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下游流域土壤种子库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炜 郭卫华 +3 位作者 庞绪贵 王仁卿 战金成 代杰瑞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2期59-63,共5页
利用种子萌发试验对济南、鱼台、寿光三地的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济南、鱼台、寿光三地的土壤种子库密度分别为1 317.8±728.5粒/m2、1 043.4±289.4粒/m2、483.4±129.5粒/m2;种子库组成以矮小、生活史短的禾... 利用种子萌发试验对济南、鱼台、寿光三地的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济南、鱼台、寿光三地的土壤种子库密度分别为1 317.8±728.5粒/m2、1 043.4±289.4粒/m2、483.4±129.5粒/m2;种子库组成以矮小、生活史短的禾本科、菊科、十字花科和苋科的一年生杂草为主;共发现一年生草本植物31种,多年生草本植物9种,半灌木2种,分别占总种数的73.8%、21.4%和4.8%。三地的土壤种子库相似性较低,济南-鱼台、济南-寿光、鱼台-寿光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174、0.100、0.150。济南土壤种子库M argalef丰富度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和P ielou均匀性系数分别为2.695、0.553、1.22、0.42;鱼台为4.115、0.711、1.96、0.59;寿光为1.966、0.796、1.80、0.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流域 土壤种子库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永利 戴九兰 +1 位作者 王仁卿 王文兴 《生态科学》 CSCD 2007年第2期186-190,共5页
对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微生物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从微生物群落特性和微生物生理、生化参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重金属污染土壤后,尤其是高浓度的重金属污染对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都有破坏作用,但由于微生物... 对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微生物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从微生物群落特性和微生物生理、生化参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重金属污染土壤后,尤其是高浓度的重金属污染对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都有破坏作用,但由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的片面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开发更加简便、直接的方法将是对这方面研究的突破。同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参数是从另一侧面反映重金属污染对微生物的影响,它是对微生物群落特性研究的有利补充,所以不同方法的合理选择和搭配是实验取得预期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重金属污染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区域生态补偿--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130
3
作者 王女杰 刘建 +2 位作者 吴大千 高甡 王仁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6646-6653,共8页
区域生态补偿是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机制,但区域补偿的依据一直存在争议。综合考虑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生态补偿优先级(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riority sequence,ECPS)作为区域间补偿的重要依据。对山东省不... 区域生态补偿是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机制,但区域补偿的依据一直存在争议。综合考虑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生态补偿优先级(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riority sequence,ECPS)作为区域间补偿的重要依据。对山东省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县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进行了计算,从生态区、市和县3个空间尺度分析了山东省开展区域生态补偿的优先领域和补偿机制。结果表明:山东省生态区中处于西部地区的鲁西南平原湖区生态区应优先获得补偿,偏东部的鲁东丘陵生态区和鲁中南山地丘陵生态区应优先支付补偿;在山东省17地级市中菏泽市应优先获得补偿;对青岛、济南、菏泽和东营4个典型市中的各县区进行生态补偿优先级核算,4个城市中补偿优先级最低的均为市区,说明市区是生态系统服务的输入和受益地区,而周围县市的补偿优先级较高,是"生态输出"地区,应该得到区域生态补偿,其中东营河口区补偿优先级最高,为典型的高"生态输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应优先享受区域生态补偿。本研究提出的生态补偿优先级为开展区域生态补偿提供了较为简单可靠的指标,可为山东或其他地区的区域生态补偿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补偿依据 生态补偿优先级(ECPS) 区域生态补偿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38
