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磨料水射流抛光技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1
作者 车翠莲 黄传真 +2 位作者 朱洪涛 李全来 刘丽芳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16,共3页
磨料水射流抛光是新出现的一种精密加工技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磨料水射流抛光技术的研究情况,介绍了磨料水射流抛光机理和各工艺参数对抛光效果的影响,指出了目前磨料水射流抛光加工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磨料水射流抛光 抛光机理 精密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L不锈钢表面二次电子发射抑制微结构的激光辅助水射流加工实验
2
作者 徐相悦 姚彦如 +1 位作者 褚东凯 刘雪飞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206-2219,共14页
为了降低316L不锈钢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率,设计了可降低不锈钢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率的沟槽和网格阵列。使用激光辅助水射流技术进行所设计阵列的加工,并检测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率。首先使用CASINO仿真软件设计了可降低二次电子发射数量的沟槽... 为了降低316L不锈钢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率,设计了可降低不锈钢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率的沟槽和网格阵列。使用激光辅助水射流技术进行所设计阵列的加工,并检测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率。首先使用CASINO仿真软件设计了可降低二次电子发射数量的沟槽和网格阵列。接着使用响应面法研究激光辅助水射流工艺参数对沟槽深宽比的影响,获得沟槽深宽比回归预测模型以得到最大深宽比加工参数组合。最后进行沟槽、网格阵列的激光辅助水射流加工,并检测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率。实验结果表明:沟槽、网格阵列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率大幅下降,二次电子发射率峰值分别为1.48和1.25,较未加工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率峰值2.33分别降低了36.50%和46.35%。沟槽阵列、网格阵列抑制316L不锈钢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率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辅助水射流 316L不锈钢 二次电子发射 激光微纳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料水射流铣削陶瓷材料的表面形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冯衍霞 黄传真 +2 位作者 JUN Wang 朱洪涛 侯荣国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0-82,共3页
对磨料水射流铣削氧化铝陶瓷的铣削表面形状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分析了铣削工艺参数对铣削表面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应于不同的工艺参数,铣削表面的结构形状随加工参数的改变而变化。随着水压力的增大,铣削所得的凹槽深度增加,而喷嘴横... 对磨料水射流铣削氧化铝陶瓷的铣削表面形状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分析了铣削工艺参数对铣削表面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应于不同的工艺参数,铣削表面的结构形状随加工参数的改变而变化。随着水压力的增大,铣削所得的凹槽深度增加,而喷嘴横移速度增加时,凹槽深度减小,水压力和喷嘴横移速度对凹槽宽度的影响不大。随着靶距和横向进给量的增加,凹槽深度都减小,宽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料水射流铣削 陶瓷材料 铣削参数 铣削表面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吸附装夹对镜片面形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茜 姚鹏 +5 位作者 白家荣 刘祥 李丰国 褚东凯 侯士杰 魏宗磊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6-426,共11页
真空吸附装夹可以使镜片受力均匀,减少表面划伤,广泛应用于光机系统加工装配领域。为了研究真空吸附对薄平面镜片面形的影响,基于圆周简支平板变形理论和薄板理论分析镜片与夹具间不同接触状态和不同真空度对镜片变形的影响规律。建立... 真空吸附装夹可以使镜片受力均匀,减少表面划伤,广泛应用于光机系统加工装配领域。为了研究真空吸附对薄平面镜片面形的影响,基于圆周简支平板变形理论和薄板理论分析镜片与夹具间不同接触状态和不同真空度对镜片变形的影响规律。建立流固耦合模型分析不同负压条件下对镜片面形产生的影响,验证真空吸附调控镜片面形方法的可行性。最后,通过吸附装夹实验分析镜片在负压前后的面形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负压吸附前后,镜片吸附面的面形误差由10μm内降低至7μm内;镜片与夹具之间的间隙由9μm降低至4μm以内,最小值为0.8μm。负压吸附使得镜片吸附面面形更加贴近夹具面形,验证了真空吸附调控镜片面形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提出的真空吸附装夹调控镜片面形以提高镜片加工和装配精度的方法,可有效降低镜片初始面形误差对光机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吸附 平面镜片 吸附孔式夹具 装夹变形 面形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陶瓷材料的增韧补强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含莲 黄传真 +4 位作者 秦惠芳 王随莲 孙静 邹斌 艾兴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8-103,共6页
