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应作方向性调整”--“文史哲杂志人文高端论坛:中国文论遗产的继承与重构”在山东大学举行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培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7-167,共1页
关键词 《文史哲》 山东大学 中国文论 文化发展战略 遗产 杂志 方向性 上海社会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本位:新型党社关系建构的逻辑前提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京希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116,共7页
不同于传统的依附性社会,当下中国社会发展所呈现出的主体性的新趋势,为我们分析党社关系演进的新逻辑、新景观,提供了不同既往的现实性基础。无疑,现代政党是实现政治民主的一种组织形式,更是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政治工具。之于以交互主... 不同于传统的依附性社会,当下中国社会发展所呈现出的主体性的新趋势,为我们分析党社关系演进的新逻辑、新景观,提供了不同既往的现实性基础。无疑,现代政党是实现政治民主的一种组织形式,更是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政治工具。之于以交互主体性而不是主客二分为本质的新型党社关系的构建,执政党应当持守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理念,立足于社会及其根本利益,并以此为基本视点,观察和评判自我的作为及其成败得失;而不是相反,以政党为本位,从政党自身利益出发,观察和评判自我的作为及其成败得失。应当改革与完善政党建设与社会建设的机制,将政党建设纳入民主化与法治化的轨道,将社会建设纳入主体化与自治化的进程。与之相得益彰,"服务型政党"的长久生命力即孕生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 社会 党社关系 政党本位 社会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代礼乐文化背景下的政治诗学 被引量:3
3
作者 俞艳庭 李梅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4-107,共4页
诗歌作为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了丰富的礼乐功能。周代礼乐文化背景下诗歌的礼乐功能主要表现为"礼别异,乐合同"、"诗言志"、乐教与诗教三方面,而这三方面又是对于《尚书.虞书.舜典》所提到的诗歌&qu... 诗歌作为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了丰富的礼乐功能。周代礼乐文化背景下诗歌的礼乐功能主要表现为"礼别异,乐合同"、"诗言志"、乐教与诗教三方面,而这三方面又是对于《尚书.虞书.舜典》所提到的诗歌"神人以和"、"诗言志"及乐教三方面功能的礼乐化改造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诗歌 礼乐文化 礼乐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读传家观念的重塑与强化——以南宋中后期辞赋为中心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培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53,共8页
南宋时期,理学在民间坚持不懈地传道授业,通过对士绅阶层的潜移默化,已对整个社会的生活观念进行了规范与重塑。耕读传家是乡土中国生活观念的底色,它的兴起和发展与理学的塑造有着相当深刻的内在关联。辞赋在南宋中后期的发展过程中,... 南宋时期,理学在民间坚持不懈地传道授业,通过对士绅阶层的潜移默化,已对整个社会的生活观念进行了规范与重塑。耕读传家是乡土中国生活观念的底色,它的兴起和发展与理学的塑造有着相当深刻的内在关联。辞赋在南宋中后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疏离对人生问题的思索而转向展现田园乡居生活。家庭的意义受到重视,耕读传家、诗礼继世被视为致太平的基石。在理学思想规范下,修身齐家在耕读养性中得到落实,耕读生活也是道德伦理实践的过程。耕读传家信念需要个体通过对生活的体会、感悟,达到"孔颜之乐"的精神境界,实现人生的内在超越。此外,耕读传家本身包含着立德与科举两种趋向,它们并不是对立的。经过理学的濡染,南宋中后期辞赋中的耕读描写反映的已经是士绅阶层普遍的生活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辞赋 理学 耕读传家 科举功名 孔颜之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天人感应学说与祥瑞灾异赋创作 被引量:2
5
作者 于雯霞 刘培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60,共6页
祥瑞灾异赋是建立在天人感应学说基础上,以自然界异常现象为描写对象的赋。宋代的科技、人文水平和政治变革对天人感应观念造成了一定冲击,但由于天人感应特殊的政治影响力和宋代天人之学的发达,使该学说得到了宋人的尊重和强化,大致呈... 祥瑞灾异赋是建立在天人感应学说基础上,以自然界异常现象为描写对象的赋。宋代的科技、人文水平和政治变革对天人感应观念造成了一定冲击,但由于天人感应特殊的政治影响力和宋代天人之学的发达,使该学说得到了宋人的尊重和强化,大致呈现五种基本形态,即天监说、运气说、德行说、召感说、民意说。宋代祥瑞灾异赋比前人更加深化了学理内涵,现象反映和问题提出也更加尖锐深沉。它理性思考自然界异常现象;突出"为人事"的政治目的;借助天人感应来构筑修平学说;以学理发掘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等,有高度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感应 祥瑞 灾异 阴阳五行 自然 修身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南宋初期辞赋的世俗情调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培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4-94,共11页
