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见3种神经痛的机制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许鸿嘉 张烨 +2 位作者 张庆硕 韩晓旭 许顺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3-587,共5页
神经痛指由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而导致的剧烈疼痛。神经痛的特点为具有强烈的痛苦感和慢性发作,给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折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探究神经痛的机制及规范诊疗方案十分重要。目前神经痛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 神经痛指由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而导致的剧烈疼痛。神经痛的特点为具有强烈的痛苦感和慢性发作,给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折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探究神经痛的机制及规范诊疗方案十分重要。目前神经痛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多种方式。本文对目前神经痛新机制及新治疗方案进行综述,以加深临床医师对神经痛新进展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发病机制 治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进展
2
作者 许鸿嘉 舒崖清 +4 位作者 王蘋 李蕃 许顺良 邱伟 马晓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8-314,共7页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以抗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NMOSDs最为多见,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视神经炎和脊髓炎等,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对该病的诊断技术、诊断标志物和免疫治疗药物不断有新的认识,本文综述抗AQP4抗体阳...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以抗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NMOSDs最为多见,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视神经炎和脊髓炎等,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对该病的诊断技术、诊断标志物和免疫治疗药物不断有新的认识,本文综述抗AQP4抗体阳性NMOSDs的诊断技术和诊断标志物新进展以及新的治疗药物,以促进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新技术的理解和应用,探索更多可能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水通道蛋白质4 免疫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射病致神经系统损害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美红 鞠小宁 +4 位作者 周庆博 孙琳 尚伟 许继平 毕建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60-465,共6页
目的总结热射病致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特点、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方法对2010年7、8月和2013年7、8月在本院住院的9例热射病患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特点、影像学特点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男7例、女2例,发病年... 目的总结热射病致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特点、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方法对2010年7、8月和2013年7、8月在本院住院的9例热射病患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特点、影像学特点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男7例、女2例,发病年龄47~87岁,均在发病6 h内就诊。所有患者入院时体温在39.8℃~42.5℃,均有意识和多脏器功能障碍,其中急性脑梗死2例,周围神经病变3例,急性呼吸衰竭2例,肺部感染9例,DIC 1例,急性心肌损害8例,心律失常3例,横纹肌溶解症3例,急性肝损害8例,急性肾损害6例,消化道出血4例,代谢性酸中毒1例,代谢性碱中毒2例,水电解质紊乱9例。行颅脑MRI扫描显示,弥漫脑回肿胀6例,新发脑梗死2例,呈非对称性点状梗死灶。给予降温、补液、抗凝、降低颅内压及对症治疗,死亡1例,好转8例。1年后随访基本痊愈2例;神经功能改善显著4例,病残程度1~2级;神经功能改善进步1例,病残程度3级;1例神经功能无变化,病残程度5级。结论热射病易导致意识障碍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以弥漫性脑肿胀多见,可见脑小血管闭塞所致的梗死,也可伴有周围神经损伤,严重者会遗留持久的神经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神经系统损害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镁诱导体外培养人胚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的实验 被引量:8
4
作者 赵秀鹤 迟兆富 +1 位作者 尚伟 迟令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31-1033,共3页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人胚海马神经元的方法以及在换用无镁培养液后神经元产生癫痫样放电的情况,以建立一种人胚海马神经元的癫痫模型。方法:取12-20周龄引产的胎儿,分离海马神经元培养,采用NSE鉴定神经元。培养至12d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人胚海马神经元的方法以及在换用无镁培养液后神经元产生癫痫样放电的情况,以建立一种人胚海马神经元的癫痫模型。方法:取12-20周龄引产的胎儿,分离海马神经元培养,采用NSE鉴定神经元。培养至12d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神经元在无镁液处理不同时间后的放电变化,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凋亡的发生。结果:形态学上,神经元贴壁后随时间延长突起逐渐增多,神经元突起间互相接触形成网络。体外神经元存活时间约为28d。无镁液处理后神经元不发生显著的凋亡。电生理学上,神经元经无镁培养液处理0.5h开始出现癫痫样放电,3h后产生稳定的放电,持续至恢复正常细胞外液后96h。结论:该方法可用于人胚胎海马神经元的体外培养,经无镁液处理后可以产生反复的自发的惊厥样活动,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人类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胚胎 细胞元 膜片钳术 癫痫样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边缘叶脑炎-Lamber-Eaton综合征-周围神经病的小细胞肺癌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翠萍 谢兆宏 +2 位作者 彭传亮 王允 孙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16-516,524,528,共3页