纳米复合陶瓷材料可以极大地提高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综述了目前相关的增韧补强机理的研究情况 ,主要包括基体晶粒的细化及由沿晶断裂向穿晶断裂模式的转变 ,热处理对微裂纹的愈合作用 ;指出了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纳米复合陶瓷 增韧补强机理 微观结构 穿晶断裂模式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TiN复合陶瓷刀具材料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谷美林 黄传真 +2 位作者 刘炳强 邹斌 刘增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8-21,共4页
热压烧结制备了不同TiN含量的复合陶瓷刀具材料TiB2-TiN-(Ni,Mo),对其性能测试表明,随着TiN含量的增加,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度逐渐提高,但是材料的硬度在TiN的含量达到40%(体积分数)时却大幅度降低。利用X衍射(XRD)、扫描电镜(SEM)... 热压烧结制备了不同TiN含量的复合陶瓷刀具材料TiB2-TiN-(Ni,Mo),对其性能测试表明,随着TiN含量的增加,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度逐渐提高,但是材料的硬度在TiN的含量达到40%(体积分数)时却大幅度降低。利用X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AX)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物相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烧结过程中生成了MoNi相;随TiN含量增加,材料从以沿晶断裂为主转变为同时有沿晶断裂和穿晶断裂的断裂模式;裂纹扩展过程中有金属颗粒桥连现象。分析认为,材料的主要增韧机制是延性相颗粒桥连和裂纹偏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2 TIN 陶瓷刀具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心玻璃微珠的多层衍射光波导镜片高精度装配间隔控制
7
作者 白家荣 姚鹏 +6 位作者 刘凯 刘祥 王茜 李丰国 褚东凯 侯士杰 屈硕硕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20-1433,共14页
针对增强现实光学模组中多层衍射光波导镜片叠合装配的间隔精度控制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空心玻璃微珠的精密间隔控制方法。通过理论计算与光学模拟仿真,得出衍射光波导镜片满足成像需求所允许的间隔误差。然后,设计分选工艺,自主搭建筛... 针对增强现实光学模组中多层衍射光波导镜片叠合装配的间隔精度控制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空心玻璃微珠的精密间隔控制方法。通过理论计算与光学模拟仿真,得出衍射光波导镜片满足成像需求所允许的间隔误差。然后,设计分选工艺,自主搭建筛分设备,获取特定粒径分布的空心玻璃微珠,并作为超精密间隔标准物质,用于精密控制衍射光波导镜片的叠合装配间隔。最后,利用自主研发的高精度衍射光波导镜片叠合系统,完成了多层衍射光波导镜片的叠合装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分选后的空心玻璃微珠形状良好且粒径分布更加集中,平均粒径为38.36μm,标准偏差为1.60μm;通过50组衍射光波导镜片叠合样本的间隔误差验证,62%的样本能够满足高质量成像要求,98%的样本能够满足基本成像要求。该精密间隔控制方法能够满足多层衍射光波导镜片叠合装配的间隔精度以及误差范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射光波导镜片 空心玻璃微珠 叠合装配 粒径精度 间隔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陶瓷刀具材料增韧补强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惠 刘含莲 +2 位作者 黄传真 于金伟 肖守荣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共5页
综述了纳米复合陶瓷刀具材料增韧补强机理及其增韧补强模型的研究情况,主要包括微裂纹增韧、残余应力增韧、相变增韧、桥联增韧、塑性变形增韧和协同增韧等多种方式,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纳米复合陶瓷刀具 微裂纹 桥联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N/3Y-TZP复合陶瓷材料的性能及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孙静 黄传真 +1 位作者 刘含莲 邹斌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8,45,共4页
在3Y-TZP基体中添加平均粒径为2.7μm的TiN颗粒,利用热压烧结方法制备出TiN/3Y-TZP新型复合陶瓷材料,研究了TiN对3Y-TZP的常温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及低温抗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N和3Y-TZP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相容性;TiN细化了基... 在3Y-TZP基体中添加平均粒径为2.7μm的TiN颗粒,利用热压烧结方法制备出TiN/3Y-TZP新型复合陶瓷材料,研究了TiN对3Y-TZP的常温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及低温抗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N和3Y-TZP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相容性;TiN细化了基体材料,对3Y-TZP表现出显著的增韧补强作用,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最高分别达到13.3MPa.m1/2,1410MPa。初步研究了空气中220℃下TiN/3Y-TZP的抗老化性能,证明添加TiN颗粒可明显提高3Y-TZP的抗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Y—TZP TIN 增韧补强 力学性能 低温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基陶瓷刀具切削不锈钢时的切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谷美林 黄传真 肖守荣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9-91,共3页
