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历史转折中的高校文科学报
1
作者 苑涛 陶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7-140,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应当把握学术界建设新的学术规范的时机,全面反思学术制度因素和传统惰性因素贻误自身发展的历史经验,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发展的理论高度,把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应当把握学术界建设新的学术规范的时机,全面反思学术制度因素和传统惰性因素贻误自身发展的历史经验,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发展的理论高度,把学报当作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源来负责任地对待。高校学报要以全球化的学术视野策划全新的办刊理念,果断地整顿编辑队伍,从制度上保证学报向学术界平等开放,实现学报媒体资源的共享,把高校学报带出当前的困难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文科学报 学术资源 学术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舍编辑出版活动及其理论述论 被引量:1
2
作者 牟进 刘光磊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3-150,共8页
老舍是编辑家,是20世纪中国最具编辑风格和贡献的编辑家之一,及藉编辑出版推进通俗文艺普及与提高的卓越旗手。致力文艺出版物通俗化、民族化、大众化及中国化,是老舍编辑出版活动的主要贡献。老舍编辑出版理论与其文艺创作理论水乳交融... 老舍是编辑家,是20世纪中国最具编辑风格和贡献的编辑家之一,及藉编辑出版推进通俗文艺普及与提高的卓越旗手。致力文艺出版物通俗化、民族化、大众化及中国化,是老舍编辑出版活动的主要贡献。老舍编辑出版理论与其文艺创作理论水乳交融,形成了同一的创作—编辑美学理论。他把创作理想延续至编辑出版理想,赋予编辑出版活动人性化人格化“理想”,将理念和理想贯通于创作、编辑、出版、发行整个精神产品生产的过程。老舍编辑出版活动及其理论是中国编辑史出版史上不容忽视的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编辑 出版 传播 编辑家 出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编辑视野的转移
3
作者 苑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3-135,共3页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学术理论 期刊 编辑学 全球化 网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岗——新中国大学学报的奠基人
4
作者 贾乐耀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18,共4页
华岗在任山东大学校长期间,不仅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是新中国大学学报的奠基人,他主持创办的《山东大学学报》,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学术新人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山东大... 华岗在任山东大学校长期间,不仅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是新中国大学学报的奠基人,他主持创办的《山东大学学报》,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学术新人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山东大学学报》的创刊发行,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办公厅还专门为毛主席订阅《山东大学学报》。华岗为学报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岗 山东大学学报 奠基人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质量:高校文科学报发展的首要前提 被引量:3
5
作者 林舒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1-144,共4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空前活跃,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但另一个不争的事实也不容忽视,即近年来高校文科学报的总体学术质量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有内外两个方面:其外部原因在于受整个社会大环境下学术研究的功利性、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空前活跃,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但另一个不争的事实也不容忽视,即近年来高校文科学报的总体学术质量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有内外两个方面:其外部原因在于受整个社会大环境下学术研究的功利性、人文学术原创性的缺失以及学术评价体制的失范等影响;内部原因主要表现在高校文科学报学术竞争力不足以及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高校文科学报应将提升自身学术质量放在首位,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利用其综合性的特点,合理定位,走内涵发展之路,完善稿件准入制度,从而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质量 高校文科学报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打造山东旅游“黄金海岸”的构想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爱琴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2-105,共4页
