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理大蜡块及大切片的制作 被引量:14
1
作者 于洁 季昌华 +6 位作者 管冰心 杨京彦 杨洋 王海涛 乌肖林 张璐璐 周成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5-346,共2页
病理大型切片能够最大程度保留标本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可以在一张切片上无拼接的显示肿瘤整体结构及肿瘤分布情况、范围及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更方便测量肿瘤大小,避免常规多张小切片拼接时产生的误差,更好的保留组织完整的形态结... 病理大型切片能够最大程度保留标本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可以在一张切片上无拼接的显示肿瘤整体结构及肿瘤分布情况、范围及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更方便测量肿瘤大小,避免常规多张小切片拼接时产生的误差,更好的保留组织完整的形态结构,有助于精确病理诊断。选取2016年1~8月问的前列腺腺泡腺癌根治标本、子宫内膜癌根治标本、消化道黏膜下剥离(ESD)标本等观察大切片在诊断中的作用和优势,总结大切片制作及相关取材和蜡块制作等的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蜡块 大切片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早癌38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滕国鑫 杨京彦 +3 位作者 王晓映 季昌华 吴洪磊 周成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90-1294,共5页
目的分析消化道早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2017年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消化道早癌患者343例,共385个标本,观察其发生部位、性别分布特征及组织形态学表现,分析ESD标本与活检... 目的分析消化道早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2017年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消化道早癌患者343例,共385个标本,观察其发生部位、性别分布特征及组织形态学表现,分析ESD标本与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符合率;统计活检标本早癌的检出率及诊断率。结果早癌的诊断率及检出率呈逐年提高趋势;ESD早癌患者男性的检出比例显著高于女性;早癌活检与ESD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3.84%,过诊率为8.08%,低诊率为8.08%。结论早癌病理诊断,尤其是活检诊断要注意结构异型性和细胞异型性并重;充分了解消化道早癌的基本临床内镜特点,结合内镜表现初步判断肿瘤分化和浸润深度,参考内镜表现及有经验内镜医师的内镜诊断,有助于提高早癌的病理诊断符合率,活检病理诊断和ESD病理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诊断率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ESD标本的病理取材及切片制作方法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京彦 管冰心 +6 位作者 王海涛 王晓映 滕国鑫 季昌华 于洁 张廷国 周成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39-941,共3页
目的探讨胃内镜下黏膜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标本的病理取材及切片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28例胃ESD标本的取材及制片流程,将标本全部规范取材,多组织块有序摆放加固脱水,顺序包埋制片。结果 28例中,前期1... 目的探讨胃内镜下黏膜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标本的病理取材及切片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28例胃ESD标本的取材及制片流程,将标本全部规范取材,多组织块有序摆放加固脱水,顺序包埋制片。结果 28例中,前期10例标本全部取材,每个脱水盒独立包埋1个组织块,单病例蜡块数最多16个;后期18例采用每个脱水盒多个组织块顺序包埋,单病例蜡块数最多6块;18例中有4例同一脱水盒中组织块数﹥4块,包埋后组织块未在同一平面,切片显示组织部分缺失,其余14例每脱水盒中组织块数≤4块,脱水包埋后组织平整,切片显示组织切缘完整,胃黏膜层次清晰。结论胃ESD标本的规范化取材、制片有利于准确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内镜下黏膜剥离 取材 蜡块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早期乳头状胃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列线图诊断模型的构建
4
作者 陈家琦 金木兰 周成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4-852,共9页
目的探讨早期乳头状胃腺癌(early papillary gastric adenocarcinoma,EPG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早期分化型胃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以EPGA作为病例组,早期分化型管状胃腺癌(early well-moderatel... 目的探讨早期乳头状胃腺癌(early papillary gastric adenocarcinoma,EPG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早期分化型胃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以EPGA作为病例组,早期分化型管状胃腺癌(early well-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 tubular gastric adenocarcinoma,ETGA)作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预测EPG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及校准曲线检验评估列线图诊断模型。