4
作者 王玉涛 王丰川 +1 位作者 洪静兰 孙明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179-7184,共6页
主要分析了我国生命周期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与数据库构建现状,针对当前我国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关键薄弱环节即不确定性分析、本土化数据库构建、本土化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模型构建,指出了利用泰勒系列展开模型进行符... 主要分析了我国生命周期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与数据库构建现状,针对当前我国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关键薄弱环节即不确定性分析、本土化数据库构建、本土化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模型构建,指出了利用泰勒系列展开模型进行符合我国产业链生产现状的精确、完整、具有代表性、具有时空动态特征的生命周期数据库构建的必要性;并指出需要根据我国国情(例如:环境、地理、人口、暴露等)来构建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模型的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LCA) 不确定性分析 数据质量 生命周期清单 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贻海 戴九兰 王仁卿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2-86,93,共6页
聚乙烯醇由于具有良好的黏附性、浆膜强韧性、耐磨性等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等行业,但由于其不易生物降解的特性而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自1973年成功分离出第一株以聚乙烯醇为唯一碳源的降解菌以来,研究者们对聚乙烯醇的... 聚乙烯醇由于具有良好的黏附性、浆膜强韧性、耐磨性等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等行业,但由于其不易生物降解的特性而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自1973年成功分离出第一株以聚乙烯醇为唯一碳源的降解菌以来,研究者们对聚乙烯醇的生物降解进行了广泛研究。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聚乙烯醇的降解微生物、降解酶类、降解基因和生物降解环境,并提出聚乙烯醇生物降解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聚乙烯醇高效降解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生物降解 PVA降解酶 PVA降解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种群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金飞宇 束华杰 +2 位作者 刘建 管章楠 张淑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156-3166,共11页
玫瑰(Rosa rugosa Thunb.)原产于我国东部沿海、日本、朝鲜半岛和俄罗斯远东地区,18世纪作为园艺种引入欧洲后逃逸并入侵至北海和波罗的海周边多个国家以及北美沙质海岸,而中国野生种群却在过去30年间持续萎缩,成为珍稀濒危物种。从玫... 玫瑰(Rosa rugosa Thunb.)原产于我国东部沿海、日本、朝鲜半岛和俄罗斯远东地区,18世纪作为园艺种引入欧洲后逃逸并入侵至北海和波罗的海周边多个国家以及北美沙质海岸,而中国野生种群却在过去30年间持续萎缩,成为珍稀濒危物种。从玫瑰种群生物学角度,通过文献比较和综合,在阐明玫瑰生态学特性和野生分布变化的基础上,全面论述了玫瑰种群在我国的生境退化、种群动态、种子繁殖、遗传多样性、濒危机理、保育方面的成果和悬疑问题;并结合欧洲入侵种群分布范围和敏感生境、对本地群落和物种的影响、种子繁殖、遗传变异、种群扩张和模拟预测、管理和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濒危种群和入侵种群数量动态、群落组成、幼苗更新、遗传变异、管理策略方面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未来的玫瑰研究可从濒危种群和入侵种群的比较研究、种群和灌丛的动态监测、适合度相关性状的变异及其遗传基础、基于种群生物学的保育或控制4个方面为切入点,集中探索玫瑰种群濒危和入侵动态的规律、遗传基础和主要驱动力,为玫瑰保育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为相似物种的适应和进化机制研究提供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 生物入侵 入侵物种 濒危物种 中国 欧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寿光市蔬菜种植区土壤原生动物研究
7
作者 马丽丽 郭卫华 +3 位作者 贺同利 庞绪贵 战金成 代杰瑞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10期83-85,共3页
