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贫边缘农户生计帮扶满意度评价及返贫预防策略研究——基于G县调查数据的分析
1
作者 邢占军 林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9,共15页
基于G县调研所得的数据,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农户生计帮扶满意度评价体系,并对其影响路径传递机制进行考察。研究发现,生存环境、人文发展和社会保障等对农户帮扶满意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 基于G县调研所得的数据,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农户生计帮扶满意度评价体系,并对其影响路径传递机制进行考察。研究发现,生存环境、人文发展和社会保障等对农户帮扶满意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应从生计可持续发展、思想观念转变和帮扶满意度提升等方面入手,实施多维提升策略以防范边缘户返贫。一是坚持推进“产业扶贫+产业兴旺”衔接,通过“社会输入型干预+农户内源式发展”机制有效结合驱动可持续生计发展策略,提振产业振兴功能。二是扎实推进“社会保障+风险预警”协同,加强对脱贫农户返贫诱因精准识别并分类施策,搭建以风险与可持续生计为中心的返贫监测预警框架,建立长期有效的帮扶信息动态管理机制。三是推动实施“组织振兴+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为引领重建村落共同体的社会结构和关系秩序,有效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激发多元协同参与动力,以多方协同合力推动实现中国式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可持续生计能力 相对贫困治理 帮扶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我国矿山安全生产政策话语变迁
2
作者 毛庆铎 陈丽羽 高天姿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50,共9页
为探究大安全大应急综合管理框架的建构路径,强化其与行业安全治理的理论关联,选取采矿业开展实证分析。运用ROST CM6软件话语分析矿山安全生产政策文本,分6个阶段进行词频聚类统计和语义网络图谱分析,揭示政策话语的演进特征。结果表明... 为探究大安全大应急综合管理框架的建构路径,强化其与行业安全治理的理论关联,选取采矿业开展实证分析。运用ROST CM6软件话语分析矿山安全生产政策文本,分6个阶段进行词频聚类统计和语义网络图谱分析,揭示政策话语的演进特征。结果表明:“安全”“应急”“风险”3个话语范式呈现历时性迭代,分别承担政策延续、领域延展和理论创新功能;3个话语范式在自我完善的同时,逐步实现相互融合与功能互补,最终形成以大安全大应急为核心的新型话语体系。行业安全政策的话语变迁不仅印证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形成的理论逻辑,同时,彰显其在深化理论内涵、拓展学科边界方面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安全大应急 矿山安全生产 政策话语变迁 应急管理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法学研究的奠基与深拓(2018-2023) 被引量:5
3
作者 宋保振 赵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192,共11页
从研究热度、人员规模以及成果产出看,数字法学已成为当前我国法学研究的热点,并从基本范畴、基础理论、司法实践、学科建设等方面,促进了现代法学的全方位革新。理论上,数字法学从法理学和部门法两方面,提出和构建了法学新问题、新理... 从研究热度、人员规模以及成果产出看,数字法学已成为当前我国法学研究的热点,并从基本范畴、基础理论、司法实践、学科建设等方面,促进了现代法学的全方位革新。理论上,数字法学从法理学和部门法两方面,提出和构建了法学新问题、新理念、新价值和新方法;实践中,数字法学秉持新文科建设要求,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在法的运行全过程中的运用,努力构建新兴交叉学科。当下,我国数字法学研究具有理论的横断性、内容的创新性、方法的交叉性和视域的国际性等特征,但也存在两方面的不足:因忽视法学基础理论与范畴而招致“制造学术泡沫”批判,交叉研究有待深入融合各学科话语体系。当下的数字法学研究呈现出明显的“三阶段”特征,为助力数字法学研究实现阶段跃升,应继续重视法学基础问题研究,以实现科学创新,从实践立场发掘数字法学的新问题与新对策,以及兼顾数字法学研究的立法立场和司法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数字法学 数字法治 数字人权 数据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应急知识协同的供需匹配模式及其实现逻辑 被引量:2
4
作者 毛庆铎 程豪杰 范嘉欣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6-191,共6页
[研究目的]建立应急知识供需匹配的分析模型,从而解析政府应急知识协同的“生产困难-任务紧迫-组织僵化”结构性难题,为政府应急管理的知识协同工作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法]研究分析了政府应急知识协同的内涵、特征与难点,并建立知识... [研究目的]建立应急知识供需匹配的分析模型,从而解析政府应急知识协同的“生产困难-任务紧迫-组织僵化”结构性难题,为政府应急管理的知识协同工作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法]研究分析了政府应急知识协同的内涵、特征与难点,并建立知识供需匹配的“任务-知识-组织”框架,最终建构并解析了政府应急知识供需匹配的过程模型。[研究结论]研究表明,在应急任务的需求牵引下,可以通过应急组织的形成、运转、演化,实现跨部门知识协同活动的构建、运作与终结,从而充分发挥应急知识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管理 应急知识 知识协同 应急管理 应急响应 危机合作 知识供需匹配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