结果325例早期分化型胃腺癌中,EPGA 121例、ETGA 20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隆起型(56.3%)、溃疡形成(11.5%)、肿瘤最大径2.15(1.60,3.00)cm、中分化(55.2%)、黏膜下层浸润(21.9%)、脉管侵犯(10.4%)、MUC5AC高表达(75.0%)、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15.6%)、p53野生型表达(59.4%)在EPGA中发生的风险明显增高。多因素分析显示:大体类型、溃疡形成、肿瘤最大径及MUC5AC表达是EPG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诊断模型并计算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AUC分别为0.847(95%CI=0.799~0.896)和0.830(95%CI=0.733~0.927),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分别为χ^(2)=13.498,P=0.096和χ^(2)=7.138,P=0.415。结论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诊断EPGA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可为病理医师快速且精确的诊断EPGA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早期乳头状胃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危险因素 列线图 MUC5AC 微卫星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超长切片在胃肠活检病理标本制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洋 季昌华 +4 位作者 杨京彦 王海涛 于洁 潘成然 周成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60-1161,共2页
胃肠镜检查是目前发现胃肠道肿瘤及癌前病变最简便、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胃肠活检病理是诊断该类疾病的金标准。工作中,活体胃肠活检标本较小,在石蜡包埋中,一般采用6~8张切面铺片仅有限覆盖病变,造成小标本诊断信息丢失,影响... 胃肠镜检查是目前发现胃肠道肿瘤及癌前病变最简便、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胃肠活检病理是诊断该类疾病的金标准。工作中,活体胃肠活检标本较小,在石蜡包埋中,一般采用6~8张切面铺片仅有限覆盖病变,造成小标本诊断信息丢失,影响诊断医师准确而全面的病理诊断;为呈现最大限度覆盖病变,避免造成小标本表浅病变诊断信息丢失。胃肠活检病理采用三段连续超长切片,行全切片铺片,最大限度覆盖病变,避免造成小标本诊断信息丢失。现将具体方法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技术 连续超长切片 小标本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MYB和Notch1在乳腺腺样囊性癌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晓红 张晓丽 +6 位作者 韦志永 王晓映 眭怡群 刘晓江 王志蕙 姚少波 薛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2-947,共6页
目的 探讨MYB、Notch1免疫组化染色在经典型乳腺腺样囊性癌(classic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C-AdCC)、具有基底细胞样特征的实体型乳腺腺样囊性癌(solid-basaloid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SB-AdCC)... 目的 探讨MYB、Notch1免疫组化染色在经典型乳腺腺样囊性癌(classic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C-AdCC)、具有基底细胞样特征的实体型乳腺腺样囊性癌(solid-basaloid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SB-AdC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病理科存档的20例C-AdCC、6例SB-AdCC及65例其他乳腺病变组织,分别行MYB、Notch1免疫组化染色,并对26例AdCC行FISH检测,6例SB-AdCC行NGS检测。结果 (1)MYB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AdCC(20/20)弥漫中等或强阳性,SB-AdCC(4/6)弥漫中等或强阳性;胶原小体病(5/5)局灶或弥漫弱阳性;恶性腺肌上皮瘤(3/3)局灶中等或强阳性;8例产基质的癌、9例分泌性癌及40例非特殊型三阴型乳腺癌均阴性。(2)Notch1免疫组化显示:SB-AdCC(3/6)弥漫中等阳性,C-AdCC(20/20)均阴性;3例恶性腺肌上皮瘤、5例胶原小体病、8例产基质的癌、9例分泌性癌及40例非特殊型三阴型乳腺癌均阴性。(3)FISH检测显示C-AdCC(12/19)MYB基因断裂,NGS检测显示SB-AdCC(3/6)Notch1突变。结论 免疫组化MYB、Notch1中等或强的弥漫性表达,可辅助鉴别C-AdCC、SB-AdCC的分型;与恶性腺肌上皮瘤鉴别困难时,可借助分子检测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C-AdCC SB-AdCC MYB NOTCH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与兔易损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军妮 徐冬玲 +11 位作者 杜贻萌 蒋卫东 王欣 董兆强 陈良 胡晓波 王光允 许复郁 赵敬杰 郝琳 王群 鹿庆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9-675,共7页