采用三级十倍环式稀释法,对山东省寿光市郊区土壤中原生动物丰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土壤类型、含水量、无机元素、重金属元素与原生动物丰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原生动物丰度与含水量的变化呈正相关,与总氮、总磷、总硫、总氟含量的变... 采用三级十倍环式稀释法,对山东省寿光市郊区土壤中原生动物丰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土壤类型、含水量、无机元素、重金属元素与原生动物丰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原生动物丰度与含水量的变化呈正相关,与总氮、总磷、总硫、总氟含量的变化呈负相关,与大多数重金属元素含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寿光 蔬菜种植区 土壤原生动物 多样性 土壤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槐幼苗形态、生物量分配和光合特性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77
8
作者 徐飞 郭卫华 +1 位作者 徐伟红 王仁卿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30,共7页
采用人工控水设置4个水分梯度,研究1年生刺槐幼苗形态结构、光合特性、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对水分胁迫的可塑性响应。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强,形态指标均逐渐降低;结合异速生长曲线的分析,说明植物能根据干旱胁迫的强度和持续时... 采用人工控水设置4个水分梯度,研究1年生刺槐幼苗形态结构、光合特性、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对水分胁迫的可塑性响应。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强,形态指标均逐渐降低;结合异速生长曲线的分析,说明植物能根据干旱胁迫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采取不同的适应策略。叶片水分饱和亏缺逐渐增加的同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逐渐减少,光合限制因素由气孔限制为主逐渐转变为非气孔限制为主。光能利用效率降低,同时光系统的保护机制减弱,造成光抑制程度的加剧。土壤干旱降低了各器官的生物量积累,光合产物向地下部分尤其是侧根迁移,使根生物量比增加;而这种分配方式是以降低叶生物量比为代价的,因此造成根冠比的增大、叶面积比率和比叶面积的减少。可塑性指数分析表明:刺槐幼苗主要通过调节形态和光合能力来适应水分环境的变化,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的差异可能存在异速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刺槐 表型可塑性 生物量分配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芦苇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51
9
作者 王振庆 王丽娜 +1 位作者 吴大千 张治国 《山东林业科技》 2006年第6期85-87,74,共4页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是世界广布的重要湿地物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及形态变异,并有极高的生态学和社会经济学价值。本文通过对近10年来中国各地对于芦苇研究的成果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出我国芦苇研究的现状...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是世界广布的重要湿地物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及形态变异,并有极高的生态学和社会经济学价值。本文通过对近10年来中国各地对于芦苇研究的成果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出我国芦苇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中国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宫胁森林重建法恢复和再建山东森林植被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仁卿 张淑萍 葛秀丽 《山东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3-7,共5页
简要介绍了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授宫胁昭 (Prof.AkiraMiyawaki)创造和倡导的造林法 -环境保全林重建法。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潜在植被和演替理论 ,其核心是用乡土树种恢复乡土森林植被 (NativeForestbyNativeTrees)。该方法在日本、泰国... 简要介绍了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授宫胁昭 (Prof.AkiraMiyawaki)创造和倡导的造林法 -环境保全林重建法。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潜在植被和演替理论 ,其核心是用乡土树种恢复乡土森林植被 (NativeForestbyNativeTrees)。该方法在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巴西和中国等国家 ,用于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的恢复 ,已经有近 6 0 0个成功的例子。山东的森林覆盖率低 ,森林恢复和造林难度大 ,宫胁的森林重建法对于山东的森林植被恢复和重建将是很有借鉴和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胁森林重建法 再建 山东 森林植被 森林恢复 乡土树种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山区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永利 张宪强 王仁卿 《山东林业科技》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鲁中山区位于山东省中部,该区植物种类丰富,有维管植物15 1科,64 4属,14 0 2种;地理成分复杂,区系类型多样,现有15个分布型及2 2个变型。