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平衡:陈云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根本点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武安 陈永刚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45,共5页
在综合平衡中发展既是陈云经济思想的根本点,也是陈云全部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根本点。深刻领会陈云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这一重要成果,对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陈云 综合平衡 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先于社会”:认同政治学的政治与社会概念——拉克劳与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剖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付文忠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83,共6页
拉克劳与墨菲认为认同政治学不是研究政治是什么,而是关注政治认同的形成过程与条件,寻找进行颠覆与建构政治空间的新途径。因此,后马克思主义把政治定义为,既是社会构造物的建构,同时也是社会构造物的颠覆。这一定义排斥了政治是社会... 拉克劳与墨菲认为认同政治学不是研究政治是什么,而是关注政治认同的形成过程与条件,寻找进行颠覆与建构政治空间的新途径。因此,后马克思主义把政治定义为,既是社会构造物的建构,同时也是社会构造物的颠覆。这一定义排斥了政治是社会的一个领域的观点,强调政治的建构作用,突出政治的优先性,把政治提升到本体论的地位,政治成为建构社会的主要因素。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特征是"政治去经济化",在人的能动性与社会结构的关系中,突出人的能动性作用,排除了社会客观结构对政治能动性的制约作用,否定了政治活动得以产生的客观性基础,把政治活动看成是不受任何客观条件制约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认同政治学 政治先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马克思主义话语理论的哲学基础剖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付文忠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80,共6页
话语理论隐涵着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后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应该首先把握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理论,话语理论已经成为后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后马克思主义应用后现代主义的方法批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解构马... 话语理论隐涵着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后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应该首先把握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理论,话语理论已经成为后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后马克思主义应用后现代主义的方法批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解构马克思的总体性、普遍性与客观性的理论话语;用话语理论的分析方法取代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分析方法,用话语建构论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根据他们的话语理论,所有的社会实在都是一种话语建构,这表明了社会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特征,强调社会的客观实在性在话语之外毫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话语理论 哲学基础 本质主义 唯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基本问题的当代争论——批判实在论与话语理论的哲学对话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付文忠 《学习论坛》 2011年第10期62-66,共5页
批判实在论强调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区别、客体与关于客体思想的区别,也就是可及性与不可及性的区别。巴斯卡认为,混淆这些区别,就会陷入"认识论谬误"。拉克劳话语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客观世界是一种话语构造,本体论只是一种话语实... 批判实在论强调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区别、客体与关于客体思想的区别,也就是可及性与不可及性的区别。巴斯卡认为,混淆这些区别,就会陷入"认识论谬误"。拉克劳话语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客观世界是一种话语构造,本体论只是一种话语实践,话语之外无本体论,而批判实在论强调实在不依赖于话语而存在是本体论的根本主旨。批判实在论与话语理论围绕着话语与非话语的区别、话语可及性与不可及性的区别等哲学基本问题,展开了面对面的哲学交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批判实在论 话语理论 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批判实在论者对后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的批评
5
作者 付文忠 《学习论坛》 2008年第9期26-30,共5页
拉克劳与墨菲后马克思主义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社会运动标志着认同政治的兴起与马克思阶级政治理论的结束,同时也宣告了一元论政治观的终结。后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社会观不完整性,马克思关于... 拉克劳与墨菲后马克思主义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社会运动标志着认同政治的兴起与马克思阶级政治理论的结束,同时也宣告了一元论政治观的终结。后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社会观不完整性,马克思关于普遍性和客观性的话语是无效的。批判实在论批评了后马克思主义把政治归结为话语联结与身份认同,把社会主义策略归结为意义颠覆的理论立场,批判实在论对话语理论的批评对我们解读后马克思主义具有诸多理论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批判实在论 话语理论 霸权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终结论”的理论回应 被引量:4
6
作者 付文忠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5-100,共6页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只要资本主义存在,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过时。在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仍然是认识与批判资本主义最有力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不会因为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和批判而无效...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只要资本主义存在,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过时。在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仍然是认识与批判资本主义最有力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不会因为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和批判而无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解放叙事并没有失去信誉。正确的选择是,马克思主义面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面对剧烈变化的政治与理论环境,必须进行理论创新,对新变化作出新解释。一方面要考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要考虑文化多样性的后现代走向,由此对经济、文化和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做出新的解释,重新建立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传统和解放叙事的威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终结论 批判传统 解放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政治民主化历史进程中的美国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焦佩 戴轶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8-111,共4页
离开对国际因素的分析就无法真正解读韩国的民主化过程,影响韩国民主化的国际因素中美国因素首当其冲。在美军占领下走上资本主义民主道路的韩国,其民主化直接受到美国对韩政策和东亚政策的影响。冷战期间,美国的民主扩散政策和反共政... 离开对国际因素的分析就无法真正解读韩国的民主化过程,影响韩国民主化的国际因素中美国因素首当其冲。在美军占领下走上资本主义民主道路的韩国,其民主化直接受到美国对韩政策和东亚政策的影响。冷战期间,美国的民主扩散政策和反共政策同时对韩国的民主化产生作用,使韩国民主化在反复中前进。后冷战时期,美国抛弃反共政策,韩国民主化开始有了新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政治民主化 美国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约瑟难题”中的文化进化论视角 被引量:2
8
作者 郝书翠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47,共3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术界关于"李约瑟难题"真伪的争论一直持续并不断延伸。分析这一争论的学理基础,可以发现"李约瑟难题"自身所蕴涵的进化论视角十分突出,争论的基础恰恰在于对于这一视角的不同态度。争论所涉...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术界关于"李约瑟难题"真伪的争论一直持续并不断延伸。分析这一争论的学理基础,可以发现"李约瑟难题"自身所蕴涵的进化论视角十分突出,争论的基础恰恰在于对于这一视角的不同态度。争论所涉及的问题远远超出了科学史的层面,已进入了中西文化比较的层面。而"李约瑟难题"自身的命运也就因此具有了样本意义。在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当下,厘清关于这种争论的文化学理论依据是深入认识这种争论的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难题” 科学的普遍性 文化进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和道德的基础及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文新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65,共6页
价值和道德深深根植于人性的系统存在及其与外界自然、社会和意识环境的复杂的相互作用之中;物性既与价值和德性有深刻区别,又是其基础;界限鲜明的价值与工具存在着复杂的辩证关系;人性化的核心就是确立这样一套价值和道德观念,以维护... 价值和道德深深根植于人性的系统存在及其与外界自然、社会和意识环境的复杂的相互作用之中;物性既与价值和德性有深刻区别,又是其基础;界限鲜明的价值与工具存在着复杂的辩证关系;人性化的核心就是确立这样一套价值和道德观念,以维护和完善人性的整体存在、内部和谐及其与各种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进而促进每个人类个体人格境界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和道德 人性 物性 工具 人格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