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课程模式下大学生听力自主学习与口语能力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常晓梅 贾文峰 孙田丰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4-147,共4页
研究大学英语听说课新型教学模式(即"1+1"教学模式,指"听力自主学习+小班口语授课")对大学生听力自主学习与口语能力发展的影响。在新型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具备较强的听力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 研究大学英语听说课新型教学模式(即"1+1"教学模式,指"听力自主学习+小班口语授课")对大学生听力自主学习与口语能力发展的影响。在新型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具备较强的听力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经过系统的口语训练,大学生的口语能力获得较大发展。本研究在论证"1+1">2的同时,丰富了大学生口语教学实践,以期能为以提高学生语言输出能力为驱动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自主学习 口语能力发展 新型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智能视角下的大学外语类文化课程建设——以《英语国家文化》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湘云 朱耀云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4-56,共3页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外国文化类课程建设提供了崭新且丰富的启示。2009年国家级精品课程《英语国家文化》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在课程观念、教材开发、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评估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启示 《英语国家文化》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修辞视角下的译本认同建构——以《保卫延安》沙博理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克 朱虹宇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7-115,共9页
国家翻译实践作为建构国家形象的途径之一,其制度化译本担负着传播民族形象、赢得外部世界认同的重任。本文以制度化译者代表沙博理英译长篇小说《保卫延安》(Defend Yanan!)为例,从修辞学家哈里克提出的四种象征资源,即论辩内容、诉求... 国家翻译实践作为建构国家形象的途径之一,其制度化译本担负着传播民族形象、赢得外部世界认同的重任。本文以制度化译者代表沙博理英译长篇小说《保卫延安》(Defend Yanan!)为例,从修辞学家哈里克提出的四种象征资源,即论辩内容、诉求策略、话语建构方式和美学手段为出发点,探究该译本中体现的译者修辞努力,以期为提升国家翻译实践中的制度化译本质量和传播效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修辞 制度化译本 《保卫延安》 认同 象征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与中国语言文学之现代转型 被引量:2
4
作者 薄振杰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4-196,共3页
人类的文化交流离不开翻译。翻译引进新事物,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本文以五四新文化运动外国文学翻译为个案,从翻译规范理论的角度来探析外国文学的译介对中国语言文学之现代转型的重要作用,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是在译介外国... 人类的文化交流离不开翻译。翻译引进新事物,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本文以五四新文化运动外国文学翻译为个案,从翻译规范理论的角度来探析外国文学的译介对中国语言文学之现代转型的重要作用,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是在译介外国文学的基础上完成的。文学语言与形式的变革,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美学观念与品格的变革是中国语言文学之现代转型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语言文学 规范理论 新文化运动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梦之应用翻译研究论略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峰 刘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109,共9页
科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为应用翻译提供了广阔空间,方梦之以此为契机创立“应用翻译研究”。他的“一体三环”译学体系为应用翻译研究提供了源头活水。本文受到他的“一分为三”理论的启发,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维度论述了他的应用... 科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为应用翻译提供了广阔空间,方梦之以此为契机创立“应用翻译研究”。他的“一体三环”译学体系为应用翻译研究提供了源头活水。本文受到他的“一分为三”理论的启发,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维度论述了他的应用翻译研究理论体系,从筹办学术会议、创办学术刊物、著书立说方面总结了他推动应用翻译研究的建立和发展付出的努力,阐释了应用翻译研究顺应数字时代发展所擘画的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翻译研究 “一体三环” 本体论 认识论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行为批评:《西游记》蓝诗玲译本中的詈语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峰 刘伟 那洪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9,共13页
