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GABAAα3及GABAB受体在调节急性疼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娄超 王桂芝 +4 位作者 于剑锋 迟文英 贾旺华 张春燕 孙万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8-491,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足底注射甲醛复制急性疼痛模型后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处GABAA_(α3)及GABAB受体的变化,探讨vLPAG处GABAA_(α3)、GABAB受体在疼痛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12只,体重280~320g,采用完... 目的观察大鼠足底注射甲醛复制急性疼痛模型后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处GABAA_(α3)及GABAB受体的变化,探讨vLPAG处GABAA_(α3)、GABAB受体在疼痛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12只,体重280~320g,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将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和甲醛组(F组),每组6只。NS组足底注射无菌生理盐水50μl,F组足底注射2%甲醛50μl。每隔5分钟记录1次疼痛评分(PIS评分),每隔10分钟记录1次机械痛阈,每隔15分钟记录1次皮肤厚度、皮肤温度,总观察时间为60min。记录各项指标后处死大鼠,取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提取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ABAA_(α3)及GABAB受体含量的变化。结果 F组大鼠注射甲醛后立即出现本模型的典型自发痛行为,各时点PIS评分明显高于NS组(P<0.05),且为典型的两相式。注射后10~60min F组机械痛阈明显低于NS组(P<0.05)。注射后15~60min F组皮肤温度和皮肤厚度明显高于NS组(P<0.05)。F组大鼠GABAA_(α3)及GABAB受体含量明显高于NS组(P<0.05)。结论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GABAA_(α3)及GABAB受体的表达上调与大鼠急性疼痛条件下痛阈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疼痛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 GABAA受体α3亚基 GABAB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罗库溴铵对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功能监测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红燕 胡启雅 +2 位作者 王翠萍 齐峰 任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2-44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罗库溴铵对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RLN)功能监测的影响。方法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诱导:丙泊酚1.5~2.0mg/kg、芬太尼4μg/kg和罗库溴铵0.3mg/kg(A组)、...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罗库溴铵对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RLN)功能监测的影响。方法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诱导:丙泊酚1.5~2.0mg/kg、芬太尼4μg/kg和罗库溴铵0.3mg/kg(A组)、罗库溴铵0.6mg/kg(B组)和罗库溴铵0.9mg/kg(C组),吸入2%~3%七氟醚维持麻醉。采用TOF监测肌松。观察并记录给药前60s、给药后60s及插管后60s的BP、HR及体动变化、TOF出现第一个、第二个肌颤搐的时间及RLN振幅。结果与给药前60s比较,给药后60sB组和C组HR明显减慢,三组SBP和DBP明显降低(P〈0.05),气管插管后60sA组HR明显增快,SBP和DBP明显升高(P〈0.05)。与给药后60s比较,气管插管后60s三组HR明显增快,SBP和DBP明显升高(P〈0.05)。与A组比较,气管插管后60sB组和C组HR明显减慢、SBP、DBP明显降低(P〈0.05),C组术中未监测到RLN例数明显增加、等待时间明显延长(P〈0.05),B组和C组术中体动例数明显减少、TOF出现第一个肌颤搐时的RLN振幅明显降低(P〈0.05),三组监测时间、TOF出现第二个肌颤搐时的RLN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倍ED95的罗库溴铵(0.6mg/kg)诱导复合七氟醚麻醉适用于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功能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库溴铵 七氟醚 甲状腺手术 喉返神经 TOF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gLoop实时监控程序模拟丙泊酚与瑞芬太尼体内代谢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任杰 袁瑞梅 +3 位作者 王端玉 王德荣 朱靖宇 马效霞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 RugLoop程序实时监控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镇静镇痛和单用丙泊酚靶控镇静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P组输注丙泊酚(10 mg·mL-1),RugLoop程序控制,以2μg·mL-1丙泊... 目的 RugLoop程序实时监控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镇静镇痛和单用丙泊酚靶控镇静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P组输注丙泊酚(10 mg·mL-1),RugLoop程序控制,以2μg·mL-1丙泊酚血浆浓度为初始靶浓度,依次增加血浆浓度0.5μg·mL-1,至睫毛反射消失,然后调整血浆浓度以维持满意的镇静深度。PR组先以1 ng·mL-1血浆浓度靶控输注瑞芬太尼(10μg·mL-1)镇痛,然后复合丙泊酚镇静,丙泊酚的用药模式同P组。记录各时间点脑电双频指数(BIS)。比较两组间丙泊酚消耗量、手术后遗忘、苏醒时间、医生和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检查开始PR组3,6,9,12 min的BIS明显的浅于P组(P<0.01);PR组与P组丙泊酚消耗量分别为(125.4±29.4),(149.8±25.2)mg(P<0.05);苏醒时间分别为(3.4±2.1),(4.5±2.6)min(P<0.01);其余监测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ugLoop程序实时监控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体内代谢,麻醉的可控性增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配伍与单用丙泊酚镇静相比,丙泊酚的用药量减少、呼吸抑制作用减轻且唤醒时间较短,更能安全有效地用于结肠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丙泊酚 瑞芬太尼 肠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34在氧-糖缺失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迟文英 李燕 +3 位作者 王桂芝 孟凡军 韩松 李俊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miR-134在乳鼠脑皮层神经元氧-糖缺失(oxygen glucosedeprivation,OGD)致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离体培养乳鼠脑皮层神经元10d后,随机分为五组,正常组和OGD组,后者包括非转染组、miR对照组、miR-134抑制剂组、m... 目的探讨miR-134在乳鼠脑皮层神经元氧-糖缺失(oxygen glucosedeprivation,OGD)致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离体培养乳鼠脑皮层神经元10d后,随机分为五组,正常组和OGD组,后者包括非转染组、miR对照组、miR-134抑制剂组、miR-134前体组。按照分组加入饲养液中感染24h换液,72h后对OGD组进行OGD处理。利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神经元生存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热休克蛋白A12B(HSPA12B)表达水平,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miR-134和HSPA12BmRNA表达水平以及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验证miR-134对HSPA12BmRNA 3’UTR的直接调控作用。结果与非转染组比较,在OGD致神经元缺血损伤中miR-134前体组,miR-134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HSPA12B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荧光素酶活性也明显降低(P<0.05);而miR-134抑制剂组miR-134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HSPA12B蛋白水平明显提高,荧光素酶活性也明显升高(P<0.05);但各组之间HSPA12B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R-134通过负性调控HSPA12B蛋白表达水平,在OGD所致神经元缺血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在mRNA水平上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了可能的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34 热休克蛋白A12B 氧-糖剥夺 缺血性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