要打造山东旅游的"黄金海岸",必须依托山东现有的3000多公里海岸线的自然资源,必须贯穿政府行为,市场运作,科学管理,国际接轨的指导思想。而通过对这种自然资源和这种指导思想所进行的客观分析和理性诠释,使得关于打造山东旅... 要打造山东旅游的"黄金海岸",必须依托山东现有的3000多公里海岸线的自然资源,必须贯穿政府行为,市场运作,科学管理,国际接轨的指导思想。而通过对这种自然资源和这种指导思想所进行的客观分析和理性诠释,使得关于打造山东旅游"黄金海岸"的构想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这个构想一旦付诸实施,不仅可以推动山东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且可以加快山东旅游产业与世界接轨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造 山东 黄金海岸 构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语境下科学的生产力观 被引量:1
7
作者 贾乐耀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2-88,共7页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涵,传统生产力观的变革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概念应包括人的发展和完善这一内涵,要发展"人"的经济。生产力标准中还应包括生态标准,在发展生产力和保护环境之间...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涵,传统生产力观的变革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概念应包括人的发展和完善这一内涵,要发展"人"的经济。生产力标准中还应包括生态标准,在发展生产力和保护环境之间寻求均衡与协调,把经济增长限定在生态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使生产力活动由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单向运动变为人与自然的双向运动,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产力 生态标准 “人”的经济 均衡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统照与中国新文学出版传播活动
8
作者 牟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3-151,共9页
王统照是一位"诚笃,严谨"①、"朴实,诚挚"②的作家和学者,也是一位"一丝不苟地担起全部责任"③的编辑。以新文学的"美、善、知",去"感化"、"薰浸"读者的心灵,让"真... 王统照是一位"诚笃,严谨"①、"朴实,诚挚"②的作家和学者,也是一位"一丝不苟地担起全部责任"③的编辑。以新文学的"美、善、知",去"感化"、"薰浸"读者的心灵,让"真的文学的根"由"人之心内茁生",是王统照自觉的文学使命,也是他自觉的编辑使命。在中国现代文学出版传播史上,王统照是一位有着真诚风格、"真"的心性及其哲学理性的编辑大家。其魅力缘于他的赤子般"纯念"和孺子般"真诚"。他倡导"不阿私"、"不回避"、"不唱高调"、"不容‘市侩主义’"、"不‘骑墙圆滑’"的编辑批评态度,反对言过其实的标榜和心怀歹意的攻讦;主张编辑鉴别"只以作品的价值为准","视其艺术的如何为准,绝不有所偏重";编辑方法"不必一律从同,像每一个作家一样,各有其姿态与风格"。探索《编后记》作家作品评介及专栏介绍和世界文学译介的编辑特性与侧重;认为,编辑是作品与读者的推介者、整合者、批评者、鉴别者、倡导者和刊布者。王统照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与文坛各路名家一起共同把文学出版物编辑水准推向一个高峰,其编辑范式被借鉴袭用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统照 出版传播 编辑活动 新文学 现代文学 纯念真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辑臧克家研究——兼探编辑规律是什么
9
作者 牟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9-156,共8页
臧克家编辑活动具有实践、理性、自觉的对编辑规律探索特点,在上世纪中国文学诗歌媒体界曾出现过“臧克家编辑现象”,这一现象本质上包含一种与编辑规律的吻合。在编辑的编作方式或著作方式中,编辑思维方法与出版物内容形式相关联,反映... 臧克家编辑活动具有实践、理性、自觉的对编辑规律探索特点,在上世纪中国文学诗歌媒体界曾出现过“臧克家编辑现象”,这一现象本质上包含一种与编辑规律的吻合。在编辑的编作方式或著作方式中,编辑思维方法与出版物内容形式相关联,反映物质精神世界和文化生产趋于对称性、和谐性的关系。“提高,而不忘记普及”:同毛泽东、陈毅、郭沫若等过从密切,切磋诗艺,不时“索稿”;“工人、解放军诗歌”及“民歌”作品跻身《诗刊》;“团结了老中青三代诗人”;“尽力拉一些名作家的稿子”:编辑《毛泽东诗词鉴赏》,邀约众多名家参与撰文;尊重“作家的创作劳动”:维护作品原貌、风格及作者权益、权利,并为此而呼吁;“自身的责任”“与自然万物合一”和感受“快乐”的编辑观:以欣赏的心境与作者作品进行“沟通”,将能“把眼泪滴在文章上”的好作品推介给读者。研究编辑臧克家,可以从中认识和解读编辑规律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臧克家 编辑 出版 “臧克家编辑现象” 编辑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编辑视角看学术期刊文稿中易忽略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舒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5-160,共6页
在学术论文中,标题、摘要、参考文献与论文主体部分相辅相成,共同展示出学术研究成果的全部内容。相对于主体论证部分,标题、摘要、参考文献部分常因易被忽视,而导致其在写作形式、规范性、准确性等方面出现问题,对论文整体质量造成不... 在学术论文中,标题、摘要、参考文献与论文主体部分相辅相成,共同展示出学术研究成果的全部内容。相对于主体论证部分,标题、摘要、参考文献部分常因易被忽视,而导致其在写作形式、规范性、准确性等方面出现问题,对论文整体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研究者对此应给予充分重视。熟悉并遵循相关国家标准的原则规定,写作中尽可能做到标题准确醒目,摘要精练完整,参考文献科学规范,以提升学术论文的内外在质量,更好地实现其学术传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学术论文 标题 摘要 参考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的法治认同:意义、内容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29
11
作者 李春明 张玉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1-137,共7页
