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弃矿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设计构想
1
作者 王汉鹏 武允昊 +5 位作者 张冰 范建国 李梦天 隋建才 王伟 孙德康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44,共16页
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CAES)可广泛应用于电网削峰填谷和大规模新能源消纳,具有装机容量大、使用寿命长、清洁环保等优点,被视为最有前途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外主要依托层状盐穴或盐丘来建设CAES储气... 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CAES)可广泛应用于电网削峰填谷和大规模新能源消纳,具有装机容量大、使用寿命长、清洁环保等优点,被视为最有前途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外主要依托层状盐穴或盐丘来建设CAES储气库,但由于选址条件苛刻等原因,CAES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近年来,随着国内矿井的大量关闭,许多地下空间资源被浪费,因此利用废弃矿井建设CAES电站就具有了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与广袤的发展前景。因此,系统梳理了CAES各类储气库建设现状与优缺点,总结了废弃矿井CAES储气库的建设与选址要求,分析了当前废弃矿井CAES储气库面临的安全风险与限制瓶颈。为避免CAES储气库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了新的储气库建设方案——管道布设型废弃矿井储气库(利用大直径无缝钢管作为储气空间,缝隙内填充松散充填体进行承压),与传统储气库建设方案相比,该方案具有以下优势:极大降低了储气库对矿区地质构造、围岩渗透性、围岩稳定性等条件的选址要求,增加了选址范围;可利用现有管道施工工艺与技术装备,降低储气库建设难度;提高了储气库的密封性能,保障无气体泄漏风险;改善了围岩应力环境,提高了储气库稳定性;避免储气库受腐蚀影响,增加了储气库的耐久性能。最后以鄂庄废弃煤矿为例,给出了管道布设型储气库改造建设方案,储气库改造建设完成后,总容积可达4.5×105 m3,发电功率可达400 MW,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管道布设型废弃矿井储气库设计构想为废弃矿井CAES技术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井 地下空间利用 压缩空气储能 储气库 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储气库衬砌低渗材料研制与气密封效果研究
2
作者 韩聪 王汉鹏 +4 位作者 张冰 邢文彬 王粟 蔡恒 于欣平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针对废弃煤矿地下空间用于压缩空气储库存在的围岩及衬砌密封性不足问题,以石英砂、重晶石粉、铁精粉为骨料,硫铝酸盐水泥为黏结剂,配制出新型水泥基超低渗材料。设计并开展了测定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为验证新型... 针对废弃煤矿地下空间用于压缩空气储库存在的围岩及衬砌密封性不足问题,以石英砂、重晶石粉、铁精粉为骨料,硫铝酸盐水泥为黏结剂,配制出新型水泥基超低渗材料。设计并开展了测定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为验证新型水泥基材料的密封性能,采用连续-非连续数值计算方法对大安山地下储气库巷道进行衬砌密封效果模拟。结果表明: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硫铝酸盐水泥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随骨料级配孔隙率和水泥外加剂掺量的增加而降低;渗透性随硫铝酸盐水泥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随骨料级配孔隙率的增加而显著升高,随水泥添加剂掺量的增加而略有降低;新型水泥基超低渗材料可用于储气硐室的喷射混凝土层或灌浆层,渗透率低至1.06×10^(-19)m^(2),性能优于P12级抗渗混凝土;在混凝土衬砌基础上增加厚度为0.1 m的水泥基超低渗材料可有效降低储气硐室空气泄漏率,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单次循环空气泄漏率仅为0.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超低渗材料 衬砌 气密封效果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煤层开采地下水运移试验平台研发及应用
3
作者 吴宝杨 许多 +3 位作者 王伟 刘小庆 张耀斌 王子骋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65,共13页