目的:建立易损斑块动物模型,观察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易损斑块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实验新西兰雄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稳定斑块组、p53基因组和p53+药物组。对照组假手... 目的:建立易损斑块动物模型,观察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易损斑块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实验新西兰雄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稳定斑块组、p53基因组和p53+药物组。对照组假手术后普通饲料喂养;稳定斑块组、p53基因和p53+药物组行腹主动脉球囊拉伤后高脂喂养12周,p53基因和p53+药物组于10周末行腹主动脉斑块形成处转染人野生型p53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p53+药物组于12周末给与中国圆斑蝰蛇毒和组胺药物触发斑块破裂。4组兔于实验第1d和处死前检测Lp-PLA2、hs-CRP、MMP-9、HDL、LDL、VLDL血清指标,处死后取腹主动脉斑块处病理标本并做局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稳定斑块组、p53基因组和p53基因+药物触发组血清Lp-PLA2、MMP-9第12周末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实验第1d(P<0.05);p53基因组和p53基因+药物触发组血清Lp-PLA2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稳定斑块组,差别显著(P<0.05);p53基因+药物触发组与p53基因组比较血清Lp-PLA2、hs-CRP、MMP-9水平均差别明显(P<0.05)。第12周末,病理结果示4组兔分别为正常动脉血管、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斑块、破裂斑块模型,在p53基因组和p53基因+药物触发组纤维帽厚度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P<0.05);p53基因+药物触发组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明显高于p53基因组。血清Lp-PLA2与斑块纤维帽厚度呈明显负相关性(r=-0.710,P<0.01),hs-CRP、MMP-9与纤维帽厚度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已建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易损斑块模型上,动脉血清与组织Lp-PLA2、hs-CRP、MMP-9的表达规律表明,Lp-PLA2与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性好,结合hs-CRP、MMP-9检测可更好阐释斑块的性质;为发现易损斑块并预测斑块稳定性提供了基础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超敏C反应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面包埋手法在组织石蜡包埋中的运用及体会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洋 于洁 +4 位作者 潘成然 张宪菊 郭琳 陈忠政 季昌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6-347,共2页
石蜡包埋法是目前病理科最常用的组织包埋方法之一,日常工作中,受组织结构及取材等多因素影响,一个脱水盒中需放置多块组织,在石蜡包埋时,多块组织面难以保证在同一包埋面上,不仅导致组织切片切面不全,影响诊断,
关键词 病理技术 石蜡包埋 包埋平整 组织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转染标记腺样囊性癌生长的裸鼠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正岗 董作青 +4 位作者 张东 周成军 孙善珍 刘少华 魏奉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4-428,共5页
目的建立能够实时监测、连续动态观察腺样囊性癌生长、转移的裸鼠模型。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LEGFP-N1感染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并筛选出ACCM-GFP稳定细胞株,并比较ACCM和ACCM-GFP细胞的增殖特性和形态特点;用ACCM-GFP细胞种植法建立... 目的建立能够实时监测、连续动态观察腺样囊性癌生长、转移的裸鼠模型。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LEGFP-N1感染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并筛选出ACCM-GFP稳定细胞株,并比较ACCM和ACCM-GFP细胞的增殖特性和形态特点;用ACCM-GFP细胞种植法建立裸鼠舌癌模型,对移植瘤的生长进行实时荧光成像观察,并与ACCM肿瘤进行组织学比较。结果 ACCM-GFP细胞可长期稳定表达GFP;ACCM和ACCM-GFP细胞的增殖特性和形态无差异,体内成瘤的组织学表现无差异;通过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可实时监测肿瘤的生长。结论 ACCM-GFP裸鼠荧光肿瘤模型可以长期无创、实时、动态观察肿瘤的生长变化,是进行腺样囊性癌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理想肿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绿色荧光蛋白 肿瘤模型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CO2气腹环境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晓慧 张爱荣 +1 位作者 赵敬杰 许馥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25-1227,1236,共4页
目的:建立体外模拟腹腔镜二氧化碳(CO2)气腹的手术环境,探讨其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黏附、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分别暴露于不同压力(8-12mmHg)的CO2环境中,持续1h、2h、3h后,脱离CO2环境,放入常规CO2... 目的:建立体外模拟腹腔镜二氧化碳(CO2)气腹的手术环境,探讨其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黏附、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分别暴露于不同压力(8-12mmHg)的CO2环境中,持续1h、2h、3h后,脱离CO2环境,放入常规CO2培养箱中培养,分别于培养24h、48h、72h后计算各组细胞黏附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CD44v6、MMP-9及E-cad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将SKOV3细胞置于不同压力、不同时间的CO2气腹环境后,表现:(1)SKOV3细胞的黏附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在CO2压力为10mmHg时、持续作用2h、培养48h后达到一个最高值(均P<0.05)。