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阳能电池板自然通风冷却技术在典型炎热干旱地区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酆烽 张淑贞 +6 位作者 耿哲 张齐 苗佳雨 郑述美 薛磊 张洪锦 何锁盈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40,共7页
为解决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温度较高制约其转化效率的问题,探究一种太阳能电池板自然通风冷却系统的可行性。采用Fluent 2020R2软件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不同尺寸支撑板和导流板组合成的4种结构的冷却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对比4种结构... 为解决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温度较高制约其转化效率的问题,探究一种太阳能电池板自然通风冷却系统的可行性。采用Fluent 2020R2软件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不同尺寸支撑板和导流板组合成的4种结构的冷却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对比4种结构的自然通风冷却系统在典型炎热干旱地区(新疆哈密)的冷却效果,结果表明:导流板长度680.0 mm、支撑板长度728.9 mm的结构1冷却系统对电池板的冷却效果最好,且随着环境温度升高,电池板采用冷却系统后的冷却温降也随之增大;新疆哈密地区2020年7月份日平均气温为303.3 K,采用结构1冷却系统后,电池板的平均工作温度介于323.5~349.2 K,冷却温降介于7.5~16.5 K,可见自然通风冷却系统对电池板的冷却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板 自然通风 冷却温降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风对喷淋蒸发预冷进风冷却塔换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韩强 冯雷 +4 位作者 刘严雪 毋飞翔 李鹏 何锁盈 高明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8-46,共9页
为了探明环境侧风对喷淋蒸发预冷进风空冷塔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FLUENT 16.2软件建立了侧风下自然通风空冷塔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有无侧风工况下空冷塔换热性能、预喷淋系统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 为了探明环境侧风对喷淋蒸发预冷进风空冷塔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FLUENT 16.2软件建立了侧风下自然通风空冷塔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有无侧风工况下空冷塔换热性能、预喷淋系统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侧风的存在使得空冷塔内均匀的空气动力场和温度场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空冷塔迎风侧出现低速漩涡区,而背风侧通风效果较优,空气的流动影响塔内换热,导致迎风侧出现局部高温;加装喷淋蒸发预冷系统时,侧风使液滴掉落地面和流向散热器的趋势均有所减弱;针对半塔模型中仅引入3个喷嘴喷淋的情况,无风和侧风工况下液滴有效蒸发量分别是0.40,0.07 kg/s,对应的有效蒸发比分别为100%,17.5%,即无风工况下所有喷淋蒸发量均参与换热,而侧风工况下参与换热的喷淋蒸发量十分有限。因此,进行空冷塔喷淋预冷设计时,需考虑侧风影响,以利用少量水实现高温时段空冷塔换热性能提升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通风空冷塔 侧风 喷淋蒸发 换热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燃气轮机余热回收系统的超临界CO_(2)径流式透平性能探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岳鸣 秦侃 +2 位作者 韩奎华 徐进良 齐建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7-199,共13页
为研究应用于燃气轮机余热回收系统的超临界CO_(2)(SCO_(2))径流式透平整机性能,基于RANS(雷诺时均)模型,对透平整机系统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SCO_(2)径流式透平整机在起动、升速、自持及额定工况下的运行情况,并针对出口压力变... 为研究应用于燃气轮机余热回收系统的超临界CO_(2)(SCO_(2))径流式透平整机性能,基于RANS(雷诺时均)模型,对透平整机系统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SCO_(2)径流式透平整机在起动、升速、自持及额定工况下的运行情况,并针对出口压力变化分析了透平非设计工况下的性能。模拟结果表明:透平起动工况下会发生运行失稳,产生“倒吸”现象且通道内出现大面积的低速区域,但随转速增加流动趋于稳定;叶顶间隙的泄漏流会对透平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额定工况下0.5 mm的间隙使透平减少近47 kW的功率输出,等熵效率降低6%左右;轮背密封可以起到良好密封作用,密封引入气还提高了透平整机的功率和效率;在偏离设计点工况运行时,透平可以有效应对出口压力的变化;通过对比简化通道和全周通道的仿真数据,透平轴功率和等熵效率的误差均在0.5%以内,可知应用简化通道模型仿真能够保证计算精度。因此,在SCO_(2)径流式透平的仿真与应用过程中,研究人员要注重透平低速起动工况下的运行,以及叶顶间隙对这种小尺寸高转速透平机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超临界CO_(2) 径流式透平 叶顶间隙 轮背密封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炭-NO异相还原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晓淇 朱晓 +2 位作者 齐建荟 牛胜利 韩奎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7-267,共11页
