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6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刀具技术研究 提高制造业竞争力--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刘战强
1
作者 玲犀 刘战强 《航空制造技术》 2016年第9期24-25,共2页
您长期从事高速切削加工理论(特别是切屑形成机理)、刀具磨损、铣削稳定性、加工表面完整性等方面的研究,请介绍下您在这几方面开展了哪些创新性研究?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
关键词 高速切削加工 切屑形成 切削加工技术 刀具技术 制造业竞争力 表面完整性 超高速切削 机械工程学院 切削速度 切削刀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技术在机械工程-生命科学交叉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满佳 华泽升 +3 位作者 夏荷 李建勇 李方义 李剑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857-1868,共12页
以微流控技术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微流控芯片的制备材料及工艺,阐述了微流控技术在生命科学交叉领域的应用,主要从生物检测、体外结构仿生制造及可控释放的药物载体制备三方面展开介绍;从芯片结构设计及制备、功能模块集成、过程调控等方... 以微流控技术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微流控芯片的制备材料及工艺,阐述了微流控技术在生命科学交叉领域的应用,主要从生物检测、体外结构仿生制造及可控释放的药物载体制备三方面展开介绍;从芯片结构设计及制备、功能模块集成、过程调控等方面入手,探讨了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展望了微流控技术在机械工程-生命科学交叉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工程 生命科学 微流控 生物检测 仿生 药物载体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缆索加劲的柔性机械臂振动特性及其边界控制
3
作者 吴彦达 牛军川 常锟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6,共6页
针对柔性机械臂末端振动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双边缆索加劲被动控制方式,建立双边缆索加劲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并分析柔性机械臂末端振动固有频率以及振动幅度等振动特性。此外,为了控制柔性机械臂的关节定位精度以及提高其末端残余振... 针对柔性机械臂末端振动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双边缆索加劲被动控制方式,建立双边缆索加劲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并分析柔性机械臂末端振动固有频率以及振动幅度等振动特性。此外,为了控制柔性机械臂的关节定位精度以及提高其末端残余振动的抑制效果,基于双边缆索加劲柔性机械臂模型提出一种考虑缆索参数的边界控制策略,并通过Lyapunov方法证明该边界控制下柔性机械臂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考虑新型缆索加劲的被动控制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柔性机械臂系统刚度,并降低柔性机械臂末端振动幅值,改善柔性机械臂末端振动情况;提出的边界控制策略能够大幅度提高柔性机械臂关节的定位精度,并减少柔性机械臂达到稳态的时间,提高柔性机械臂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机械臂 缆索加劲 边界控制 振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冶金材料零件刀具优选试验研究
4
作者 任小平 王雪鹏 +2 位作者 刘战强 赵金富 王兵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9,共5页
由于粉末冶金特殊的成型工艺及材料特性,呈现出切削加工性差及表面质量可控性差等问题,特别是刀具的适配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难点之一。针对汽车发动机粉末冶金气门导管质量可控性差等难题,选用气门导管用粉末冶金材料FM-G15A,通过设计切... 由于粉末冶金特殊的成型工艺及材料特性,呈现出切削加工性差及表面质量可控性差等问题,特别是刀具的适配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难点之一。针对汽车发动机粉末冶金气门导管质量可控性差等难题,选用气门导管用粉末冶金材料FM-G15A,通过设计切削加工实验,选用多项评价指标并对比所选3种刀具耐用度及加工表面质量,分析刀具在不同加工参数下的优势,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指导粉末冶金导管孔的高质高效生产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合金 刀具磨损 PCBN PCD 涂层硬质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体系和孔隙率梯度增强结构对3D打印氧化铝多孔陶瓷的性能影响
5
作者 邹斌 全涛 +3 位作者 张广旭 王鑫锋 孙赫武 马贤骅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9,共8页
