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气即本体——论中国哲学史上的气学传统 |
沈顺福
|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从诠释学审视中国古代易学 |
林忠军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7
|
|
3
|
哲学是人类对形上追问的无尽反思——以儒家生生伦理学为视角 |
杨泽波
|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思:思维还是生存?--论中国传统哲学中“思”的概念 |
沈顺福
赵玫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5
|
体认即反思 |
沈顺福
|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6
|
论传统儒家知识论的两个立场 |
沈顺福
|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论传统儒家二元认知模式 |
沈顺福
|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先做好“常人”再去做“超人”——儒家生生伦理学的一种生活态度 |
杨泽波
|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周易》古经治国理念探微 |
林忠军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论朱熹易哲学中的“生生”与仁 |
张克宾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11
|
汉代天人之学与《易纬》的“身体哲学” |
林忠军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2
|
儒家易学传承、创新和重建及其现实意义——以《易传》为视角 |
林忠军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3
|
发明朱子之学的蔡清易学观 |
高原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4
|
《易纬》卦气理论的哲学形上诉求 |
刘玉建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5
|
论儒家“生生”理念的机体性 |
李承贵
|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李秋丽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7
|
应加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 |
刘大钧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8
|
神化体用论视域下的张载哲学 |
翟奎凤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6
|
|
19
|
从“自然生化”之视域到“易学消息”之视域--论张惠言“太极”观矛盾两面向之统一 |
苏建强
于洋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20
|
简论《周易》哲学思维 |
黄新根
|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
2004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