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7-H4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小鼠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忠梁 李戈 +2 位作者 宋燕燕 崔彬 苑海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5-748,753,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共刺激分子B7-H4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小鼠发病中表达情况。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给实验组小鼠注射猪心肌肌凝蛋白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对照组给予同体积不含肌凝蛋白的完全弗氏佐剂... 目的:研究新型共刺激分子B7-H4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小鼠发病中表达情况。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给实验组小鼠注射猪心肌肌凝蛋白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对照组给予同体积不含肌凝蛋白的完全弗氏佐剂及生理盐水。在实验的第14、21、30、45天分批处死小鼠,提取组织进行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结果:心肌炎症改变在第21、30天时最严重,之后逐渐降低;淋巴细胞增殖实验与real-time PCR的结果与心肌炎症情况类似,在实验期间随炎症情况变化,较正常均增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7-H4蛋白在心肌炎的心肌血管内皮恒定表达。结论:新型共刺激分子B7-H4参与心肌炎病程,可能为心肌炎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一H4 共刺激分子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婧瑶 许洪志 +4 位作者 尹冬梅 冯秀梅 隋潇徽 崔彬 马春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3-208,共6页
本研究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细胞毒T细胞亚群平衡及其活性的改变,探讨三种疾病造血异常的细胞免疫机制,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实验室依据。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A组17例、MDS组35例(其... 本研究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细胞毒T细胞亚群平衡及其活性的改变,探讨三种疾病造血异常的细胞免疫机制,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实验室依据。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A组17例、MDS组35例(其中RA 19例,RAEB 16例)、AML组15例和正常对照组10例的细胞毒性T细胞(Tc1、Tc2)以及部分T细胞亚群比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组、MDS-RA组Tc1、Tc1/Tc2、CD8+HLA-DR+、CD3+CD8+CD28+、CD8+CD45RO+显著升高,Tc2无明显统计学差异,CD8+CD45RA+显著减低;MDS-RAEB组Tc1、CD3+CD8+CD28+、CD8+HLA-DR+比例显著减低,Tc、Tc1/Tc2无明显变化,CD8+CD45RA+减低但差异不明显,CD8+CD45RO+显著升高;AML组Tc1、CD3+CD8+CD28+、CD8+CD45RA+、CD8+CD45RO+、CD8+HLA-DR+,Tc1/Tc2显著减低,Tc2显著上升。结论:AA、MDS不同阶段、AML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不同,在AA和MDS早期阶段,Tc1/Tc2的平衡向Tc1偏移,且伴有T细胞亚群活性增加;而在MDS晚期和AML阶段,则向Tc2偏移,T细胞亚群活性减低。前者可能与骨髓造血衰竭密切相关,而后者可能是恶性克隆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CD8+T细胞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的变化及黄芪甲苷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李聪聪 陈春富 +4 位作者 王爱武 冯亚波 程红霞 张汶汶 辛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46-850,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暗带区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eripheral-type benzodiazepine receptors,PBRs)的变化,研究不同剂量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T)对PBRs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ST 10、40...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暗带区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eripheral-type benzodiazepine receptors,PBRs)的变化,研究不同剂量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T)对PBRs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ST 10、40和100 mg.kg-1组5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于缺血2 h后再灌注24 h。采用Bederson方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梯度离心法提取缺血半暗带区线粒体,应用放射配基结合实验检测线粒体[3H]PK11195特异性结合活性,测定PBRs最大结合容量(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结果线粒体PK11195特异性结合活性与动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明显相关性(r=0.833,P<0.01)。与模型组相比,AST 10(P<0.05)、40(P<0.01)、100(P<0.01)mg.kg-1组动物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减少,AST 40 mg.kg-1组与AST 100 mg.kg-1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AST 10(P<0.05)、40(P<0.01)、100(P<0.01)mg.kg-1组半暗带区Bmax明显减少。与AST 10 mg.kg-1组相比,AST 40(P<0.05)、100(P<0.01)mg.kg-1组Bmax明显减少(P<0.01)。AST 40 mg.kg-1组和100 mg.kg-1组相比,Bmax及动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各组Kd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ST可通过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PBRs表达起到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半暗带 线粒体 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 黄芪甲苷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ves病患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海清 赵家军 +3 位作者 赵跃然 管庆波 高聆 宋怀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9-701,共3页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型在Graves病(GD)患者中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的方法,分析96例Graves病患者和96例正常对照人群的KIR基因型。结果:GD患者中2DS2-,2DL2-,2DL3+,2DL1+,3D...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型在Graves病(GD)患者中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的方法,分析96例Graves病患者和96例正常对照人群的KIR基因型。结果:GD患者中2DS2-,2DL2-,2DL3+,2DL1+,3DL1+,3DS1-,2DL5-,2DS3-,2DS5-,2DS1-,2DS4-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6.25%vs0,P<0.05);对照组中,基因频率最高的基因型为2DS2-,2DL2-,2DL3+,2DL1+,3DL1+,3DS1-,2DL5-,2DS3-,2DS5-,2DS1-,2DS4+,该基因型的基因型频率较GD患者组高,且有显著性差异(28.13%vs10.42%,P<0.01);GD患者组不携带活化性KIR基因的基因型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0.42%vs0%,P=0.001)。结论:KIR基因型在GD患者与正常人群分布的差异可能与GD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基因 格雷夫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脑组织Tau蛋白磷酸化水平 被引量:2
