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8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用于致密碎粉岩富水地层的高强丙烯酸盐注浆材料研发及渗透加固特性研究
1
作者 杨磊 宓祥云 +4 位作者 李召峰 屠文锋 谢云鹏 胡浩 王康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5-534,共10页
针对富水致密软弱围岩致灾性强、常规注浆材料适用性弱的问题,开展了新型高强丙烯酸盐注浆材料研发,分析了其聚合反应机理及工作性能影响规律,研究了该新型材料对致密碎粉岩的渗透加固特性。基于有机-无机互穿网络方法,研发了高强丙烯... 针对富水致密软弱围岩致灾性强、常规注浆材料适用性弱的问题,开展了新型高强丙烯酸盐注浆材料研发,分析了其聚合反应机理及工作性能影响规律,研究了该新型材料对致密碎粉岩的渗透加固特性。基于有机-无机互穿网络方法,研发了高强丙烯酸盐注浆材料,由主剂、无机改性剂、引发剂、促进剂、交联剂等原料组成,具有高强、高渗的显著特点;高强丙烯酸盐材料两组分混合后聚合反应充分,无机网络结构均匀穿插于丙烯酸盐有机凝胶网络中;基于正交试验获得了不同组成的新型材料胶凝时间、凝胶体抗压强度及吸水膨胀率特征指标及组分影响规律,浆液胶凝时间范围为45~201 s,凝胶体单轴抗压强度范围为1.2~2.1 MPa、吸水膨胀率范围为16%~51%,并进一步阐明了新型材料主要工作性能的影响因素敏感性排序;基于室内试验及微观分析,研究了浆液在致密碎粉岩中的渗透加固特性,结果表明高强丙烯酸盐浆液与纯丙烯酸盐浆液的渗透扩散能力接近,远大于水泥浆液,且高强丙烯酸盐材料对碎粉岩颗粒起到明显的包裹强化作用,加固体强度达2.31 MPa,是纯丙烯酸盐材料加固强度的5.4~11.0倍,可为隧洞灾害注浆治理与安全掘进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软弱围岩 碎粉岩 注浆材料 高强丙烯酸盐 有机-无机网络穿插技术 渗透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激发高炉矿渣固化/稳定化Cr(Ⅵ)污染土试验研究
2
作者 张文杰 金典 +1 位作者 郭兴璋 李西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4,共8页
碱激发高炉矿渣(GGBFS)替代水泥(PC)用于污染土固化处置,具有能耗低、碳排放少的特点,同时GGBFS中含的还原性硫可以将铬(Cr)从六价还原成三价,从而显著提高固化/稳定化效率。使用碱激发GGBFS固化/稳定化总Cr含量2000mg/kg(其中Cr(Ⅵ)121... 碱激发高炉矿渣(GGBFS)替代水泥(PC)用于污染土固化处置,具有能耗低、碳排放少的特点,同时GGBFS中含的还原性硫可以将铬(Cr)从六价还原成三价,从而显著提高固化/稳定化效率。使用碱激发GGBFS固化/稳定化总Cr含量2000mg/kg(其中Cr(Ⅵ)1210mg/kg)的污染土,并与PC固化进行对比。通过浸出毒性、固定效率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分析处理效果,借助pH、还原效率、化学形态、矿物成分和微观图像分析揭示了相关机理。结果表明,GGBFS固化污染土的Cr浸出浓度明显低于PC固化土,GGBFS掺量20%,养护龄期28 d时总Cr和Cr(Ⅵ)浸出浓度分别降至2.12,1.09 mg/L,满足填埋场进场浓度限值要求,且GGBFS固化污染土的强度明显高于PC固化土;还原效率分析表明,GGBFS中的S^(2-)可以有效地将Cr(Ⅵ)还原成Cr(Ⅲ),还原效率可达96.0%,从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Cr(Ⅵ)对水化过程的抑制作用,使用GGBFS固化/稳定化该含量的Cr(Ⅵ)污染土时不需额外添加还原剂;微观分析表明,与PC相比,GGBFS固化后更多不稳定态的Cr转化成稳定形态,Cr的迁移性显著降低,同时生成了更多水化凝胶,土颗粒胶结程度更高,因此具有更好的封固效果和更高强度。该研究为GGBFS固化/稳定化Cr(Ⅵ)污染土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化高炉矿渣 Cr(Ⅵ)污染土 固化/稳定化 浸出浓度 还原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断面炭质千枚岩隧道新型支护结构长期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原小帅 张庆松 +2 位作者 李术才 李利平 刘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556-561,共6页
针对兰渝铁路两水隧道岩质软、跨度大的特点,采用加厚初喷、二衬和双层型钢拱架的新型支护方式。通过对现场岩样的室内三轴蠕变试验,研究炭质千枚岩蠕变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伯格斯蠕变模型能比较准确地描述其长期流变行为。运用大型岩... 针对兰渝铁路两水隧道岩质软、跨度大的特点,采用加厚初喷、二衬和双层型钢拱架的新型支护方式。通过对现场岩样的室内三轴蠕变试验,研究炭质千枚岩蠕变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伯格斯蠕变模型能比较准确地描述其长期流变行为。运用大型岩土工程分析软件FLAC3D,结合现场新型支护方式,模拟隧道建成后DK357+976处围岩的流变力学行为,分析隧道在运营过程中围岩的变形和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在隧道100 a的使用期限内,二次衬砌能有效地减小围岩蠕变变形,支护结构中仅拱顶初喷在后期产生破坏,现场支护方式可以保证隧道的长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断面 炭质千枚岩 三轴蠕变试验 长期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岩土相似材料的力学试验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7
4
作者 李勇 朱维申 +2 位作者 王汉鹏 李术才 张强勇 《隧道建设》 2007年第S2期197-200,共4页
