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文学修养课对大学语文的创新与改革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小舒 龙世立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7年第3期26-27,29,共3页
传统文学修养课程的定位是大学生的人格素质培养和人文精神熏陶。其教学目的不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虽然它也兼有这方面的内容,但仅属于辅助性的元素。传统文学修养也不是一般泛泛的人文素质教育课,而是从大学生人格成... 传统文学修养课程的定位是大学生的人格素质培养和人文精神熏陶。其教学目的不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虽然它也兼有这方面的内容,但仅属于辅助性的元素。传统文学修养也不是一般泛泛的人文素质教育课,而是从大学生人格成长这个具体、明确的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实施的人格教育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学修养 人格教育 古今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法论意识和问题化意识 被引量:7
2
作者 马龙潜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8,共2页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应该和可以把包括当代西方哲学、美学和文艺美学在内的一切有益于自己发展的成果吸收过来 ,通过对它们的辩证否定来不断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理论视野。这一理论品格 ,一以贯之地体现在其方法论意识和问题化意识上。其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应该和可以把包括当代西方哲学、美学和文艺美学在内的一切有益于自己发展的成果吸收过来 ,通过对它们的辩证否定来不断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理论视野。这一理论品格 ,一以贯之地体现在其方法论意识和问题化意识上。其理论界说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又应该是以时代精神为灵魂的多样统一的结构整体。其以往的研究和创新 ,还停留在某一层面或某一部分上 ,没有把部分和整体、分析和综合、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起来。目前存在着两种有代表性的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 :一是在揭示人与文学艺术的关系上 ,试图创造一种超时空的、永恒不变的人类共同的“文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二是在文学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上 ,试图找到一种超然独立的“纯艺术”和“纯学术”学科学术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方法论意识 问题化意识 哲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诗经》的文化品格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洲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8-54,共7页
《诗经》是周代高度发达的礼乐文明的产物。其对德政理想的向往,对开明政治的追求,充满了宗法家族的人情味,渗透着浓厚的原始民主思想。它代表了当时最为发达的文化水准和最为进步的价值取向。受中国古代传统思维重直观、取象、感悟的... 《诗经》是周代高度发达的礼乐文明的产物。其对德政理想的向往,对开明政治的追求,充满了宗法家族的人情味,渗透着浓厚的原始民主思想。它代表了当时最为发达的文化水准和最为进步的价值取向。受中国古代传统思维重直观、取象、感悟的特点以及“执两用中”的辩证法观念的影响,《诗经》体现出和谐含蓄、对称统一的审美追求。其文化品格,在后代宗法制社会长时间的延续过程中,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原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文化品格 伦理道德观念 认识论 “敬德” 宗法制 中国哲学 思维方式 周人 礼乐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作家的孤独体验》序 被引量:1
4
作者 孔范今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2-124,共3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作家 孤独体验 学术著作 文学世界 阅读 格式化 现场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之交文艺学研究的反思与前瞻
5
作者 谭好哲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8-25,共8页
本世纪中国文论经历了自古代文论系统到西方文论系统再到马列文论系统这样一个由不断否定而趋向新阶段的辩证发展历程。这种格局的形成,与本世纪中国经济和政治上的社会转型与文化和艺术上的嬗变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在反思历史时,对本... 本世纪中国文论经历了自古代文论系统到西方文论系统再到马列文论系统这样一个由不断否定而趋向新阶段的辩证发展历程。这种格局的形成,与本世纪中国经济和政治上的社会转型与文化和艺术上的嬗变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在反思历史时,对本世纪中国文论尤其是对居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存在着的诸多失误、缺陷和问题,以及不同观点与学说之间相互对话与论争的合理性、必要性应有清醒自觉的认识,但这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使其趋向新的境界,达到新的高度,不能以否定其历史成就与理论价值为代价。至于跨世纪文艺学的未来发展前景,无论从中国现代文艺理论的历史走向还是从其功能定位来看,都应该以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主体依托和目标归宿。这样一种理想状态的理论系统应该是民族性、现代性、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欲达此目标,文艺学研究应该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既有成果,尤其是从其对文艺性质的基本规定性出发,以民族的生活和文艺实践为理论生长点,并在广泛吸取中外古今文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理论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文艺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论 当代形态 中国文论 意识形态论 世纪之交 有中国特色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宫体诗正名的一部力作
6
作者 王小舒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石观海先生的《宫体诗派研究》是一部为宫体诗正名的力作。众所周知,南朝宫体诗过去长期被视为“淫秽文学”、“亡国之音”,很少有人问津,但作者却毅然选择了这一课题,此当然不是出于觅寻冷门的考虑。该著作最引人注目的方面就是为... 石观海先生的《宫体诗派研究》是一部为宫体诗正名的力作。众所周知,南朝宫体诗过去长期被视为“淫秽文学”、“亡国之音”,很少有人问津,但作者却毅然选择了这一课题,此当然不是出于觅寻冷门的考虑。该著作最引人注目的方面就是为宫体诗“正名”,即推翻加在它身上的千年“罪状”。作者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观海 《宫体诗派研究》 性爱题材 时代背景 民间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