研究公众的法治认同问题,为法治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心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从公众对法治的功能认知的角度,法治认同可分为工具性认同和价值性认同,从公众与法律的关系的角度,可分为义务性守法认同和权利性的用法认同... 研究公众的法治认同问题,为法治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心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从公众对法治的功能认知的角度,法治认同可分为工具性认同和价值性认同,从公众与法律的关系的角度,可分为义务性守法认同和权利性的用法认同,从公众在法治建设中的地位来看,可以分为客体性法治认同和主体性法治认同。当代中国公众法治认同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主体对法的利益维护的感受、对法的价值的体认,以及全面性的法治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认同 工具性 价值性 守法 用法 客体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义务本位行政文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春明 李新 张文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4-141,共8页
当代中国行政文化的发展,应该以行政机关的义务为本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契约理论在行政文化中的合理推演和具体体现;也是公共选择理论的现实启示。在当代中国,行政机关承担的义务包括目的性义务、经济义务、政治义... 当代中国行政文化的发展,应该以行政机关的义务为本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契约理论在行政文化中的合理推演和具体体现;也是公共选择理论的现实启示。在当代中国,行政机关承担的义务包括目的性义务、经济义务、政治义务、文化义务四个方面。义务本位行政文化倡导的价值理念包括: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对效率与公平实行各有侧重的价值选择;在对权力的认知方面,强调尊权与限权的有机统一;在义务履行方式方面,强调他律向自律的自觉靠拢;在处理政府与公民关系方面,强调平等与协作统一的服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本位 行政文化 权利 权力 社会契约论 公共选择 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再论日本书法形成中的中国之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0-136,共7页
日本书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中国法书的传入和影响,可以分为早期和以后的三个时期加以说明。早期始于文字和汉文化的传入。第一期(初期):平安时代到奈良时代(710-1185),在这一时期,日本开始主动、大规模且长期推行吸收大陆文化,即... 日本书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中国法书的传入和影响,可以分为早期和以后的三个时期加以说明。早期始于文字和汉文化的传入。第一期(初期):平安时代到奈良时代(710-1185),在这一时期,日本开始主动、大规模且长期推行吸收大陆文化,即史称为遣唐使的活动。晚唐以后,全面追随和模仿的倾向走弱,受此影响,与“唐样”即中国风格书法继续大行其道的同时,所谓“和样”即日本风格的书法也开始出现、确立,书法的变迁从一个方面展示,日本的民族文化萌出新芽。从载体来看,书法和书法交流仅属于少数社会上层即贵族阶级。第二时期(中期):镰仓时代到江户时代(1185-1868),这一时期,宋代书法向唐朝书体挑战的风潮影响到日本,到江户时代,“唐样”与“和样”终成两分天下的局面。第三时期(后期),明治维新以后(1868-),第三时期为期很短,但是冲击力极大。中国众多书法家的法帖流入日本,不仅使得日本书法界异彩纷呈,也深刻推动了书法理论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书法开始走向一般民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书 日本书法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法修辞美学取向的异同
14
作者 丁秀菊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3-160,共8页
儒法两家的政治主张尽管不同,但在语言运用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似、相同之处。具体地说,在语言表达的社会功用、立言修辞的原则方面,儒法两家的认识大致相同;在立言修辞的标准及内容("质")与形式("文")的关系... 儒法两家的政治主张尽管不同,但在语言运用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似、相同之处。具体地说,在语言表达的社会功用、立言修辞的原则方面,儒法两家的认识大致相同;在立言修辞的标准及内容("质")与形式("文")的关系方面,他们则各有主张。综观之,儒法两家的修辞美学取向是同中有异,异中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法家 立言修辞 题旨情境 文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济南设立中外合资银行的战略分析
15
作者 张爱琴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65,共7页
早在2003年12月济南市就与福州、成都、重庆一起被中国银监会列为对外资银行进一步开放人民币业务的重点城市,但直到2006年12月中国履行对WTO的承诺全面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济南市仍没有一家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落户,这与济南作为... 早在2003年12月济南市就与福州、成都、重庆一起被中国银监会列为对外资银行进一步开放人民币业务的重点城市,但直到2006年12月中国履行对WTO的承诺全面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济南市仍没有一家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落户,这与济南作为山东省省会的历史地位和城市形象很不相称,而抓紧设立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则能给济南市的外资银行引进工作带来实质性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 设立 银行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债权人和债务人关系的错位及其矫正方略