通过对南宋初期辞赋的研究,可以发现,当时的文人在逐渐摆脱精神的自闭,走向广阔的现实世界,但是他们并没有回归淑世精神,而是走向了世俗化,走向了庸俗和妩媚。他们汲汲于家族的兴旺和富贵利达,见识也鄙俚不堪,类同齐民百姓,他们紧跟文... 通过对南宋初期辞赋的研究,可以发现,当时的文人在逐渐摆脱精神的自闭,走向广阔的现实世界,但是他们并没有回归淑世精神,而是走向了世俗化,走向了庸俗和妩媚。他们汲汲于家族的兴旺和富贵利达,见识也鄙俚不堪,类同齐民百姓,他们紧跟文坛主旋律,盲目地为当道者歌功颂德;他们以旖旎多姿的情怀感受大千世界,向往田园的宁静澹逸,关注庸常生活的盎然情趣,在吟咏物象中寄托摇曳动人的怀抱,在如梦如幻的人生感受中淡忘对家国天下的责任。南宋初期辞赋的世俗化倾向源于其时文人人生态度的趋向庸俗,是恶劣的政治环境、偏安的心理、享乐的风气、对科举的过分看重以及学术思想的趋向世俗等因素造就了士人们庸俗的灵魂,从而也造就了辞赋的世俗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辞赋 士人心态 世俗情调 旖旎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家化社会主义到社会化社会主义──兼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京希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0-89,共10页
从“社会主义”一词的始意,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阐释,社会主义无不以社会化为其本质特征。社会主义通过社会化对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进行历史否定。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以国家化社会主义否定社会化社会主义,最终付出了... 从“社会主义”一词的始意,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阐释,社会主义无不以社会化为其本质特征。社会主义通过社会化对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进行历史否定。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以国家化社会主义否定社会化社会主义,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反思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使社会主义以更加健康的形象走向21世纪,必须抛弃传统的国家化社会主义模式,回归社会化,走社会化社会主义之路。“以社会为主义,为社会而主义”,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全面社会化,是社会主义走向新生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 国家社会主义 社会化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文艺思想历史回眸:《讲话》研究60年 被引量:2
8
作者 贺立华 程春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8-43,共6页
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集中体现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至今已60多年了.<讲话>是延安时期战时文艺的精神指导,也是新中国文艺方针政策制定的根本依据.对<讲话>的科学研究经历了许多曲折... 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集中体现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至今已60多年了.<讲话>是延安时期战时文艺的精神指导,也是新中国文艺方针政策制定的根本依据.对<讲话>的科学研究经历了许多曲折.延安时期的研究,多从战时需要出发,而较少考虑文艺的特性;新中国成立后基本延续了战时的指导思想,而较多强调文艺的'服务'、'工具'功能;文革时期<讲话>精神被'极左'政治势力歪曲,致使文艺走入畸形;'文革'结束后的1979年,邓小平同志对<讲话>精神作了新的阐释,标志着对<讲话>的研究真正步入科学.一大批具有真知灼见的研究成果的出现,真正体现了毛泽东文艺'双百'方针的本意,同时也是对<讲话>文艺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工农兵 艺术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看待民主的困境及其前景——基于政治生态学的视角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京希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6,共8页
21世纪的头十年,人类社会遭遇了两大事件:一是席卷欧美的国际金融危机,二是"中国模式"的猛然崛起。两者对于欧美民主政治模式的完美性均产生了剧烈的现实冲击波,进而促发整个世界对于民主政治的重新认识和检讨。无论从形而上... 21世纪的头十年,人类社会遭遇了两大事件:一是席卷欧美的国际金融危机,二是"中国模式"的猛然崛起。两者对于欧美民主政治模式的完美性均产生了剧烈的现实冲击波,进而促发整个世界对于民主政治的重新认识和检讨。无论从形而上还是形而下的角度来看,民主政治都有着无比美好的前景,只是,当民主的典型实践形式遭遇挫折、陷于困局的时候,或者出于自我反省的考量,或者出于相对悲观的认知,人们往往连带地以消极的态度看待民主,而忘记了正确地区分民主的实质与形式,以便客观公正地予以审视。民主的前景取决于民主在实现形式上的民族化、本土化程度,以及在本质内容上的"去利益化"程度,只有那些将民主理念与本国本族的文化传统实现了生态亲缘性嫁接的民主实践,那些挣脱了利益集团"绑架"的民主实践,才有可能是成功的民主实践,才会赋予民主以光明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民主政治 政治生态学 内生式民主 外生式民主 突变式嫁接模式 渐进式嫁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象喻与南宋审美文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培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6-118,共13页
