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AK-STAT信号通路的激活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杨乐 石蕊 +1 位作者 申家泉 薛雨顺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90-694,共5页
背景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是眼科临床上常见的多种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共同的病理损伤过程,发病机制复杂。研究表明视网膜细胞凋亡和神经纤维变性是RIRI最终的共同通路。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是... 背景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是眼科临床上常见的多种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共同的病理损伤过程,发病机制复杂。研究表明视网膜细胞凋亡和神经纤维变性是RIRI最终的共同通路。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条信号转导途径,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但该通路与RIRI病理过程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在大鼠RIRI过程中被激活的时程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正常清洁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RIRI6h、12h、24h和48h组,大鼠的一侧眼采用前房生理盐水灌注法升高眼压以建立RIRI模型,正常对侧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大鼠眼压升高至110mmHg(1mmHg=0.133kPa)并能持续60min视为造模成功。分别于造模后6、12、24和48h处死大鼠并摘除大鼠眼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STAT3和JAK2蛋白的表达强度并定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视网膜中STAT3mRNA和JAK2mRNA相对表达量的动态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JAK2和STAT3蛋白主要表达于视网膜内核层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层,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中JAK2和STAT3蛋白均呈弱阳性表达,呈黄色染色,RIRI模型大鼠视网膜中JAK2和STAT3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呈棕黄色染色。各组间大鼠视网膜中JAK2和STAT3蛋白表达强度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8.735、96.625,均P〈0.01),RIRI后各时间点组大鼠视网膜中JAK2和STAT3蛋白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RIRI12h组大鼠视网膜中JAK2和STAT3蛋白表达强度达峰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JAK2:t=4.308、5.559、5.315、4.726,均P〈0.01;STAT3:t=5.047、7.843、6.281、4.887,均P〈0.01)。RIRI模型眼视网膜内层增厚、组织疏松,可见细胞空泡样变性及RGCs数量减少。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各组间大鼠视网膜中JAK2mRNA和STAT3mRNA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1.239、129.539,均P〈0.01),RIRI6、12、24和48h组大鼠视网膜中JAK2mRNA和STAT3mRNA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意义(JAK2mRNA:t=3.504、5.102、4.679、4.213,均P〈0.01;STAT3mRNA:t=6.541、8.787、5.693、5.898,均P〈0.01)。结论RIRI模型鼠视网膜形态发生病理改变,RGCs数量减少,同时大鼠视网膜中JAK2和STAT3表达上调,RIRI大鼠视网膜中JAK2和STAT3的表达变化与视网膜形态损伤趋势一致,提示JAK—STAT通路参与RIRI的病理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缺血-再灌注损伤 信号传导通路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 转录激活子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翠 赵博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9-493,共5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致盲的重要疾病,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通过修正吸烟这一重要环境危险因素及补充抗氧化剂可能干预AMD的发生发展。补体抑制、神经保护和视觉周期抑制等干预策略是近年来治疗干...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致盲的重要疾病,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通过修正吸烟这一重要环境危险因素及补充抗氧化剂可能干预AMD的发生发展。补体抑制、神经保护和视觉周期抑制等干预策略是近年来治疗干性AMD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对于湿性AMD的治疗已取得重大进展:通过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疗效显著,但频繁注射需承担较大手术风险,且受患者经济水平等因素限制,联合治疗似乎可以减少再治疗次数。抗色素上皮衍生因子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及基因治疗可能给未来AMD的治疗提供一个长效治疗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前弹力层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角膜与正常角膜蛋白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琪 张泳 +1 位作者 肖迎 陈家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37-940,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I型前弹力层角膜营养不良(corneal dystrophy of Bowman layertype1,CDB1)患者角膜与正常角膜的蛋白差异表达。方法取1个CDB1家系3例患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TGFBI基因第4、11、12、14外显子片段并进行直接测... 目的探讨中国人I型前弹力层角膜营养不良(corneal dystrophy of Bowman layertype1,CDB1)患者角膜与正常角膜的蛋白差异表达。方法取1个CDB1家系3例患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TGFBI基因第4、11、12、14外显子片段并进行直接测序,证实其突变位点。取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病变角膜,部分标本行HE染色、阿辛蓝、PAS、刚果红、Masson三色染色后光学显微镜观察,剩余标本提取组织蛋白后进行双向凝胶电泳。