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中和背景下的海洋微生物呼吸速率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延伟 陈晓 +2 位作者 陈骏锋 苏贝 刘纪化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4-245,共12页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导致的CO_(2)排放息息相关。海洋是净吸收大气CO_(2)的重要环境,因此影响海洋碳存储能力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成为研究热点。海洋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调节碳“源-汇”转换的关键生物过程之一,呼吸速率是海区碳收支...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导致的CO_(2)排放息息相关。海洋是净吸收大气CO_(2)的重要环境,因此影响海洋碳存储能力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成为研究热点。海洋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调节碳“源-汇”转换的关键生物过程之一,呼吸速率是海区碳收支研究的重要参照指标。依据不同生物化学原理,海洋领域研发了多种微生物呼吸速率测定方法。依据海洋水文环境和微生物群落等不同应用场景的差异,使得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准确测定呼吸速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陈述了各种呼吸速率测定的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等,系统分析了常规测定方法和前沿测定技术,为碳中和背景下的海洋碳汇关键过程解析提供技术选择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碳汇 海洋微生物呼吸速率 测定方法 溶解氧 电子传递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参数分析的砂岩热储回灌特征变化研究——以山东临清市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东义 杨霄 +4 位作者 韩鎏 贾超 齐树明 王辉 杨硕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0-621,共12页
为促进山东省临清市地热资源循环利用,开展了地热水回灌工程。针对采暖期前与采暖期两种情形的回灌情况,监测了开采井及回灌井的水量、水温、水位及井口压力等,并基于时序参数分析了回灌能力及最大回灌量、开采井温度场、水质变化和回... 为促进山东省临清市地热资源循环利用,开展了地热水回灌工程。针对采暖期前与采暖期两种情形的回灌情况,监测了开采井及回灌井的水量、水温、水位及井口压力等,并基于时序参数分析了回灌能力及最大回灌量、开采井温度场、水质变化和回灌堵塞程度。结果表明:本次施工的回灌井能够满足单井100%回灌,单井自然回灌量可达121~227 m^(3)/h;总体上开采井地热水温度表现为在供暖期上升、供暖末期下降的趋势;由于井位深度差别,在供暖期前后,开采井矿化度比回灌井分别高约45.34%和17.33%;经过一个供暖季的回灌,虽然在回扬过程中渗透系数有一定的改善,但仍由0.7699 m/s降至0.3254 m/s,有明显变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热储 时序参数 地热回灌 地热开采特征 临清市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井联动”的地热供暖模式:以山东省聊城临清典型地热分布区域为例
3
作者 刘东义 赵振华 +1 位作者 贾超 董啸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02-3109,共8页
地热能作为一种分布广泛、储量丰富的清洁能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会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及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选取山东省聊城临清典型地热分布区域,基于详细地热地质调查资料,探索构建基于“群井联动”的地热供暖模式,开展可行性及运... 地热能作为一种分布广泛、储量丰富的清洁能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会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及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选取山东省聊城临清典型地热分布区域,基于详细地热地质调查资料,探索构建基于“群井联动”的地热供暖模式,开展可行性及运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在保证相同供暖面积及供暖质量的基础上,构建的“群井联动”地热供暖模式可减少41.46%的地热资源开采量,大幅提高了地热资源最大利用效率,同时实现地热尾水回灌;静态投资回收期约为3年,运行20个供暖季总收益为2574.2万元,经济效益较好;采用该模式对重点工作区进行区块划分,有助于解决地热井密集、开发不均衡及无法施工回灌井等问题,可为其他地区的地热能供暖提供技术参考和应用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开采 群井联动 供暖模式 运行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OS模组的折射率仪测量硅酸钠对海水折射率影响的研究
4
作者 陈世昱 张聪 +2 位作者 白小雪 张牧子 苏娟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4-350,共7页
