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6例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申超 吕宽 吴志兴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2期1868-187l,共4页
目的:探讨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6例LCH患者全身骨显像结果,其中14例患者行颅骨SPECT断层显像。结果:36例LCH患者全身骨显像阳性30例,阳性率83.3%。其中单发病灶者14例,多发病灶... 目的:探讨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6例LCH患者全身骨显像结果,其中14例患者行颅骨SPECT断层显像。结果:36例LCH患者全身骨显像阳性30例,阳性率83.3%。其中单发病灶者14例,多发病灶者16例。颅骨阳性者14例,以顶骨和颞骨最常受累,其中4例颞骨病灶由SPECT骨断层显像检出;脊柱阳性者7例,主要见于胸椎和腰椎;四肢长骨阳性者6例,受累的部位依次为股骨、肱骨和胫骨,主要累及骨干部;肋骨阳性者2例,髂骨1例。颅骨、脊柱和四肢长骨是LCH最常累及的部位。结论:LCH在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中有一定的特征表现,SPECT骨断层显像能提高LCH病灶检出的阳性率,二者的联合应用在LCH的诊疗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罕氏细胞 组织细胞增生症 放射性核素 显像特征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核素全身骨显像 阳性率 骨断层显像 四肢长骨 单发病灶 SPECT 颅骨 患者 回顾性分析 显像结果 特征表现 颞骨 联合应用 脊柱 骨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腰腿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志兴 吕宽 李尚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3期424-426,共3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在腰腿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X线、CT检查结果完整的患者417例进行了全身骨显像,并按患者有无肿瘤病史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肿瘤病史组165例,非肿瘤病史组252例。分别观察了...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在腰腿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X线、CT检查结果完整的患者417例进行了全身骨显像,并按患者有无肿瘤病史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肿瘤病史组165例,非肿瘤病史组252例。分别观察了核素骨显像在这两组患者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肿瘤病史组165例检出肿瘤骨转移68例,占39.4%,非肿瘤病史组252例检出肿瘤骨转移28例,占11.1%。核素骨显像对椎体退行性变、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常导致腰腿痛的疾病没有特异性图像表现。结论:对有肿瘤病史的腰腿痛患者应首选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对于无肿瘤病史的腰腿痛患者,只对查不出确切病因或对症治疗无效的患者,加做全身骨显像以排除有无肿瘤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骨显像 腰腿痛 骨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显像在宫颈癌原发灶诊断及盆腔淋巴结分期的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卢宝彦 车文颖 姚树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9期1052-1054,共3页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诊断宫颈癌原发灶及盆腔淋巴结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在手术前PET/CT显像结果,所有恶性肿瘤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良性患者经病理及组织学证实,将PET/CT显像结果...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诊断宫颈癌原发灶及盆腔淋巴结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在手术前PET/CT显像结果,所有恶性肿瘤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良性患者经病理及组织学证实,将PET/CT显像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8例患者中,有28例为宫颈癌,PET/CT显像真阳性24例,真阴性28例,假阴性4例,假阳性2例,与病理结果对比,PET/CT诊断宫颈癌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9%、85.7%、90%、92.3%、84.3%。28例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共取出盆腔大小不同淋巴结162枚,其中转移淋巴结35枚,与病理和随访结果对比,PET/CT诊断真阳性29枚,假阳性10枚,其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1%、82.9%、92.1%;74.4%、95.1%。结论:PET/CT显像对诊断宫颈癌原发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宫颈癌 淋巴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奇综合征1例
4
作者 赵小茜 高进峰 吕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7期1158-1158,1162,共2页
患者 男,82岁。因“间断上腹部不适17年”入院。入院后行胃镜检查示:1.胃占位(癌不能排除)(图1,2);2.萎缩性胃炎。胃镜病理示(高位胃体)腺癌(图3,4);而行胃早癌ESD术,术后病理示:(高位胃体)浅表隆起型中分化管状腺癌,肿瘤细胞间富于淋... 患者 男,82岁。因“间断上腹部不适17年”入院。入院后行胃镜检查示:1.胃占位(癌不能排除)(图1,2);2.萎缩性胃炎。胃镜病理示(高位胃体)腺癌(图3,4);而行胃早癌ESD术,术后病理示:(高位胃体)浅表隆起型中分化管状腺癌,肿瘤细胞间富于淋巴细胞,切面积约0.8cm×0.4cm,侵及粘膜下层,肿瘤最前沿距粘膜肌层下缘深度约0.3cm。行全腹部增强CT检查示:1)左肾上极富血供病灶,考虑肾癌(图5);2)直肠不均匀增厚。行结肠镜检查示:1)结肠多发息肉结肠粘膜下隆起脂肪瘤?2)直肠侧生型息肉癌变?(图6,7);而行直肠占位ESD术,术后病理结果示:(10cm直肠)绒毛状管状腺瘤,低级别,部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粘膜内癌),3处,镜测面积分别为0.7cm×0.3cm,0.5cm×0.2cm和0.5cm×0.3cm,未见明确粘膜肌累及,切缘均未查见肿瘤;(8cm直肠)绒毛状管状腺瘤,低级别,部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0.2cm×0.1cm),切缘未查见肿瘤(图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奇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