以3例正常角膜组织为对照。结果 3例CDB1患者均发现TGFBI基因R124L突变。HE染色证实病变主要累及前弹力层,PAS、刚果红、Masson三色染色阳性,阿辛蓝染色阴性。在PI4-7,相对分子质量7×103~30×103之间病变与正常角膜蛋白表达存在27个差异点。结论中国人CDB1患者以R124L基因突变为主。CDB1角膜异常沉着性质为细胞外淀粉样纤维蛋白沉着。在PI4-7,相对分子质量7×103~30×103之间的差异蛋白可能在CDB1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双向电泳 TGFBI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重组人pcDNA4-VEGI基因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冰 王利华 钟启文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7期516-51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重组人pcDNA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 growth inhibitor,VEGI)基因转移对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抑制作用。方法角膜缝线法制作兔角膜新生血管模型,用结膜下注射的...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重组人pcDNA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 growth inhibitor,VEGI)基因转移对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抑制作用。方法角膜缝线法制作兔角膜新生血管模型,用结膜下注射的方法将阳离子脂质体包裹的VEGIDNA(剂量分别为10μL、20μL、30μL、40μL)重组质粒(pcD-NA4-VEGI)转染入兔角膜,观察其对CNV的抑制作用。结果基因DNA剂量为10μL时VEGI对CNV的抑制作用不明显,20μL和30μL2种剂量时VEGI作用显著,40μL时作用反而降低。结论阳离子脂质体能够成功介导重组人VEGI基因转染入角膜组织并使之成功分泌VEGI蛋白,20μL时即可对CNV起到较强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 阳离子脂质体 基因治疗 角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因子在人眼葡萄膜中的表达及分布 被引量:1
5
作者 栗映梅 申家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8-99,共2页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葡萄膜疾病 组织抑制因子 正常人眼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黑色素瘤 MMPS matri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烟草烟雾对小鼠泪膜功能和角膜上皮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娟 郝江东 +6 位作者 乔妮妮 罗阿丽 张光伟 李勇 周颖 陈旭洋 年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6-519,共4页
目的探讨环境烟草烟雾(enviromental tobacco smoke,ETS)对小鼠泪膜功能和角膜上皮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c57BL雄性小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ETS干预组,每组6只。对照组不进行ETS干预,ETS干预组进行ETS干预,每天2次,一次30 min... 目的探讨环境烟草烟雾(enviromental tobacco smoke,ETS)对小鼠泪膜功能和角膜上皮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c57BL雄性小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ETS干预组,每组6只。对照组不进行ETS干预,ETS干预组进行ETS干预,每天2次,一次30 min,干预12周。在干预前及干预后对各组小鼠进行泪膜功能检测,包括泪膜破裂时间、荧光素染色(FL)评分;干预后摘取小鼠角膜组织,行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上皮结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12周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和FL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ETS干预组泪膜破裂时间较干预前明显缩短,FL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TS干预组干预12周后泪膜破裂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F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干预前泪膜破裂时间和FL评分差异均不明显(均为P>0.05)。FL染色结果显示干预12周后,对照组小鼠角膜上皮完整,角膜染色呈阴性;ETS干预组整个角膜上皮荧光素着染区域明显增加,呈点片状。HE染色结果显示干预12周后,对照组未见角膜上皮层数的改变,厚度也基本未变,基底细胞仍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表层上皮较完整;ETS干预组可见角膜上皮细胞层数增多,厚度增加,细胞排列紊乱,表层上皮细胞有损失及脱落,角膜表面不光滑。干预前对照组小鼠上皮细胞为(5±1)层,干预后基本不变;ETS干预组干预后为(7±1)层;干预后两组上皮细胞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S会影响小鼠泪膜功能,损伤小鼠角膜上皮的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烟草烟雾 泪膜功能 角膜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交联疗法对白色念珠菌抗菌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冰 牟国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76-978,共3页
配制白色念珠菌的标准菌悬液并进行10倍的倍比稀释,分别为1.5×106、1.5×105、1.5×104、1.5×103、1.5×102菌落形成单位/毫升(CFU/ml)。比较对照组、核黄素组、紫外线组、角膜交联组(核黄素+紫外线)各浓度等级... 配制白色念珠菌的标准菌悬液并进行10倍的倍比稀释,分别为1.5×106、1.5×105、1.5×104、1.5×103、1.5×102菌落形成单位/毫升(CFU/ml)。比较对照组、核黄素组、紫外线组、角膜交联组(核黄素+紫外线)各浓度等级菌悬液的残留菌数(CFU/ml),以及各浓度等级菌悬液的抗菌率。在所有的稀释浓度中,角膜交联组的残留菌数均低于对照组、核黄素组和紫外线组(P<0.01),对照组、核黄素组和紫外线组的残留菌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交联组的抗菌率在浓度等级1.5×106、1.5×105、1.5×104、1.5×103、1.5×102CFU/ml的菌悬液中,分别为32.20%、33.15%、49.01%、57.78%、62.35%。