为进一步完善煤矿地下工程领域模型试验研究手段,明确矿区煤炭开采地下水的运移规律,研发了一套多煤层开采地下水运移综合智能试验平台。平台由主体反力单元、伺服加载单元、回采模拟单元、水体运移单元、信息采集单元等五个关键单元组... 为进一步完善煤矿地下工程领域模型试验研究手段,明确矿区煤炭开采地下水的运移规律,研发了一套多煤层开采地下水运移综合智能试验平台。平台由主体反力单元、伺服加载单元、回采模拟单元、水体运移单元、信息采集单元等五个关键单元组成。通过组合式反力装置,可开展2.1m×1.8m×3.0m(长×高×宽)以内不同尺寸模型体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采用七个伺服电缸实现了分区域主动稳定加载,能够还原地下工程围岩真实应力场分布特征,扩大了有效加载区域;创新性地设计了煤层回采模拟装置以适用于不同厚度、不同进刀长度、不同回采速度的煤层回采模拟;采用荧光示踪剂和大功率紫外线光源显示水体沿裂隙的渗流、运移及存储情况;采用了伺服液压控制系统、高精度土压力盒、分布式光纤等数据实时采集传输系统,实现了数据实时采集,提高了数据采集准确度。以神东矿区上湾煤矿的采掘地质条件为基本背景,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煤层开采过程中,模型巷道围岩变形规律与现场实测基本吻合,围岩变形主要特征基本一致;下层煤柱的距离越大,水平承载力更大,但是破坏过程更剧烈,造成顶底板更大范围破坏,下层煤柱水平承载力极限为0.32MPa,裂隙贯通临界位移为2.5mm;竖向裂隙是贯通煤矿地下水库与上覆含水层的主要通道,也是水源补给的主要路径;顶板岩层横向裂隙成为储水空间,且采空区是主要的储水空间。通过试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与可靠性,较好体现采动条件下模型岩层的裂隙发育、应力变化及地下水运移特征,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为地下水库建设与长期安全运行提供了科学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开采 地下水库 模型试验 水体运移 试验系统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变电磁接收线圈响应过程分析: 以阻尼比与谐振频率为例
4
作者 孙怀凤 许伟强 +4 位作者 张诺亚 柳尚斌 刘锐 刘玉超 周正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60-4371,共12页
以电磁感应为原理的接收线圈是测量瞬变电磁信号的核心器件, 研究其响应特性对于瞬变电磁装备研发与校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空心线圈的传感器方程与瞬变电磁的理论信号, 分析了阻尼比与谐振频率这两个关键参数对瞬变电磁感应线圈响... 以电磁感应为原理的接收线圈是测量瞬变电磁信号的核心器件, 研究其响应特性对于瞬变电磁装备研发与校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空心线圈的传感器方程与瞬变电磁的理论信号, 分析了阻尼比与谐振频率这两个关键参数对瞬变电磁感应线圈响应过程的影响规律, 并给出了选取建议.在讨论阻尼比选取的过程中提出了两种定量计算方法, 首先计算了纯二次场接收时间中不同阻尼比的累计积分误差, 发现在阻尼比取0.6411时整体积分误差最小;但考虑到瞬变电磁方法观测信号应尽早摆脱震荡达到稳定输出的特点, 又引入了线圈响应值与理论值的比值η曲线以及稳定截止时间参数tc, 比较不同阻尼比下进入稳定输出的时间点, 发现能够最早达到稳定输出的阻尼比为0.9118, 并将其作为本文的阻尼比选取建议.针对线圈谐振频率, 通过对比不同谐振频率下的线圈输出曲线发现随着线圈谐振频率增加, 输出曲线的响应速度与完成震荡过程的速度均会提升, 可以提前到达稳定截止时间, 能够提前观测瞬变电磁有效信号.还发现随着谐振频率的增加, 曲线的响应速度不断加快, 且线圈中接收到的能量随之增加, 但通过提高线圈谐振频率来提升响应速度或者增加接收能量都存在明显的边际递减效应, 因此建议线圈谐振频率设置在增速拐点之上以保证线圈的综合性能.本文研究对瞬变电磁接收线圈传感器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 空芯线圈 阻尼比 谐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水隧洞边挖边衬平行作业底板混凝土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5
作者 熊瑜 尹航 +6 位作者 刘玉府 杨磊 王湃 郭亚欣 屠文锋 梁家豪 郭炉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5年第9期182-189,195,共9页
引水隧洞底板保护难题长期困扰工程安全高效、高质量建设。“边开挖、边衬砌,先底板、后顶拱”的施工方式会导致底板混凝土被重车通行碾压而造成质量问题。因此,针对隧洞开挖与混凝土衬砌平行作业时底板混凝土保护难题,提出了无水和有... 引水隧洞底板保护难题长期困扰工程安全高效、高质量建设。“边开挖、边衬砌,先底板、后顶拱”的施工方式会导致底板混凝土被重车通行碾压而造成质量问题。因此,针对隧洞开挖与混凝土衬砌平行作业时底板混凝土保护难题,提出了无水和有水工况下的保护层铺设方式,使用ABAQUS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底板混凝土受力变形特征,得出了重车质量变化对底板保护效果的影响规律,形成了“复合土工膜+细砂+洞碴”和“土工布+混凝土+洞碴”两种底板混凝土保护技术,建立了一套混凝土成品保护体系,实现了隧洞开挖支护与二衬同步作业下底板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混凝土变形减小,有效解决了底板混凝土保护难题,大幅降低质量缺陷整治成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了施工进度,可为隧洞底板混凝土防碾压破坏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隧洞 防碾压保护 底板混凝土 边挖边衬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