为了探究水性和油性两种材料体系及孔隙率梯度增强结构对3D打印氧化铝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使用立体光固化(Stereo lithography apparatus,SLA)3D打印技术制备了具有不同孔密度的氧化铝多孔陶瓷样件。对比分析了两种材料体系下样件的收... 为了探究水性和油性两种材料体系及孔隙率梯度增强结构对3D打印氧化铝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使用立体光固化(Stereo lithography apparatus,SLA)3D打印技术制备了具有不同孔密度的氧化铝多孔陶瓷样件。对比分析了两种材料体系下样件的收缩率、压缩强度和微观结构,以及孔隙率梯度增强前后样件的总孔隙率、弯曲性能和热震性能。结果表明,油性材料样件的收缩率和压缩强度高于水性材料,微观结构下油性材料样件的颗粒更为致密,而水性材料样件的颗粒呈球状,相互分离。此外,采用孔隙率梯度增强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样件区域断裂现象的发生,且每种样件的弯曲强度均有12%~14%的提升,热震强度也得到14%~18%的提升。使用油性氧化铝陶瓷膏料,并合理设计孔隙率梯度增强结构,为提高氧化铝多孔陶瓷性能及适应更复杂的工业需求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光固化3D打印 氧化铝 多孔陶瓷 材料体系 孔隙率梯度增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体机器人通用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6
作者 杜付鑫 崔维一 +1 位作者 程天宇 张钢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共7页
现有的连续体机器人实验平台存在通用性差、功能单一和成本高昂等问题,通用平台的设计与应用可以提升实验室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该研究设计了一款新型连续体机器人通用实验平台,具有高精度、模块化、功能多样、易于推广的特点;通过模... 现有的连续体机器人实验平台存在通用性差、功能单一和成本高昂等问题,通用平台的设计与应用可以提升实验室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该研究设计了一款新型连续体机器人通用实验平台,具有高精度、模块化、功能多样、易于推广的特点;通过模块的组合可以实现对多段不同直径线驱动连续体的驱动;通过构建线长模型获取连续体机器人的控制参量,建立双段连续体机器人的正运动学模型;设计了一组测量连续体弯曲角度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连续体的弯曲特性和实验平台的性能良好。连续体机器人通用实验平台的引入对提升实验室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将推动连续体机器人的研究不断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体机器人 通用实验平台 模块化 正运动学 实验室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轮对甘蔗种植机播种均匀性的影响与试验研究
7
作者 麻芳兰 陈彬 +3 位作者 罗一鸣 陈京盛 樊广坤 李科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4-193,共10页
为了实现甘蔗种植机横向播种的均匀性,必须确保播种器稳定运行,而播种器的动力由地轮提供,因此对地轮位置进行布局优化,使地轮靠近播种器的输入轴,以减小传动的距离,提高传动可靠性。通过运动分析和计算确定地轮的位置布局,并对地轮机... 为了实现甘蔗种植机横向播种的均匀性,必须确保播种器稳定运行,而播种器的动力由地轮提供,因此对地轮位置进行布局优化,使地轮靠近播种器的输入轴,以减小传动的距离,提高传动可靠性。通过运动分析和计算确定地轮的位置布局,并对地轮机构中压缩弹簧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确保地轮有充足的驱动摩擦力,避免因地轮打滑和悬空对播种器造成影响。采用RecurDyn建立地轮机构模型,运用EDEM构建土壤颗粒模型,通过RecurDyn-EDEM耦合仿真求解地轮在工作时的摩擦力,得出左右两侧地轮在平坦蔗地的摩擦力保持在1250~1750 N之间,在凹陷区的摩擦力保持在750~1000 N之间,表明压缩弹簧能够为地轮提供充足的摩擦力,满足设计要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甘蔗种植机作业的漏播率为4.88%,播种间距变异系数为0.31%,地轮与地面的压力保持在5165.7~6276.4N,与理论分析一致,地轮能够时刻与地面保持充足的摩擦力。综上所述,各项指标均满足甘蔗播种均匀性的要求,实现了甘蔗种植机横向均匀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种植机 地轮 耦合仿真 均匀播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主轴温度预测及控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孙杰 王仁东 +2 位作者 徐晓虎 国凯 赵艳哲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共7页
电主轴在长时间高速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温度变化,从而产生热误差,导致加工精度降低,因此电主轴温度预测及控制技术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针对电主轴热误差补偿技术中的关键因素进行综述,包括电主轴热特性研究、电主轴热误差检测... 电主轴在长时间高速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温度变化,从而产生热误差,导致加工精度降低,因此电主轴温度预测及控制技术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针对电主轴热误差补偿技术中的关键因素进行综述,包括电主轴热特性研究、电主轴热误差检测技术、电主轴热误差建模研究。通过对目前热误差补偿技术中关键因素的详细描述,为未来电主轴温度预测和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主轴 热特性 热误差检测 热误差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nity的生产线可视化智能监控系统 被引量:2