关键词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小细胞肺癌 周围神经病 边缘叶脑炎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单纯型 复合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颤复宁对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孟海伟 刘树伟 +5 位作者 许继平 孙晋浩 李振平 冯蕾 侯中煜 程葆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颤复宁血清对多巴胺神经元的生长状况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并探讨其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中药颤复宁大鼠血清,加入到6-羟基多巴(6-OHDA)处理的多巴胺神经元培养液中,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 目的:观察中药颤复宁血清对多巴胺神经元的生长状况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并探讨其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中药颤复宁大鼠血清,加入到6-羟基多巴(6-OHDA)处理的多巴胺神经元培养液中,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及测量TH阳性神经元胞体面积和最长突起的长度。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6-OHDA损伤后,对照血清组多巴胺神经元数量减少,突起变短,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而颤复宁血清组TH阳性细胞数量多,多巴胺神经元最大突起长度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中药颤复宁血清能提高多巴胺神经元的生长活性,平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对6-OHDA体外毁损的多巴胺神经元具有直接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复宁 6-羟基多巴 多巴胺神经元 钙离子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细胞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与其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许继平 李玉莲 +2 位作者 范金萍 齐宏顺 孟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6-268,270,共4页
目的:检测帕金森病(PD)病人的血清免疫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其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1例PD病人及35例健康志愿者应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其血清IL-1β、IL-2、IL-6和TNF-α水平。结果:PD组血清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明显高... 目的:检测帕金森病(PD)病人的血清免疫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其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1例PD病人及35例健康志愿者应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其血清IL-1β、IL-2、IL-6和TNF-α水平。结果:PD组血清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2无差异。4项细胞因子变化明显的是IL-6和TNF-α,与变化相关的因素是年龄、病程和服用L-多巴的剂量。高龄、长病程和服用L-多巴用量≥410mg/d者,其IL-6和TNF-α水平显著增高(P〈0.05~0.01),而性别、病情和辅加服用DA受体激动剂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均无相关性。结论:PD病人的高龄、长病程、加之长期大量服用神经递质药物L-多巴可能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的主要直接因素,而与PD本身无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免疫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叶癫痫病灶内bax、fas、caspase-3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5
8
作者 尚伟 毕建忠 +4 位作者 刘伟红 孙琳 来超 王成伟 庞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1-413,418,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ax、fas、caspase3在颞叶癫痫患者病灶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4例颞叶癫痫患者手术切除病灶内凋亡相关基因bax、fas、caspase3的表达,同时采用光镜、电镜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方法检测神...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ax、fas、caspase3在颞叶癫痫患者病灶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4例颞叶癫痫患者手术切除病灶内凋亡相关基因bax、fas、caspase3的表达,同时采用光镜、电镜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bax蛋白在癫痫组与对照组中均轻微表达,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fas蛋白在对照组中无表达,在癫痫组表达明显增强(P<0.001);caspase3在对照组中有轻微表达,在癫痫组表达明显增强(P<0.01)。光镜检查及TUNEL染色均未发现凋亡的神经细胞,但电镜检查的8例标本中有3例发现少量早期凋亡征象的神经元。结论癫痫患者脑内存在神经元凋亡现象。fas、caspase3基因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 细胞凋亡 BAX蛋白 FAS蛋白 CASPASE-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男性老老年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与脑小血管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0
9