本文提出语料库译者行为批评方法。依据“求真—务实连续统”具体化、层次化、维度化的理论创新模式,把文学作品中的詈语翻译按照詈语方向、冲突级别、詈语类别、翻译策略和译者行为划分为5个子系统,首次提出语义求真—务实和语用求真... 本文提出语料库译者行为批评方法。依据“求真—务实连续统”具体化、层次化、维度化的理论创新模式,把文学作品中的詈语翻译按照詈语方向、冲突级别、詈语类别、翻译策略和译者行为划分为5个子系统,首次提出语义求真—务实和语用求真—务实,并创建汉学家蓝诗玲的《西游记》译本平行语料库,从中提取16个詈语,共189条汉英对齐语句对,利用质性分析软件MAXQDA对每条句对人工标注了5个子系统的特征,再通过网络分析和聚类分析展示蓝诗玲处理詈语的译者行为特征,力证蓝诗玲的译者角色定位是用现代话语重述中国经典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语料库翻译学 文体学 叙事学 典籍英译 汉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违抗”背后的译者抉择——以《域外小说集》译介过程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军平 薄振杰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4,106,共6页
从翻译社会学角度来看,译者行为是译者根据个体惯习,通过与翻译规范的互动考量而最终所做抉择的体现。周氏兄弟《域外小说集》初期的译介失败,可归因为译者的行为违背了当时翻译的主流规范。具体而言,从翻译的动机、译本的选材、翻译的... 从翻译社会学角度来看,译者行为是译者根据个体惯习,通过与翻译规范的互动考量而最终所做抉择的体现。周氏兄弟《域外小说集》初期的译介失败,可归因为译者的行为违背了当时翻译的主流规范。具体而言,从翻译的动机、译本的选材、翻译的方法以及译语的选择,周氏兄弟都几乎与当时的主流规范相"违背",本文尝试通过深入发掘译者的惯习,充分考虑当时的实际社会因素,对译者"违抗"规范的具体行为之缘由进行探析,进而揭示译者惯习与翻译规范之间的互动结果对译者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规范 译者行为 译者惯习 鲁迅 《域外小说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转喻分析与修辞情境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淑康 李克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8-214,共7页
批评转喻分析是修辞批评与转喻契合而成的一种语篇研究范式,旨在通过对转喻的描写、解释与评价揭示转喻选择背后潜藏的语篇构建者对受众的劝谏性动机。修辞情境是批评转喻分析须涉及的一个重要参数。具体来讲,修辞情境可以分为广义修辞... 批评转喻分析是修辞批评与转喻契合而成的一种语篇研究范式,旨在通过对转喻的描写、解释与评价揭示转喻选择背后潜藏的语篇构建者对受众的劝谏性动机。修辞情境是批评转喻分析须涉及的一个重要参数。具体来讲,修辞情境可以分为广义修辞情境与狭义修辞情境,前者主要指的是社会语境,后者则主要指语境。这两种修辞情境在批评转喻分析的三大步骤——转喻描写、转喻解释与转喻评价中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有在恰当的修辞情境中,转喻才能得到合理而科学的描写、解释与评价;转喻的描写、解释与评价也可以重塑修辞情境,重新认知修辞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转喻分析 修辞情境 修辞批评 转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情修辞视域下的国家外部认同建构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克 朱虹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0-118,176,共10页
赢得外部世界认同是国家对外交流的目的之一,而要有效获得外部认同,就离不开共情修辞。共情修辞将受众的情感、认知等纳入考量,赋予利益交织的严肃的国际交流以人文主义色彩,试图平衡“情”与“理”在国家外部认同建构中的作用,充分发... 赢得外部世界认同是国家对外交流的目的之一,而要有效获得外部认同,就离不开共情修辞。共情修辞将受众的情感、认知等纳入考量,赋予利益交织的严肃的国际交流以人文主义色彩,试图平衡“情”与“理”在国家外部认同建构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共情的亲社会行为属性。这种亲社会属性有助于推动修辞者主动且不带偏见地理解受众,为建构修辞者国家的国家外部认同塑造良好的修辞氛围,以共情修辞催生友好情感并获得共同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共情修辞 国家形象 对外交流 外交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译论建设:反思与前瞻 被引量:6
10
作者 薄振杰 孙迎春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53,共5页
西方译论的学习以及中国传统译论的承继共同描绘了当下中国现代译论建设的全幅图景。如何评价对于西方译论的学习?如何看待对于中国传统译论的承继?本文旨在对此进行讨论,并对中国现代译论建设的发展取向进行预测。
关键词 译论研究 反思 前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学词典的原型及评价系统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巍 石春让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9-93,共5页
