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利司扑兰单药治疗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随访1年的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芳芳
王杰
+6 位作者
郭晓华
张华炜
王东
刘青峰
甄媛媛
宋纪国
马凯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97,共5页
背景利司扑兰服用1个月内对不同类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均有疗效,由于利司扑兰治疗获取的便捷性等原因复诊随访率较低,缺乏中国长期应用该药治疗的真实世界数据。目的观察不同类型SMA患儿利司扑兰单药治疗≥12个月的效果。设计病...
背景利司扑兰服用1个月内对不同类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均有疗效,由于利司扑兰治疗获取的便捷性等原因复诊随访率较低,缺乏中国长期应用该药治疗的真实世界数据。目的观察不同类型SMA患儿利司扑兰单药治疗≥12个月的效果。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纳入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接受了利司扑兰初始和随访期间单药治疗的、治疗年龄≥16 d的、治疗开始和随访期间接受了运动功能评估的不同类型SMA的连续病例。依据利司扑兰说明书推荐的方法以年龄和体重计算口服剂量服药,观察随访≥6个月,由有评估资质的医生行运动功能评估,评估量表如下:费城儿童医院神经肌肉评估量表(CHOP INTEND)、修订的上肢模块测试(RULM)、汉默史密斯运动功能扩展量表(HFMSE)、6 min步行试验(6MWT),观察不良事件和发生率。主要结局指标运动功能改善水平(最后一次随访的运动功能评分-基线运动功能评分,或切换量表后最后一次随诊时运动功能评分)。结果14例SMA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9例(64.3%),女5例。除1例症状前患儿外,余13例患儿的平均起病年龄为9.0(3.0,12.0)月龄;14例SMA患儿接受利司扑兰治疗的平均年龄为19.5(6.5,39.5)月龄。1例SMN1拷贝数为1,存在点突变,余13例SMN1拷贝数均为0;SMN2拷贝数为1、2、3和4的患儿分别有1例、3例、9例和1例。症状前1例,1型6例,2型5例,3型2例。末次随访与首次给药时间间隔为20(11.8,25.5)个月。13例SMA患儿的运动功能改善具有临床意义,1例运动功能评分有提升,但改善尚不具临床意义。9例SMA患儿有基线及随访血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结果;血常规均正常;2例基线时肝功能异常,随访中恢复正常;部分患儿血肌酐水平异常,与SMA疾病本身相关,随访中未见血肌酐水平增高。随访期间可能与药物无关的不良事件包括上呼吸道感染11例次,肺炎4例次,腹泻1例次,除1例肺炎为2型SMA,其余不良事件均发生于1型SMA;可能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颜色改变12例(85.7%),皮疹2例(14.3%),便秘1例(7.1%)。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本文报告了1例SMA患儿在出现症状前接受利司扑兰治疗可维持正常的运动功能发育的病例,也报告了SMN2单拷贝患儿接受利司扑兰同样具有良好效果。结论中国不同类型的SMA患儿长期接受利司扑兰单药治疗疗效尚好,常见不良事件为呼吸道感染和皮肤颜色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利司扑兰
症状前
SMN2单拷贝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泼尼松转换伐莫洛龙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患儿1例病例报告
2
作者
王文玉
于春梅
+3 位作者
王东
苗莉莉
刘勇
马凯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5,共3页
1病例资料男,7岁1月龄,因“发现肢体无力6年余”就诊于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我院)神经内科。患儿为G2P2,足月娩出,出生史未述异常,父母非近亲婚配,母亲40岁时查体发现肌酸激酶(CK)2000 U·L^(-1)。1岁前患儿运动功能发育正常;1岁...