研究了新型TiB2基陶瓷刀具切削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时的切削性能。研究发现:BT30刀具表现出良好的切削性能。其中采用0°前角的刀具比-5°前角的刀具表现出更好的耐磨性。刀具的磨损形式为后刀面磨损和前刀面磨损,后刀面磨... 研究了新型TiB2基陶瓷刀具切削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时的切削性能。研究发现:BT30刀具表现出良好的切削性能。其中采用0°前角的刀具比-5°前角的刀具表现出更好的耐磨性。刀具的磨损形式为后刀面磨损和前刀面磨损,后刀面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前刀面磨损机理为扩散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2基陶瓷刀具 不锈钢1Cr18Ni9Ti 前角 刀具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陶瓷材料抗热震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惠 刘含莲 +2 位作者 黄传真 于金伟 肖守荣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7,共5页
综述了纳米复合陶瓷材料抗热震性能的测试方法;讨论了影响材料抗热震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各组分热物理性能、不同增韧机理、微观裂纹、抗热震性能测试方法以及实验参数等;指出了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纳米复合陶瓷 抗热震性能 热震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磨料气射流切割深度建模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全来 黄传真 +3 位作者 王军 朱洪涛 车翠莲 刘增文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8-91,共4页
微磨料气射流切割技术具有无热影响区,工件受加工作用力小的优点,非常适合于切割硅和玻璃等硬脆材料薄板。切割深度是评价切割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建立了微磨料气射流切割硬脆材料的切割深度半经验模型。通过全因素实验和回归分析确定... 微磨料气射流切割技术具有无热影响区,工件受加工作用力小的优点,非常适合于切割硅和玻璃等硬脆材料薄板。切割深度是评价切割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建立了微磨料气射流切割硬脆材料的切割深度半经验模型。通过全因素实验和回归分析确定了模型中的经验参数。该切割深度模型表明,切割深度随气压和射流角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喷嘴横移速度的增加而减小。通过比较实验值和预测曲线,分析了模型的预言能力。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预言微磨料气射流切割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磨料气射流 切割 硬脆材料 切深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非淹没式纯水射流喷嘴内部流场仿真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丽芳 黄传真 +2 位作者 朱洪涛 车翠莲 李全来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6-60,共5页
采用FLUENT对水喷嘴内部流场,混合室和混合管内部流场,以及收敛角对流场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水喷嘴内部流场可以较好地预测水射流速度,在混合室内部空气与水界面处有一系列的漩涡,在锥段末端处充满了低速度的水,收敛... 采用FLUENT对水喷嘴内部流场,混合室和混合管内部流场,以及收敛角对流场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水喷嘴内部流场可以较好地预测水射流速度,在混合室内部空气与水界面处有一系列的漩涡,在锥段末端处充满了低速度的水,收敛角为45°时锥段处的水速度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料水射流 喷嘴 流场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_3N_4与TiC_7N_3混合悬浮液性质研究
14
作者 邹斌 黄传真 +1 位作者 刘炳强 谷美林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16,26,共4页
通过Zeta电势分析仪测定了纳米TiC7N3和Si3N4悬浮液在不同pH值下的颗粒表面电势,分析了两种异相颗粒间的静电引力与斥力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加分散剂的条件下,只靠调节pH值改变颗粒表面电位和电势能的方法,无法阻止异相悬浮液颗粒的凝... 通过Zeta电势分析仪测定了纳米TiC7N3和Si3N4悬浮液在不同pH值下的颗粒表面电势,分析了两种异相颗粒间的静电引力与斥力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加分散剂的条件下,只靠调节pH值改变颗粒表面电位和电势能的方法,无法阻止异相悬浮液颗粒的凝聚;向两种悬浮液中加入阴离子型聚电解质PMAA-NH4,使悬浮液的pH=9.6,可以有效减小异相颗粒的团聚,获得均匀的纳米Si3N4与TiC7N3混合悬浮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粉体 分散 等电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objective parameter optimization of abrasive water jet polishing for fused silica
15
作者 LI Qian YAO Peng +6 位作者 DENG Hong-xing FENG Chen-yu XU Chong-hai QU Shuo-shuo YANG Yu-ying ZHU Hong-tao HUANG Chuan-zhen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5-1199,共15页