区系组成的大科及主要科共18科,如禾本科,菊科,蔷薇科,豆科等,共有植物3 3 7属,80 3种,占鲁中山区... 鲁中山区位于山东省中部,该区植物种类丰富,有维管植物15 1科,64 4属,14 0 2种;地理成分复杂,区系类型多样,现有15个分布型及2 2个变型。区系组成的大科及主要科共18科,如禾本科,菊科,蔷薇科,豆科等,共有植物3 3 7属,80 3种,占鲁中山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5 4.62 % ,总种数的60 .2 4% ,它们构成了鲁中山区植物区系的基本框架。植物区系具有以下特征:(1)属的地理分布类型多样,温带成分优势明显;(2 )外来植物数量较多,木本植物比例较大,且多为人工引种;(3 )珍稀濒危植物种类丰富;(4 )本区特有植物2 4种,相对全省来讲,区系的特有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山区 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外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松树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秀茹 郭卫华 +1 位作者 王仁卿 司继跃 《山东林业科技》 2010年第2期1-5,共5页
以赤松、油松、白皮松3种松树为材料,利用便携式调制荧光仪MINI-PAM测定自然条件下其各叶绿素荧光参数Ft、Fm、Yield、ETR、qP、qN或NPQ和PAR指标的日变化。结果表明:3种松树各个时段荧光参数值在总体上差异不大,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 以赤松、油松、白皮松3种松树为材料,利用便携式调制荧光仪MINI-PAM测定自然条件下其各叶绿素荧光参数Ft、Fm、Yield、ETR、qP、qN或NPQ和PAR指标的日变化。结果表明:3种松树各个时段荧光参数值在总体上差异不大,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依赖于PAR的变化。Ft、rETR、qN和NPQ的变化与PAR的变化趋势一致,Fm、Yield和qP的变化与PAR的变化相反。其中,白皮松的量子产量Yield、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和NPQ均高于赤松和油松,说明其能通过增加热耗散来尽量降低光抑制程度,对当地环境较为适应。本研究为3种松树抗性研究、苗木管理、科学种植等提供了生理指标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荧光参数 日变化 光抑制 光化学淬灭 非光化学淬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野外调查和同质种植园实验的芦苇植物功能性状变异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马香艳 刘乐乐 +6 位作者 尹美淇 宋慧佳 朱鹏程 于晓娜 杜宁 王仁卿 郭卫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755-3764,共10页
研究表型可塑性和遗传变异在植物表型分化中的相对作用,有助于预测全球环境变化下的植物群落组成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是全球性广布的草本植物,种内变异丰富,在我国西北和东部均存在多个分化稳定的生态型,... 研究表型可塑性和遗传变异在植物表型分化中的相对作用,有助于预测全球环境变化下的植物群落组成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是全球性广布的草本植物,种内变异丰富,在我国西北和东部均存在多个分化稳定的生态型,但中国芦苇在更大尺度上的表型研究还非常匮乏。将位于黄河上游的宁夏平原和黄河下游的黄河三角洲作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和同质种植园实验对芦苇自然种群的植物功能性状变异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无论在野外还是同质种植园,黄河三角洲芦苇的基径、叶长和叶宽均显著大于宁夏平原芦苇,说明两个地区的芦苇种群之间存在着受遗传决定的表型分化,这可能与两个地区间的降水等气候差异有关。在野外,宁夏芦苇的株高和叶厚显著大于黄河三角洲芦苇,但在同质园中差异消失或相反,说明株高、叶厚受环境影响较大,表型可塑性也是芦苇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机制。在同质种植园中,宁夏平原芦苇的叶片氮磷含量较低,但株数却显著多于黄河三角洲芦苇,反映了不同地区芦苇之间存在不同的适应策略,宁夏平原芦苇更偏向于高扩散率的杂草策略,而黄河三角洲芦苇更偏向于竞争策略。此外,宁夏平原芦苇的株高、叶长两个性状以及基径-比叶面积相关性在野外和同质园两个环境中存在一致性,表明了性状变异和权衡策略的遗传稳定性。综上,位于黄河上下游的芦苇种群间存在着适应性分化,这是表型可塑性和遗传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来源芦苇对全球变化下的多重环境因子的响应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植物功能性状 表型可塑性 同质种植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物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在中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尹达 杜宁 +1 位作者 徐飞 王仁卿 《山东林业科技》 2014年第6期92-99,共8页
