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英标点符号的语用异同 被引量:15
1
作者 冯保初 李学珍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6-82,6,共8页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书写规范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有利于准确表达作者的思想、语义和语气。有的非母语作者在撰稿时不太注意英语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将英语标点符号与汉语...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书写规范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有利于准确表达作者的思想、语义和语气。有的非母语作者在撰稿时不太注意英语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将英语标点符号与汉语标点符号混为一谈,影响语言的正确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点符号用法 逗号 形容词 英语 汉语拼音方案 过渡语 连接号 非限定性 隔音符号 语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诸子的廉政思想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萍 刘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7,共5页
廉政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自己的价值理想,儒、道、墨、法等先秦诸子各家曾提出反贪倡廉的主张,要求为政者清正廉洁,力戒贪贿,造福百姓。这些思想在当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反贪倡廉 反贪 先秦诸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的谜底:爱的缺失——《百年孤独》新说 被引量:8
3
作者 姜桂栩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38,共9页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说 :“孤独的反义是团结。”孤独意味着隔绝与疏离 ,团结意味着沟通、理解、信任与同情 ;孤独的真正谜底是爱的缺失。小说中的马贡多曾是一个和谐孤独的地上乐园 ,外来文明的涌入 ,使蒙昧天真的马贡多人张皇...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说 :“孤独的反义是团结。”孤独意味着隔绝与疏离 ,团结意味着沟通、理解、信任与同情 ;孤独的真正谜底是爱的缺失。小说中的马贡多曾是一个和谐孤独的地上乐园 ,外来文明的涌入 ,使蒙昧天真的马贡多人张皇失措 ,难以适应。在文明与愚昧、道德与罪恶的碰撞中 ,物质主义取代了对上帝的信仰 ,战争暴力扭曲了人格 ,亲情被同谋代替 ,爱情坠入乱伦与情欲的污淖。马贡多人陷入更深的孤独之中。打破孤独 ,走向团结 ,复活爱心 ,建立沟通 ,正是《百年孤独》的题旨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马尔克斯 小说 《百年孤独》 人格 情感 爱情 孤独 团结 主题 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词成语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6
4
作者 丁秀菊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7-70,共4页
汉语中存在着大量嵌入数词的成语。这种数词成语因嵌入数词的多少不同、搭配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语言学和文化学意义。一般说来,在数词成语中,数词的意义都被虚化了。这种虚化既与数词本身有关,但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取... 汉语中存在着大量嵌入数词的成语。这种数词成语因嵌入数词的多少不同、搭配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语言学和文化学意义。一般说来,在数词成语中,数词的意义都被虚化了。这种虚化既与数词本身有关,但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取决于汉民族的语言使用习惯,是约定俗成的结果。研究现代汉语,不能忽视对数词成语的研究,不能忽视其产生背景、文化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词成语 语言意义 语言表达 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美育代宗教”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宫承波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0-24,共5页
“以美育代宗教”是内涵丰富的理论命题,也是“五四”时期一面进步的思想旗帜。它反对宗教愚昧,倡导思想自由,是“五四”科学与民主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反对宗教不仅仅是针对基督教,更重要的是针对孔教,对反抗封建思想和文化产... “以美育代宗教”是内涵丰富的理论命题,也是“五四”时期一面进步的思想旗帜。它反对宗教愚昧,倡导思想自由,是“五四”科学与民主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反对宗教不仅仅是针对基督教,更重要的是针对孔教,对反抗封建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作用;新文化运动推翻了以孔学为代表的传统理念,因而倡导美育以代替宗教,在一定程度上又具有填补人生价值真空的意义。直至今天,舍宗教而取美育,对培养人文情感,建设绿色人生,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美育代宗教” 文化价值 蔡元培 五四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有限性与上帝的可能性——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的拯救主题 被引量:1
6
作者 贺立华 姜桂栩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6-110,共5页
在人与上帝的二维向度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展开了寻求拯救的主题。小说通过拉斯柯尼科夫等人的悲剧,否定了人企图取代上帝实现自我拯救的可能,昭示了人的有限性;通过索尼娅等人所持守的十字架精神,展现了人在上帝中获救的无限可能... 在人与上帝的二维向度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展开了寻求拯救的主题。小说通过拉斯柯尼科夫等人的悲剧,否定了人企图取代上帝实现自我拯救的可能,昭示了人的有限性;通过索尼娅等人所持守的十字架精神,展现了人在上帝中获救的无限可能性,但现实与历史又把信仰置于永恒的怀疑中。小说对于人与上帝的可能性考察并没有完成。这种对话的未完成状态,正昭示了真理的开放性和拓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复调小说 上帝 有限性 可能性 拯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基督教文化视角检视 被引量:4
7