9
作者 于盼磊 高玉飞 +2 位作者 袁徽涌 赵晓龙 马嵩华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共5页
针对自动化生产线存在的高效智能监控难题,设计了一种基于Unity的生产线可视化监控系统架构。对虚拟场景搭建、模型随动控制、虚拟生产线可视化等技术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种基于权重的优先通信策略;对设备故障、转运干涉/卡顿、异物进... 针对自动化生产线存在的高效智能监控难题,设计了一种基于Unity的生产线可视化监控系统架构。对虚拟场景搭建、模型随动控制、虚拟生产线可视化等技术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种基于权重的优先通信策略;对设备故障、转运干涉/卡顿、异物进入等异常状况,基于多源数据的差异进行分析和判断,形成了多源数据驱动下的智能监控方法。对于离散制造生产线上设备众多、数据异构带来的通信延迟问题,提出了复杂生产线的通信优先级和数据同步性,形成一套可行的生产线可视化智能监控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线监控 UNITY3D 三维可视化 实时驱动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轮胎动平衡机主轴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立富 冯显英 +2 位作者 李沛刚 宋文飞 孙晓萍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6,193,共7页
为提高轮胎动平衡机的检测精度,以某轮胎动平衡机主轴系为对象,采用响应面法和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首先,对主轴系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以主轴的各尺寸参数为变量参数,以优化主轴系的变形量、质量和固有频率为目标。其次,... 为提高轮胎动平衡机的检测精度,以某轮胎动平衡机主轴系为对象,采用响应面法和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首先,对主轴系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以主轴的各尺寸参数为变量参数,以优化主轴系的变形量、质量和固有频率为目标。其次,通过参数相关性分析确定与优化目标相关性最大的设计变量。最后,建立响应面模型并进行多目标参数优化。优化结果表明,最大变形量降低了3.9%,一阶固有频率提高了16.2%,主轴质量降低了23.0%,主轴系质量降低了5.5%,优化效果显著,提高了主轴系的静态和动态性能,通过试验验证,主轴优化提高了轮胎动平衡机的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平衡机主轴 有限元分析 参数相关性分析 响应面法 多目标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块化的机械产品快速设计 被引量:27
11
作者 王志 张进生 +2 位作者 于丰业 王鹏 任秀华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3,共3页
市场的激烈竞争 ,使产品的开发设计周期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缩短产品设计周期 ,快速设计技术受到广泛的重视。简述了快速设计和模块化的基本概念 ,介绍了快速设计的技术构成和模块化的优点 ,研究了设计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 市场的激烈竞争 ,使产品的开发设计周期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缩短产品设计周期 ,快速设计技术受到广泛的重视。简述了快速设计和模块化的基本概念 ,介绍了快速设计的技术构成和模块化的优点 ,研究了设计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并提出了基于功能模块的快速设计策略。结合石材异型制品加工设备的结构功能特点和设计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 石材加工设备 模块化 快速设计 功能模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模糊优化方法在小子样机械系统故障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5
12
作者 陈举华 郭毅之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9期1658-1660,共3页
将具有差分格式的灰色模型 GM( 1 ,1 )拓展为 GM( 1 ,1 ,ω)预测模型。用模糊贴近度来优化参数 ω,再进行预测。由最优参数 ω*的取值可知 ,最优 GM( 1 ,1 ,ω* )预测精度一定高于未优化的 GM( 1 ,1 ) ,工程实例证实了此方法的效果是显... 将具有差分格式的灰色模型 GM( 1 ,1 )拓展为 GM( 1 ,1 ,ω)预测模型。用模糊贴近度来优化参数 ω,再进行预测。由最优参数 ω*的取值可知 ,最优 GM( 1 ,1 ,ω* )预测精度一定高于未优化的 GM( 1 ,1 ) ,工程实例证实了此方法的效果是显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预测 机械系统 灰色模型 模糊贴近度 小子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表面粗糙度和径向锥度的机械密封混合摩擦计算模型 被引量:17