1病例资料男,7岁1月龄,因“发现肢体无力6年余”就诊于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我院)神经内科。患儿为G2P2,足月娩出,出生史未述异常,父母非近亲婚配,母亲40岁时查体发现肌酸激酶(CK)2000 U·L^(-1)。1岁前患儿运动功能发育正常;1岁时可独站;1岁4月龄可独走,呈“鸭步”,伴上下楼梯困难。2岁5月龄时因“运动发育落后”来我院,查CK 29000 U·L^(-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29 U·L^(-1),LDH 1463 U·L^(-1),α-羟丁酸脱氢酶971 U·L^(-1),AST 396 U·L^(-1);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患儿DMD基因存在c.3865delC(p.T1291Pfs*16)移码突变,变异来源于母亲,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该变异初步判定为疑似致病性变异,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无该位点的相关性报道,Clinvar数据库无该位点的致病性分析结果;查询DECIPHER数据显示该位点在人类、小鼠、猪、狗物种间高度保守。患儿4岁3月龄时于外院确诊为杜氏肌营养不良(DMD)^([1]),开始口服泼尼松(0.75 mg·kg^(-1)·d^(-1))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肌营养不良
附属儿童医院
出生史
神经内科
医学遗传学
病例报告
鸭步
近亲婚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诺西那生钠治疗5q型脊髓性肌萎缩患儿68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
4
3
作者
马凯
郭晓华
+3 位作者
于春梅
金瑞锋
刘芳芳
高敏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6-290,共5页
背景诺西那生钠正式进入中国临床用于治疗5q型脊髓性肌萎缩(SMA)不久,目前国内关于诺西那生钠治疗SMA的病例报告不多。目的 了解诺西那生钠治疗5q型SMA患儿的疗效、安全性和脑脊液神经纤维丝轻链蛋白(NFL)水平。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
背景诺西那生钠正式进入中国临床用于治疗5q型脊髓性肌萎缩(SMA)不久,目前国内关于诺西那生钠治疗SMA的病例报告不多。目的 了解诺西那生钠治疗5q型SMA患儿的疗效、安全性和脑脊液神经纤维丝轻链蛋白(NFL)水平。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30日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以诺西那生钠为单药初始治疗≥14个月的5q型SMA患儿。采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技术或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SMN1基因7号外显子。临床分型依据患儿发病年龄和所获得的最大运动功能里程碑。行常规或超声引导下腰椎穿刺留取脑脊液标本检测NFL水平,并通过鞘内注射完成诺西那生钠给药。由接受过专业培训、具有评分资质的康复医师完成治疗前后费城儿童医院神经肌肉评估量表(CHOP INTEND)、修订的上肢模块测试(RULM)、汉默史密斯运动功能扩展量表(HFMSE)和6 min步行试验(6MWT)评分。采集患儿性别、发病日期等一般信息和治疗期间不良事件。主要结局指标诺西那生钠治疗14个月后的运动功能量表评分。结果 68例诺西那生钠治疗≥14个月的SMA患儿进入本文分析,女32例(47.0%)。Ⅰ型9例(13.2%),Ⅱ型40例(58.8%),Ⅲ型19例(27.9%)。中位发病年龄为10(7,13.8)月龄,中位确诊年龄为17.5(12,37)月龄。SMN1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64例(94.1%),SMN1基因突变4例。60例患儿(88.2%)运动功能改善具有临床意义,其中Ⅰ型7例、Ⅱ型37例、Ⅲ型16例。CHOP INTEND量表评分提升≥4分占90.0%(18/20),HFMSE量表评分提升≥3分占97.8%(44/45);6MWT行走距离延长≥30 m占92.3%(12/13);RULM评分提升≥2分占66.7%(12/18);2例治疗后获得新的运动功能里程碑。15例Ⅱ型SMA患儿治疗前脑脊液NFL水平为176.6(104.5,199.6) pg·mL^(-1),负荷剂量治疗结束后(首次用药后第184天)NFL水平为69.2(40.5,89.3) p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热3例,Ⅲ型1例,Ⅱ型2例,均自行缓解;呼吸道感染2例,Ⅰ型和Ⅱ型各1例,治疗后缓解;便秘、肌痛、眩晕和咳嗽各1例,均为Ⅱ型,均自行缓解;眩晕1例(Ⅰ型),自行缓解;肝功能异常1例(Ⅱ型),治疗7 d恢复正常。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诺西那生钠治疗14个月可以改善5q型SMA患儿的运动功能,且安全性好;诺西那生钠负荷剂量治疗后可明显降低Ⅱ型SMA患儿脑脊液NFL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诺西那生钠
神经纤维丝轻链蛋白
儿童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司扑兰单药治疗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随访1年的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芳芳