(2)SKOV3细胞CD44v6和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在CO2压力为10mmHg、持续作用1h、培养72h后和在CO2压力为10mmHg、持续作用2h、培养48h后达到一个最高值(均P<0.01);E-cad表达少于对照组(P<0.05),各实验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CO2环境可增加SKOV3细胞的黏附力和侵袭性,可能与CD44v6、MMP-9表达增加和E-cad表达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二氧化碳 SKOV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瘤样肾细胞癌2例
11
作者 李丽 周庚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84-384,共1页
关键词 肉瘤样肾细胞癌 病理检查 镜检 免疫表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spin CD_(44)V_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萍 张良明 +2 位作者 潘祥林 曲桂梅 王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12-715,共4页
目的:探讨maspin及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maspin与CD44V6的表达有无相关。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ictureTM通用型二步法检测94例NSCLC组织、54例正常支气管粘膜组织、28例肺良性病变中maspin和CD44V6... 目的:探讨maspin及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maspin与CD44V6的表达有无相关。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ictureTM通用型二步法检测94例NSCLC组织、54例正常支气管粘膜组织、28例肺良性病变中maspin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maspin在正常支气管粘膜组织及肺良性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89.28%,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4.26%,正常支气管粘膜组织与肺癌之间、肺良性病变与肺癌之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maspin阳性表达率与NSCLC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成负相关,与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无关。CD44V6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68.09%,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与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无关;而在正常支气管粘膜组织及肺良性病变中无阳性表达。maspin基因表达与CD44V6呈负相关(r=-0.213,P<0.01)。结论:maspin和CD44V6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和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MASPIN基因 CD44V6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支气管腺瘤2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乌肖林 张璐璐 +2 位作者 郑玉平 季昌华 周成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78-879,共2页
例1男性,56岁。5个月前体检发现右肺下叶结节,无明显咳嗽、咳痰,定期复查期间发现结节增大。无肝炎、结核病史。胸部CT示双肺纹理增多,肺内见多发小结节影,大者位于右肺下叶背段(im30),直径约1 cm,边缘欠光滑(图1)。诊断:双肺多发小结节... 例1男性,56岁。5个月前体检发现右肺下叶结节,无明显咳嗽、咳痰,定期复查期间发现结节增大。无肝炎、结核病史。胸部CT示双肺纹理增多,肺内见多发小结节影,大者位于右肺下叶背段(im30),直径约1 cm,边缘欠光滑(图1)。诊断:双肺多发小结节,右肺下叶结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细支气管腺瘤 浸润性腺癌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神经鞘瘤1例
14
作者 李志爽 崔京京 +1 位作者 李丽 周成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77-878,共2页
患者男性,42岁,胆囊积水7年余,因腹胀伴腹痛10天入院,腹痛表现为右上腹钝性疼痛,不伴转移性。腹部B超及腹部CT示“胆囊占位”,未行任何治疗。既往无任何手术及肿瘤等病史。外科检查未见任何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腹部B超示胆囊壁增厚,大小... 患者男性,42岁,胆囊积水7年余,因腹胀伴腹痛10天入院,腹痛表现为右上腹钝性疼痛,不伴转移性。腹部B超及腹部CT示“胆囊占位”,未行任何治疗。既往无任何手术及肿瘤等病史。外科检查未见任何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腹部B超示胆囊壁增厚,大小5.5 cm×2.6 cm,内探及点条血流信号,黏膜层回声尚连续。腹部CT示胆囊壁不均匀增厚,最厚处约26 mm,动态增强呈渐进性轻度强化,内壁见渐进性明显强化,延迟期强化减退,右下腹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轻度肿大。初步诊断为“胆囊占位”,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神经鞘瘤 施万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