溶解硅酸盐(DSi)是水圈中重要的营养盐之一,也是海水盐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水中DSi的含量对绝对盐度的影响不可忽视。折射率作为评估海水绝对盐度的有效参数之一,可以准确反映海水中DSi对海水盐度测量结果的影响。文中提出一种创新的... 溶解硅酸盐(DSi)是水圈中重要的营养盐之一,也是海水盐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水中DSi的含量对绝对盐度的影响不可忽视。折射率作为评估海水绝对盐度的有效参数之一,可以准确反映海水中DSi对海水盐度测量结果的影响。文中提出一种创新的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高性能的CMOS摄像头模组作为位置传感器,通过精确测量从V型槽出射的光线的微小位置变化实现了海水折射率和盐度的高分辨率(2.45×10^(-7)RIU)和大范围(不低于36000个测量点)测量。基于此系统,进一步以硅酸钠为例,对比研究了硅酸盐对海水折射率、盐度和电导率测量结果的影响。对于盐度为(35±003)PSU的标准海水,1g/kg的硅酸钠浓度变化引起折射率变化为1.62×10^(-4)RIU,盐度变化为0.907 PSU。实验结果表明,硅酸钠溶液对海水电导率贡献较弱,通过电导率法测量的实用盐度无法有效反映海水中硅酸盐的浓度,而光学折射法可以有效反映硅酸钠对海水折射率和盐度的贡献,且光学和电学方法测量结果的差与硅酸钠的浓度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率 电导率 溶解硅酸盐 盐度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度梯度反演扩散流速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李冰冰 宋冉 +1 位作者 蒋莉莉 吴锜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9-343,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梯度反演扩散流的测量方法,旨在研究密度驱动流场环境中流速的测量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测量低速的扩散流,还验证了温度梯度驱动扩散流的原理。传统声学和光学多普勒流速计在低颗粒浓度环境中面临低信噪比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梯度反演扩散流的测量方法,旨在研究密度驱动流场环境中流速的测量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测量低速的扩散流,还验证了温度梯度驱动扩散流的原理。传统声学和光学多普勒流速计在低颗粒浓度环境中面临低信噪比问题,难以准确测量密度驱动的超低流速扩散流。而本研究通过在实验水池中产生温度梯度,以光学多普勒流速仪作为流速标定参考,同时监测和采集温度和流速数据,利用温度梯度模型反演流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速分辨率达到0.1 mm/s,反演得到的流速与实际流速之间的误差在6%以内,为低扩散流速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梯度 扩散流测量 密度驱动流场 无粒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岩芯取样钻机研究现状与展望
6
作者 任玉刚 张晓宇 +2 位作者 杨继超 杨旭 杨志国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14,共7页
深海中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开采利用可有效地解决全球性资源短缺的问题。对于深海矿产资源的探索和开采,深海岩芯取样钻机是必不可少的技术设备。目前,国内外已成功研发并制造出多种型号的深海岩芯取样钻机,其中一些已被用于深海岩... 深海中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开采利用可有效地解决全球性资源短缺的问题。对于深海矿产资源的探索和开采,深海岩芯取样钻机是必不可少的技术设备。目前,国内外已成功研发并制造出多种型号的深海岩芯取样钻机,其中一些已被用于深海岩芯取样,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技术难题。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深海岩芯取样钻机设计技术及开发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深海岩芯取样钻机的关键技术,并对我国深海岩芯取样钻机的发展做出了预测,以期为我国深海岩芯取样钻机的研发和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岩芯 取样钻机 岩芯钻机技术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沙海域北康盆地新生代构造热演化研究进展
7
作者 綦畅通 庞玉茂 +2 位作者 郭兴伟 祁江豪 焉力文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102,共3页
0引言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位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汇区,其特殊的构造位置决定了南海是研究大陆裂解-海底扩张过程及大陆边缘动力学的理想场所。南沙海域位于南海南部陆缘,处于新生代已俯冲消亡的古南... 0引言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位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汇区,其特殊的构造位置决定了南海是研究大陆裂解-海底扩张过程及大陆边缘动力学的理想场所。南沙海域位于南海南部陆缘,处于新生代已俯冲消亡的古南海和海底扩张形成的新南海洋盆之间,新老南海的萎缩和形成交替控制了该海域一系列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长期以来,相较于南海北部陆缘,南部南沙海域的构造热演化研究一直较为薄弱,为此,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的科技部项目选取南沙海域典型新生代盆地,利用最新的地球物理解释剖面和岩石圈热结构参数,开展了平衡剖面恢复和构造热演化模拟研究,定量重建了新生代以来南沙海域北康盆地的构造热演化过程,有效提升了中国最南部海域的基础地质研究水平,为南海深水区资源勘探与盆地构造研究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解释 北康盆地 南海 南沙海域 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生物研究70年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军 蔡立哲 +10 位作者 陈建芳 单秀娟 丁兰平 黄凌风 金显仕 林茂 刘洋 邵宗泽 徐奎栋 王雨 张晓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1-98,共18页