讨论现有译学词典研究中分类及界定的争议,提出了译学词典原型的概念,从词典学和翻译学角度对之作了理论规定,并参照词典学原则和翻译学知识,提出一套主要评价系统,以期有助于译学词典的评价。
关键词 译学词典 原型 评价系统 编纂工作 语言学 知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国家认同的修辞建构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克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8-101,共4页
公众国家认同的强弱对国家整体的精神风貌、政策执行、对外形象等皆会产生重要影响,因而成为国家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要领域。因此,建构公众的国家认同是一项始终不能松懈的任务。不论中央或地方,还是政府部门、组织机构等,都是公众... 公众国家认同的强弱对国家整体的精神风貌、政策执行、对外形象等皆会产生重要影响,因而成为国家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要领域。因此,建构公众的国家认同是一项始终不能松懈的任务。不论中央或地方,还是政府部门、组织机构等,都是公众国家认同的载体,引导公众正确看待突发危机、认识国家行为、建立国家认同,是一项值得不断探究并加以深入实践的公众服务内容。我们应在基于现实、筛选符号、融入共情等方面作出修辞努力,从而有效推动公众建立并巩固合理、全面的国家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修辞建构 象征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与连接:邀请修辞与中国古典修辞思想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克 刘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91,共9页
西方传统竞争性、二元性、转变型修辞难以完全合理阐释人类的言语交际行为,一种推崇多样性、关系性、自决性的邀请修辞值得提倡。它所构成的独特观念来源于女性主义价值观,与中国古典修辞思想也有一定的关联。本文通过梳理儒家和道家思... 西方传统竞争性、二元性、转变型修辞难以完全合理阐释人类的言语交际行为,一种推崇多样性、关系性、自决性的邀请修辞值得提倡。它所构成的独特观念来源于女性主义价值观,与中国古典修辞思想也有一定的关联。本文通过梳理儒家和道家思想中的本体论、价值论、知识论三个元理论假设,结合古典修辞文本的哲学诠释,探寻中国古典修辞实践与邀请修辞价值原则重叠的话语印迹,挖掘邀请修辞与中国古典修辞思想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两者在多样性与关系性这两个元理论上同频共振。本研究对推动中西修辞的交流互鉴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邀请修辞 中国古典修辞 元理论基础 比较修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动漫于日语学习的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若冰 《山东外语教学》 2008年第6期78-80,共3页
日本动漫不仅反映了日本民族文化、日本社会现状,而且反映了日本人的社会价值观,同时还反映了日本的语言现状,因此,日本动漫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有着积极的影响。日本动漫场景既有助于提高日语会话能力、丰富日语知识,同时,还是了... 日本动漫不仅反映了日本民族文化、日本社会现状,而且反映了日本人的社会价值观,同时还反映了日本的语言现状,因此,日本动漫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有着积极的影响。日本动漫场景既有助于提高日语会话能力、丰富日语知识,同时,还是了解日本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动漫 日语学习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篇视角下的译学词典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敏 孙迎春 《山东外语教学》 2008年第2期34-39,共6页
本文主要从语篇的角度对译学词典做出诠释:(1)通过比较单语普通词典(Collins Cobuild Advanced Learner' s English Dictionary )、双语翻译词典( A Glossary of Translation Terms : English-Chinese·Chinese-English)... 本文主要从语篇的角度对译学词典做出诠释:(1)通过比较单语普通词典(Collins Cobuild Advanced Learner' s English Dictionary )、双语翻译词典( A Glossary of Translation Terms : English-Chinese·Chinese-English)、单语译学术语词典(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与单语译学百科词典(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指出译学词典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专科词典;(2)基于William Frawley的词典语篇论,指出译学词典可以看作语篇并且具有自身的特点;(3)通过对William Frawley词典语篇论的进一步拓展,探讨了语篇特征的七个标准如何应用于译学词典研编以及译学词典研究中最为突出的语篇标准;(4)指出语篇视角可以作为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借助许多相关的理论来诠释译学词典的编撰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学词典特点 翻译研究 语篇研究 译学词典语篇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杨简心学易的建构性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颖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9-113,共5页