王杰
郭晓华
张华炜
王东
刘青峰
甄媛媛
宋纪国
马凯
机构
山东
第一医科
大学
附属
中心
医院
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山东大学
附属
儿童
医院
康复科
山东大学
附属
儿童
医院
儿研所
济宁市第一人民
医院
儿科
山东大学
齐鲁
医院
(青岛)儿科
临沂市人民
医院
儿
内科
一病区
出处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97,共5页
基金
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2021-2-105。
文摘
背景利司扑兰服用1个月内对不同类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均有疗效,由于利司扑兰治疗获取的便捷性等原因复诊随访率较低,缺乏中国长期应用该药治疗的真实世界数据。目的观察不同类型SMA患儿利司扑兰单药治疗≥12个月的效果。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纳入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接受了利司扑兰初始和随访期间单药治疗的、治疗年龄≥16 d的、治疗开始和随访期间接受了运动功能评估的不同类型SMA的连续病例。依据利司扑兰说明书推荐的方法以年龄和体重计算口服剂量服药,观察随访≥6个月,由有评估资质的医生行运动功能评估,评估量表如下:费城儿童医院神经肌肉评估量表(CHOP INTEND)、修订的上肢模块测试(RULM)、汉默史密斯运动功能扩展量表(HFMSE)、6 min步行试验(6MWT),观察不良事件和发生率。主要结局指标运动功能改善水平(最后一次随访的运动功能评分-基线运动功能评分,或切换量表后最后一次随诊时运动功能评分)。结果14例SMA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9例(64.3%),女5例。除1例症状前患儿外,余13例患儿的平均起病年龄为9.0(3.0,12.0)月龄;14例SMA患儿接受利司扑兰治疗的平均年龄为19.5(6.5,39.5)月龄。1例SMN1拷贝数为1,存在点突变,余13例SMN1拷贝数均为0;SMN2拷贝数为1、2、3和4的患儿分别有1例、3例、9例和1例。症状前1例,1型6例,2型5例,3型2例。末次随访与首次给药时间间隔为20(11.8,25.5)个月。13例SMA患儿的运动功能改善具有临床意义,1例运动功能评分有提升,但改善尚不具临床意义。9例SMA患儿有基线及随访血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结果;血常规均正常;2例基线时肝功能异常,随访中恢复正常;部分患儿血肌酐水平异常,与SMA疾病本身相关,随访中未见血肌酐水平增高。随访期间可能与药物无关的不良事件包括上呼吸道感染11例次,肺炎4例次,腹泻1例次,除1例肺炎为2型SMA,其余不良事件均发生于1型SMA;可能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颜色改变12例(85.7%),皮疹2例(14.3%),便秘1例(7.1%)。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本文报告了1例SMA患儿在出现症状前接受利司扑兰治疗可维持正常的运动功能发育的病例,也报告了SMN2单拷贝患儿接受利司扑兰同样具有良好效果。结论中国不同类型的SMA患儿长期接受利司扑兰单药治疗疗效尚好,常见不良事件为呼吸道感染和皮肤颜色改变。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利司扑兰
症状前
SMN2单拷贝
儿童
Keywords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Risdiplam
Pre-symptomatic
One copy of SMN2
Children
分类号
R744.8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泼尼松转换伐莫洛龙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患儿1例病例报告
2
作者
王文玉
于春梅
王东
苗莉莉
刘勇
马凯
机构
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山东大学
附属
儿童
医院
儿研所
山东大学
附属
儿童
医院
超声科
出处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5,共3页
文摘
1病例资料男,7岁1月龄,因“发现肢体无力6年余”就诊于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我院)神经内科。患儿为G2P2,足月娩出,出生史未述异常,父母非近亲婚配,母亲40岁时查体发现肌酸激酶(CK)2000 U·L^(-1)。1岁前患儿运动功能发育正常;1岁时可独站;1岁4月龄可独走,呈“鸭步”,伴上下楼梯困难。2岁5月龄时因“运动发育落后”来我院,查CK 29000 U·L^(-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29 U·L^(-1),LDH 1463 U·L^(-1),α-羟丁酸脱氢酶971 U·L^(-1),AST 396 U·L^(-1);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患儿DMD基因存在c.3865delC(p.T1291Pfs*16)移码突变,变异来源于母亲,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该变异初步判定为疑似致病性变异,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无该位点的相关性报道,Clinvar数据库无该位点的致病性分析结果;查询DECIPHER数据显示该位点在人类、小鼠、猪、狗物种间高度保守。患儿4岁3月龄时于外院确诊为杜氏肌营养不良(DMD)^([1]),开始口服泼尼松(0.75 mg·kg^(-1)·d^(-1))治疗。
