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他沙星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胡云建 陈东科 +3 位作者 陶凤蓉 许宏涛 艾效曼 厉保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评价西他沙星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西他沙星对503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有关抗菌药进行比较。结果西他沙星对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B群链球菌的MIC50为0.12 mg/L,对MSSA的MIC50为0.06 mg/L,对... 目的评价西他沙星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西他沙星对503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有关抗菌药进行比较。结果西他沙星对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B群链球菌的MIC50为0.12 mg/L,对MSSA的MIC50为0.06 mg/L,对MSCNS的MIC50为0.03 mg/L,对MRSA的MIC50为1 mg/L,对MRCNS的MIC50为0.06 mg/L。本品对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MIC50为≤0.03 mg/L,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MIC50为0.25 mg/L,对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MIC50为1 mg/L,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MIC50为2 mg/L;对易产诱导酶的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枸橼酸杆菌、黏质沙雷菌的MIC50为≤0.03~0.125 mg/L,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MIC50为0.25 mg/L,对铜绿假单胞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0.5 mg/L,对鲍曼不动杆菌和木糖氧化无色杆菌为1 mg/L。培养基pH值的改变、细菌接种量、血清含量改变对该药抗菌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西他沙星具有良好广谱抗菌作用,值得进一步进行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他沙星 敏感性试验 抗菌药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甾体类抗炎药抗阿尔采末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郝丽娜 张庆柱 于天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88-992,共5页
神经炎症过程可能是阿尔采末病(AD)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AD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减低AD的发病率;实验研究还发现,NSAIDs的作用除了调节COX机制外,还可能涉及一些非COX机制。
关键词 阿尔采末病 非甾体类抗炎药 环氧合酶 Β淀粉样蛋白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受体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分子肝素对原代培养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化学诱导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于天贵 王韦玮 +1 位作者 张庆柱 姬胜利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超低分子肝素(ULMWH)对不同化学诱导损伤大脑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谷氨酸、叠氮钠、KCl和咖啡因诱导损伤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观察神经元存活率、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及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 目的探讨超低分子肝素(ULMWH)对不同化学诱导损伤大脑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谷氨酸、叠氮钠、KCl和咖啡因诱导损伤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观察神经元存活率、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及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结果ULMWH(0.01~1.0mg.L-1)预处理24h可显著提高谷氨酸损伤神经元的存活率,降低细胞LDH的漏出量和[Ca2+]i,高浓度(1.0mg.L-1)时对叠氮钠引起的神经元损伤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对咖啡因和KCl所致的神经元损伤无影响。结论ULMWH对谷氨酸和叠氮钠所致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a2+]i升高有关;但不能对抗KCl和咖啡因所致的皮质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分子肝素 神经保护药 大脑皮质 神经元 细胞内 谷氨酸 叠氮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钙通道及其作用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志国 张庆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3-147,共5页
T型钙通道广泛分布于心血管,神经和内分泌等系统,目前已成为药物靶点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编码T型钙通道的基因已被确定,它的重要功能也得到认识。许多药物可以非特异性的阻断T型钙通道。文章从分子结构、分布、功能、调控及作用药物等方... T型钙通道广泛分布于心血管,神经和内分泌等系统,目前已成为药物靶点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编码T型钙通道的基因已被确定,它的重要功能也得到认识。许多药物可以非特异性的阻断T型钙通道。文章从分子结构、分布、功能、调控及作用药物等方面对T型钙通道目前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钙通道 分子结构 生理功能 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分子量肝素抑制神经细胞内钙释放保护谷氨酸损伤原代培养大鼠神经元 被引量:2