抗菌率与菌悬液浓度对数转换值之间的线性回归拟合方程为抗菌百分率=82.043-8.452×菌悬液实际浓度(Lg值)(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交联 白色念珠菌 抗真菌性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Aza-CdR对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株中RASSF1A基因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姜蕊 宋伟 赵春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CdR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株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及其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5-Aza-CdR对HXO-RB44细胞进行化学干预72h后用无药物完全培养基培养72h,MTT法检测不同浓度5-A...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CdR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株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及其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5-Aza-CdR对HXO-RB44细胞进行化学干预72h后用无药物完全培养基培养72h,MTT法检测不同浓度5-Aza-CdR对于HXO-RB44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检测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的改变;RT-PCR观察RASSF1A基因mRNA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RASSF1A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以及凋亡。结果 0.5μmol.L-1、1.0μmol.L-1、2.0μmol.L-1和5.0μmol.L-1的5-Aza-CdR对HXO-RB44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37±3.53)%、(25.72±2.35)%、(39.88±4.32)%和(76.50±0.94)%,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5-Aza-CdR干预后,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由高甲基化状态转变为非甲基化状态,仅0.5μmol.L-15-Aza-Cd就可逆转RASSF1A基因的高甲基化状态;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干预组细胞中分别出现RASSF1A基因的DNA条带(329bp)和蛋白质条带(相对分子质量39×103),而对照组中没有相应条带出现;各组之间RASSF1A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术显示药物处理后细胞周期出现G0/G1期阻滞,并出现显著的细胞凋亡。结论 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CdR能够诱导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去甲基化,并通过该机制诱导RASSF1A基因在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HXO-RB44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AZA-CDR RASSF1A 视网膜母细胞瘤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性或复发性斜视的手术治疗
9
作者 王涛 王利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91-895,共5页
残余性或复发性斜视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后固定缝线术、内直肌边缘切开术、单侧或双侧直肌再次后徙术和截除术、单侧外直肌后徙术以及可调整缝线术等。尽管手术治疗残余性或复发性斜视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具有可预测性的治疗方法,然而... 残余性或复发性斜视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后固定缝线术、内直肌边缘切开术、单侧或双侧直肌再次后徙术和截除术、单侧外直肌后徙术以及可调整缝线术等。尽管手术治疗残余性或复发性斜视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具有可预测性的治疗方法,然而手术方式的选择仍然取决于首次的手术方式、手术量以及残余或复发的斜视度、手术者的经验等因素。本文将介绍上述手术方式在治疗残余性或复发性斜视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斜视 外斜视 复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角膜神经再生的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韩时超 李艳 +3 位作者 崔传波 郝发香 申红静 肖俊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74-1078,共5页
背景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制瓣过程中损伤角膜基质细胞和角膜神经纤维,关于术后角膜神经纤维再生修复和角膜基质细胞随时间的动态改变研究尚少见。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短期角膜基质细胞和角膜神经... 背景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制瓣过程中损伤角膜基质细胞和角膜神经纤维,关于术后角膜神经纤维再生修复和角膜基质细胞随时间的动态改变研究尚少见。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短期角膜基质细胞和角膜神经的形态学变化。方法术眼术前均行常规眼部检查和手术区域的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对屈光不正患者30例60眼应用飞秒激光系统和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裸眼视力(UCVA)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观察角膜基质的修复情况,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手术区角膜基质细胞和角膜神经修复的动态变化。结果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所有术眼角膜组织修复良好,均未发现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或瓣皱褶。术后1周,42眼(占70%)在角膜瓣界面处发现角膜基质细胞呈轻度激活状态,随时间延长,激活的基质细胞逐渐减少,但至术后3个月时仍有7眼(占12%)可观察到基质细胞呈轻度激活状态。术后1周,7眼(占12%)观察到短(〈50μm)而弯曲、独立的上皮下神经纤维;术后1个月,48眼(占80%)可见弯曲的丝状神经纤维;术后3个月,55眼(占92%)可见弯曲的上皮下神经纤维,其中27眼(占45%)的上皮下神经纤维长度〉200μm,并见类串珠状结构,但形态上仍与术前的上皮下神经纤维丛有一定的差异。术后1周有46眼(占77%)“界面”处可见丝状或不连续神经纤维;术后1个月49眼(占82%)“界面”处可见长神经纤维或神经纤维干终端及周边存在细丝状神经;术后3个月,57眼(占95%)“界面”处可见长神经纤维或丝状神经纤维。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可引起角膜基质细胞的激活,角膜神经纤维在形态学上的修复随时间的延长逐渐接近术前形态,但在术后3个月时上皮下神经纤维在形态学上仍与术前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 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角膜神经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