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硼替佐米对大鼠肺动脉高压血管重构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卢艳 张雪 +1 位作者 张兆华 王一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8-371,共4页
目的:研究硼替佐米对肺动脉高压诱导的肺血管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建立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模型。1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硼替佐米组,每组6只。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 目的:研究硼替佐米对肺动脉高压诱导的肺血管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建立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模型。1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硼替佐米组,每组6只。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称重比较右心室肥厚指数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肺血管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动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基质金属蛋白-9(MMP-9)表达的变化。结果:硼替佐米干预能明显改善心肺血流动力学参数,抑制肺动脉高压诱导的肺血管重构(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PCNA与MMP-9阳性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硼替佐米能明显改善高血流型肺动脉高压肺脏功能,有效抑制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9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硼替佐米 M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的护理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艳萍 耿岩 +1 位作者 张克香 张坤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10A期50-51,共2页
回顾性分析78例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的临床资料,对围术期的护理进行经验总结和并发症分析。封堵成功率为98.7%(77/78),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为12.8%(10/78),其中血压波动3例、残余分流和溶血1例、股静脉血栓形成1例、出血/血肿2例、... 回顾性分析78例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的临床资料,对围术期的护理进行经验总结和并发症分析。封堵成功率为98.7%(77/78),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为12.8%(10/78),其中血压波动3例、残余分流和溶血1例、股静脉血栓形成1例、出血/血肿2例、发热2例、尿潴留1例。术后1个月内各种并发症较多。小儿心脏专科护士应熟悉手术的操作规程、并发症,做好围术期护理,保证患儿顺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急性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3
作者 卢艳 孔令彩 张兆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19-722,共4页
目的研究肾脏来源的间充质细胞(KDMSC)对大鼠肾脏急性缺血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缺血模型组、培养基对照组、干细胞治疗组。贴壁法分离筛选获得间充质干细胞,... 目的研究肾脏来源的间充质细胞(KDMSC)对大鼠肾脏急性缺血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缺血模型组、培养基对照组、干细胞治疗组。贴壁法分离筛选获得间充质干细胞,并原代培养至第3代,采用CM-DiI荧光染料标记后,应用微量注射器将干细胞直接注射入缺血的肾脏部位,3 d后观察大鼠血浆肌酐,尿素氮含量;RT-PCR观察肾脏组织IL-6,TNF-α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DMSC存活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干细胞组血浆肌酐(Cr)与尿素氮(BUN)水平明显下降(P<0.05);IL-6与TNF-α表达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3 d后干细胞仍然存活,部分细胞与VEGF阳性细胞共存。结论KDMSC移植能明显改善大鼠缺血再灌注大鼠肾功能,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脏损伤 干细胞 炎症反应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