As a non-contact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method,abrasive water jet polishing(AWJP)has signi-ficant application in optical elements processing due to its stable tool influence function(TIF),no subsurface damage and s... As a non-contact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method,abrasive water jet polishing(AWJP)has signi-ficant application in optical elements processing due to its stable tool influence function(TIF),no subsurface damage and strong adaptability to workpiece shapes.In this study,the effects of jet pressure,nozzle diameter and impinging angl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ressure,velocity and wall shear stress in the polishing flow field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by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simulation.Based on the Box-Behnken experimental design,a response surface regression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material removal rate(MRR)and surface roughness(Ra)of fused silica.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increasing jet pressure and nozzle diameter significantly improved MRR,consistent with shear stress distribution revealed by CFD simulations.However,increasing jet pressure and impinging angle caused higher Ra values,which was unfavorable for surface quality improvement.Genetic algorithm(GA)was used for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to establish Pareto solutions,achieving concurrent optimization of polishing efficiency and surface quality.A parameter combination of 2 MPa jet pressure,0.3 mm nozzle diameter,and 30°impinging angle achieved MRR of 169.05μm^(3)/s and Ra of 0.50 nm.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showed prediction errors of 4.4%(MRR)and 3.8%(Ra),confirming the model’s reliabil-ity.This parameter optimization system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ultra-precision polishing of complex curved optical compon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RASIV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tool influence function material removal rate surface rough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基陶瓷刀具切削淬火45钢时的切削性能研究
16
作者 谷美林 刘炳强 邹斌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1-84,共4页
研究了新型TiB2基陶瓷刀具连续切削淬火45钢时的切削性能。研究发现:刀具的主要磨损形式是前后刀面磨损,低速下的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高速下BA30刀具的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BT30刀具后刀面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前刀面磨损机理为氧化磨损,B... 研究了新型TiB2基陶瓷刀具连续切削淬火45钢时的切削性能。研究发现:刀具的主要磨损形式是前后刀面磨损,低速下的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高速下BA30刀具的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BT30刀具后刀面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前刀面磨损机理为氧化磨损,BA30刀具的切削性能优于BT30刀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2基陶瓷刀具 淬火45钢 切削速度 刀具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建造平台下面向任务的建造装备配置算法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慧平 刘广源 +2 位作者 吕浩伟 朱洪涛 刘盾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8-177,共10页