介绍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岩土工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相似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结合西部几个重大的隧道及地下厂房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给出了一种新型的岩土工程相似材料,由铁精粉、重晶石粉、石英砂、松香酒精溶液... 介绍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岩土工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相似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结合西部几个重大的隧道及地下厂房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给出了一种新型的岩土工程相似材料,由铁精粉、重晶石粉、石英砂、松香酒精溶液等材料经一定的配比研制而成。通过实验室的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假三轴试验、巴西试验等经典力学试验研究这种复合材料在不同配比条件下的力学特性,从而使这种复合材料能用于不同工程的物理模型试验,并成功用于某大型分岔式隧道的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试验结果证明,这种新型岩土相似材料能很好的满足不同工程物理模拟的需要,值得在以后的模型试验中得到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相似材料 力学试验 分岔式隧道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预警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明 陈卫忠 +1 位作者 杨建平 肖正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729-736,共8页
引入功效系数法完成健康监测系统中多个传感器监测数据的加权综合,实现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实时预警(评价)。结合健康监测系统特点,提出利用同一时刻各传感器监测数据支持度来确定预警指标体系(最佳融合数据组)的方法,解决了功效系数法中... 引入功效系数法完成健康监测系统中多个传感器监测数据的加权综合,实现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实时预警(评价)。结合健康监测系统特点,提出利用同一时刻各传感器监测数据支持度来确定预警指标体系(最佳融合数据组)的方法,解决了功效系数法中指标体系选取困难的问题。选择三标度法确定指标权重,有效克服了1~9标度法主观性强、判断矩阵一致性差的缺点。将所提方法应用于武汉长江隧道健康监测系统预警中,首先,从4只表面应变计、6只测缝计监测数据中选择支持度大于0.1的数据构成预警指标体系。然后,利用三标度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计算得到总功效系数值完成隧道预警,预警结果与隧道实际运营状况相符。功效系数法在隧道结构健康监测预警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功效系数法 支持度 指标权重 健康监测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欠挖状态下支护结构的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树忱 朱林 +3 位作者 孙爱花 张露晨 谢璨 晏勤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817-2825,共9页
在传统的喷射混凝土支护结构设计中,通常假设支护结构层是一个薄壁等厚层。钻爆法开挖的隧道围岩表面由于受爆破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欠挖,导致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结构层厚度不均匀。充分考虑超欠挖情况下隧道围岩表面的不平整性,根... 在传统的喷射混凝土支护结构设计中,通常假设支护结构层是一个薄壁等厚层。钻爆法开挖的隧道围岩表面由于受爆破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欠挖,导致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结构层厚度不均匀。充分考虑超欠挖情况下隧道围岩表面的不平整性,根据喷射混凝土支护厚度将支护后的隧道表面不规则形状依据实际喷层情况归结为未完全填充、局部填充和完全填充三类。基于弹性力学厚壁圆筒理论,建立了单一喷射混凝土支护结构和喷射混凝土+钢格栅联合支护结构的等效刚度与最大支护力的理论公式。基于上述原理,结合收敛-约束法对某隧道开挖工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隧道支护结构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对超欠挖隧道的稳定性分析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围岩表面 厚壁圆筒理论 等效支护刚度 等效最大支护力 收敛-约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介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数值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建华 朱维申 李术才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5-529,共5页
