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西海固文学透视其民俗文化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华 马海国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4期141-144,共4页
通过对西海固文学形成及成果的梳理,并对其创作内容进行民族民俗文化解读,阐述了西海固民俗文化对西海固文学创作产生着重要影响,又是西海固文学艺术创作的主要源泉。进一步提出了关于保护和传承西海固民俗文化的建议,这有利于促进当地... 通过对西海固文学形成及成果的梳理,并对其创作内容进行民族民俗文化解读,阐述了西海固民俗文化对西海固文学创作产生着重要影响,又是西海固文学艺术创作的主要源泉。进一步提出了关于保护和传承西海固民俗文化的建议,这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政治民生、人文生态环境的和谐运行,也展示了我国民俗文化的民族性、区域性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海固文学 民俗文化 透视 回族伊斯兰教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政治与民间社会互动视野下的乡村裁缝业——以山东省肥城市石横村为个案
2
作者 刘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85-95,共11页
近现代以来,石横村的裁缝行业经历了曲折的兴衰演变。在传统社会中,它以季节性副业和互助帮工的形式融入村落生活之中;改革开放之初,其作为乡土社会的手工行业之一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但随之而来的经济大发展引发了社会转型,使... 近现代以来,石横村的裁缝行业经历了曲折的兴衰演变。在传统社会中,它以季节性副业和互助帮工的形式融入村落生活之中;改革开放之初,其作为乡土社会的手工行业之一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但随之而来的经济大发展引发了社会转型,使这一传统行业迅速遭到先进生产力的排挤,呈现衰落趋势。纵观这一过程,国家政治在社会经济层面的宏观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主导性作用,但民众的智慧及民间社会自身的规律法则也参与其中,两者之间表现出一种相互影响、相互较量的博弈关系。从这一角度出发,不难发现村落经济生活领域内国家政治与民间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民的生计选择与民间社会的内发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横村 裁缝业 国家政治 民间社会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民艺术民族志书写中主体意识的现代转变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士闪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13,共5页
乡民艺术知识并不具有结构的永久稳固性,而是因为与乡土社会生活关联密切而相应地具有形式转换的多样性和意蕴阐释的多元性。在乡土社会急剧转型、乡民艺术受到重视的当今社会背景下,学者应透过乡民艺术活动的表层现象认知其深层的交流... 乡民艺术知识并不具有结构的永久稳固性,而是因为与乡土社会生活关联密切而相应地具有形式转换的多样性和意蕴阐释的多元性。在乡土社会急剧转型、乡民艺术受到重视的当今社会背景下,学者应透过乡民艺术活动的表层现象认知其深层的交流结构,借助区域社会文化整体的概念,突破民族志书写中"凝固幻象"之窠臼,以充满流动感的书写模式,实现对乡民艺术活动及其内在文化结构的深刻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民艺术 民族志 主体意识 凝固幻象 流动的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拥有、流动与家庭的土著化——对鲁南红山峪村37张地契的介绍与初步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刁统菊 田传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61-68,共8页
文章对来自山东南部村庄红山峪村37张地契进行了介绍与初步解读。分析表明,土地交易习俗的传承是土地契约与交易的内生机制,尽管契约关系、契约意识深入人心,但当地土地交易并没有实现土地市场化,也没有出现土地集中于家族的趋势。家族... 文章对来自山东南部村庄红山峪村37张地契进行了介绍与初步解读。分析表明,土地交易习俗的传承是土地契约与交易的内生机制,尽管契约关系、契约意识深入人心,但当地土地交易并没有实现土地市场化,也没有出现土地集中于家族的趋势。家族和姻亲关系是进入村落的较佳途径,但在红山峪村土著化的实现却是以家庭为单位,这样做的结果是减缓了家族的土著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契 土著化 红山峪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历“非遗”——鲁中地区一种乡民艺术的当代变迁
5
作者 郭凌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78-88,共11页
花鼓锣子,是流行于鲁中莱芜市颜庄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活动,其产生、发展以及流变都与所处乡土社区有着密切关系。文章拟从村落社会生活的整体语境出发,探究这一乡民艺术在经历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运动中一些富有意味的变化,观察这种变化... 花鼓锣子,是流行于鲁中莱芜市颜庄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活动,其产生、发展以及流变都与所处乡土社区有着密切关系。文章拟从村落社会生活的整体语境出发,探究这一乡民艺术在经历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运动中一些富有意味的变化,观察这种变化的意义和影响,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对乡民艺术与村落社会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鼓锣子 乡民艺术 非遗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抬杠:鲁中地区一种村落传统的形成与衰落
6
作者 杨莹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96-105,共10页
以论辩竞智为主要特征的"抬杠"习俗,是鲁中莱芜地区南下冶村一种集辩论、辩智、游戏、娱乐于一体的传统休闲活动,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村落的独特个性。文章将其视为一种民间口头传统、乡民的生活实践活动,同时结合村落发展... 以论辩竞智为主要特征的"抬杠"习俗,是鲁中莱芜地区南下冶村一种集辩论、辩智、游戏、娱乐于一体的传统休闲活动,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村落的独特个性。文章将其视为一种民间口头传统、乡民的生活实践活动,同时结合村落发展的历史、各家族之间的关系及村落社区调整等方面重要内容,分析这一民间口头叙事传统的传承与运作机制,将抬杠置于整体性的村落民俗志中予以理解,强调它在民众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指出作为当代村民难以割舍的口头叙事,当代新农村建设活动中应该给抬杠一类的另类民间传统以一定的生存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抬杠 鲁中 村落传统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