燃煤电站中煤炭高温燃烧时产生的氮氧化物(NO_(x))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控制NO_(x)污染物排放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行动。焦炭-NO异相还原反应在燃煤过程中普遍存在,但由于焦炭复杂的化学结构和成分以及燃烧反应中气固成分,焦炭-NO异相还原... 燃煤电站中煤炭高温燃烧时产生的氮氧化物(NO_(x))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控制NO_(x)污染物排放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行动。焦炭-NO异相还原反应在燃煤过程中普遍存在,但由于焦炭复杂的化学结构和成分以及燃烧反应中气固成分,焦炭-NO异相还原反应的机理尚不明晰。本研究通过总结焦炭-NO异相还原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方面的研究,从焦炭模型、NO吸附方式、反应路径和反应路径中产生的不同中间体等方面对焦炭-NO异相还原反应的机理进行综述,还分析了CO和矿物质对NO异相还原反应的影响机制,指出焦炭模型边缘的含氧官能团和活性位点对NO还原有利,不同反应路径会产生HCN、N_(2)O和NH_(3)等中间体,CO和催化金属能通过增加反应活性位点、降低反应能垒和提高反应速率等方式促进焦炭-NO异相还原反应,为完善NO异相还原反应机理,控制NO_(x)排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异相还原 焦炭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流板对火电厂烟道气动噪声特性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汝玲 李官鹏 +3 位作者 王兆阳 安春国 郭畅 高明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91-1197,1229,共8页
针对某电厂引风机后烟道气动噪声问题,采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结合大涡模拟与FW-H方程研究管外监测点的气动噪声,分析不同导流板排布方式和数量对管外气动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管道截面面积增大的影响,烟气进入烟道后,靠近壁面... 针对某电厂引风机后烟道气动噪声问题,采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结合大涡模拟与FW-H方程研究管外监测点的气动噪声,分析不同导流板排布方式和数量对管外气动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管道截面面积增大的影响,烟气进入烟道后,靠近壁面处出现湍动能较高的区域,设置导流板可以提高流体分布的均匀性,降低弯管处的湍动能;当安装于第1节和第2节弯管内的2组件均包含2块导流板时,改造方案能够达到相对最佳的降噪效果,与2组件分别包含8块和6块导流板的原始烟道相比,气动噪声的平均总声压级降低了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道 导流板 气动噪声 降噪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错列布置下垂直轴风力机尾流特性 被引量:4
6
作者 郑智睿 王妮妮 +3 位作者 赵斌 王友昊 何锁盈 高明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8-104,共7页
为研究垂直轴风力机错列排布时下游风力机横向偏移距离对尾流特性的影响,获得优化的排布方式,以某H型垂直轴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三维计算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基于单风力机模拟结果,研究了错列排布中不同偏移距离对风力机功率系数及... 为研究垂直轴风力机错列排布时下游风力机横向偏移距离对尾流特性的影响,获得优化的排布方式,以某H型垂直轴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三维计算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基于单风力机模拟结果,研究了错列排布中不同偏移距离对风力机功率系数及尾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尖速比由0.5增加至1.5的过程中,风力机尾流逐渐接近于钝体尾流,下游速度恢复距离减小;风力机阵列中,错列布置可有效缓解上游风力机尾流对下游风力机的不利影响;随着横向距离的增大,下游风力机整体尾流速度分布逐渐与上游风力机的下游气流速度分布相一致,当横向间距为1倍,2倍风轮直径时,下游风力机功率系数相比单列排布提升了16.5%,3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错列布置 尾流特性 功率系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飞灰未燃尽炭制备活性炭及其超级电容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宋传林 任科 +5 位作者 滕召才 王梅梅 张继刚 韩奎华 龙慎伟 朱应泉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36-1942,共7页
生物质燃料在锅炉中经过热解和燃烧后,飞灰中含有孔隙丰富的未燃尽炭。但其孔隙率和比表面积无法满足商用超级电容炭的要求,改善材料孔隙结构的活化方法成为未燃尽炭提质改性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对筛分粒径>0.2 mm的未燃尽炭进行KOH... 生物质燃料在锅炉中经过热解和燃烧后,飞灰中含有孔隙丰富的未燃尽炭。但其孔隙率和比表面积无法满足商用超级电容炭的要求,改善材料孔隙结构的活化方法成为未燃尽炭提质改性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对筛分粒径>0.2 mm的未燃尽炭进行KOH一步活化处理后发现,在浸渍比3.5∶1时活性炭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982 m^(2)/g),且在电流密度1 A/g时比电容可达207 F/g。以上结果表明,未燃尽炭基活性炭制备的电极双电层超级电容性能优良,而为生物质飞灰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飞灰 未燃尽炭 KOH活化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