传统的建造模式通过机械化地配置建造资源、孤立化地进行施工、竣工后粗放式地处理残余废料,这个过程将会造成不小的资源流失,建造施工的状态信息、装备信息等未得到有效的整理和收集。此外,学者们较多关注智能施工、智能运维等施工过... 传统的建造模式通过机械化地配置建造资源、孤立化地进行施工、竣工后粗放式地处理残余废料,这个过程将会造成不小的资源流失,建造施工的状态信息、装备信息等未得到有效的整理和收集。此外,学者们较多关注智能施工、智能运维等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对施工前,即对于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较少,该文根据调研,提出关于云建造平台(分散的建造装备集成管理,分散使用)的概念将有力地规避上述缺点,云建造平台以云平台方、服务提供方、服务使用方为功能模块,以任务分解、资源匹配、服务优化等手段为依托,建立起兼顾云建造平台三方利益(即考虑时间、质量、成本、技术、可靠度等)的全方位云建造平台装备资源动态优化配置体系。该文提出了具有莱维飞行特征的遗传算法并基于工程算例进行验证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建造 资源配置 遗传算法 莱维飞行 智能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齿BTA钻头钻削13MnNiMoR的试验研究
18
作者 刘辉 黄传真 +2 位作者 陈震 汤正义 李炳豪 《工具技术》 2020年第6期15-20,共6页
通过错齿BTA钻头钻削加工13MnNiMoR试验,研究了深孔加工表面的宏微观形貌变化规律,分析了钻削参数对深孔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和刀片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钻削参数对深孔表面质量影响较大,主要宏观缺陷包括沟槽和工件材料脱落,微观缺陷包括... 通过错齿BTA钻头钻削加工13MnNiMoR试验,研究了深孔加工表面的宏微观形貌变化规律,分析了钻削参数对深孔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和刀片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钻削参数对深孔表面质量影响较大,主要宏观缺陷包括沟槽和工件材料脱落,微观缺陷包括粘结物、切屑划痕和凹坑;深孔表面粗糙度随着进给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转速的增加而降低;刀片后刀面主要磨损机理为粘结磨损、氧化磨损和扩散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齿BTA钻头 13MnNiMoR 表面粗糙度 刀具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化铯晶体的力学性能和超精密车削研究
19
作者 孙旭峰 姚鹏 +2 位作者 王庆伟 包晓宇 黄传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84-292,共9页
目的研究碘化铯(CsI)晶体(110)晶面的力学性能和以及车削参数对超精密车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纳米压痕和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获得并分析CsI晶体(110)晶面在准静态下和高应变率下的力学性能。采用单点金刚石车削(SPDT)... 目的研究碘化铯(CsI)晶体(110)晶面的力学性能和以及车削参数对超精密车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纳米压痕和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获得并分析CsI晶体(110)晶面在准静态下和高应变率下的力学性能。采用单点金刚石车削(SPDT)的方法在不同的方向和车削参数对晶体进行超精密加工,并使用白光干涉仪、测力仪和红外热像仪分别测量超精密车削过程中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Ra、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结果CsI晶体在压痕过程中主要发生塑性变形,且无明显的脆性裂纹,其(110)晶面的维氏硬度约为100 MPa。当应变率从6000 s^(–1)提高8000 s^(–1)时,晶体的屈服强度提高了7 MPa。在试验中,沿着270°方向车削,可以获得Ra为20 nm以下的表面粗糙度。沿着该方向使用10°前角的金刚石车刀、转速为2000 r/min、进给速度为4μm/r、切削深度为2μm时,可以获得最好的表面质量,平均表面粗糙度Ra为8.53 nm,最大表面粗糙度Ra为11.02 nm。结论CsI晶体具有较强的塑性,且硬度低,高应变率下,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明显提高。通过提高转速即切削速度,增大超精密车削过程中的材料应变率,改善了软塑性材料的可加工性,使CsI晶体的表面粗糙度降低了80%。结合优选的车削方向、刀具前角、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等其他车削参数,获得了Ra在10 nm以下的光滑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化铯晶体 超精密车削 表面粗糙度 力学性能 各向异性 高应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件厚度与热处理对RuT450蠕墨铸铁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志康 刘含莲 +4 位作者 郭毅 季良刚 苏瑞 牛佳慧 黄传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3-18,共6页
对重卡发动机的蠕墨铸铁缸体不同厚度部分进行取样,采用3D激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以及X射线应力分析仪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铸造厚度蠕墨铸铁RuT450的显微组织、蠕化率、表面残余应力、布氏硬度、拉伸强... 对重卡发动机的蠕墨铸铁缸体不同厚度部分进行取样,采用3D激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以及X射线应力分析仪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铸造厚度蠕墨铸铁RuT450的显微组织、蠕化率、表面残余应力、布氏硬度、拉伸强度等性能,还研究了去应力退火、不同时长的自然时效处理下蠕墨铸铁RuT450的组织变化和力学性能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相对较厚的蠕墨铸铁铸件石墨蠕化率较高;蠕墨铸铁的铸态表层残余应力为压应力,且随试样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保证强度指标的前提下适度的退火处理比自然时效能更高效地释放表面残余应力;蠕墨铸铁表面硬度及强度随着试样厚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退火处理可进一步降低表面硬度和强度。该研究结论对蠕墨铸铁切削性能评价及优选切削加工工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墨铸铁 铸件厚度 退火 时效处理 蠕化率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