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2~2005年某院泌尿外科住院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吕家驹 马玉秀 +2 位作者 高德轩 丁森泰 丁克家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4-334,共1页
关键词 住院情况分析 泌尿外科 医疗护理工作 综合性医院 疾病谱 相关情况 住院病人 人类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附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27例报告) 被引量:8
2
作者 傅强 王法成 +3 位作者 李善军 吕家驹 丁克家 徐祗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19-520,共2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附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原发性附睾肿瘤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良性肿瘤24例,恶性肿瘤3例。行肿瘤切除术16例,附睾切除术8例,睾丸附睾切除术1例,根治性睾丸切除加腹膜后淋巴清除术2例。结论:B超... 目的:总结原发性附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原发性附睾肿瘤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良性肿瘤24例,恶性肿瘤3例。行肿瘤切除术16例,附睾切除术8例,睾丸附睾切除术1例,根治性睾丸切除加腹膜后淋巴清除术2例。结论:B超对附睾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疑附睾肿瘤者应首选手术探查,良性者可行肿瘤或附睾切除,恶性者行根治性睾丸切除加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原发性 附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中TSP-1表达与血管生成之间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辉 吕家驹 +1 位作者 刘莹 傅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8-140,144,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中肿瘤血管生成与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2例前列腺癌中微血管密度(MVD)值和TSP-1的表达。结果:前列腺癌中TSP-1阳性表达率为72.7%(16/22),绝大多数表达位于肿瘤细胞的胞...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中肿瘤血管生成与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2例前列腺癌中微血管密度(MVD)值和TSP-1的表达。结果:前列腺癌中TSP-1阳性表达率为72.7%(16/22),绝大多数表达位于肿瘤细胞的胞浆中,少数表达位于肿瘤细胞外基质。在22例前列腺癌组织中平均MVD为71.21±31.14/100倍视野,具有TSP-1强表达的肿瘤组织中显示MVD值较高,TSP-1的免疫活性与微血管密度间呈显著相关性(r=0.54,P=0.009)。结论:TSP-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前列腺癌的血管生成相关,有促进前列腺癌中血管生长的作用,并参与前列腺癌血管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敏感蛋白-1 微血管密度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囊肾病慢性疼痛的手术治疗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征 丁克家 +3 位作者 曹庆伟 高德轩 萧畔 陈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35-337,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于缓解多囊肾病引起的慢性疼痛的效果。方法:对1992年1月至2002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有疼痛症状的多囊肾患者,利用相对疼痛缓解指数(RPR),比较囊肿穿刺抽吸术、开放去顶减压术、内引流联合去顶减压术和...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于缓解多囊肾病引起的慢性疼痛的效果。方法:对1992年1月至2002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有疼痛症状的多囊肾患者,利用相对疼痛缓解指数(RPR),比较囊肿穿刺抽吸术、开放去顶减压术、内引流联合去顶减压术和腹腔镜去顶减压术4种手术对于疼痛的缓解效果。结果:4种手术在术后24个月内对于疼痛的缓解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6个月穿刺组RPR低于其它3组;术后48个月,内引流组RPR高于其它3组,而穿刺组全部复发;术后60个月,腹腔镜组RPR低于内引流组和开放组。术后72和96个月,内引流组RPR高于开放组。疼痛缓解时间穿刺组短于其它组,其它3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术是治疗由多囊肾病慢性疼痛的较好方法,但不同手术各自具有自身的优缺点,仍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 疼痛 去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EC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责任组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振香 解晨 +6 位作者 张静 祝筠 杨丽娟 魏民 房玉霞 王熙宁 伊洪莉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OEC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责任组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该院随机抽取5个病房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住院患者1621例为对照组,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住院病人1757例为观察组,比较OEC管理模式应用前后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的变化... 目的:探讨OEC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责任组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该院随机抽取5个病房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住院患者1621例为对照组,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住院病人1757例为观察组,比较OEC管理模式应用前后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的变化。结果:经过1年的应用,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OEC管理模式应用在临床护理责任组管理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EC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 临床护理责任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基因PKD1单拷贝区突变 被引量:1
6
作者 丁克家 刘征 +3 位作者 高德轩 曹庆伟 萧畔 陈辑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3-583,共1页
关键词 多囊肾 常染色体显性 基因突变 PKD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中SDF-1/CXCR4表达及临床意义的探讨
7
作者 陈强 吕家驹 +1 位作者 荆涛 周晓彬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化生长因子1(SDF-1)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79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43例正常肾组织中SDF-1和CXCR4的表达情况。结果 CXCR4在79例...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化生长因子1(SDF-1)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79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43例正常肾组织中SDF-1和CXCR4的表达情况。结果 CXCR4在79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7.2%)高于43例正常肾组织(14.0%)(χ2=45.009,P<0.05)。SDF-1在79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和43例正常肾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9%、1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3,P>0.05);其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组织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408~11.935,P<0.05);SDF-1的表达与CXCR4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305,P<0.05)。结论 SDF-1和CXCR4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提示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可能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骨髓基质细胞衍化生长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4 肿瘤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与SPECT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韩乐天 丁克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21-924,共4页
目的探讨CT与SPECT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ADPK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ADPKD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各期患者术前CT表现特点及术前、术后SPECT肾动态显像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前CT显示双肾体积增大,肾实质内多发大小不等的囊性低... 目的探讨CT与SPECT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ADPK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ADPKD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各期患者术前CT表现特点及术前、术后SPECT肾动态显像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前CT显示双肾体积增大,肾实质内多发大小不等的囊性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后肾盂与囊肿对比明显。SPECT肾动态显像结果显示Ⅰ、Ⅱ、Ⅲ期患者术前肾小球滤过率(GFR)分别为(49.47±9.93)ml/min、(30.59±8.16)ml/min、(14.84±6.22)ml/min,术后分别为(52.14±8.67)ml/min、(43.77±9.33)ml/min、(14.65±5.61)ml/min。Ⅱ期患者术后GFR显著高于术前(P<0.05),Ⅰ、Ⅲ期患者术后GFR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CT及SPECT有利于掌握肾脏形态及功能的综合信息,选择最佳手术时机及合理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 常染色体显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