研究了FLAC3D(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in 3 dimensions)的特点,并与有限单元法作了比较。FLAC3D方法以结点运动方程为支配方程,追踪了介质从受荷到达到平衡状态的过程,而有限元法是根据介质力学平衡方程直接求解,这是二... 研究了FLAC3D(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in 3 dimensions)的特点,并与有限单元法作了比较。FLAC3D方法以结点运动方程为支配方程,追踪了介质从受荷到达到平衡状态的过程,而有限元法是根据介质力学平衡方程直接求解,这是二者主要区别。FLAC3D没有采用介质真实的阻尼特性和结点质量,给出的不是介质所经历的真实过程,不能正确反映过程的影响,因此给出的介质应力和变形计算结果的物理意义是不甚明确的。求解过程中的介质振动,是一种噪音,可引起弹塑性介质计算结果误差,而弹性介质的计算结果几乎不受影响。研究指出了FLAC3D方法的优缺点。还通过算例作了四个方面的研究:(1)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与Mohr-Coulomb屈服准则比较;(2)膨胀角取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3)大变形与小变形对计算结果的影响;(4)精度设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Drucker-Prager准则与Mohr-Coulomb准则结果差异颇大;膨胀角取值对结果的影响是敏感和显著的;一般情况下,取小变形模式是合适的,计算精度取10-5是足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介质 拉格朗口数值分析方法 有限单元法 屈服准则 膨胀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结构在线监测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明 陈卫忠 杨建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08-1216,共9页
数据管理系统完成监测数据预处理,在健康监测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比选利用罗曼诺夫斯基准则(t检验法)进行监测数据粗差检测。小波降噪方法可以有效去除监测数据中由于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误差(噪声),获得更真实的监测数据,但目前... 数据管理系统完成监测数据预处理,在健康监测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比选利用罗曼诺夫斯基准则(t检验法)进行监测数据粗差检测。小波降噪方法可以有效去除监测数据中由于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误差(噪声),获得更真实的监测数据,但目前如何选取阈值函数、阈值和分解层数等问题未形成统一认识。利用武汉长江隧道健康监测系统中39组监测数据,从统计学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不同阈值和阈值函数组合下的小波降噪效果,结果表明,选择Rigrsure阈值和硬阈值函数进行4~5层分解降噪效果最好,将所得的研究结果应用于武汉长江隧道健康监测系统中其他同期监测数据的降噪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表明,相比于原始监测数据,利用降噪后数据预警可以有效避免虚警的产生。最后提出利用小波降噪和最小二乘法结合进行监测数据预测的方法,实践表明,预测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健康监测 粗差剔除 小波降噪 预警预报 数据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介质模型的隧道衬砌结构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伍国军 陈卫忠 +1 位作者 刘豆豆 谭贤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359-363,共5页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可靠性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利用现行通用的有限元程序,能得到显式的功能函数,但又不同于响应面法。以公路隧道圆形隧洞的开挖支护为例,采用此方法将围岩参数 c(黏聚力)、E,φ和二次衬砌厚度 D ...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可靠性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利用现行通用的有限元程序,能得到显式的功能函数,但又不同于响应面法。以公路隧道圆形隧洞的开挖支护为例,采用此方法将围岩参数 c(黏聚力)、E,φ和二次衬砌厚度 D 作为随机变量,采用有限元程序得到单一变量变化下的衬砌轴应力值,进而拟合出衬砌轴应力关于单一随机变量的关系式,并通过多元线性或非线性回归得到衬砌轴应力关于所有随机变量的显示表达式,再对圆形隧洞的衬砌结构进行了敏感性和可靠性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连续介质力学 可靠性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形钢腹板箱梁体外预应力隔板式转向结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树忱 董旭 彭元诚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22,共6页