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加快建设海洋类学科的发展成为历史必然,海洋生物是海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洋环境和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海洋生物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为纪念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突出贡献,本文回顾了建国以... 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加快建设海洋类学科的发展成为历史必然,海洋生物是海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洋环境和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海洋生物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为纪念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突出贡献,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中国海洋生物相关的重要研究进展,梳理了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突出贡献,系统总结并讨论了未来研究方向,抛砖引玉,希望籍此助推中国海洋生物研究的新高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研究 生物海洋学 海洋微生物 海洋浮游植物 海藻 海洋浮游动物 海洋微型底栖生物 海洋小型底栖生物 海洋大型底栖生物 海洋渔业 海洋哺乳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硅质化超微型浮游植物迅游藻(Bolidophyceae)的分类和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凤 魏玉秋 +1 位作者 孙军 张桂成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1-498,共8页
超微型浮游植物(大小为0.2~2μm)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寡营养海区初级生产力方面起着主导地位,对硅、碳颗粒物在大洋深层的输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超微型浮游植... 超微型浮游植物(大小为0.2~2μm)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寡营养海区初级生产力方面起着主导地位,对硅、碳颗粒物在大洋深层的输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超微型浮游植物的研究还远远落后于实际需要,主要是因为该类群难以分离培养、鉴定和定量测定。迅游藻(Bolidophyceae)是超微型浮游植物中的一类真核生物,它包括迅游单胞藻目(Bolidomonadales)和帕玛藻目(Parmales)。尽管迅游藻对浮游植物群落的细胞丰度贡献相对较小(<0.1%),但是其分布广泛,是沿海和上升流区域中最丰富的浮游植物类群之一,普遍存在于热带到极地海洋生态系统中。迅游藻是系统发育上最接近硅藻的原生藻群,不同的是迅游藻细胞壁没有全部的硅质化。本文阐述了迅游藻的研究现状,总结了迅游藻的发现,以及近年来通过对迅游藻系统发育(基于SSU rDNA和rbc L基因的序列分析)、生态学和生理学研究获得的最新信息,详细说明了迅游藻作为硅藻姊妹群的分类学地位,对于厘清这些硅化藻类之间的进化联系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强调了迅游藻在海洋硅碳循环中的作用,对海洋超微型浮游植物在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地位做出了进一步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迅游藻 硅质化 超微型浮游植物 硅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酸化对浮游植物生理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玉颖 孙军 魏玉秋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1-132,共12页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下的上层海洋变暖与酸化对以浮游植物为主的海洋生态系产生了重大影响,理解此背景下的海洋浮游植物生理生态响应,对我们理解和抑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分压(pCO2)升高情景下,浮游植物通过光...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下的上层海洋变暖与酸化对以浮游植物为主的海洋生态系产生了重大影响,理解此背景下的海洋浮游植物生理生态响应,对我们理解和抑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分压(pCO2)升高情景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微生物循环等过程,通过不同功能群对海洋生源要素循环模式的改变,进而影响区域及全球海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全球浮游植物对海洋酸化生理生态的响应使得我们对生物地球化学系统的认识更加全面、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酸化 浮游植物群落 生物泵 生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urger’s蠕变模型的采矿车行驶海底稀软底质下陷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化淋 孙永福 +3 位作者 贾超 卫如春 邓浩 吴滔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9-190,共12页
