壤固化剂提高土体性能的基础。膨胀型固废对胶凝型固废起到补充作用,而激发型固废则可以激活胶凝型固废的活性。结合SEM和XRD等微观测试方法,揭示了固废反应的微观机理,进一步解释了固化土强度和耐久性能提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基土壤固化剂 固化机理 抗压强度 耐久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再生细骨料对再生砂浆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传利 苏旭 +4 位作者 张亮 孔子航 李海天 朱庆楠 常洪雷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68-1476,共9页
为提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制备的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采用碳化再生细骨料取代原始再生细骨料制备再生砂浆与混凝土,研究碳化再生细骨料对再生砂浆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压汞仪(MIP)对碳化处理再生细骨料... 为提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制备的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采用碳化再生细骨料取代原始再生细骨料制备再生砂浆与混凝土,研究碳化再生细骨料对再生砂浆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压汞仪(MIP)对碳化处理再生细骨料和再生砂浆的物相组成和孔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发现:碳化处理(7、14、28 d)再生细骨料制备的再生砂浆的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均明显提升,且与再生细骨料碳化处理的时间呈正相关,28 d强度提升最大(抗压强度提升40.5%,抗折强度提升27.1%);碳化处理(28 d)再生细骨料制备的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所提升(约15.4%)。XRD和MIP结果表明,碳化再生细骨料中的Ca(OH)_(2)等物质转变为CaCO_(3),通过填充孔隙和微裂缝降低基体孔隙率,并改善骨料颗粒形状和表面结构,增强其与水泥基体的结合,优化再生砂浆与混凝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碳化再生细骨料 再生砂浆 再生混凝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胶浆-集料界面水盐侵蚀损伤与多因素影响规律研究
15
作者 朱燕丽 马川义 +3 位作者 张吉哲 范秀泽 何亮 姚占勇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98,共8页
可溶盐长期侵蚀导致沥青胶浆-集料界面黏附性降低,是影响沿海地区沥青路面服役寿命的重要原因。为揭示可溶盐侵蚀的本质特征,本工作以沥青胶浆-集料界面为研究对象,开发了动水压力模拟试验装置,选用玄武岩、石灰岩和花岗岩集料,研究了... 可溶盐长期侵蚀导致沥青胶浆-集料界面黏附性降低,是影响沿海地区沥青路面服役寿命的重要原因。为揭示可溶盐侵蚀的本质特征,本工作以沥青胶浆-集料界面为研究对象,开发了动水压力模拟试验装置,选用玄武岩、石灰岩和花岗岩集料,研究了不同水盐侵蚀工况下沥青胶浆-集料界面的强度衰减规律。采用灰色关联法探明了矿粉、集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对界面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沥青胶浆-集料界面水盐侵蚀损伤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浸水条件下沥青胶浆-集料界面强度逐渐降低,且可溶盐的存在提高了界面强度的衰减速率;动水压力工况下沥青胶浆-集料界面承受水压冲击与泵吸的双重作用,界面强度衰减最为显著。同时,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导致界面内应力增大,加速界面破坏。界面强度与不同因素的关联度排序为:孔隙体积>表观密度>比表面积>平均粒径>矿粉SiO_(2)含量>集料SiO_(2)含量,其中,孔隙体积、表观密度和比表面积是影响界面强度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胶浆 灰色关联 界面 水盐侵蚀 关键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废基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相的钠取代倾向