作者 程玲 管维平 +3 位作者 毕建忠 孙琳 尚伟 胡新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848-851,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与脑小血管疾病(SVD)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6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SVD包括腔隙性脑梗死(LI)和脑白质病变(WML)。根据WML级别分为低级别WML组52例和高级别WML组54例。根... 目的探讨中国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与脑小血管疾病(SVD)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6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SVD包括腔隙性脑梗死(LI)和脑白质病变(WML)。根据WML级别分为低级别WML组52例和高级别WML组54例。根据LI数目分为非LI组22例,单发LI组22例,多发LI组62例。根据血压类型分为杓型血压组10例,非杓型血压组96例。结果与低级别WML组比较,高级别WML组夜间收缩压、昼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24h舒张压明显升高(P<0.05,P<0.01)。多发LI组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较非LI组和单发LI组明显升高[(135.5±13.5)mm Hg vs(125.6±9.0)mm Hg,(129.1±19.6)mm Hg,(67.0±8.7)mm Hg vs(61.8±5.8)mm Hg,(59.9±7.9)mm Hg,1mm Hg=0.133kPa,P<0.05],夜间血压下降幅度较非LI组和单发LI组明显减小[(-3.8±6.9)%vs(3.1±6.5)%,(1.7±8.2)%,P<0.01]。非杓型血压组多发LI发生率显著高于杓型血压组(62.5%vs 20.0%,P=0.024)。结论中国男性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可能是SVD的一种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监测 便携式 脑梗死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制剂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琳 刘爱芬 +3 位作者 李义召 陈立云 王晓云 韩恩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27-2430,共4页
目的:研究银杏叶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HSP)、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改良LONGA法复制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56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银杏叶制剂预处理组... 目的:研究银杏叶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HSP)、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改良LONGA法复制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56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银杏叶制剂预处理组。银杏组大鼠在实验前灌服银杏制剂2 ML,1日3次,连用5 D。应用HSP70及 C-FOS免疫组化染色、C-FOS MRNA原位杂交、原位细胞凋亡及HE染色等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点(1 H、6 H、12 H、24 H、3 D、7 D)两者的变化,并对其阳性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银杏制剂预处理组各时段神经细胞缺血程度明显轻于未处理组、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未处理组,HSP70及C-FOS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则明显多于未处理组 (P<0.01)。脑缺血再灌注组1 H时C-FOS即有表达,6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再灌注6 H组HSPT0在缺血侧皮质及基底节开始表达,24 H达高峰。再灌注6 H细胞凋亡最显著。结论:银杏制剂可能通过诱导HSP70及C-FOS的表达, 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热休克蛋白质70 基因 c—fos 二裂银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模型小鼠的行为学和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翠萍 张成 +1 位作者 黄慧 周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目的:研究静脉移植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模型小鼠生存期和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扩增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hMSCs的性质及纯度,微量尾静脉血提取模型小鼠DNA,PCR扩增鉴定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目的:研究静脉移植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模型小鼠生存期和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扩增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hMSCs的性质及纯度,微量尾静脉血提取模型小鼠DNA,PCR扩增鉴定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模型小鼠(SOD1-G93A阳性小鼠)。将3×106个第5代hM-SCs尾静脉移植入预放疗8周的SOD1-G93A阳性小鼠,用Weyd4分法进行评定移植小鼠和未治疗小鼠的生存期、发病时间,尼氏染色计数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组织DNA提取、PCR检测人特异性基因β-globin基因来验证hMSCs在受体小鼠中的植入。结果:生存分析显示尾静脉移植hMSCs的ALS模型小鼠生存期比未治疗小鼠延长18d,延缓发病14d;尼氏染色显示在16周、20周移植小鼠脊髓前角大运动神经元计数多于未治疗小鼠;终末期hMSCs移植小鼠中,在中枢神经系统可检测到人特异性该基因。结论:hMSCs可经过尾静脉移植在ALS小鼠中长期植入,延长生存期,减少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丢失,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SOD1-G93A转基因模型小鼠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酚酸酯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血CD4^+ CD25+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正禹 谢兆宏 +2 位作者 由玮 毕建忠 王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03-1107,共5页