刺槐作为一个外来种,近年来其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刺槐在我国的基本生长特性(包括根系、种子、叶片、花)和在不同外界条件下(光照条件、盐胁迫、氮磷沉降、干旱胁迫、重金属胁迫、密度、AM真菌)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进展... 刺槐作为一个外来种,近年来其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刺槐在我国的基本生长特性(包括根系、种子、叶片、花)和在不同外界条件下(光照条件、盐胁迫、氮磷沉降、干旱胁迫、重金属胁迫、密度、AM真菌)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进展。探讨了刺槐病原菌引起的病害与防治、昆虫病害与防治、刺槐的有性、无性繁殖培育以及资源的开发利用,如薪炭材料、饲料、防风固沙、蜜源植物等,讨论了刺槐入侵理论与生态风险处理措施。评述了刺槐的区域性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针对刺槐的未来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生长特征 生理生态响应 病害 繁育 入侵 区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体内所含晶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的思路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锐 孟振农 +1 位作者 房用 周光鲁 《山东林业科技》 2004年第2期35-36,共2页
在总结目前植物体内所含晶体的化学性质、类型、分布和对含晶结构的观察研究资料的基础上 。
关键词 植物 晶体 钟乳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环境对麻栎和刺槐幼苗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2
16
作者 徐飞 郭卫华 +1 位作者 徐伟红 王仁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098-3107,共10页
通过搭建遮阳棚设置3个光照强度,模拟森林幼苗生长的林缘、林窗和林下光环境,研究麻栎和刺槐幼苗形态结构、光合特性、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对不同光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极度弱光环境限制了幼苗的株高、基径、总叶面积、冠面积、叶面... 通过搭建遮阳棚设置3个光照强度,模拟森林幼苗生长的林缘、林窗和林下光环境,研究麻栎和刺槐幼苗形态结构、光合特性、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对不同光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极度弱光环境限制了幼苗的株高、基径、总叶面积、冠面积、叶面积指数和总叶数等形态指标的增长,与全光环境相比,适度遮荫有利于幼苗的形态生长,光照对麻栎形态的异速生长曲线影响较小,刺槐较麻栎的曲线变化更明显一些,弱光降低了异速生长指数。随遮荫程度的增加,麻栎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逐渐降低,刺槐的净光合速率则在适度遮荫下最大,两者的光能利用效率均显著增大,水分利用效率先升后降。随光照强度的减弱,麻栎各器官的生物量积累降低,叶面积比率的增加和根冠比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光能的捕获,而刺槐的生物量积累和分配则在适度遮荫下达到最优;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上升,而叶绿素a/b则逐渐下降。麻栎和刺槐显示出不同的生存策略和光利用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它们在阔叶林群落中不同的演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光环境 形态 生物量分配 光合特性 麻栎 刺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条叶性状对野外不同光环境的表型可塑性 被引量:37
17
作者 杜宁 张秀茹 +4 位作者 王炜 陈华 谭向峰 王仁卿 郭卫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6049-6059,共11页
光照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对生长在野外5种不同光环境下(林外、阔叶林林缘、阔叶林林下、针叶林林窗和针叶林林下)的荆条的叶片进行取样研究,通过对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叶绿素含量、叶片氮磷含量以及叶片... 光照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对生长在野外5种不同光环境下(林外、阔叶林林缘、阔叶林林下、针叶林林窗和针叶林林下)的荆条的叶片进行取样研究,通过对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叶绿素含量、叶片氮磷含量以及叶片形态的测量,来反映荆条对不同光环境的表型可塑性。研究结果表明,荆条叶片对于野外不同的光环境具有很好的适应机制,叶片功能性状受到结构性状的调节。低光下通过高的比叶面积(SLA)、单位质量叶绿素含量、光系统II最大量子产量,低的暗呼吸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叶绿素a,b的比值来提高对光能的利用效率,维持生长;高光下则通过与SLA有关的叶片结构的变化对光合作用进行调节。大多数的叶性状只受到日光照总量的影响,SLA的大小与日最高光强有关,可以对不同日变化模式的光照做出迅速的响应,是适应不同光照的敏感指标。尽管光照是不同光环境下影响荆条叶性状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养分含量同样会对叶性状产生影响,高土壤养分下的高叶长与叶柄长的比值体现了植物对资源获取和支撑结构之间分配的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条 叶性状 光环境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恢复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碳氮含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36
18
作者 董凯凯 王惠 +2 位作者 杨丽原 杨宝山 解伏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4778-4782,共5页