为了解大跨波形钢腹板箱梁体外预应力横隔板式转向结构的受力性能,以港珠澳大桥连接线工程前山河特大桥主桥[(90+160+90)m波形钢腹板连续箱梁桥]为依托,采用现场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转向结构的受力特点、应力分布及易开... 为了解大跨波形钢腹板箱梁体外预应力横隔板式转向结构的受力性能,以港珠澳大桥连接线工程前山河特大桥主桥[(90+160+90)m波形钢腹板连续箱梁桥]为依托,采用现场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转向结构的受力特点、应力分布及易开裂区域,并提出设计构造建议。结果表明:横隔板式转向结构的竖向受力主要为转向器上部区域受压、下部区域受拉;横隔板式转向结构配筋受拉计算时应考虑1.25倍的体外预应力相互影响系数;转向装置对横隔板的局部影响集中在转向孔道直径的1倍范围内;混凝土抗拉面积应按1倍转向孔道尺寸计算,转向孔道水平间距应不小于2倍转向孔道直径;在孔道附近设置环向钢筋、增加横隔板与箱梁底板连接部位的宽度可降低局部拉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梁桥 波形钢腹板 体外预应力 横隔板式转向结构 力学性能 现场试验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场空间结构模型及相关动力灾害控制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文志杰 景所林 +10 位作者 宋振骐 蒋宇静 汤建泉 赵仁乐 肖庆华 张同俊 王洪涛 赵洪宝 孙国权 张桐桐 孔超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61,共10页
基于社会对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视,煤矿灾害事故控制研究显得愈发重要,尤其现阶段煤矿灾害事故多发,安全形势愈发严峻。为了有效控制预防煤矿动力灾害事故,提出了采场空间结构模型;探讨了采场空间结构模型中应力分布和结构发育的力学特... 基于社会对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视,煤矿灾害事故控制研究显得愈发重要,尤其现阶段煤矿灾害事故多发,安全形势愈发严峻。为了有效控制预防煤矿动力灾害事故,提出了采场空间结构模型;探讨了采场空间结构模型中应力分布和结构发育的力学特征,以及采动时上覆岩层的运动变化规律和矿压显现特征;以采场空间结构模型和采动应力孕育力学特征为基础,提出了采场顶板、巷道顶板控制、冲击地压、顶板水害,以及地表沉陷等煤矿灾害事故致灾条件及其控制措施,构建了相关采场灾害控制结构力学模型。建立的采场空间模型解释了"裂断拱"和"应力拱"结构演化规律以及采动应力与覆岩空间结构演化的相关性;指出了导水裂隙带高度与"裂断拱"高度范围基本一致,是顶板水害治理依据;建立了基于"应力拱"拱外岩梁下沉预测地表沉陷的方法;提出了对直接顶采取"给定载荷"控制方式,对基本顶采取"给定变形"和"限定变形"控制方式的支护方案;预测了冲击地压可能发生位置并提出了控制措施;提出了透水判据和不发生透水事故的合理工作面长度和开切眼位置的计算方法;建立了以开采工作面长度和覆岩裂断步距相关性为核心的采动沉陷模型,从力学的角度解释并计算分析了地表沉陷范围。实践证明,正确建立决策模型是实现煤矿灾害事故控制的基础,模型的建设有效实现了煤矿灾害事故控制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可为煤矿灾害事故的有效预测和科学控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场空间结构 动力灾害 决策模型 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力式桶形基础多桶组合结构承载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武科 薛洪福 +1 位作者 陈榕 李术才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484-491,共8页
海洋采油平台结构中一般采用多桶组合基础型式,然而迄今对多桶组合结构尚缺乏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本文针对我国第一座吸力式桶形基础采油平台CB20B,基于单桶基础在复合加载模式下的承载力特性,建立了双桶、四桶组合基础的三维有限元数... 海洋采油平台结构中一般采用多桶组合基础型式,然而迄今对多桶组合结构尚缺乏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本文针对我国第一座吸力式桶形基础采油平台CB20B,基于单桶基础在复合加载模式下的承载力特性,建立了双桶、四桶组合基础的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探讨了对称多桶基础结构与单桶基础结构的承载力特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不同桶间距的多桶组合结构地基破坏机制,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桶形基础 有限元分析 承载力 复合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程玉梅 王英 张乐文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5-148,共4页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是结构动力学与土动力学相结合,新近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土的存在将导致自由场的地表运动不同于下卧基岩面的运动,而结构的存在也影响基础底面的运动。通过对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研...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是结构动力学与土动力学相结合,新近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土的存在将导致自由场的地表运动不同于下卧基岩面的运动,而结构的存在也影响基础底面的运动。通过对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地震作用 发展过程 研究方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土建结构数据分类与编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日成 张芹 王育奎 《隧道建设》 2011年第1期71-75,共5页