杨简师事陆象山,申述心学之义,为南宋心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杨简精于易学,其解易乃是以心学为路径完成的。杨简心学的特征在于将天地万物归于一心,外在世界不过是人之本心的呈现形式,世界不过是人心建构的结果,从而阐明世界的建构性;... 杨简师事陆象山,申述心学之义,为南宋心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杨简精于易学,其解易乃是以心学为路径完成的。杨简心学的特征在于将天地万物归于一心,外在世界不过是人之本心的呈现形式,世界不过是人心建构的结果,从而阐明世界的建构性;他以心学之视野诠释《周易》,以《周易》之架构证成其心学,这是心学思想与经学体系的结合,后世称之为心学易;杨简心学易的建构性特征,与魏晋义理易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对于本源的连接上,二者却具有本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性 心学易 义理易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喻:语言、思维与交际背后的捷径》评述——一位隐喻研究学者的转喻思想
17
作者 李淑康 李克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0-111,共2页
0.引言 英国伯明翰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系教授Jeannette Littlemore是当代隐喻研究,尤其是隐喻能力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引领了认知隐喻与应用语言学契合的研究浪潮。
关键词 应用语言学 隐喻研究 著名学者 转喻 英国伯明翰大学 交际 思维 隐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梦境时分》的分层构思解读
18
作者 陈慧 魏晶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114,共4页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梦境时分》是一部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经典作品。她频繁地转换不同的视角对人物和主题进行分层次描写,运用了反讽和象征等表现手法,通过短小的篇幅,让读者进入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真实世界,体会到了一个处...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梦境时分》是一部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经典作品。她频繁地转换不同的视角对人物和主题进行分层次描写,运用了反讽和象征等表现手法,通过短小的篇幅,让读者进入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真实世界,体会到了一个处在男性社会中的女子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境时分》 女性意识 象征 反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与重写:大江健三郎晚期创作的新动向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秀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7-179,共3页
大江健三郎的新作《忧容童子》具有“后结构主义”意味,其解构性特征集中体现在它与《被偷换的孩子》的互文性联系中。作品在解构后者的同时,也解构了大江自身。通过主人公古义人对自己的“重新阅读”,大江也实现了对自身的“重新书写... 大江健三郎的新作《忧容童子》具有“后结构主义”意味,其解构性特征集中体现在它与《被偷换的孩子》的互文性联系中。作品在解构后者的同时,也解构了大江自身。通过主人公古义人对自己的“重新阅读”,大江也实现了对自身的“重新书写”。作品意在探索处于困境中的日本文化的新生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忧容童子》 《被偷换的孩子》 日本 小说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使用的阶层差异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天宇 李翔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28-29,45,共3页
语言是社会组织的产物,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语言的存在、理解和使用,因使用者所生活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具有明显的阶层特征,因此不同阶层人们的惯用语言具有很强的差异性。同时这种差异性影响人们对信息的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又能表... 语言是社会组织的产物,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语言的存在、理解和使用,因使用者所生活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具有明显的阶层特征,因此不同阶层人们的惯用语言具有很强的差异性。同时这种差异性影响人们对信息的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又能表现出话语者的社会特征,体现出语言的社会识别功能。从社会语言学视角,探究英语国家社会阶层语言的变化规律,可以引导国内英语学习和研究者克服由于自身所在社会文化背景所造成的语言偏见,增进对英语国家语言文化的了解,从而回归到标准化、大众化的英语语言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阶层差异 研究 社会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