13
作者 葛培琪 陈利海 +1 位作者 程建辉 朱海荣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4-16,共3页
本文根据雷诺方程和弹性固体接触模型,提出了一个简单实用的机械密封混合摩擦计算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的计算流程和计算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机械密封端面压力分布呈凸抛物线状,增加密封端面锥度可降低摩擦系数。
关键词 机械密封 混合摩擦 计算模型 表面粗糙度 径向锥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加工强化机理与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4
作者 刘战强 贺蒙 赵建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3-413,共11页
综述了两种机械加工强化机理:组织强化和应力强化。根据晶体位错理论分析,组织强化通过改变金属材料微观组织,提高位错密度,使材料流变应力增加,强度提高。介绍了用于解释机械加工位错强化、晶界强化、应变强化、择优取向强化的理论模... 综述了两种机械加工强化机理:组织强化和应力强化。根据晶体位错理论分析,组织强化通过改变金属材料微观组织,提高位错密度,使材料流变应力增加,强度提高。介绍了用于解释机械加工位错强化、晶界强化、应变强化、择优取向强化的理论模型及各强化机理在机械加工强化中的作用,分析了应力强化中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以文献研究为基础,总结了机械加工工艺强化原理和工艺设备的发展现状,讨论了机械加工强化机理和强化工艺的对应关系,指出了机械加工强化工艺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强化 机械加工 强化机理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设计特征的机械产品制造能耗关联建模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丽蓉 李方义 +2 位作者 李剑峰 徐兴硕 李静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37-1045,共9页
为有助于在早期设计阶段评估产品制造过程能耗、改进产品设计方案、促进制造节能,提出一种基于设计特征的机械产品制造过程能耗关联建模方法。提出产品宏结构特征(空间位置关系与连接关系)与微结构特征(材料特征、形状特征、尺寸特征、... 为有助于在早期设计阶段评估产品制造过程能耗、改进产品设计方案、促进制造节能,提出一种基于设计特征的机械产品制造过程能耗关联建模方法。提出产品宏结构特征(空间位置关系与连接关系)与微结构特征(材料特征、形状特征、尺寸特征、技术特征)的概念,来表征产品零部件间层层约束关系;建立基于设计特征的产品设计方案表达模型。对制造过程直接能耗和间接能耗与产品设计特征进行关联性分析,提出基于设计特征的制造能耗量化方法,建立了产品制造过程能耗关联模型。以计算和分析某变速箱行星架制造能耗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特征 制造过程能耗 关联模型 方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心玻璃微珠的多层衍射光波导镜片高精度装配间隔控制
16
作者 白家荣 姚鹏 +6 位作者 刘凯 刘祥 王茜 李丰国 褚东凯 侯士杰 屈硕硕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20-1433,共14页
针对增强现实光学模组中多层衍射光波导镜片叠合装配的间隔精度控制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空心玻璃微珠的精密间隔控制方法。通过理论计算与光学模拟仿真,得出衍射光波导镜片满足成像需求所允许的间隔误差。然后,设计分选工艺,自主搭建筛... 针对增强现实光学模组中多层衍射光波导镜片叠合装配的间隔精度控制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空心玻璃微珠的精密间隔控制方法。通过理论计算与光学模拟仿真,得出衍射光波导镜片满足成像需求所允许的间隔误差。然后,设计分选工艺,自主搭建筛分设备,获取特定粒径分布的空心玻璃微珠,并作为超精密间隔标准物质,用于精密控制衍射光波导镜片的叠合装配间隔。最后,利用自主研发的高精度衍射光波导镜片叠合系统,完成了多层衍射光波导镜片的叠合装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分选后的空心玻璃微珠形状良好且粒径分布更加集中,平均粒径为38.36μm,标准偏差为1.60μm;通过50组衍射光波导镜片叠合样本的间隔误差验证,62%的样本能够满足高质量成像要求,98%的样本能够满足基本成像要求。该精密间隔控制方法能够满足多层衍射光波导镜片叠合装配的间隔精度以及误差范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射光波导镜片 空心玻璃微珠 叠合装配 粒径精度 间隔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端面密封计算技术 被引量:12
17
作者 程建辉 陈利海 葛培琪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11,共3页
