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愚夫愚妇:平民儒学语境中的“人”——基于政治文化立场的考察 被引量:3
1
作者 贾乾初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8-98,167,共11页
泰州学派平民儒学通过赋予"百姓日用"以道的含义,而使"愚夫愚妇"从一种抽象的指称走向具体,卓然挺立。平民儒者关于"愚夫愚妇"的思考与实践,张扬了人的自由精神,对传统政治价值与政治秩序形成某种冲击,... 泰州学派平民儒学通过赋予"百姓日用"以道的含义,而使"愚夫愚妇"从一种抽象的指称走向具体,卓然挺立。平民儒者关于"愚夫愚妇"的思考与实践,张扬了人的自由精神,对传统政治价值与政治秩序形成某种冲击,但他们关于"人"的认识仍局促于传统政治文化的覆盖与笼罩中。平民儒者强调的"愚夫愚妇"主体自觉从根本上说只是一种道德主体性自觉,缺乏权利意识,更不能真正成为社会政治主体。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应首先体现为"人"的观念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民儒学 愚夫愚妇 泰州学派 政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治理领导权格局的变迁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昕蕾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8,共11页
有效的领导权是推进全球气候善治的必要条件。随着国际体系权力格局的流变,气候治理同能源结构革新的协同性不断提升,中美欧在气候治理上的三边博弈以及各自内部层面的影响因素从不同维度推动了这一变迁过程。在国际碳博弈格局中,中国... 有效的领导权是推进全球气候善治的必要条件。随着国际体系权力格局的流变,气候治理同能源结构革新的协同性不断提升,中美欧在气候治理上的三边博弈以及各自内部层面的影响因素从不同维度推动了这一变迁过程。在国际碳博弈格局中,中国的气候引领战略首先要提升自身的绿色实力来保持方向型领导力;结构型领导力的发挥需要通过大国协调来推进"中美欧"的协同领导模式,并强化"基础四国"和"南南合作"这两根支柱来聚合发展中国家阵营的合作能力;最后注重通过灵活谈判策略和气候公共外交的运用来提升中国的工具型和话语型领导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权 气候治理 权力格局变迁 战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国家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途径与机制 被引量:18
3
作者 楼苏萍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36,共5页
公众参与是西方发达国家环境治理中的重要原则。公众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环境决策既是环境运动蓬勃发展的结果,也是政府制度设计的产物。西方国家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途径主要有成立或参与NGO;参与咨询委员会;参加听证会、座... 公众参与是西方发达国家环境治理中的重要原则。公众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环境决策既是环境运动蓬勃发展的结果,也是政府制度设计的产物。西方国家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途径主要有成立或参与NGO;参与咨询委员会;参加听证会、座谈会等公民会议;提起环境诉讼等四种。而信息公开与自由获取制度、公益诉讼制度、公众参与决策制度等制度安排保障了公众在环境治理中的有效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环境治理 途径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容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复合治理路径 被引量:4
4
作者 常晶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70,共5页
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而言,各个民族及其亚文化是国家的结构性要素,国家必须考虑如何发掘民族之间跨越边界的共同性并增加民族之间的交流。因此,应当将治理理念引入多民族国家的问题领域,可提出如下观点:多民族国家应从包容性统一的角度... 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而言,各个民族及其亚文化是国家的结构性要素,国家必须考虑如何发掘民族之间跨越边界的共同性并增加民族之间的交流。因此,应当将治理理念引入多民族国家的问题领域,可提出如下观点:多民族国家应从包容性统一的角度建立一种以核心价值为认同基础的、权力共享与权利互补的复合治理体系,具体包括一系列精密的规则和制度。制度的包容性与制度在多元社会中的凝聚效果是衡量多民族国家制度化水平的两个重要维度,多民族国家民族政治制度化水平越高,越有助于国家一体化与族际关系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国家 复合治理 包容性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郑雷卿案”看早期清鲜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石少颖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0-205,共6页
沈馆陪臣郑雷卿欲借清廷之手惩处贪赃枉法、作恶于朝鲜的清朝译官郑命寿,却遭案情逆转,终以诬陷罪被处极刑。"郑案"的发生有其偶然性,但却是郑命寿与朝鲜、特别是与朝鲜关西士族之间长期矛盾的集中反映。在审理该案过程中,清... 沈馆陪臣郑雷卿欲借清廷之手惩处贪赃枉法、作恶于朝鲜的清朝译官郑命寿,却遭案情逆转,终以诬陷罪被处极刑。"郑案"的发生有其偶然性,但却是郑命寿与朝鲜、特别是与朝鲜关西士族之间长期矛盾的集中反映。在审理该案过程中,清朝关注的根本问题在于朝鲜本国的军政动向和政治态度。只要案情性质无关重大军政问题,清廷则尽力依法裁决、谨慎对待。不过,在明清战争的特殊背景下,专管朝鲜事务的清朝外交官员被赋予了更多裁决权力,也是毋庸置疑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增添了"郑案"的悲剧性。"郑案"发生后,朝鲜方面未能积极展开营救,反映了其"弱国无外交"的现实,但郑雷卿的忠义精神仍得到朝鲜上下的充分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朝鲜 郑雷卿 郑命寿 英俄尔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