关键词
杜氏肌营养不良
附属儿童医院
出生史
神经内科
医学遗传学
病例报告
鸭步
近亲婚配
分类号
R746.2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诺西那生钠治疗5q型脊髓性肌萎缩患儿68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
4
3
作者
马凯
郭晓华
于春梅
金瑞锋
刘芳芳
高敏
机构
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山东大学
附属
儿童
医院
康复科
山东
第一医科
大学
附属
中心
医院
山东大学
附属
儿童
医院
儿科研究所
出处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6-290,共5页
基金
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2021-2-105
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2019-2-32。
文摘
背景诺西那生钠正式进入中国临床用于治疗5q型脊髓性肌萎缩(SMA)不久,目前国内关于诺西那生钠治疗SMA的病例报告不多。目的 了解诺西那生钠治疗5q型SMA患儿的疗效、安全性和脑脊液神经纤维丝轻链蛋白(NFL)水平。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30日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以诺西那生钠为单药初始治疗≥14个月的5q型SMA患儿。采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技术或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SMN1基因7号外显子。临床分型依据患儿发病年龄和所获得的最大运动功能里程碑。行常规或超声引导下腰椎穿刺留取脑脊液标本检测NFL水平,并通过鞘内注射完成诺西那生钠给药。由接受过专业培训、具有评分资质的康复医师完成治疗前后费城儿童医院神经肌肉评估量表(CHOP INTEND)、修订的上肢模块测试(RULM)、汉默史密斯运动功能扩展量表(HFMSE)和6 min步行试验(6MWT)评分。采集患儿性别、发病日期等一般信息和治疗期间不良事件。主要结局指标诺西那生钠治疗14个月后的运动功能量表评分。结果 68例诺西那生钠治疗≥14个月的SMA患儿进入本文分析,女32例(47.0%)。Ⅰ型9例(13.2%),Ⅱ型40例(58.8%),Ⅲ型19例(27.9%)。中位发病年龄为10(7,13.8)月龄,中位确诊年龄为17.5(12,37)月龄。SMN1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64例(94.1%),SMN1基因突变4例。60例患儿(88.2%)运动功能改善具有临床意义,其中Ⅰ型7例、Ⅱ型37例、Ⅲ型16例。CHOP INTEND量表评分提升≥4分占90.0%(18/20),HFMSE量表评分提升≥3分占97.8%(44/45);6MWT行走距离延长≥30 m占92.3%(12/13);RULM评分提升≥2分占66.7%(12/18);2例治疗后获得新的运动功能里程碑。15例Ⅱ型SMA患儿治疗前脑脊液NFL水平为176.6(104.5,199.6) pg·mL^(-1),负荷剂量治疗结束后(首次用药后第184天)NFL水平为69.2(40.5,89.3) p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热3例,Ⅲ型1例,Ⅱ型2例,均自行缓解;呼吸道感染2例,Ⅰ型和Ⅱ型各1例,治疗后缓解;便秘、肌痛、眩晕和咳嗽各1例,均为Ⅱ型,均自行缓解;眩晕1例(Ⅰ型),自行缓解;肝功能异常1例(Ⅱ型),治疗7 d恢复正常。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诺西那生钠治疗14个月可以改善5q型SMA患儿的运动功能,且安全性好;诺西那生钠负荷剂量治疗后可明显降低Ⅱ型SMA患儿脑脊液NFL水平。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诺西那生钠
神经纤维丝轻链蛋白
儿童
治疗
Keywords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Nusinersen
Neurofilament light chain
Children
Treatment
分类号
R746.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利司扑兰单药治疗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随访1年的病例系列报告
刘芳芳
王杰
郭晓华
张华炜
王东
刘青峰
甄媛媛
宋纪国
马凯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泼尼松转换伐莫洛龙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患儿1例病例报告
王文玉
于春梅
王东
苗莉莉
刘勇
马凯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诺西那生钠治疗5q型脊髓性肌萎缩患儿68例病例系列报告
马凯
郭晓华
于春梅
金瑞锋
刘芳芳
高敏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