作者 姜桂栩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2-108,共7页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作家重要的精神资源 ,是外国文学研究中一个不容回避的评论视角。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 ,由于极左思潮和庸俗社会学的影响 ,宗教文学研究陷入政治性否定的误区 ,文艺思潮与作家作品被“局限性”设定 ,某些世界文学...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作家重要的精神资源 ,是外国文学研究中一个不容回避的评论视角。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 ,由于极左思潮和庸俗社会学的影响 ,宗教文学研究陷入政治性否定的误区 ,文艺思潮与作家作品被“局限性”设定 ,某些世界文学名著被误读乃至曲解。许多论说至今仍占据着话语霸权地位。伴随着改革开放 ,评论界出现了新的批评话语 ,把希腊精神、人文主义与基督教精神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受到质疑与挑战。实际上 ,在构成西方文学精神的悲剧意识中 ,渗透着复杂的宗教思想 ;发端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及其后的人道主义 ,也与基督教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 ;是浓厚的宗教情怀赋予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等文学大师磅礴的道德激情 ,成就了他们创作的不朽 ;就连 2 0世纪打着反叛旗号崇尚“自我”的诸多现代派作家们 ,也没有放弃过寻求上帝的努力。基督教文化视角烛照下的文学研究 ,预示了外国文学史重构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 基督教 文化视角 话语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比喻言说方式的现代审视 被引量:4
8
作者 丁秀菊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1-154,共4页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又是一位语言大师。他把比喻言说方式广泛使用于其教学及言语交际中,以众所周知、司空见惯之物作喻体,使比喻清新脱俗、鲜活自然,从而更好地实践了他“能近取譬”的理论主张。“能近取譬”是从交际双方均熟...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又是一位语言大师。他把比喻言说方式广泛使用于其教学及言语交际中,以众所周知、司空见惯之物作喻体,使比喻清新脱俗、鲜活自然,从而更好地实践了他“能近取譬”的理论主张。“能近取譬”是从交际双方均熟悉喻体事物所作的选择,它既有利于说者对喻体事物的把握,也有利于听者对本体事物的理解,从而保证信息传输、理解、接受的圆满完成。这对我们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使用比喻,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比喻 “能近取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的绿化:走向21世纪的生态文化学 被引量:2
9
作者 郇庆治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7,13,共6页
关键词 生态文化 人与自然关系 自然生态 向21世纪 文化学研究 自然价值 生态化 生态问题 理论基础 生态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风及其新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爱琴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8-91,共4页
随着岁月的流逝,蒲风的名字变得让人陌生。但是,作为人民的诗人和民族解放的战士,蒲风以其对30年代中国左翼诗歌运动和抗战文学运动所作的重要贡献,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历史地位。一蒲风(1911年~1943年),... 随着岁月的流逝,蒲风的名字变得让人陌生。但是,作为人民的诗人和民族解放的战士,蒲风以其对30年代中国左翼诗歌运动和抗战文学运动所作的重要贡献,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历史地位。一蒲风(1911年~1943年),原名黄日华。蒲风年龄很小时就对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蒲风 新诗创作 中国诗歌会 六月流 新诗运动 诗歌创作 中国诗坛 诗歌大众化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遵、扬雄的道家思想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萍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2-77,共6页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此后处于在野地位的道家思想依然以支流或暗流的形式在社会上广泛流传。道家学说处柔守雌、超然物外的思想倾向,也往往成为失意士人心理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依托,引起他们的共鸣。另外,随着社会政治危机...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此后处于在野地位的道家思想依然以支流或暗流的形式在社会上广泛流传。道家学说处柔守雌、超然物外的思想倾向,也往往成为失意士人心理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依托,引起他们的共鸣。另外,随着社会政治危机的不断加深,许多士人将目光转向诸子之学,其中相当一批士人追慕、向往汉初的黄老无为之治,试图搬出道家学说作为救世良方。严遵著《老子指归》,继承、发挥《老子》之说,提出了系统的宇宙生成理论和辩证法思想。扬雄撰《太玄》等,将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并在构筑宇宙生成图式、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时,对道家思想多有融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思想 严遵 扬雄 西汉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选择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保初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96年第4期63-65,共3页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选择冯保初(山东大学学报编辑部)一、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的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高速发展,农业是关键。当今世界由于经济增长和人口剧增,掠夺性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选择冯保初(山东大学学报编辑部)一、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的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高速发展,农业是关键。当今世界由于经济增长和人口剧增,掠夺性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带来了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 可持续发展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法书对日本书法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1-85,共5页
日本书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法书的传入有相当直接的渊源关系。盛唐时,王羲之等的法帖传入日本,受此影响,日本书法开始确立,及至日本奈良时期,全面模仿唐朝,崇拜晋唐的书体在日本盛行。王羲之等的书体由那些来唐朝学习的遣唐使带回... 日本书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法书的传入有相当直接的渊源关系。盛唐时,王羲之等的法帖传入日本,受此影响,日本书法开始确立,及至日本奈良时期,全面模仿唐朝,崇拜晋唐的书体在日本盛行。王羲之等的书体由那些来唐朝学习的遣唐使带回日本,当时最著名的有最澄、空海、橘逸势等。晚唐以后,追随和模仿中国的倾向衰弱下来,与此同时,日本自己的民族文化也萌出了新芽。南宋时候的日本书法界,宋朝的书体开始向以王羲之书体为基础的唐朝书体挑战了。明清以来,中国众多书法家的法帖流入日本,使得日本书法界异彩纷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书 日本书法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科技外来词在汉语科技论文中表达的规范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翠英 李瑾 《山东外语教学》 2004年第4期81-82,共2页
为更好地交流和促进学术的发展,强调科技新词的表达规范性非常重要.科技新词要求准确,客观,精确,符合汉语表达规范,同时关照中英文的对照.
