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药理学技术在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 被引量:3
1
作者 孙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58-860,共3页
网络药理学研究思路与中医辩证整体观相似,近几年被广泛用于中药药理学研究、方剂组方配伍研究、药效物质基础筛选、药理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在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研究中也呈现明显优势。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气滞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郭文鹤 黄娜娜 +4 位作者 张晓亮 李晓宇 张家祥 齐晓甜 孙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2-41,80,共10页
目的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气滞血瘀证)病证结合的大鼠模型,为相应中药复方的药效学研究提供评价工具。方法参照相关资料及文献研究,抽提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气滞血瘀证)大鼠模型的诊疗指标,并以辛伐他汀片和通脉颗粒作为反证药物。结合动... 目的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气滞血瘀证)病证结合的大鼠模型,为相应中药复方的药效学研究提供评价工具。方法参照相关资料及文献研究,抽提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气滞血瘀证)大鼠模型的诊疗指标,并以辛伐他汀片和通脉颗粒作为反证药物。结合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的演变规律、发病机制的现代研究,拟选用冰水浴、灌胃脂肪乳和尾静脉注射牛血清蛋白复合诱导方法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气滞血瘀证)大鼠病证结合模型。实验期间,考察各组别大鼠的症状、体征状况并赋分。造模8周后,检测各组别大鼠血脂、凝血四项水平,升主动脉病理变化,进行成模预检测。造模成功后,用反证药物干预,并测定大鼠的血脂、凝血四项水平,检测升主动脉和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造模21周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症状和体征变化明显,血脂水平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非常显著升高,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显著降低。升主动脉内膜下出现脂质沉积,肝细胞出现空泡、变性,基本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反证组大鼠血脂水平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下降,升主动脉内膜和肝组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冰水浴、灌胃脂肪乳及尾静脉注射牛血清蛋白复合诱导方法连续造模21周,可建立模拟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气滞血瘀证)的大鼠模型,并具备成模率高、与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相近等特点,这将为抗动脉粥样硬化(气滞血瘀证)中药复方的药效学研究提供评价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气滞血瘀证 病证结合 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联合应用对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郑晖 孙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19-1524,共6页
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使用和临床中药物联用情况的增多,中草药相关肝损伤(HILI)和药物安全性事件频发,这给中药新药研发和中医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目前,在系统归纳总结药物联用对HILI的影响,梳理其临床特征、发生过程和互... 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使用和临床中药物联用情况的增多,中草药相关肝损伤(HILI)和药物安全性事件频发,这给中药新药研发和中医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目前,在系统归纳总结药物联用对HILI的影响,梳理其临床特征、发生过程和互作机制,尤其是研究中西药联用后的药效动力学和药代毒理学过程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不足。亟需进一步构建系统整合的研究体系,特别是在靶标分子、细胞间交流、组织间串扰和体内毒性评价等方面,开展更加精准、特异和早期的研究。通过临床与基础并行的病证基础研究,提出符合中医药理论和应用规律的HILI防控策略,将为提升病证场景下的中西药物联用水平提供基础支撑和可信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疗法 联合 药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与中成药再评价 被引量:9
4
作者 黄娜娜 孙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53-653,共1页
近10年来,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逐渐引起学各界关注,有关中成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疑虑不时见诸媒体,对现有中成药品种全面进行上市后再评价成为公众和制药企业的共同心声。目前存在如下问题:上市前的临床病例评价信息少、定位模糊,安全... 近10年来,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逐渐引起学各界关注,有关中成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疑虑不时见诸媒体,对现有中成药品种全面进行上市后再评价成为公众和制药企业的共同心声。目前存在如下问题:上市前的临床病例评价信息少、定位模糊,安全信息欠缺、安全性指标局限,人群范围相对较窄,用药条件控制苛刻,使得中药上市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内容并不充分。网络药理学作为药物研究的新模式应运而生,是一种建立在高通量组学数据分析、计算机虚拟计算及网络数据库检索基础上的新药发现、药物药效及作用机制挖掘的研究方法。基于“疾病-基因-靶点-药物”相互作用网络,系统综合地观察药物对疾病网络的干预与影响,从而揭示药物系统作用于人体的机制。因其研究思路与中医辩证的整体观念相似,符合中医药对疾病认识的整体观,故被广泛用于中药药理学、毒理学等研究工作中,并在方剂组方配伍研究、药效物质基础筛选、药理或毒理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长足的发展。也为中成药临床定位明晰、不良反应预警、增加新适应症等研究中提供有力支撑。①实验室前期在山东省科技重大专项(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国家基药大品种心可舒片二次深度开发的支持下,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对心可舒片的“双心”效应的药理学特征、物质基础、配伍机制等进行预测,为组方君臣佐使配伍合理定位、“双心”疗效靶点指认、新适应症增加等提供数据支撑,并于2017年记录于指南《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中,促进中药产业发展。②由于多数中成药上市前临床用药病例不足、用药数据匮乏,上市后ADR报道日益增多,在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研究中,可利用临床ADR报道分析及网络药理学技术对各类中成药及其主要成分等进行毒性成分初筛及作用靶点预测,实验室前期对中成药血脂宁和青蛾丸、中药成分骨碎补总黄酮等进行实验研究,为中成药不良反应早期预警及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技术支撑。③目前,已上市的复方中成药,大多数含有明确报道有问题的中药,如柴胡、何首乌和附子等等,如何对中成药进行合理评价,完善说明书,亟待解决。实验室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对中成药首荟通便胶囊和火把花根片等的活性成分及靶点进行预测,构建“药物-靶标-病证”复杂关系网络,后续将陆续开展体内外实验进行验证,获知中药方剂“君臣佐使”配伍关系和靶点网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中药 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新策略--网络药理学与中药新药研发 被引量:7
5