在陆地矿产资源日渐枯竭的今天,深海矿产资源已成为全球各个国家争相开采与利用的焦点,深海采矿车是实现深海矿产资源开采的重要装备。海底稀软底质是一种承载力与抗剪强度极低的特殊底质,在采矿作业中,深海稀软底质的物理力学特性直接... 在陆地矿产资源日渐枯竭的今天,深海矿产资源已成为全球各个国家争相开采与利用的焦点,深海采矿车是实现深海矿产资源开采的重要装备。海底稀软底质是一种承载力与抗剪强度极低的特殊底质,在采矿作业中,深海稀软底质的物理力学特性直接影响采矿车行走的稳定性。文章选取Burger’s接触模型作为深海稀软底质的本构模型,对某海域海底稀软原状土开展室内三轴试验,通过PFC3D颗粒流数值模拟实验对比实际三轴试验,对稀软底质的Burger’s蠕变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同时依据标定结果改变相应参数,针对5种不同底质条件的工况,建立海底采矿车的数字仿真模型,模拟各工况下采矿车在不同行驶速度时的下陷深度。结果显示,下陷深度会随行驶速度呈非线性变化,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大而减少并逐渐趋于稳定。同时结果还表明,该区域海底稀软底质具有更高的黏粒含量(38.1%~48.4%)、含水率(88.13%~137.79%)和压缩性(压缩系数:1.86~3.73 MPa^(-1),压缩模量:1.26~2.13 MPa),具有更低的密度(1.3~1.5 g/cm^(3))和强度特性(贯入阻力:0.19~1.32 N,黏聚力:3.7~6.9 kPa,内摩擦角:2.4°~3.9°),即承载力较低,蠕变性能较强。本研究在宏观上做了一般的探讨,为类似参数的稀软底质下海底采矿车的运行安全控制提供了较好借鉴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采矿车 海底稀软底质 Burger’s蠕变模型 PFC3D颗粒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电液联合仿真的铁钻工柔顺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凯戈 刘延俊 +2 位作者 薛钢 石振杰 殷颂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24-129,共6页
铁钻工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负载扰动,且特定工况下需要实现力控制,控制精度达不到期望要求,容易造成管道损坏。对此,采用阻抗控制方法控制铁钻工的运动,研究液压缸的位移与力跟踪性能。通过建立铁钻工机构运动简图,并利用解析法求得... 铁钻工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负载扰动,且特定工况下需要实现力控制,控制精度达不到期望要求,容易造成管道损坏。对此,采用阻抗控制方法控制铁钻工的运动,研究液压缸的位移与力跟踪性能。通过建立铁钻工机构运动简图,并利用解析法求得正逆运动学方程。为了提高运动轨迹柔顺性,采用五次多项式插值方法对铁钻工进行运动轨迹规划。设计阻抗控制方法,内环通过PID控制器进行位置控制,外环控制力。通过AMESim和Simulink分别建立铁钻工动力学模型、液压系统模型及阻抗控制模型,通过联合仿真模拟铁钻工运行过程。结果表明:铁钻工在未与环境接触工况下及环境接触工况下均具有良好的位置控制精度,与不采用阻抗控制器相比力跟踪精度提高了4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钻工 柔顺控制 机电液联合仿真 轨迹规划 阻抗控制 PID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滨海淡水湿地芦苇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特性日变化研究
13
作者 陈皓 刘为东 +3 位作者 李静 叶思源 江星浩 韩宗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71-73,77,共4页
[目的]探讨盐城滨海淡水湿地芦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方法]以滨海淡水湿地芦苇为研究对象,测定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并与滨海盐沼湿地芦苇进行比较。[结果]盐城滨海淡水湿地芦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 [目的]探讨盐城滨海淡水湿地芦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方法]以滨海淡水湿地芦苇为研究对象,测定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并与滨海盐沼湿地芦苇进行比较。[结果]盐城滨海淡水湿地芦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呈“U”型。电子传递速率日变化整体上呈下降趋势,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和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日变化分别呈倒“U”型和“U”型。滨海淡水湿地芦苇净光合速率高于滨海盐沼湿地芦苇,具有更强的光合能力。[结论]盐城滨海淡水湿地芦苇相较于滨海盐沼湿地芦苇具有更强的光合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淡水湿地 芦苇 日变化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分类深度学习模型综述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鸿达 孙旭辉 +2 位作者 李沂滨 韩琳 张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21,共21页
使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图像分类任务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对神经网络模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识别率高的同时,对模型的参数量、训练时间也都有较高的要求。卷积神经网络一直是深度学习中针对图像处理的主... 使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图像分类任务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对神经网络模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识别率高的同时,对模型的参数量、训练时间也都有较高的要求。卷积神经网络一直是深度学习中针对图像处理的主流方法,主要介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分类模型的发展历程,分析其不同阶段各个模型的搭建思路;介绍Transformer与卷积神经网络结合的相关模型以及各模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情况。最后,对卷积神经网络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图像分类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支撑碳中和技术体系框架构建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文涛 刘纪化 +2 位作者 揭晓蒙 李黎 何方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共7页