目的研究霉酚酸酯(MMF)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的治疗作用及血CD4+CD25+T细胞的影响。方法用豚鼠全脊髓匀浆和完全弗氏佐剂制成的完全抗原免疫Wistar大鼠制作EAE大鼠模型,以生理盐水和完全弗氏佐剂注射的Wistar大鼠作为对... 目的研究霉酚酸酯(MMF)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的治疗作用及血CD4+CD25+T细胞的影响。方法用豚鼠全脊髓匀浆和完全弗氏佐剂制成的完全抗原免疫Wistar大鼠制作EAE大鼠模型,以生理盐水和完全弗氏佐剂注射的Wistar大鼠作为对照。造模成功且存活的大鼠为25只,随机分为4组:MMF大剂量组(30 mg.kg-1.d-1,n=6只),MMF小剂量组(20 mg.kg-1.d-1,n=6只),甲基强的松龙组(30 mg.kg-1.d-1,n=6只),模型组(生理盐水,n=7只),对照组(n=6只)。给予相应药物治疗14 d,每天观察记录神经功能评分,14 d后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血CD4+CD25+T细胞百分数,HE染色观察脑、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EAE大鼠的造模成功率为0.721。与对照组相比,EAE模型大鼠脑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血管周围有大量炎细胞浸润,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加,血CD4+CD25+T细胞百分数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用MMF及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下降,病理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血CD4+CD25+T细胞百分数增加(P<0.01),且大剂量MMF组疗效优于小剂量MMF组和甲基强的松龙组(P<0.01);小剂量MMF组和甲基强的松龙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MMF可能通过上调CD4+CD25+T细胞比例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酚酸酯 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病理 流式细胞术 CD4+CD25+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P选择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章勇 杨华 +2 位作者 郭栋 周晓芝 周庆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53-853,共1页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在亚洲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已超过阿尔茨海默病,成为痴呆主要原因之一。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高Hcy血症已成为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选择素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高度糖化的整合...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在亚洲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已超过阿尔茨海默病,成为痴呆主要原因之一。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高Hcy血症已成为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选择素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高度糖化的整合蛋白,是血小板释放的特异标记物之一。我们旨在通过SAE患者血中Hcy、P选择素的测定及相关性比较,以探讨两者在SAE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脑病 同型半胱氨酸 P选择素 皮质下 高HCY血症 心脑血管病 病患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癫痫发作与卒中后癫痫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震 尚伟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4期332-335,共4页
卒中是引起癫痫的常见原因,本文就卒中后癫痫发作和卒中后癫痫的定义、发病机制、卒中后癫痫发作类型、癫痫发作的影响因素及治疗进展等做一综述。
关键词 卒中后癫痫发作 卒中后癫痫 发病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叶红晖 毕建忠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8期553-555,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11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康复组(n=56例)和对照组(n=58例)。康复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仅给于常规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11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康复组(n=56例)和对照组(n=58例)。康复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仅给于常规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ADL)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并对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早期综合康复组较对照组患者功能改善明显:(1)两组患者1个月的ADL、ESS及MMSE评分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两组患者3个月后ADL、ESS及MMSE评分间差别仍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运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8
16
作者 尹豆 王含 +16 位作者 张玉虎 倪臻 陈燕 陈先文 窦荣花 洪桢 况伟宏 林国珍 王玉凯 王华龙 薛峥 许顺良 陈伟 陈海波 陈生弟 李春波 王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2-736,共5页
功能性运动障碍(functional movement disorders,FMDs)是一类常见的分离/转换性障碍,已成为运动障碍疾病的重要分支,但多数临床医师对此疾病的认知不足。基于此,本文综述了FMDs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期... 功能性运动障碍(functional movement disorders,FMDs)是一类常见的分离/转换性障碍,已成为运动障碍疾病的重要分支,但多数临床医师对此疾病的认知不足。基于此,本文综述了FMDs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FMDs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为准确治疗提供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运动障碍 诊断 治疗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海马S100β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毕建忠 曹立军 +2 位作者 许顺良 王世军 周庆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1-271,i007,共2页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脑内存在免疫炎症反应[1,2]及外周细胞免疫低下[3].植物雌激素是指提取白天然植物中的雌激素,可与人体内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结合,对机体的细胞免疫、体液...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脑内存在免疫炎症反应[1,2]及外周细胞免疫低下[3].植物雌激素是指提取白天然植物中的雌激素,可与人体内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结合,对机体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也是一种植物雌激素.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AD炎症病理模型,观察大豆异黄酮对S100β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AD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Β-淀粉样蛋白 海马 S100Β 基因表达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酚酸酯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症状及血CD4^+CD45RA^+ T淋巴细胞的影响