5
作者 于天贵 王韦玮 +1 位作者 张庆柱 姬胜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58-1362,共5页
目的探讨超低分子量肝素(ultra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ULMWH)对谷氨酸(Glu)诱导原代培养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建立谷氨酸(Glu)诱导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检测... 目的探讨超低分子量肝素(ultra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ULMWH)对谷氨酸(Glu)诱导原代培养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建立谷氨酸(Glu)诱导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est33258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形态改变和检测凋亡细胞数。同时,采用Fura-2/AM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结果提前应用ULMWH可提高Glu损伤神经细胞的生存能力,降低Glu诱导的凋亡细胞数。同时,ULM-WH不论是在含Ca2+测量介质还是在无Ca2+测量介质中均可降低神经细胞[Ca2+]i。结论ULMWH对Glu损伤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神经细胞内Ca2+释放而降低胞内[Ca2+]i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分子量肝素 谷氨酸 钙超载 神经细胞内钙释放 神经保护作用 神经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及其耐药机制 被引量:7
6
作者 欧扬 郭秀丽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5-119,共5页
肿瘤干细胞是存在于造血系统肿瘤和一些实体瘤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肿瘤干细胞假说认为,经药物治疗后肿瘤复发和转移与肿瘤干细胞残存有密切关系。其原因可能是肿瘤干细胞高表达ABC转运蛋白和Bcl-2抗凋亡蛋白,同时其本身又具有一些... 肿瘤干细胞是存在于造血系统肿瘤和一些实体瘤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肿瘤干细胞假说认为,经药物治疗后肿瘤复发和转移与肿瘤干细胞残存有密切关系。其原因可能是肿瘤干细胞高表达ABC转运蛋白和Bcl-2抗凋亡蛋白,同时其本身又具有一些干细胞特性。对肿瘤干细胞耐药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发现新的肿瘤治疗靶点和更好的抗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耐药性 ABC转运蛋白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超氧化物歧化酶结合物抗氧化损伤及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孙静 张庆柱 +1 位作者 王凤山 程艳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63-1466,共4页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超氧化物歧化酶结合物(LWMHSOD)对低糖低氧损伤的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造成低糖低氧损伤模型,观察LMWHSOD抗氧化损伤及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LMWHSOD能够减少低糖低氧造...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超氧化物歧化酶结合物(LWMHSOD)对低糖低氧损伤的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造成低糖低氧损伤模型,观察LMWHSOD抗氧化损伤及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LMWHSOD能够减少低糖低氧造成的细胞死亡,降低损伤后细胞外液LDH、MDA、NO的含量,改善细胞膜的流动性。结论LMWHSOD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WH—SOD 神经细胞 低糖低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禽喘康颗粒冲剂”对感染法氏囊病毒雏鸡免疫器官病理学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东野传现 史玉颖 +1 位作者 黄中利 于天贵 《山东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98-100,共3页
观察了复方中草药制剂“禽喘康颗粒冲剂”对感染法氏囊病毒(IBDV)雏鸡免疫器官病理学的影响。结果发现,“禽喘康颗粒冲剂”可以减弱IBDV对雏鸡免疫器官的损害,具有明显的免疫保护作用。
关键词 中草药 禽喘康颗粒冲剂 法氏囊病毒(IBDV) 免疫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庚啶对内毒素血症小鼠氧化损伤的对抗作用
9
作者 秦玉新 张庆柱 程艳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46-1847,1862,共3页