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上正在从增汇和减排两个技术体系层面探索实践海洋对碳中和的支撑作用。本文立足中国海洋碳汇资源扩增和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从滨海湿地、渔业碳汇、微生物碳汇、海底碳封存、海洋可再... 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上正在从增汇和减排两个技术体系层面探索实践海洋对碳中和的支撑作用。本文立足中国海洋碳汇资源扩增和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从滨海湿地、渔业碳汇、微生物碳汇、海底碳封存、海洋可再生能源、耦合优化及前瞻性技术方面,构建了海洋支撑碳中和的技术体系,并对未来技术发展进行展望。建议加强海洋支撑碳中和工作的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示范、产业推广的技术体系和科研平台;加强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中国实践,综合评价滨海湿地固碳增汇与关键生态服务功能的协同效应;加快海洋碳汇核算和交易机制研究,适时推出中国主导的海洋碳汇核算标准规范和方法学;深化国际合作,积极发起中国牵头的海洋碳中和国际大科学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碳中和 技术体系 减排 增汇 耦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RBF神经网络的水下机械臂控制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袁凯 刘延俊 +1 位作者 孙景余 罗星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5-682,共8页
针对水下复杂工作环境下机械臂控制性能易受影响,而传统控制方法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RBF(radial basis function,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器,用于精确、稳定地控制水下机械臂。考虑到在水扰动环境下,机械臂通常受... 针对水下复杂工作环境下机械臂控制性能易受影响,而传统控制方法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RBF(radial basis function,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器,用于精确、稳定地控制水下机械臂。考虑到在水扰动环境下,机械臂通常受到附加质量力、水阻力和浮力的影响,运用拉格朗日法和Morison方程,建立包含水动力项的二杆机械臂动力学模型,通过模糊RBF神经网络对水下机械臂动力学方程中的水动力不确定项进行总体识别并拟合,利用模糊系统启发式搜索和RBF神经网络推理速度较快的优点,使水下机械臂系统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较强的自适应性。考虑到水动力项,采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验证了水下机械臂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利用MATLAB对二杆机械臂进行轨迹跟踪控制仿真实验,并对比模糊RBF神经网络与常规RBF神经网络识别方法和传统模糊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RBF神经网络识别方法相比,模糊RBF神经网络控制下二杆机械臂关节1的响应时间缩短了91%,相对误差减小了88%,关节2的响应时间缩短了92%,相对误差降低了77%;与传统模糊控制方法相比,关节1的相对误差减小了65%,关节2的相对误差减小了10%。研究结果表明模糊RBF神经网络的控制效果优于常规RBF神经网络识别方法和传统模糊控制方法,可为水下机械臂的控制提供一种精度较高、较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控制 RBF神经网络 水下机械臂 控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西部冲积平原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贾超 王丛 +4 位作者 刘森 杨霄 刘文 高帅 朱恒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60,共12页
以济南西部冲积平原孔隙水和岩溶水为研究对象,采用Gibbs图解法、饱和指数法、离子比值法、钠吸附比值法、离子相关性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水化学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旨在摸清济南西部冲积平原岩溶水和孔隙水的水文地球化学过... 以济南西部冲积平原孔隙水和岩溶水为研究对象,采用Gibbs图解法、饱和指数法、离子比值法、钠吸附比值法、离子相关性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水化学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旨在摸清济南西部冲积平原岩溶水和孔隙水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结果显示:济南西部冲积平原孔隙水和岩溶水水文地球化学过程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控制,既存在联系,也存在差异。孔隙水和岩溶水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为主,孔隙水离子空间分布离散性大于岩溶水。根据Gibbs图,孔隙水与岩溶水的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主要受岩石风化控制,孔隙水还受到一定的蒸发浓缩作用。饱和指数、离子比例系数图和离子相关性分析显示,Ca^(2+)、Mg^(2+)和HCO_(3)^(-)大多来自于方解石和白云石的溶解,蒸发岩的溶解对Na^(+)和Cl^(-)、Ca^(2+)和SO_(4)^(2-)有贡献,Cl^(-)、SO_(4)^(2-)、NO_(3)^(-)和Ca^(2+)存在人类活动造成的外源输入。因子分析显示孔隙水水化学组分受到岩溶水补给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岩溶水水化学组分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控制,同时也受到一定的人类活动影响。目前济南西部孔隙水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而岩溶水水化学组分主要受水岩作用控制。济南西部是济南市重要的水源地,今后应该重视对研究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监测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平原 地下水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水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滨海湿地蓝碳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何磊 叶思源 +6 位作者 赵广明 谢柳娟 裴绍峰 丁喜桂 杨士雄 Hans Brix Edward ALaws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7-794,共18页
