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的造血分化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府
沈柏均
+4 位作者
刘星霞
郑立波
侯怀水
时庆
马秀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602-1605,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体外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系ES-D3向造血分化的能力。方法:先将ES-D3形成拟胚体,将拟胚体细胞转入含不同浓度的VEGF和VEGF+SCF的培养基中。实验分6组,分别为VEGF 5μg/L组、VEGF 10μg/L组、VEGF 20μg/L...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体外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系ES-D3向造血分化的能力。方法:先将ES-D3形成拟胚体,将拟胚体细胞转入含不同浓度的VEGF和VEGF+SCF的培养基中。实验分6组,分别为VEGF 5μg/L组、VEGF 10μg/L组、VEGF 20μg/L组、VEGF 5μg/L+SCF组、VEGF 10μg/L+SCF组、VEGF20μg/L+SCF组,同时设不加因子的自发分化对照组。RT-PCR检测造血转录基因GATA-2和早期造血细胞基因c-k it和β-H1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检测生成造血集落的能力。结果:经过1周的诱导培养,实验组生成的细胞可以表达GATA-2、c-k it和β-H1,CD34+细胞的比例也升高,并可形成造血祖细胞的集落。从诱导生成CD34+细胞的比例和生成的集落数量看,VEGF联合SCF组的诱导效率要高于VEGF单用组和对照组,其中以VEGF 20μg/L+SCF组和VEGF 10μg/L+SCF组的诱导效率最高。结论:VEGF能够促进ESC的早期造血分化,尤以与SCF合用时,其诱导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内皮生长因子
拟胚体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病理性瘢痕微量元素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潘博
郄淑燕
+2 位作者
蔡景龙
王春美
庄洪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672-674,共3页
目的:探讨病理性瘢痕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三电极直流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电直读光谱仪检测:①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扁平瘢痕、正常皮肤组织的Zn、Cu、Fe、Mn、Se5种微量元素含量;②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周围皮肤5种微...
目的:探讨病理性瘢痕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三电极直流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电直读光谱仪检测:①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扁平瘢痕、正常皮肤组织的Zn、Cu、Fe、Mn、Se5种微量元素含量;②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周围皮肤5种微量元素含量;③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央部和边缘部组织5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组织5种微量元素含量较扁平瘢痕和正常皮肤均减少,且较自身正常皮肤均显著性下降,而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间、扁平瘢痕与正常皮肤间、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患者自身皮肤与正常皮肤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瘢痕疙瘩内部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其中央部5种微量元素含量较边缘部均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而增生性瘢痕中央部和边缘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微量元素变化与瘢痕的病理、生理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瘢痕
微量元素
瘢痕疙瘩
增生性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的造血分化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府
沈柏均
刘星霞
郑立波
侯怀水
时庆
马秀峰
机构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内科
山东大学
齐鲁
医院
低温医学研究室
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
医院
出处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602-1605,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o.30271248)
文摘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体外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系ES-D3向造血分化的能力。方法:先将ES-D3形成拟胚体,将拟胚体细胞转入含不同浓度的VEGF和VEGF+SCF的培养基中。实验分6组,分别为VEGF 5μg/L组、VEGF 10μg/L组、VEGF 20μg/L组、VEGF 5μg/L+SCF组、VEGF 10μg/L+SCF组、VEGF20μg/L+SCF组,同时设不加因子的自发分化对照组。RT-PCR检测造血转录基因GATA-2和早期造血细胞基因c-k it和β-H1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检测生成造血集落的能力。结果:经过1周的诱导培养,实验组生成的细胞可以表达GATA-2、c-k it和β-H1,CD34+细胞的比例也升高,并可形成造血祖细胞的集落。从诱导生成CD34+细胞的比例和生成的集落数量看,VEGF联合SCF组的诱导效率要高于VEGF单用组和对照组,其中以VEGF 20μg/L+SCF组和VEGF 10μg/L+SCF组的诱导效率最高。结论:VEGF能够促进ESC的早期造血分化,尤以与SCF合用时,其诱导效率更高。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内皮生长因子
拟胚体
分化
Keywords
Embryonic stem cells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
Embryoid body
Differentiation
分类号
R363 [医药卫生—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病理性瘢痕微量元素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潘博
郄淑燕
蔡景龙
王春美
庄洪兴
机构
中国协和医科
大学
整形外科
医院
外耳中心
山东大学
齐鲁
医院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内科
出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672-674,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病理性瘢痕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三电极直流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电直读光谱仪检测:①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扁平瘢痕、正常皮肤组织的Zn、Cu、Fe、Mn、Se5种微量元素含量;②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周围皮肤5种微量元素含量;③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央部和边缘部组织5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组织5种微量元素含量较扁平瘢痕和正常皮肤均减少,且较自身正常皮肤均显著性下降,而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间、扁平瘢痕与正常皮肤间、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患者自身皮肤与正常皮肤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瘢痕疙瘩内部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其中央部5种微量元素含量较边缘部均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而增生性瘢痕中央部和边缘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微量元素变化与瘢痕的病理、生理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病理性瘢痕
微量元素
瘢痕疙瘩
增生性瘢痕
Keywords
keloid
hypertrophic scar
trace element
分类号
R622 [医药卫生—整形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的造血分化
李府
沈柏均
刘星霞
郑立波
侯怀水
时庆
马秀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病理性瘢痕微量元素的初步研究
潘博
郄淑燕
蔡景龙
王春美
庄洪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