16
作者 高益凡 韩瑞凯 +1 位作者 李召峰 张健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08-517,共10页
采用电石渣、赤泥和硅灰等工业固废制备了固废基硅酸盐水泥熟料(SWCC),研究了Na^(+)在主要熟料相中的掺杂机理。结果表明:SWCC的主要矿物相由68.3%的硅酸二钙(β-C_(2)S)、21.0%的铁铝酸四钙(C_(4)AF)、6.6%的铝酸三钙(C_(3)A)及少量硅... 采用电石渣、赤泥和硅灰等工业固废制备了固废基硅酸盐水泥熟料(SWCC),研究了Na^(+)在主要熟料相中的掺杂机理。结果表明:SWCC的主要矿物相由68.3%的硅酸二钙(β-C_(2)S)、21.0%的铁铝酸四钙(C_(4)AF)、6.6%的铝酸三钙(C_(3)A)及少量硅酸三钙(C_(3)S)组成,该水泥熟料添加8%脱硫石膏后,28 d抗压强度为16.7 MPa;Na^(+)容易被熟料中的含铁矿物相固溶,且倾向于取代Ca^(2+),但难固溶于C_(2)S,尤其难以取代C_(2)S的Si^(4+);除了Si原子,Na原子与宿主原子(Al、Fe、Ca)形成相同的配位数,仅引起局部结构畸变,这种畸变体现在局部键合结构中,而不是整体晶体变形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熟料 晶体结构 离子取代 密度泛函理论 差分电荷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煤层开采地下水运移试验平台研发及应用
17
作者 吴宝杨 许多 +3 位作者 王伟 刘小庆 张耀斌 王子骋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65,共13页
为进一步完善煤矿地下工程领域模型试验研究手段,明确矿区煤炭开采地下水的运移规律,研发了一套多煤层开采地下水运移综合智能试验平台。平台由主体反力单元、伺服加载单元、回采模拟单元、水体运移单元、信息采集单元等五个关键单元组... 为进一步完善煤矿地下工程领域模型试验研究手段,明确矿区煤炭开采地下水的运移规律,研发了一套多煤层开采地下水运移综合智能试验平台。平台由主体反力单元、伺服加载单元、回采模拟单元、水体运移单元、信息采集单元等五个关键单元组成。通过组合式反力装置,可开展2.1m×1.8m×3.0m(长×高×宽)以内不同尺寸模型体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采用七个伺服电缸实现了分区域主动稳定加载,能够还原地下工程围岩真实应力场分布特征,扩大了有效加载区域;创新性地设计了煤层回采模拟装置以适用于不同厚度、不同进刀长度、不同回采速度的煤层回采模拟;采用荧光示踪剂和大功率紫外线光源显示水体沿裂隙的渗流、运移及存储情况;采用了伺服液压控制系统、高精度土压力盒、分布式光纤等数据实时采集传输系统,实现了数据实时采集,提高了数据采集准确度。以神东矿区上湾煤矿的采掘地质条件为基本背景,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煤层开采过程中,模型巷道围岩变形规律与现场实测基本吻合,围岩变形主要特征基本一致;下层煤柱的距离越大,水平承载力更大,但是破坏过程更剧烈,造成顶底板更大范围破坏,下层煤柱水平承载力极限为0.32MPa,裂隙贯通临界位移为2.5mm;竖向裂隙是贯通煤矿地下水库与上覆含水层的主要通道,也是水源补给的主要路径;顶板岩层横向裂隙成为储水空间,且采空区是主要的储水空间。通过试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与可靠性,较好体现采动条件下模型岩层的裂隙发育、应力变化及地下水运移特征,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为地下水库建设与长期安全运行提供了科学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开采 地下水库 模型试验 水体运移 试验系统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渣-矿渣二元体系地质聚合物的收缩性能与孔结构
18
作者 岳红亚 袁杨俊 +5 位作者 毕玉峰 嵇泽坤 徐润 陈文旭 辛公锋 杨涛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33-2239,2268,共8页
利用多种固废制备地质聚合物可促进低碳胶凝材料的工程推广和固废资源的循环利用。本文以活性较低的风冷镍渣为基体,掺入矿渣制备地质聚合物,研究了矿渣掺量和碱激发剂模数对地质聚合物自收缩和干燥收缩的影响,采用氮吸附法表征了硬化... 利用多种固废制备地质聚合物可促进低碳胶凝材料的工程推广和固废资源的循环利用。本文以活性较低的风冷镍渣为基体,掺入矿渣制备地质聚合物,研究了矿渣掺量和碱激发剂模数对地质聚合物自收缩和干燥收缩的影响,采用氮吸附法表征了硬化体孔结构,探究了收缩性能与孔结构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增大矿渣掺量可提高地质聚合物的抗压强度并减小自收缩,促进水化铝硅酸钙(C-A-S-H)凝胶相的生成以填充孔隙,总孔体积下降有助于限制干燥条件下的毛细孔失水,显著抑制干燥收缩。提高碱激发剂模数会增大毛细孔孔体积,自干燥或干燥失水后产生更大的毛细管压力,故同时增大了自收缩和干燥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镍渣 矿渣 体积收缩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流-应力耦合下断层带裂隙岩体渗透演化规律
