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SA减影与非减影容积重建对颅内动脉瘤显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显存 葛彦彦 +2 位作者 孙有伟 于斌超 刘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06-509,共4页
目的比较DSA减影与非减影容积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两种重建技术的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重建方式。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及19例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随访患者,均行旋转脑血... 目的比较DSA减影与非减影容积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两种重建技术的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重建方式。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及19例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随访患者,均行旋转脑血管造影检查,分别采用非减影、DSA减影两种方式进行三维容积重建,比较两种重建技术对动脉瘤检出情况、图像质量及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27例采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3D-DA)的SAH患者检出动脉瘤33枚,假阳性2例;3D-DSA检出动脉瘤33枚,无假阳性病例,两者对动脉瘤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43,P>0.05),三维重建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45,P>0.05)。19例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3D-DA检出瘤体残留3例,3D-DSA检出瘤体残留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9,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的介入诊疗中,3D-DA、3D-DSA均可以很好地检出动脉瘤并提供较好的图像质量;在判断动脉瘤的栓塞程度及介入术后随访中,3D-DSA能显示更多细小的血管信息,对术后残留动脉瘤的检测具有更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栓塞 治疗性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脑血管造影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