作者 韩露 程肖蕊 +31 位作者 伯晓晨 曹亮 陈纯 陈洛南 陈禹保 段大跃 方坚松 高丽 高莉 高耀 李美娜 李学军 刘艾林 刘骏 秦雪梅 Bauer RUDOLF 宋文婷 Alastair STEWART 孙蓉 孙妩弋 田俊生 王永华 王忠 魏伟 肖伟 徐峰 徐筱杰 张文娟 张媛媛 赵静 周文霞 张永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27-828,共2页
"网络药理学与生物医药发展国际论坛"于2018年8月23-25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协海智办、国际药理学联合会天然药物药理学分会、中国药理学会、中国药学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网络药理学与生物医药发展国际论坛"于2018年8月23-25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协海智办、国际药理学联合会天然药物药理学分会、中国药理学会、中国药学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药理学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承办,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中国药理学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文霞教授和常务委员、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伟教授共同担任论坛主席。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中国大陆和中国澳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7名代表出席本次论坛。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司监察刘登峰专员应邀参会。论坛针对国际、国内网络药理学研究的现状、最新进展和发展前沿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综合讨论,展示了该研究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和新应用。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本文对部分专家的观点和意见进行了整理,以期为促进我国网络药理学和生物医药研究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生物医药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思路·新技术——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相关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 被引量:14
6
作者 蒋宁 杜保民 +45 位作者 杜冠华 段大跃 方坚松 高兴华 高秀梅 顾金辉 郭彦飞 侯悦 黄晏 李琦 林志彬 刘建勋 陆茵 吕圭源 聂红 庞晓斌 齐晓甜 秦雪梅 任巧 任远 任周新 茹祥斌 申竹芳 石京山 孙建宁 孙蓉 孙晓波 王陈 王梅 王同兴 吴春福 谢宗杰 徐惠波 薛云丽 杨宝学 杨奎 余林中 张丹参 张兰 张林 张永鹤 张永祥 赵勤实 周玉枝 朱焰 周文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1-260,共20页
"第十二届全国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学术会议"于2019年10月11-13日在天津市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酒店举行。会议期间,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召开了"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相关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专题研... "第十二届全国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学术会议"于2019年10月11-13日在天津市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酒店举行。会议期间,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召开了"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相关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专题研讨会。研讨会分为主题报告和综合讨论2部分。主题报告由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春福教授主持,刘建勋、孙晓波、段大跃和吕圭源教授作主题报告。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兼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永祥研究员主持综合讨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司重大专项处顾金辉处长全程参加。与会专家围绕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相关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本文整理了专家们的主要观点和建议,希望能为中药复方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和新技术,为提高我国中药复方新药的研发水平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新药研发 新思路 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力激活新冠病毒突刺蛋白增强病毒入侵
7
作者 胡炜 张勇 +18 位作者 费攀宇 张同同 姚丹梅 郜宇飞 刘甲 陈辉 鲁峤 Tenny Mudianto 张昕睿 肖楚轩 孙启明 张静 Kenneth AStapleford 谢琦 王培会 王俊 李振海 娄继忠 陈伟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77-178,共2页
新冠病毒(SARS-CoV-2)导致的COVID-19肺炎大流行,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了严重威胁。SARS-CoV-2刺突蛋白(Spike)识别宿主细胞ACE2受体,导致Spike S1与S2结构域分离,启动膜融合完成病毒入侵。生物力是否及如何影响Spike/ACE2识别及其触发S1... 新冠病毒(SARS-CoV-2)导致的COVID-19肺炎大流行,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了严重威胁。SARS-CoV-2刺突蛋白(Spike)识别宿主细胞ACE2受体,导致Spike S1与S2结构域分离,启动膜融合完成病毒入侵。生物力是否及如何影响Spike/ACE2识别及其触发S1/S2分离过程仍然不是很清楚。通过力学模型计算、单分子力谱技术、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假病毒感染实验,对此问题开展了系统地研究。结果发现:(1)Spike/ACE2互作介导的病毒颗粒与宿主细胞接触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2 全球公共卫生 病毒入侵 病毒颗粒 接触过程 病毒感染 宿主细胞 单分子力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政策工具的我国老年人非正式照料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8
作者 朱柯嘉 杨士鋆 +1 位作者 罗京京 周成超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25年第9期74-80,共7页
目的:分析我国老年人非正式照料政策的重点与现存不足,为政策体系优化提供参考。方法:构建“政策工具—参与主体”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11—2025年34份我国老年人非正式照料相关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旨在揭示政策体系的结... 目的:分析我国老年人非正式照料政策的重点与现存不足,为政策体系优化提供参考。方法:构建“政策工具—参与主体”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11—2025年34份我国老年人非正式照料相关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旨在揭示政策体系的结构特征与演进逻辑。结果:我国老年人非正式照料政策演进经历制度初创期、规范发展期、系统深化期三阶段;在政策工具使用方面,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工具占比分别为39.6%、33.6%、26.8%,结构上从“单一供给型主导”逐步发展为“供给优化+环境赋能+需求拉动”多元协同模式;在参与主体维度,政府部门(27.7%)主导,科技企业参与度上升(20.6%),家庭成员占比低(9.2%)。结论:需进一步优化政策工具结构,强化社会参与和家庭支持体系,推动技术与人文深度融合,提升政策系统性与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非正式照料 政策工具 参与主体 内容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