19
作者 赵德康 韩冰 +6 位作者 曾一凡 冯国瑞 席永红 常波峰 李政昊 王鹏威 王立三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4-165,共12页
【背景】断层构造是煤矿底板突水的重要通道之一,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深入研究渗流–应力耦合下断层带裂隙岩体渗透特性演化规律对煤矿底板断层突水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山西潞安高河煤矿为工程背景,首先分析断层带裂... 【背景】断层构造是煤矿底板突水的重要通道之一,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深入研究渗流–应力耦合下断层带裂隙岩体渗透特性演化规律对煤矿底板断层突水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山西潞安高河煤矿为工程背景,首先分析断层带裂隙岩体的微观物理性质及孔裂隙结构特征;然后通过三轴渗流实验研究重复加卸载条件下断层带裂隙岩体渗透性演化规律,建立渗透系数与围压的定量耦合关系;最后以高河煤矿Fw159断层为研究对象,结合力学模型分析,建立断层突水数值模型,分析底板断层带突水通道形成演化规律。【结果和结论】断层带裂隙岩体孔裂隙结构复杂、边缘粗糙、呈不定向发育的微观特征对岩体的渗透性能具有控制作用;渗透系数与围压之间存在负指数关系,渗透压变化对底板破碎带位移及导水通道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开采过程中应力扰动先于位移效应发生,且在应力达到峰值后,位移效应逐渐显现,当孔隙水压达到3MPa时,承压水在断层底部聚集,沿断层破碎带向上导升,直至失稳破坏。研究成果阐明了断层带裂隙岩体渗透特性与煤矿底板断层突水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煤矿底板突水防治与矿井安全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水害 裂隙岩体 渗流失稳 断层突水 流固耦合 潞安高河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打印的柱状节理岩体各向异性试验研究
20
作者 张俊艇 冯健鹏 +1 位作者 周慧颖 刘殿鹏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9-616,共8页
为了研究柱状节理岩体在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的各向异性,采用聚乙烯醇作为耗材,利用三维打印制备具有不同节理倾角的柱状节理网络,并采用石膏净浆一次浇筑成型施工技术制备柱状节理岩体类岩石试样,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分析所制得试样的各向... 为了研究柱状节理岩体在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的各向异性,采用聚乙烯醇作为耗材,利用三维打印制备具有不同节理倾角的柱状节理网络,并采用石膏净浆一次浇筑成型施工技术制备柱状节理岩体类岩石试样,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分析所制得试样的各向异性。结果表明:随着节理倾角的增大,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呈现先增后减再急剧增大的趋势,并在节理倾角为0°、60°时取得极小值,而弹性模量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的各向异性比分别为37.65、314;节理倾角为15°、90°时的试样脆性破坏特征显著,节理倾角为75°时的试样表现出明显的延性破坏特征;试样在节理倾角小于45°时主要发生垂直于柱体轴向的剪切破坏,在节理倾角为45°~75°时主要发生沿柱体轴向的剪切破坏,在节理倾角为90°时主要发生柱体破坏与节理面张拉破坏;节理面的刚度对柱状节理岩体的各向异性有显著影响,在采用类岩石材料研究柱状节理岩体的力学性能时,应考虑节理面制备方法对柱状节理岩体类岩石试样各向异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力学 各向异性 三维打印 柱状节理岩体 能量演化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