【研究目的】自2009年“蓝碳”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以来,海岸带蓝碳生境在封存大气CO_(2)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环境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关注,如何有效管理海岸带蓝碳成为热门话题之一。【研究方法】基于近些年来国... 【研究目的】自2009年“蓝碳”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以来,海岸带蓝碳生境在封存大气CO_(2)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环境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关注,如何有效管理海岸带蓝碳成为热门话题之一。【研究方法】基于近些年来国内外对海岸带湿地蓝碳管理的研究进展,本文系统梳理了海岸带湿地蓝碳的储量和分布情况,并总结了影响海岸带蓝碳生境及其碳库保存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中国海岸带地区滨海湿地的蓝碳总量和碳汇潜力巨大,但随着海岸带地区开发越发频繁,已对海岸带蓝碳碳汇能力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结论】本文提出需要综合环境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强化已有蓝色碳汇的保护和管理,加强对未来新增蓝碳碳汇的潜力评价,以此提升中国在碳循环、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碳减排增汇等方面研究的国际地位,同时为国家相关应对策略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并能为近来实施的滨海湿地修复工程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滨海湿地 碳储管理 碳埋藏 海岸带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趵突泉泉域岩溶水化学特征时空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高帅 李常锁 +3 位作者 贾超 孙斌 张海林 逄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61-70,共10页
水文地球化学一直是水文地质领域的研究重点,而地下水化学组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掌握济南趵突泉泉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时空差异性,本文分别于枯、丰水期在泉域内采集并分析了岩溶地下水样品,并采用数理统计、Pipe... 水文地球化学一直是水文地质领域的研究重点,而地下水化学组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掌握济南趵突泉泉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时空差异性,本文分别于枯、丰水期在泉域内采集并分析了岩溶地下水样品,并采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解法及离子比例系数法等分析手段,对研究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时空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水优势阳离子为Ca,优势阴离子为HCO3,丰水期除HCO3外,其他离子的变异系数较枯水期普遍升高,且大于0.5,表现出丰水期空间差异性增大的特点。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具有以HCO3·SO4-Ca为主,多种类型并存的特点。Ca、Mg、HCO3含量在枯、丰水期比值要小于1,且比其他离子要相对稳定,呈现出全局性特点。而Na、K含量在枯、丰水期比值波动较大,大部分比值大于1,Cl、SO4、NO3含量在枯、丰水期比值具有波动剧烈的特点,呈现出区域性特征,同时表明人类活动大大改变了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场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趵突泉泉域 岩溶地下水 水化学 时空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台牟平近岸海域夏季溶解硅异常源于沙滩沉积物硅溶出?
20
作者 韩亚静 郑力文 +2 位作者 李成龙 张永 翟惟东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为探讨沙滩沉积物硅溶出对近海溶解硅收支的贡献开展本研究。2017年3—9月,在北黄海南部的烟台牟平近岸海域进行了6次现场调查,发现在水交换较弱的5—8月,溶解硅异常(ΔSi,相对于溶解无机氮增加的溶解硅的量)呈逐月累积的现象,月平均速... 为探讨沙滩沉积物硅溶出对近海溶解硅收支的贡献开展本研究。2017年3—9月,在北黄海南部的烟台牟平近岸海域进行了6次现场调查,发现在水交换较弱的5—8月,溶解硅异常(ΔSi,相对于溶解无机氮增加的溶解硅的量)呈逐月累积的现象,月平均速率为1.5μmol·L-1。通过溶解模拟实验、理论计算和现场数据分析,发现沙滩可渗透沉积物会发生溶解,形成溶解硅输入海洋,使近岸海域溶解硅浓度升高,月平均速率为0.7~2.0μmol·L-1,与ΔSi的月平均速率基本一致。按照环海岸线长度进一步外推计算,黄海沙滩硅溶出量或硅酸盐溶解量,大致可以弥合黄海近岸海域夏季溶解硅收支不平衡。研究再次表明,渗透性颗粒的溶解作用可能对近海硅酸盐的总量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营养盐 渗透性砂质沉积物 矿物硅溶解 溶解硅收支 北黄海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