18
作者 朱正禹 谢兆宏 +2 位作者 由玮 毕建忠 王晓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57-2459,共3页
目的:研究霉酚酸酯(MMF)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症状及血CD4+CD45RA+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用豚鼠全脊髓匀浆和完全弗氏佐剂制成的完全抗原免疫Wistar大鼠制备EAE大鼠模型,以生理盐水和完全弗氏佐剂注射Wistar大鼠作为对... 目的:研究霉酚酸酯(MMF)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症状及血CD4+CD45RA+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用豚鼠全脊髓匀浆和完全弗氏佐剂制成的完全抗原免疫Wistar大鼠制备EAE大鼠模型,以生理盐水和完全弗氏佐剂注射Wistar大鼠作为对照。造模成功且存活的大鼠为25只。随机分为4组:MMF大剂量组(30mg·kg-1.d-1)、MMF小剂量组(20mg·kg-1·d-1)、甲基强的松龙组(30mg·kg-1·d-1)、EAE组(生理盐水),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14d。每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14d后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血CD4+CD45RA+T淋巴细胞百分率,HE染色观察脑、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AE模型大鼠脑脊髓组织血管周围有大量炎细胞浸润,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加,血CD4+CD45RA+T淋巴细胞百分数明显减少(均P<0.01);与EAE组相比,经MMF及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下降,病理改变程度减轻,血CD4+CD45RA+T淋巴细胞百分数增加(均P<0.01);且大剂量MMF组疗效优于小剂量MMF组和甲基强的松龙组(均P<0.01);小剂量MMF组和甲基强的松龙组疗效差异无显著。结论:MMF通过上调CD4+CD45RA+T淋巴细胞比例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不同剂量间疗效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酚酸酯 多发性硬化 自身免疫性 脑脊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步态障碍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庆硕 宋丹丹 +3 位作者 周世越 张金璐 韩晓旭 许顺良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04-609,共6页
功能性步态障碍是功能性运动障碍的常见亚型,以失稳、跛行、帕金森样步态等为主征,与其他类型步态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无异,存在误诊可能,但二者治疗原则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明确诊断、精准治疗对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至关重要。本文拟系... 功能性步态障碍是功能性运动障碍的常见亚型,以失稳、跛行、帕金森样步态等为主征,与其他类型步态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无异,存在误诊可能,但二者治疗原则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明确诊断、精准治疗对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至关重要。本文拟系统综述功能性步态障碍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相关研究进展,以提高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障碍 步态失调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障碍专病门诊的功能性运动障碍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调查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金涛 马莎 +21 位作者 王含 巴茂文 陈先文 胡兴越 刘艺鸣 承欧梅 王玉凯 周凡 许顺良 沈岳飞 陈伟 窦荣花 刘学东 韩彦青 王华龙 丁岩 潘小玲 黄卫 陈蕾 卢宏 徐刚 王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03-1108,共6页
目的基于国内运动障碍专病门诊初步总结功能性运动障碍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纳入2023年8-9月国内22个临床医学中心运动障碍专病门诊新诊断的593例运动障碍患者,其中功能性运动障碍37例(6.24%),器质性运动障碍556例(93.76%)... 目的基于国内运动障碍专病门诊初步总结功能性运动障碍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纳入2023年8-9月国内22个临床医学中心运动障碍专病门诊新诊断的593例运动障碍患者,其中功能性运动障碍37例(6.24%),器质性运动障碍556例(93.76%)。流行病学特征比较,功能性运动障碍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χ^(2)=4.217,P=0.040)和合并精神心理症状(χ^(2)=18.694,P=0.000)比例高于器质性运动障碍患者,年龄(t=3.757,P=0.000)、发病年龄(t=3.720,P=0.000)和高血压比例(χ^(2)=4.736,P=0.030)低于器质性运动障碍患者;临床特征比较,功能性运动障碍患者震颤(χ^(2)=3.955,P=0.047)和肌阵挛(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1)比例高于器质性运动障碍患者,帕金森综合征(χ^(2)=8.491,P=0.004)和步态障碍(χ^(2)=5.028,P=0.025)比例低于器质性运动障碍患者。结论我国功能性运动障碍患者年龄、发病年龄,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高血压、精神心理症状、震颤、肌阵挛、帕金森综合征和步态障碍比例与器质性运动障碍患者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障碍 运动障碍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