梅花是继牡丹之后又一种意义承载丰富的花卉,南宋是其象喻形成的关键时期。梅花象喻能够深入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与其精神品格和当时的审美文化特征深相契合密切相关。梅花审美的丰富性使它得以进入社会生活当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 梅花是继牡丹之后又一种意义承载丰富的花卉,南宋是其象喻形成的关键时期。梅花象喻能够深入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与其精神品格和当时的审美文化特征深相契合密切相关。梅花审美的丰富性使它得以进入社会生活当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风景。南宋时期,士绅阶层成为社会文化的主要承载者,梅花象喻,表现着他们的审美理想和人格诉求、人格境界,当时的审美好尚因此发生了变化,由以往的追求妙解天人、澄怀观物转向追求旖旎婉转、摇曳多姿,由浑朴大方转向细美婉约,梅花的特性正好与社会审美理想对梅格的体认与塑造相适应,因之它成为人们审美理想的重要寄托和象喻。美是道德的象征,中国传统文化高度强调美和善的统一。梅格的塑造,立足于道德境界,融汇着人格美育精神;梅格的塑造进入人格理想与道德境界的层面,审美价值因之得到彰显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 审美文化 中华文化 象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祐学术与北宋中后期辞赋创作——以苏轼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培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元祐学术共同的思想品格是追求秩序的完善和对仁政理想的传承。在王安石变法的话语背景下,苏轼等元祐党人在辞赋创作中对社会历史的重视,对心灵秩序与自然、社会秩序如何统一的深入思索,都展现了传统儒家的理想。以苏轼为核心的文学创作... 元祐学术共同的思想品格是追求秩序的完善和对仁政理想的传承。在王安石变法的话语背景下,苏轼等元祐党人在辞赋创作中对社会历史的重视,对心灵秩序与自然、社会秩序如何统一的深入思索,都展现了传统儒家的理想。以苏轼为核心的文学创作,反映了当时知识界对维护现存秩序的焦虑。文学对历史的书写,融汇着元祐君子对变法的态度。苏轼探寻的是统摄人事与自然的规律性,他的思想没有充分地和儒家的纲常结合起来,因而更具开放性和超越性。非唯苏轼,贯通天道自然也是北宋后期文学创作的普遍追求。为了捍卫思想方面的主导地位,元祐学术将道统的内涵赋予了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个人与社会、自然、宇宙得到统一,从而完成了对儒学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元祐学术 自然法则 社会秩序 辞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族与游侠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大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7-32,共6页
游侠兴起于战国,兴盛于西汉,于东汉时衰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民不聊生,国家政权衰微,游侠又有了适宜生长的土壤。游侠豪族以及任侠的豪杰,都活跃在历史舞台上。游侠豪族或建立自己的武装,或依附于各路豪杰,在战乱中建功立业。... 游侠兴起于战国,兴盛于西汉,于东汉时衰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民不聊生,国家政权衰微,游侠又有了适宜生长的土壤。游侠豪族以及任侠的豪杰,都活跃在历史舞台上。游侠豪族或建立自己的武装,或依附于各路豪杰,在战乱中建功立业。豪族中的佼佼者发扬轻财重义、互助互利的传统,在共同体内担当了领导责任。以侠扬名的豪杰,靠信、义招聚民众与勇士,成就大业。游侠、豪族、豪杰的行为,共同促进了魏晋南北朝义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 豪族武装 游侠 社会阶层 豪杰 “豪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和斯大林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之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全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3-47,共5页