16
作者 张爱琴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91,共6页
近些年来巨额银行不良贷款使我国金融业面临重大风险,产生这种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社会信用缺失,债权人和债务人关系的历史错位,从而导致了恶意逃债的债务人多如过江之鲫。因此,重温中外古代法典对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历史定位,从社会... 近些年来巨额银行不良贷款使我国金融业面临重大风险,产生这种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社会信用缺失,债权人和债务人关系的历史错位,从而导致了恶意逃债的债务人多如过江之鲫。因此,重温中外古代法典对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历史定位,从社会理念上恢复和确认债权人的历史地位,对于我们重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权人 债务人 错位 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书法艺术的认知与发展
17
作者 陈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0-125,共6页
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史是由具有近六千年历史的汉文字承载着的,没有文字就没有历史。从"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继而到"观鸟兽之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去创造"通神明之德"、"... 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史是由具有近六千年历史的汉文字承载着的,没有文字就没有历史。从"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继而到"观鸟兽之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去创造"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楷等,无不以象形来表现物态。在世界上,书法艺术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它对中国的文化有着本源性的影响,同时又对外来文化有着开放性的影响,这也是它千百年来长盛不衰并引起世界性关注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书法 传统文化 认知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主义、现代派与传统绘画的追问与反思
18
作者 陈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46,共3页
现实主义是艺术的表现方法;现代派是传统艺术基础上创新与发展的产物;传统绘画则是现实主义的载体,现代派的母体。它们之间有着统一的内涵———那就是创造艺术,记录历史,服务社会。传统是文化历史的积累。
关键词 现实主义 现代派 传统绘画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岗——新中国文化教育战线上的光辉旗帜
19
作者 苑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共5页
华岗所一贯遵奉和提倡的历史观即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精神核心———无产阶级政党的唯物史观,而不仅仅是一种学术思想。建国初期山东大学文史研究的蓬勃开展,是与当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马克思主... 华岗所一贯遵奉和提倡的历史观即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精神核心———无产阶级政党的唯物史观,而不仅仅是一种学术思想。建国初期山东大学文史研究的蓬勃开展,是与当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传播和新的世界观、科学观的建立以及教学科研的理论需要密不可分的。从新山大创办的第一天起,华岗就把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自然科学研究看作是新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他的办学理念是以社会历史和国家的发展需要为准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岗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 山东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华岗教育思想
20
作者 邵世友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9-23,共5页
华岗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他长期参与具体的教育工作,从教育管理到教学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华岗把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教育基本理论思想、高等教育思想、教... 华岗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他长期参与具体的教育工作,从教育管理到教学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华岗把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教育基本理论思想、高等教育思想、教育社会学思想、美育、德育思想。这些思想是我国教育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仍将对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岗 教育思想 高等教育思想 美育 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