为了满足沪蓉西高速公路隧道(群)运营管理系统中数据库的建设需求,对隧道土建结构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研究。根据隧道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将数据按勘查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进行分类,并采用层次代码结构进行编码。实践表明:... 为了满足沪蓉西高速公路隧道(群)运营管理系统中数据库的建设需求,对隧道土建结构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研究。根据隧道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将数据按勘查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进行分类,并采用层次代码结构进行编码。实践表明:该数据分类与编码体系基本可以涵盖隧道全生命周期中所有的土建结构元素数据;可以满足隧道(群)运营管理系统中数据库建设的需要;可以为其他系统数据的分类与编码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土建结构 隧道(群)运营管理系统 数据分类 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砼箱梁桥腹板竖向预应力损失结构动力学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露 高磊 薛翠芳 《公路与汽运》 2018年第6期122-124,141,共4页
提出通过控制材料标准、减小施工定位误差、保证张拉质量、孔道密实压浆等措施减小精轧螺纹钢筋的预应力损失;对隔离钢筋外露段进行结构动力学分析,得到精轧螺纹钢筋外露段长度L、一阶振型频率f与锚固段刚度增大系数k三参数模型,钢筋外... 提出通过控制材料标准、减小施工定位误差、保证张拉质量、孔道密实压浆等措施减小精轧螺纹钢筋的预应力损失;对隔离钢筋外露段进行结构动力学分析,得到精轧螺纹钢筋外露段长度L、一阶振型频率f与锚固段刚度增大系数k三参数模型,钢筋外露段频率特性可反映张拉力大小,室内箱梁模型试验可量化钢筋张拉力F与锚固段刚度增大系数k的对应关系;大量现场检测数据证明该竖向预应力钢筋无损检测手段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砼箱梁桥 腹板 精轧螺纹钢筋 预应力损失 竖向预应力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爆法机械化施工隧道随钻地震波超前地质探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术才 王鑫 +2 位作者 郭伟东 田箴言 石少帅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7-632,I0005-I0020,共32页
为适应我国隧道建设机械化、智能化、无人化发展趋势,围绕钻爆法机械化施工隧道,提出以凿岩台车破岩振动为震源的钻爆法机械化施工隧道随钻地震波超前地质探测技术。针对凿岩台车多震源连续激发带来的地震数据波场混叠、有效信息难以识... 为适应我国隧道建设机械化、智能化、无人化发展趋势,围绕钻爆法机械化施工隧道,提出以凿岩台车破岩振动为震源的钻爆法机械化施工隧道随钻地震波超前地质探测技术。针对凿岩台车多震源连续激发带来的地震数据波场混叠、有效信息难以识别问题开展相关研究,提出VMD-SVD-RobustICA三臂混合先导信号分离方法与脉冲反褶积-小波域互相关地震记录重构方法,可实现三臂混合先导信号的分离与有效反射信号的提取。工程实践证明,利用凿岩台车搭载式无线高精度探测装备,该技术可初步实现“边钻边探”,降低预报环节对钻爆法机械化施工隧道正常施工带来的影响。最后,明确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爆法隧道 机械化施工 凿岩台车 随钻震源 超前地质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断面隧道施工围岩-支护结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齐辉 商成顺 +4 位作者 胡超 李利平 张田涛 周宗青 宋曙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5-141,共7页
通过设计和实施现场监测试验,对姚家峪超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力学进行研究。结合数学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超大断面隧道以半步CD法施工过程中围岩-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对围岩荷载、初支结构应力和锚杆轴力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得到... 通过设计和实施现场监测试验,对姚家峪超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力学进行研究。结合数学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超大断面隧道以半步CD法施工过程中围岩-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对围岩荷载、初支结构应力和锚杆轴力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①掌子面开挖到监测断面后的第0~10天为隧道施工危险期,应加强这一施工阶段的落石、垮塌等风险的排查;②拱顶围岩荷载最大且较稳定,中线左侧围岩荷载大于右侧围岩荷载,有明显的偏压现象,应当加强对左洞左侧洞体的监控量测;③初支结构应力空间分布图表现为不规则的“M”形,其分布规律为拱顶初支结构应力最大,左右呈不对称分布;④锚杆轴力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较小,隧道整体结构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断面隧道 围岩支护 结构稳定性 半步CD法施工 现场监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NaOH/Na_(2)SiO_(3)激发矿粉/粉煤灰-炉渣基注浆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先杰 朱志敬 +3 位作者 王孟 白继文 陈孟军 刘人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8-637,共10页
