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作用机制的系统科学原理
1
作者 陈碧玮 张钊 +1 位作者 傅爽 陈少宗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59-64,共6页
人体功能复杂而有规律,是一个典型的自组织系统,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等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实现有赖于负反馈机制的广泛存在。针灸疗法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其机制就是机体的这种自组织能力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对这一自我调控... 人体功能复杂而有规律,是一个典型的自组织系统,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等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实现有赖于负反馈机制的广泛存在。针灸疗法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其机制就是机体的这种自组织能力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对这一自我调控机制进行触发与强化,从而恢复或保持自身正常状态的稳定性。这一内在机制包括如下三条基本原理:(1)负反馈系统感受比较器增益放大原理;(2)负反馈系统施控装置功能强化原理:(3)负反馈系统受控装置反应激活原理。自组织系统的行为及针灸疗法对其影响的规律性需要运用数学工具进行定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调节机制 系统科学原理 负反馈机制 自组织系统 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基于浸入边界有限元法的三维静脉瓣流固耦合数值模型
2
作者 汪波 韩阳 齐楠 《医用生物力学》 CAS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 探究静脉内血液与瓣膜之间的流固耦合动态过程和保证血液单向回流的生理机制。方法 基于浸入边界有限元法,结合人体下肢静脉医学图像及牛大隐静脉的解剖结构和尺寸,采用超弹性本构模型描述静脉瓣膜在生理条件下不可压缩、非线性和... 目的 探究静脉内血液与瓣膜之间的流固耦合动态过程和保证血液单向回流的生理机制。方法 基于浸入边界有限元法,结合人体下肢静脉医学图像及牛大隐静脉的解剖结构和尺寸,采用超弹性本构模型描述静脉瓣膜在生理条件下不可压缩、非线性和超弹性力学响应,构建静脉血管和静脉瓣膜的三维数值模型。结果 研究结果可视化地展示静脉动态运输血液的过程以及静脉瓣膜防止反流的功能机制,再现静脉内瓣膜运动和血液流动的周期性特点,讨论和量化了整个心动周期内的重要生理数据,包括静脉内血液的压力、流速和流量以及静脉瓣膜的开口面积、静脉瓣膜表面的应力和应变分布等。结论 三维流固耦合模型可数值再现静脉内生理动态过程,为进一步揭示静脉疾病相关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静脉瓣膜 浸入边界法 有限元分析 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