如果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基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而对未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前景所作出的科学预测,那么,列宁和斯大林的科学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则是基于现实社会主义实... 如果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基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而对未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前景所作出的科学预测,那么,列宁和斯大林的科学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则是基于现实社会主义实践而作出的理论概括。由于列宁和斯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 苏联社会主义 斯大林 列宁 国家资本主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科学技术 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忽略的道家——范蠡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德贵 《学习论坛》 2005年第3期73-77,共5页
范蠡作为一位历史人物,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是作为道家人物,还没有受到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其天道观涉及到天、地、人及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涉及到与天道有联系的五行,有军事辩证法和商业辩证法思想。他的道家思想应该引起重视。
关键词 范蠡 天道观 军事思想 经济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后期辞赋创作探微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培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47,共9页
南宋后期辞赋的风貌是较为独特的。宋代理学通过改造文人的知识结构、认识世界思考人生的方式而深刻影响着当时的辞赋创作。在缺乏崇高诉求的环境下,宗教情怀在文人的精神世界中得以显现,并在辞赋当中反映出来。政治混乱,乡居生活是文... 南宋后期辞赋的风貌是较为独特的。宋代理学通过改造文人的知识结构、认识世界思考人生的方式而深刻影响着当时的辞赋创作。在缺乏崇高诉求的环境下,宗教情怀在文人的精神世界中得以显现,并在辞赋当中反映出来。政治混乱,乡居生活是文人心灵栖居的最后归属,描写乡居的辞赋越来越反映出它的本真之美,而非过去那种作为忘世的媒介存在于文学中。在末世气氛笼罩下,辞赋担当起抒发乱世之音、亡国之音的职责,映射着人们对国家与未来的愤激、无奈和彷徨。国势萎靡不振,理学的治国理想是厚人伦淳风俗,辞赋创作因此表现出重征实、重人文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辞赋创作 宋代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的直接矛盾及其运动
16
作者 宋全成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7-22,共6页
在相对稳定的任何一个特定的社会形态内,生产力是勿需彻底改变生产关系而与上层建筑构成直接矛盾,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特定社会形态内的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 上层建筑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社会生产力 社会基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 政治上层建筑 生产力的发展 思想上层建筑 社会形态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理学对南宋后期辞赋文学精神的规范与重塑
17
作者 刘培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6-195,共10页
文学精神是文学于哲学思想层面诸多意义的集中呈现。在南宋后期理学一尊的学术环境中,文学精神的基本问题是理学以何种方式对文学进行规范与重塑,并以何种形式在文学中展示出来。人生之本然,是文学创作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但当时的辞赋... 文学精神是文学于哲学思想层面诸多意义的集中呈现。在南宋后期理学一尊的学术环境中,文学精神的基本问题是理学以何种方式对文学进行规范与重塑,并以何种形式在文学中展示出来。人生之本然,是文学创作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但当时的辞赋创作,对生存意义思考的热情大大下降,此期人文精神的核心体现在个人道德人格的臻于纯粹。当时的抒情言志赋热衷于是,深于忧患的人文情怀被道德自足代替了,文学中的乡居描写也为理学的齐家观念所重塑,重在描绘其乡土情韵,更具生活气息,更具醇厚之美。南宋后期理学家的治平理想是构建一个超稳定、超和谐的封闭社会,因此,对家国的忧患意识逐渐淡出辞赋,代之以对风俗醇厚的社会图景的憧憬与描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辞赋 理学 文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哈迈德·谢莱比的比较宗教哲学研究
18
作者 蔡德贵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62-68,共7页
以宗教演变史的视角,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评介了当代国际知名学者、开罗大学教授艾哈迈德·谢莱比的生平与著作,以及由于他对各种宗教的深切了解,因而尽可能不带伊斯兰背景的宗教哲学研究的起因。
关键词 宗教哲学 比较研究 伊斯兰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儒学共同的价值观
19
作者 蔡德贵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7-33,共7页
东方儒学虽然分为不同的层次,但有共同的价值观,具体体现在天人哲学、伦理哲学、管理哲学、政治哲学、教育哲学等层面。挖掘这些价值观对当今社会是有意义的。
关键词 东方 儒学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