以矿粉和粉煤灰-炉渣作为前驱体,其中粉煤灰、炉渣以质量比4:1共同粉磨制备前驱体之一,以NaOH和Na_(2)SiO_(3)配制模数为1.2的固体激发剂,制备碱激发注浆材料。研究粉煤灰-炉渣的掺量、激发剂的掺量(以Na_(2)O计)对注浆材料工作性能和... 以矿粉和粉煤灰-炉渣作为前驱体,其中粉煤灰、炉渣以质量比4:1共同粉磨制备前驱体之一,以NaOH和Na_(2)SiO_(3)配制模数为1.2的固体激发剂,制备碱激发注浆材料。研究粉煤灰-炉渣的掺量、激发剂的掺量(以Na_(2)O计)对注浆材料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对水化产物进行物理化学表征,使用核磁共振分析注浆材料孔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炉渣掺量为50%的注浆材料的28 d最大抗压强度达31.25 MPa。水化产物主要为C-A-S-H凝胶,浆液结石体内部孔隙主要为胶凝孔(孔径<10 nm)和过渡孔(孔径为[10~100) nm),占比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渣 粉煤灰 固体激发剂 碱激发注浆材料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FRP黏结混凝土界面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琦安 高磊 黄悦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FRP与混凝土的界面黏结效果是外贴FRP加固技术(EB-FRP)中的关键,FRP与混凝土黏结界面过早失效会使FRP的利用效率大大降低。混合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HB-FRP)以机械锚固和胶黏结并用的手段,用以抑制FRP的过早剥离。为明确HB-FRP对界面... FRP与混凝土的界面黏结效果是外贴FRP加固技术(EB-FRP)中的关键,FRP与混凝土黏结界面过早失效会使FRP的利用效率大大降低。混合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HB-FRP)以机械锚固和胶黏结并用的手段,用以抑制FRP的过早剥离。为明确HB-FRP对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不同锚固形式的单向剪切试验,对比研究了EB-FRP和HB-FRP锚固方式的锚固性能,分析了不同扭矩和钢扣件个数对HB-FRP试件的剥离荷载和FRP利用率的影响,基于HB-FRP组合界面黏结-滑移统一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通过试验结果验证HB-FRP组合界面剥离荷载计算模型。结果表明,相较于EB-FRP,HB-FRP试件的剥离荷载和FRP利用率均有明显提高,且随着扭矩和扣件个数的增加而提高;验证了剥离荷载计算模型的有效性,可用于计算HB-FRP组合界面的剥离荷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P加固 黏结-滑移关系 单向剪切 黏结界面 黏结-滑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nkel泵效率表达与换算方法研究
20
作者 刘衍顺 张霄 +3 位作者 周政 李相辉 邓泽城 傅强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9-247,共9页
Wankel泵是一种基于莱洛三角形的新型回转式容积泵,可同时输出较高的流量和压力,具有较好的输送性能。关于Wankel泵的效率表达及换算理论的研究仍较少,难以通过试验室内模型泵的水力试验指导应用中原型泵的设计与生产。因此,本文提出一... Wankel泵是一种基于莱洛三角形的新型回转式容积泵,可同时输出较高的流量和压力,具有较好的输送性能。关于Wankel泵的效率表达及换算理论的研究仍较少,难以通过试验室内模型泵的水力试验指导应用中原型泵的设计与生产。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分项参数换算法的Wankel泵效率表达与换算方法。首先,分析Wankel泵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根据Wankel泵的缸体型线建立转子顶点的运动轨迹、速度以及加速度计算公式。其次,基于能量守恒推导Wankel泵的扬程计算方程,并分析原型泵和模型泵在相似工况下流量和扬程的相似关系。随后,基于Wankel泵的结构特点,构建泵的机械损失、水力损失和容积损失的表达式,通过分析表达式的构成,提取各损失的损失系数,并基于流量和扬程的相似关系分析各损失系数的相似换算方法。根据损失和效率之间的换算关系,建立Wankel泵总效率表达式及相似换算公式。最后,搭建Wankel泵水力试验系统,开展不同型号、不同转速Wankel泵的水力性能测试试验,采用MATLAB遗传算法对总效率表达式进行拟合分析,并依据相似工况对相似换算公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转速下Wankel泵总效率表达式的拟合优度均大于0.80,在相似工况下相似换算公式预测结果的平均误差小于5%,泵总效率表达式及相似换算公式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所提方法可用于预测不同转速和扬程下Wankel泵的效率性能,为Wankel泵的设计与研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nkel泵 效率表达 相似换算 相似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