目的:研究赛庚啶对内毒素(LPS)血症小鼠氧化损伤的对抗作用。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LPS,造成内毒素血症模型,观察赛庚啶能否提高小鼠24h存活率,并测定血浆NO的水平,心、肝、肾和脑组织中SOD和GSH-Px活力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结果:... 目的:研究赛庚啶对内毒素(LPS)血症小鼠氧化损伤的对抗作用。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LPS,造成内毒素血症模型,观察赛庚啶能否提高小鼠24h存活率,并测定血浆NO的水平,心、肝、肾和脑组织中SOD和GSH-Px活力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结果:赛庚啶预防给药能够显著提高致死量LPS攻击后小鼠24h的存活率,使血浆NO2-/NO3-的水平显著降低,其中高剂量组SOD和GSH-Px活力增高,MDA含量降低。低剂量组SOD活力增高,但肝和脑组织中MDA含量下降不明显,肝和肾组织GSH-Px活力无明显增高。结论:赛庚啶预防给药能够防治LPS血症,改善小鼠LPS血症时重要脏器氧化性损伤状态,抑制血浆NO水平过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庚啶 脂多糖类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lectin-3通过EGFR介导调控肿瘤细胞E-cadherin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辛明 郭秀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241-242,共2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内源性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E-钙粘蛋白(E-cadherin)在调节肿瘤发生和转移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EGFR通路与galectin-3和E-cadherin都有紧密的联系,实验中采用MTT实验、划痕实验、Westernblo... 目的研究外源性、内源性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E-钙粘蛋白(E-cadherin)在调节肿瘤发生和转移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EGFR通路与galectin-3和E-cadherin都有紧密的联系,实验中采用MTT实验、划痕实验、Westernblot实验和免疫共沉淀实验等探讨了EGF诱导对galectin-3和E-cadherin相关性的影响.结果在EGF诱导下,高表达galectin-3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中,E-cadherin表达水平较高;galectin-3抑制剂β-Lactose可下调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而在低表达galectin-3的A549细胞中,β-Lactose对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无影响.提示细胞内源性的galectin-3可上调肿瘤细胞内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同样,在EGF诱导下,外源性的人重组galec-tin-3可下调A549中E-cadherin的表达,上调β-catenin的表达,并且可促使β-catenin入核.但免疫共沉淀实验显示,外源性galectin-3对E-cadherin/β-catenin复合体无显著影响.另外实验中还发现EGF可诱导肺癌A549细胞的迁移,但galectin-3抑制剂β-Lactose对肿瘤细胞A549的增殖抑制作用无需EGF参与.结论细胞不同亚结构分布的内源性galectin-3对E-cadherin的调控作用不同.外源性galectin-3可下调肿瘤细胞内E-cadherin表达,上调β-catenin表达,促进β-catenin入核,但与E-cadherin/β-catenin复合体的形成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ECTIN-3 E-CADHERIN Β-CATENIN EGF EGFR 肿瘤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膦酰胺静脉给药对比格犬的毒性作用
11
作者 丁言伟 李作奎 +2 位作者 赵华 张建新 厉保秋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5-538,共4页
目的:评价葡膦酰胺对比格犬的安全性。方法:观察葡膦酰胺单次静脉注射和连续静脉注射3个月对比格犬的毒性作用。结果:葡膦酰胺单次静脉注射比格犬最低致死剂量为100 mg/kg,最高非致死剂量为50 mg/kg,近似致死剂量范围为75~100 mg/kg。... 目的:评价葡膦酰胺对比格犬的安全性。方法:观察葡膦酰胺单次静脉注射和连续静脉注射3个月对比格犬的毒性作用。结果:葡膦酰胺单次静脉注射比格犬最低致死剂量为100 mg/kg,最高非致死剂量为50 mg/kg,近似致死剂量范围为75~100 mg/kg。连续静脉注射20,40,60 mg/kg,每周1次,连续3个月,无严重不良反应症状,但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中、高剂量组出现广泛组织脏器损伤,低剂量组个别脏器出现轻微病理改变。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40,60 mg/kg剂量葡膦酰胺每周1次,连续3个月静脉给药可造成比格犬广泛的脏器损伤。每周1次,连续3个月静脉给药剂量应低于2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膦酰胺 比格犬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3泛素连接酶Pellino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艳 赵保兵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2-414,共13页
Pellino蛋白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E3泛素连接酶,通过靶蛋白泛素化介导蛋白降解、蛋白与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细胞定位以及信号传导.目前研究表明Pellino蛋白在固有免疫细胞和获得性免疫细胞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与炎症和自身免疫密切相... Pellino蛋白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E3泛素连接酶,通过靶蛋白泛素化介导蛋白降解、蛋白与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细胞定位以及信号传导.目前研究表明Pellino蛋白在固有免疫细胞和获得性免疫细胞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与炎症和自身免疫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近年来Pellino蛋白的表达与活性调控、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以及在免疫细胞中的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成果,同时探讨了Pellino蛋白在自身免疫、炎症、癌症、心脏疾病及肥胖疾病中的作用,并结合目前的研究进展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llino蛋白 泛素连接酶 炎症 免疫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