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弃矿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设计构想
1
作者 王汉鹏 武允昊 +5 位作者 张冰 范建国 李梦天 隋建才 王伟 孙德康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44,共16页
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CAES)可广泛应用于电网削峰填谷和大规模新能源消纳,具有装机容量大、使用寿命长、清洁环保等优点,被视为最有前途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外主要依托层状盐穴或盐丘来建设CAES储气... 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CAES)可广泛应用于电网削峰填谷和大规模新能源消纳,具有装机容量大、使用寿命长、清洁环保等优点,被视为最有前途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外主要依托层状盐穴或盐丘来建设CAES储气库,但由于选址条件苛刻等原因,CAES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近年来,随着国内矿井的大量关闭,许多地下空间资源被浪费,因此利用废弃矿井建设CAES电站就具有了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与广袤的发展前景。因此,系统梳理了CAES各类储气库建设现状与优缺点,总结了废弃矿井CAES储气库的建设与选址要求,分析了当前废弃矿井CAES储气库面临的安全风险与限制瓶颈。为避免CAES储气库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了新的储气库建设方案——管道布设型废弃矿井储气库(利用大直径无缝钢管作为储气空间,缝隙内填充松散充填体进行承压),与传统储气库建设方案相比,该方案具有以下优势:极大降低了储气库对矿区地质构造、围岩渗透性、围岩稳定性等条件的选址要求,增加了选址范围;可利用现有管道施工工艺与技术装备,降低储气库建设难度;提高了储气库的密封性能,保障无气体泄漏风险;改善了围岩应力环境,提高了储气库稳定性;避免储气库受腐蚀影响,增加了储气库的耐久性能。最后以鄂庄废弃煤矿为例,给出了管道布设型储气库改造建设方案,储气库改造建设完成后,总容积可达4.5×105 m3,发电功率可达400 MW,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管道布设型废弃矿井储气库设计构想为废弃矿井CAES技术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井 地下空间利用 压缩空气储能 储气库 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爆法机械化施工隧道随钻地震波超前地质探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术才 王鑫 +2 位作者 郭伟东 田箴言 石少帅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7-632,I0005-I0020,共32页
为适应我国隧道建设机械化、智能化、无人化发展趋势,围绕钻爆法机械化施工隧道,提出以凿岩台车破岩振动为震源的钻爆法机械化施工隧道随钻地震波超前地质探测技术。针对凿岩台车多震源连续激发带来的地震数据波场混叠、有效信息难以识... 为适应我国隧道建设机械化、智能化、无人化发展趋势,围绕钻爆法机械化施工隧道,提出以凿岩台车破岩振动为震源的钻爆法机械化施工隧道随钻地震波超前地质探测技术。针对凿岩台车多震源连续激发带来的地震数据波场混叠、有效信息难以识别问题开展相关研究,提出VMD-SVD-RobustICA三臂混合先导信号分离方法与脉冲反褶积-小波域互相关地震记录重构方法,可实现三臂混合先导信号的分离与有效反射信号的提取。工程实践证明,利用凿岩台车搭载式无线高精度探测装备,该技术可初步实现“边钻边探”,降低预报环节对钻爆法机械化施工隧道正常施工带来的影响。最后,明确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爆法隧道 机械化施工 凿岩台车 随钻震源 超前地质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储氢洞室模型试验中花岗岩相似材料的配合比试验研究
3
作者 陈祎 李树忱 +1 位作者 张博钦 袁超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20,共9页
为了满足地下储氢洞室模型试验中花岗岩相似材料容重、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内摩擦角均应较大的要求,以石英砂、重晶石粉、铁精粉为骨料,石膏为胶结材料,聚羧酸减水剂、粉煤灰为调节材料,水为拌合剂,制备花岗岩相似材料,通过正交设计开... 为了满足地下储氢洞室模型试验中花岗岩相似材料容重、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内摩擦角均应较大的要求,以石英砂、重晶石粉、铁精粉为骨料,石膏为胶结材料,聚羧酸减水剂、粉煤灰为调节材料,水为拌合剂,制备花岗岩相似材料,通过正交设计开展花岗岩相似材料配合比试验,测定不同配合比条件下花岗岩相似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并分析各正交设计因素对花岗岩相似材料物理力学参数影响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花岗岩相似材料密度主要受铁精粉含量的影响,并且随着铁精粉含量的增大而增大;花岗岩相似材料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受各正交设计因素影响的规律相近,并且随着重晶石粉、铁精粉与骨料的质量比以及石膏与骨料的质量比即胶骨比的增大而增大;各正交设计因素对花岗岩相似材料泊松比的影响均不显著,不同配合比条件下泊松比的波动范围较小;花岗岩相似材料的黏聚力主要受胶骨比的影响,并且随着胶骨比的增大而增大;花岗岩相似材料的内摩擦角主要受石英砂与骨料的质量比以及胶骨比的影响,并且随着以上2个正交设计因素的增大而增大,石英砂与骨料的质量比对内摩擦角的影响极其显著,胶骨比对内摩擦角的影响显著;不同配合比条件下花岗岩相似材料的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分布较广,可以满足大部分地下储氢洞室模型试验对花岗岩相似材料的要求,同时可作为硬岩质类相似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优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氢 花岗岩 相似材料 配合比试验 极差分析 方差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硅酸盐改性聚氨酯注浆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郭小雄 黄钦颢 +2 位作者 彭旸 袁超 李树忱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4-784,共11页
