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音变的方向与速率——山东桓台方言声调变异的个案研究
1
作者 刘文 董文琪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8,共15页
声调变异是社会语音学研究的核心议题。山东桓台方言属于冀鲁官话沧惠片章桓小片,传统方言调查认为桓台方言的阳平上是一个高平调,调值记为/55/。董文琪和刘文(2021)研究表明阳平上并非一个典型的高平调,其调型在老派和新派中存在变异... 声调变异是社会语音学研究的核心议题。山东桓台方言属于冀鲁官话沧惠片章桓小片,传统方言调查认为桓台方言的阳平上是一个高平调,调值记为/55/。董文琪和刘文(2021)研究表明阳平上并非一个典型的高平调,其调型在老派和新派中存在变异。文章通过声学分析和感知实验考察桓台方言阳平上的变异情况。声学分析显示阳平上的音高曲线存在下降趋势,且老派降幅大于新派。此外,在音高分布上,阳平上与去声、入声存在部分重叠。感知方面,辨认实验和区分实验显示阳平上与去声之间为范畴感知模式,阳平上与入声之间为准范畴感知模式。据平调的感知判定方案,这一结果表明,相对于去声,阳平上在调型上更接近入声。结合声学分析和感知实验结果,在演变速率上,新派快于老派,女性快于男性;在演变方向上,阳平上的调型总体从降变为平,新派发音尤其是新派女性发音的阳平上已更接近平调。最后,结合分散理论,文章认为母语者为了实现正处于变异之中的阳平上与系统中其他声调的区分,在不同声调对立中采取了不同的区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桓台方言 阳平上 音变 声学分析 范畴感知 区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次清化浊”——区域方言学视角
2
作者 夏俐萍 陈禹风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7-302,共16页
湘鄂赣交界地带的“次清化浊”现象可以从音系格局和音值两方面讨论。从音系格局来看,次清化浊可以分为次清全浊合流型和次清独立型,前者与赣语的塞音格局相同,后者与湘语的塞音格局相同。从音值来看,次清读浊音的表现有带音浊音及其变... 湘鄂赣交界地带的“次清化浊”现象可以从音系格局和音值两方面讨论。从音系格局来看,次清化浊可以分为次清全浊合流型和次清独立型,前者与赣语的塞音格局相同,后者与湘语的塞音格局相同。从音值来看,次清读浊音的表现有带音浊音及其变体、气声两种类型,两类浊音处于发声态连续统的不同阶段,其中岳阳荣家湾方言和平江岑川方言音系中出现了两类浊音。次清化浊同时与送气弱化和浊音清化有关,不同方言按照不同的塞音格局采取不同的演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赣浊音走廊 次清化浊 音系格局 音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赤鸠之集汤之屋》篇笺释衍说
3
作者 侯乃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85,166,共12页
清华简《赤鸠之集汤之屋》篇,是目前所能见到的中国古代最早的小说文本。《赤鸠》篇简文中,“孰洀吾羹”的“洀”字,当根据战国文字的相关研究成果释读为“偷”;“汤乃”后之字当释读为“祟”,作祟之义;所谓“心疾”的合文,当根据甲骨... 清华简《赤鸠之集汤之屋》篇,是目前所能见到的中国古代最早的小说文本。《赤鸠》篇简文中,“孰洀吾羹”的“洀”字,当根据战国文字的相关研究成果释读为“偷”;“汤乃”后之字当释读为“祟”,作祟之义;所谓“心疾”的合文,当根据甲骨文例释读为“疾心”的合文。《赤鸠》篇提供了中国古代最早的小说经典文本实例,是一篇脱胎于神话与古史传说的小说;文本记载可以反映出当时民众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篇章内容所体现的道德教化意义,似乎已经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赤鸠之集汤之屋》 古代小说 商汤与伊尹传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大简《诗经》中的“蟡”字试析
4
作者 侯乃峰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87,共7页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诗经》中,有三个隶定为“蟡”的字,从古文字形体演变的角度来看,当是“为”字的后起分化字,实质上可以直接隶定成“为”。战国古文字材料中,“蟡”字形已经分化出来,分担了其所从出的母字“为”的部分表义功能。唯...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诗经》中,有三个隶定为“蟡”的字,从古文字形体演变的角度来看,当是“为”字的后起分化字,实质上可以直接隶定成“为”。战国古文字材料中,“蟡”字形已经分化出来,分担了其所从出的母字“为”的部分表义功能。唯有如此,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蟡”视为“逶”字或体,而没有把“蟡”字单独列为字头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诗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两类领属关系结构的语义限制及语用后果
5
作者 寇鑫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78,共12页
现代汉语中的主语领有者可以有条件地实现关系化,形成领属关系结构。本文首先从“N_(属)+Adj+的+N_(领)”格式出发,讨论N_(属)语义对于该结构合格性的影响。这类结构中的N_(属)通常具有无生性和抽象性,或者部分N_(属)和N_(领)具有空间... 现代汉语中的主语领有者可以有条件地实现关系化,形成领属关系结构。本文首先从“N_(属)+Adj+的+N_(领)”格式出发,讨论N_(属)语义对于该结构合格性的影响。这类结构中的N_(属)通常具有无生性和抽象性,或者部分N_(属)和N_(领)具有空间上的附着关系。这三项语义特征可以加强N_(属)对N_(领)的依存关系,使N_(属)和N_(领)更容易处于同一认知框架下,从而形成合格的关系结构。而在“N_(属)+VP+的+N_(领)”类的领属关系句中,N_(属)可以不受这种语义约束,由个体性更强的名词承担。“N_(属)+Adj+的+N_(领)”和“N_(属)+VP+的+N_(领)”两类领属关系小句在语篇分布上有明显差异,前者属于描写性修饰语,而后者属于区别性修饰语。区别性的语用功能可以使关系小句突破各种句法语义限制,形成合法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结构 领属关系 描写性 区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