5
作者 董泗芹 董传芳 +3 位作者 孙志坚 游丽 罗鼎真 刘雪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PIO)对胰岛素抵抗(IR)模型大鼠皮质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Wistar大鼠46只,随机选20只分为对照组和PIO组,每组10只;另26只通过果糖喂养建立IR大鼠模型后,分为IR组和IR+PIO组,每组1... 目的探讨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PIO)对胰岛素抵抗(IR)模型大鼠皮质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Wistar大鼠46只,随机选20只分为对照组和PIO组,每组10只;另26只通过果糖喂养建立IR大鼠模型后,分为IR组和IR+PIO组,每组13只,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皮质Tau蛋白磷酸化、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KB)、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及GSK-3β位点中Ser9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组大鼠皮质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磷酸化PI3K、磷酸化PKB和磷酸化GSK-3β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而PIO能显著抑制Tau蛋白磷酸化水平,上调磷酸化PI3K、磷酸化PKB和磷酸化GSK-3β的水平(P<0.05,P<0.01);各组GSK-3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通过抑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路激活,促进GSK-3β活性上调,可能是引起大鼠海马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重要原因;PIO可能通过降低GSK-3β活性进而抑制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TAU蛋白质类 蛋白激酶类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原纤维缠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瘤细胞凋亡的意义及其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旭 滕良珠 +3 位作者 张丙杰 辛涛 马春燕 刘盈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目的 探讨脑膜瘤细胞凋亡的意义,分析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流式细胞术(FCM)和透射电镜3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应用TUNEL、FCM检测47例脑膜瘤的凋亡指数(AI),同时用透射电镜观察其中15例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 目的 探讨脑膜瘤细胞凋亡的意义,分析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流式细胞术(FCM)和透射电镜3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应用TUNEL、FCM检测47例脑膜瘤的凋亡指数(AI),同时用透射电镜观察其中15例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经TUNEL和FCM检测,不典型及恶性脑膜瘤的AI高于良性脑膜瘤,复发组AI高于非复发组。经FCM检测的凋亡指数高于TUNEL法检测结果,二者呈正相关。透射电镜也证实了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论 细胞凋亡是脑膜瘤的一种重要生物学特征,它与肿瘤的不典型或恶性改变以及预后有关,检测AI有助于判断脑膜瘤的复发倾向。TUNEL和FCM用于凋亡的定量检测,FCM的敏感性高于TUNEL,而透射电镜是凋亡定性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细胞凋亡 复发 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 流式细胞术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HMGB1 A box的表达纯化及对单核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敏 崔彬 +6 位作者 焦玉莲 王来城 曲芸芸 孙新平 刘晓雯 徐洁 赵跃然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目的:克隆人高迁移率族B1Abox(HMGB1 A box)基因,构建高效稳定的大肠杆菌(E.coli)表达菌株,并探讨其对免疫复合物(IC)刺激单核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本室优化合成的HMGB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并插入克隆载体pMD... 目的:克隆人高迁移率族B1Abox(HMGB1 A box)基因,构建高效稳定的大肠杆菌(E.coli)表达菌株,并探讨其对免疫复合物(IC)刺激单核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本室优化合成的HMGB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并插入克隆载体pMD19-T,菌落PCR、酶谱分析及DNA测序鉴定阳性克隆。重组克隆载体经NdeⅠ和XhoⅠ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目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QE-T7-2的相应位点,菌落PCR鉴定重组表达载体。重组菌株经IT-PG诱导,SDS-PAGE分析及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Ni2+-NTA层析柱纯化重组人HMGB1 A box,RT-PCR检测其对IC刺激单核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结果:获得重组人HMGB1 A box的表达菌株,目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40%左右。Western blot显示重组蛋白能与抗人HMGB1多克隆抗体和抗His-Tag多克隆抗体特异反应。目的蛋白纯度高达90%以上,并能有效抑制IC诱导单核细胞分泌BAFF、IFN-γ及TNF-α。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人HMGB1 A Box的表达载体,纯化的重组蛋白能有效抑制IC刺激单核细胞活化后细胞因子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B1 A BOX 大肠杆菌 表达 纯化 活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通过抑制IL-17表达改善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小鼠心肌损伤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戈 徐登成 +2 位作者 李少华 崔彬 苑海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32-935,共4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罗格列酮组(A组)、罗格列酮+GW9662组(B组)、心肌炎组(C组)以及正常对照组(D组)。应用猪...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罗格列酮组(A组)、罗格列酮+GW9662组(B组)、心肌炎组(C组)以及正常对照组(D组)。应用猪心肌肌凝蛋白分别对A、B、C 3组小鼠进行皮下注射,构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所有小鼠在实验的第25天处死。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苏木素-伊红(HE)染色对各组小鼠外周血以及心肌组织进行检测。结果:与C组小鼠相比,A组小鼠外周血IL-17水平、心肌IL-17m RNA相对表达量、心肌组织IL-17的表达以及心肌组织中炎症细胞数均显著降低;而B组小鼠与C组小鼠相比较上述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应用罗格列酮激活PPARγ可以明显减轻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病情,抑制心肌炎症反应。罗格列酮的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IL-17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 罗格列酮 PPARγ IL-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