本文综述了机械密封密封环温度场、密封环变形和密封端面摩擦润滑计算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常用的计算方法,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指出采用有限元法计算机械密封密封环温度场和变形效果较好,机械密封端面摩擦润滑问题计算的关... 本文综述了机械密封密封环温度场、密封环变形和密封端面摩擦润滑计算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常用的计算方法,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指出采用有限元法计算机械密封密封环温度场和变形效果较好,机械密封端面摩擦润滑问题计算的关键是建立合理机械密封摩擦特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温度场 变形 摩擦 润滑 端面密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并联机械手最优加减速控制算法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云飞 郎需林 +1 位作者 张承瑞 张德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5-88,共4页
针对DELTA并联机械手的振动与冲击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DELTA并联机械手P-A-P(pick and place)拾取轨迹的梯形加速度算法。该算法采用高次多项式为过渡曲线并考虑端点处的边界条件,与电机控制中常用的修正梯形、正弦和多项式加减速算法相... 针对DELTA并联机械手的振动与冲击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DELTA并联机械手P-A-P(pick and place)拾取轨迹的梯形加速度算法。该算法采用高次多项式为过渡曲线并考虑端点处的边界条件,与电机控制中常用的修正梯形、正弦和多项式加减速算法相比,能在满足并联机械手高速运行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小末端执行器的振动和电机轴的冲击。通过虚拟样机仿真,测得末端加速度和电机轴扭矩曲线,并与修正梯形加减速算法的结果进行比较,证明该算法在减小末端冲击和振动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满足机械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TA并联机械手 高阶多项式曲线 修正梯形曲线 虚拟样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曲面薄壁件铣削系统动态特性识别方法研究
19
作者 王小娟 宋清华 +3 位作者 房晓辉 李振洋 杜宜聪 马海峰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77,共9页
模态参数作为结构动态特性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薄壁件铣削过程颤振预测的关键。机器学习为传统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但复杂曲面薄壁件在特定环境下难以获取数据、数据采集量大并存在大量高维非线性映射关系等... 模态参数作为结构动态特性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薄壁件铣削过程颤振预测的关键。机器学习为传统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但复杂曲面薄壁件在特定环境下难以获取数据、数据采集量大并存在大量高维非线性映射关系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机器学习的曲面薄壁件铣削过程动态特性识别方法。首先,建立曲面薄壁件铣削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将连续系统离散化,推导出广义铣削系统离散化的随机状态空间方程。其次,基于随机子空间理论获得曲面薄壁件铣削过程模态参数,然后,利用滑动窗口技术进行数据降维,提取信号特征,通过模态参数识别神经网络构建输入特征与模态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实现曲面薄壁件模态参数的识别。最后,以S形标准件为案例,采用本文方法和解析法获得了标准样件的铣削动力学参数,并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薄壁件 铣削 机器学习-随机子空间 模态参数 状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并行工程的任务分配与规划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杨波 黄克正 孙红卫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42-545,560,共5页
项目的成功依赖于全体参与者的协同工作 ,但在并行工作环境下 ,由于网络上的多功能小组工作风格的差异 ,因而在产品开发阶段经常出现任务规划的交叠和冲突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 ,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缩短开发时间 ,本文提出了在产品开... 项目的成功依赖于全体参与者的协同工作 ,但在并行工作环境下 ,由于网络上的多功能小组工作风格的差异 ,因而在产品开发阶段经常出现任务规划的交叠和冲突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 ,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缩短开发时间 ,本文提出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任务分解的原则 ,给出了任务到团队及基于均衡 -适度原则的任务到团队内各个参与人员分配的数学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工程 任务分配 任务分解 任务规划 C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