关键词 科技外来词 汉语 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与中国早期史官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萍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6-83,共8页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中国早期史官的代表人物。本于中国史官文化传统,老子致力于探究天人关系,推天道以明人事。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对后世史家影响深远。古代史官在职掌天道的过程中,形成许多朴素辩证法思想。这些思想经过老子的总...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中国早期史官的代表人物。本于中国史官文化传统,老子致力于探究天人关系,推天道以明人事。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对后世史家影响深远。古代史官在职掌天道的过程中,形成许多朴素辩证法思想。这些思想经过老子的总结和发展而系统化,成为后世史家认识历史、编著史书的一个重要原则。老子的抱朴守真,也成为史家坚持求实精神的思想源泉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史官 天道自然 辩证思维 求实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非法术思想观照下的修辞观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秀菊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5-78,共4页
韩非依存于法术思想而产生的修辞理论,充满了实用、功利的色彩。他认为,言说应合于“法”,应以功效判别其好坏优劣,应根据接受对象的心理、喜好有针对性地选择言说内容和方法。他特别重视事物的本质,反对雕饰,反对言辞的修饰。但他在文... 韩非依存于法术思想而产生的修辞理论,充满了实用、功利的色彩。他认为,言说应合于“法”,应以功效判别其好坏优劣,应根据接受对象的心理、喜好有针对性地选择言说内容和方法。他特别重视事物的本质,反对雕饰,反对言辞的修饰。但他在文章中又非常注意措词造句,并运用了多种艺术化的修辞方法,使其字里行间又不乏文采。在法术思想的观照之下,韩非的修辞理论与修辞实践呈现出一定的矛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 法术思想 功用 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班固的道家思想
17
作者 王萍 刘保良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03-108,共6页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和辞赋大家,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史学名著《汉书》,体例条理整齐,语言引人入胜,因而为时人所崇好,以至于得到汉廷的推广,“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和辞赋大家,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史学名著《汉书》,体例条理整齐,语言引人入胜,因而为时人所崇好,以至于得到汉廷的推广,“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后汉书·班固传》),后来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固 道家思想 《史记》 《汉书》 道家学说 司马迁 《老子》 实录精神 后汉书 通古今之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审美心理研究的一块基石——《民族审美心理学概论》评介
18
作者 宫承波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5-176,共2页
“到目前为止,所谓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审美’,而一般审美心理的研究又几乎罔谈‘民族’。”①梁一儒先生的《民族审美心理学概论》一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推出的一部富有特色的学术新著。民族审美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边... “到目前为止,所谓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审美’,而一般审美心理的研究又几乎罔谈‘民族’。”①梁一儒先生的《民族审美心理学概论》一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推出的一部富有特色的学术新著。民族审美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性学科,在美学———审美心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理学 民族审美意识 民族审美心理 心理研究 民族色彩 文化人类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理论框架 学术积累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于谦之死
19
作者 周祚绍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7-60,共4页
论于谦之死周祚绍于谦死得很悲壮。作为临危受命的救国功臣而惨遭杀害,是很悲哀的。但他面对迫害而视死如归,又是很壮烈的。于谦“死之日,阴四合,天下冤之”。有个叫儿的指挥,本是曹吉祥部下,“以酒酹谦死所,恸哭。吉祥怒,之。... 论于谦之死周祚绍于谦死得很悲壮。作为临危受命的救国功臣而惨遭杀害,是很悲哀的。但他面对迫害而视死如归,又是很壮烈的。于谦“死之日,阴四合,天下冤之”。有个叫儿的指挥,本是曹吉祥部下,“以酒酹谦死所,恸哭。吉祥怒,之。明日复酹奠如故。都督同知陈逵感谦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谦 “夺门之变” 徐有贞 曹吉祥 北京保卫战 石亨 景帝 土木之变 皇位争夺 《明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创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的新局面——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综述
20
作者 王萍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开创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的新局面——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综述王萍1996年10月22日至25日,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在湖北省通山县召开。到会的有来自北京、湖北、山东、河南、河北、浙江、四川、安徽、江... 开创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的新局面——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综述王萍1996年10月22日至25日,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在湖北省通山县召开。到会的有来自北京、湖北、山东、河南、河北、浙江、四川、安徽、江西、上海、广东等省市高等院校和科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史研究 中国农民 李自成 农民战争史 第九届年会 农民起义军 大顺军 农战史 九宫山 新局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