为阐明湿地恢复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以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比较了退化区与连续淡水恢复区土壤pH值、盐分、有机碳、全氮、氨态氮、硝态氮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各样地各层土壤pH值总体上降低,电... 为阐明湿地恢复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以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比较了退化区与连续淡水恢复区土壤pH值、盐分、有机碳、全氮、氨态氮、硝态氮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各样地各层土壤pH值总体上降低,电导率显著降低(P<0.05),表明退化湿地的人工恢复可明显降低其盐度;恢复区上层(0—20cm)土壤盐分均低于下层(20—40cm),未恢复区则相反;(2)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0—20cm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增加,分别由恢复前的(7.710±0.756)g/kg、(0.66±0.021)g/kg增加到恢复7a后的(16.96±0.213)g/kg、(1.277±0.027)g/kg,恢复区有机碳、全氮含量在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上层大于下层;(3)各样地硝态氮含量均低于氨态氮含量,碳氮比值介于4—8之间;(4)相关分析表明,湿地恢复后土壤各因子间有显著的相关性,有机碳与全氮两者显著正相关,氨态氮与pH、盐分、有机碳、全氮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该研究结果对于评估湿地恢复效应,指导湿地恢复的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恢复 黄河三角洲湿地 湿地土壤 碳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的入侵机制及综合管理 被引量:36
19
作者 常瑞英 王仁卿 +1 位作者 张依然 刘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23,共7页
综合分析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入侵机制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指出空心莲子草的成功入侵与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如无性繁殖、较强的表观可塑性、广泛的适应性、强大的抗逆性等密切相关,其次与生境的可入侵性、人为干扰... 综合分析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入侵机制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指出空心莲子草的成功入侵与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如无性繁殖、较强的表观可塑性、广泛的适应性、强大的抗逆性等密切相关,其次与生境的可入侵性、人为干扰等外在因素也息息相关。应将人工防除与化学、生物防除手段相结合,加强区域间管理,适时适地采取最佳防除措施。需加强入侵种空心莲子草与本地种的竞争关系研究,运用本地种防止其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生物入侵 生物学特性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滨海草甸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4
20
作者 谭向峰 杜宁 +10 位作者 葛秀丽 王炜 王仁卿 蔡云飞 王越 王成栋 卢鹏林 刘月良 朱书玉 王伟华 郭卫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5998-6005,共8页
黄河三角洲滨海草甸群落的分布和变化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于2010年6月对黄河三角洲的草甸植被进行了样方调查,并对土壤进行了取样分析。在所调查的67个草本样方中,共出现52种植物。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了9种土壤因子与草甸群落... 黄河三角洲滨海草甸群落的分布和变化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于2010年6月对黄河三角洲的草甸植被进行了样方调查,并对土壤进行了取样分析。在所调查的67个草本样方中,共出现52种植物。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了9种土壤因子与草甸群落分布的关系,结果显示,前两轴总共解释了物种-环境关系方差的46.4%,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对群落分布的影响最大。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将67个样方分为7种群落类型,将其标示在CCA排序图上后,沿第一轴分成三大类群:盐地碱蓬群落→芦苇-盐地碱蓬群落→其他草甸群落,这反映了黄河三角洲滨海草甸群落在盐分梯度上的演替规律。相关分析显示,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电导率、速效钾和速效磷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解释了黄河三角洲滨海草甸群落与土壤因子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对黄河三角洲植被保护和恢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草甸 土壤因子 双向指示种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