为分析有机-无机复合注浆材料在高温环境中的适用性,本文以水玻璃、甘油和催化剂为A组分,以异氰酸酯、塑化剂、阻燃剂为B组分,制备了双组分硅酸盐改性聚氨酯注浆材料,讨论了环境温度对新型注浆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硅酸盐改性聚氨... 为分析有机-无机复合注浆材料在高温环境中的适用性,本文以水玻璃、甘油和催化剂为A组分,以异氰酸酯、塑化剂、阻燃剂为B组分,制备了双组分硅酸盐改性聚氨酯注浆材料,讨论了环境温度对新型注浆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硅酸盐改性聚氨酯浆液强度的环境温度响应规律;以石英砂岩为注浆基体材料预制裂隙,采用新材料进行注浆加固,结合微观表征分析了浆-岩界面胶结特征。结果表明,受高温环境的影响,硅酸盐改性聚氨酯浆液固结体的强度与弹性模量出现下降趋势,25℃下浆液固结体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弹性模量与抗拉弹性模量分别达到48.16、15.47、507.47和520.10 MPa,当环境温度升高至90℃时分别降至38.13、9.63、387.57和410.84 MPa,材料对环境温度敏感性较低。环境温度升高打破了双组分之间化学反应的平衡,降低了有机相交联固化程度与固结体密实度,材料强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聚氨酯 注浆加固 高温环境 力学性能 胶结特征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理岩体隧道块体度解构统一量化分级方法及应用
5
作者 贺鹏 杨传馨 +4 位作者 石少帅 胡杰 吴威涛 陈岩 麻正虎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2-1263,共12页
岩体的非均匀性、离散性是其显著的特点,节理岩体作为不同尺度岩块所组成的复杂块系结构系统,因各行业对岩体结构与完整程度的划分指标、标准不同,且多存在定性描述,导致所得数据、结论存在行业阻隔,难以通用。基于无权无向图实现了随... 岩体的非均匀性、离散性是其显著的特点,节理岩体作为不同尺度岩块所组成的复杂块系结构系统,因各行业对岩体结构与完整程度的划分指标、标准不同,且多存在定性描述,导致所得数据、结论存在行业阻隔,难以通用。基于无权无向图实现了随机节理网络模型的快速、批量构建,并采用连通域检测、广度优先搜索等算法对所建仿真模型进行了块体度分析、等效筛分,以原始闭合块体面积,独立有效块体和重构有效块体放大面积作为块度解构的参数源,定义了节理岩体块度等级量化指标——岩体块度指数RBI2D。区别于传统岩体质量评定中以结构面为基底的模式,提出了节理岩体块度解构归一化处理与量化评定方法,基于相关行业标准与工程现场实际,分别对不同岩体完整程度的节理岩体进行了仿真模拟,并建立了岩体结构类型与RBI2D的对应关系。集成开发了节理岩体块度解构归一化处理评定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包银铁路甘德尔山隧道的岩体质量评价与围岩分级中,所得结果与现场实测一致性较好。研究成果对围岩等级评定中岩体完整程度指标的获取提供了另一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体 块体度 解构分析 围岩分级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弱层岩体间隔破裂现象的近场动力学方法模拟
6
作者 马鹏飞 张艺晨 +2 位作者 袁超 徐茂洲 郭小雄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96-2307,共12页
在经典近场动力学基础上利用变形等价关系重新推导了非局部力密度,结合非局部微分算子理论降低边界处的计算误差,基于此构建了应力-应变求解模型,解决了传统理论在应力分析方面的局限性,同时引入应变能密度(strain energy density)刚度... 在经典近场动力学基础上利用变形等价关系重新推导了非局部力密度,结合非局部微分算子理论降低边界处的计算误差,基于此构建了应力-应变求解模型,解决了传统理论在应力分析方面的局限性,同时引入应变能密度(strain energy density)刚度折减理论,建立裂纹处介质的力学参数与残余应变能之间的关联。本方法被用于模拟软弱层岩体裂隙间的应力分布情况,并通过与先前研究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其有效性和适用性。此外,研究了完整层状岩体中软弱层条形间隔破裂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软弱层岩体裂缝间距与厚度比值对力学状态影响显著,随着比值不断增加,裂纹之间的应力值整体由压应力转变为拉应力。软弱层的等间距破裂现象包括微裂隙的扩展、间隔裂纹的形成以及裂隙逐渐饱和等过程。外荷载作用下引发软弱层与基层之间的损伤以及岩层整体破裂。本方法能够有效描述层状岩体的间隔破裂过程,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岩体 近场动力学 裂纹扩展 间隔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阶伪随机信号在对地通讯中的应用
7
作者 杨洋 王林 +2 位作者 张衡 李小平 黄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73-3183,共11页
对地通讯(Through-The-Earth Communication,TTEC)以大地为传播介质,使用低频电磁波来传输信息,在地下工程建设调度、预警、救援中有着重要作用.高阶伪随机信号可同时包含数十个频率,其具有易于实现、频率可控、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有... 对地通讯(Through-The-Earth Communication,TTEC)以大地为传播介质,使用低频电磁波来传输信息,在地下工程建设调度、预警、救援中有着重要作用.高阶伪随机信号可同时包含数十个频率,其具有易于实现、频率可控、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有应用于对地通讯的潜力和价值.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高阶伪随机信号的对地通讯新方法.通过在高阶伪随机信号中设置静态频组和动态频组,利用静态频组保证多个主频的平均幅值以维持发射稳定性,利用动态频组对通讯信息编码,传输有效信息.在实际工作时,发射端将通讯信息编码转换为高阶伪随机信号,利用长导线源向大地发射,接收端利用电极或者线圈接收电磁信号,经模式识别、时频变换、反向解码转换为有效通讯信息.通过仿真测试和在济南市某煤矿井下试验,完成有效通讯信息的发射、传输、解译等过程,实现了基于高阶伪随机信号的对地通讯方法,验证了方法在地下工程通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地通讯 高阶伪随机信号 多频 信号编码 信号解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