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化石能源固碳利用新途径探索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朱维群 王倩 郭宇恒 《中国煤炭》 2021年第2期66-69,共4页
分析了目前我国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技术途径,提出一种化石能源固碳利用的新途径,即将化石能源在利用过程所产生的CO_(2)直接转化为CO_(2)固定量最高的稳定固体产物1,3,5均三嗪三醇(C_(3)H_(3)N_(3)O_(3),简称三嗪醇)。阐明这种固碳新途径... 分析了目前我国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技术途径,提出一种化石能源固碳利用的新途径,即将化石能源在利用过程所产生的CO_(2)直接转化为CO_(2)固定量最高的稳定固体产物1,3,5均三嗪三醇(C_(3)H_(3)N_(3)O_(3),简称三嗪醇)。阐明这种固碳新途径的技术优势,该转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和剩余氢可作为清洁能源利用,从而实现化石能源能量和元素成分的同时高效利用。认为该技术路线不仅减排了二氧化碳,还可提高化石能源总的利用效率,可以成为实现我国碳中和新目标经济可行的技术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CO_(2)固定利用 三嗪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硼氧化铝基陶瓷连续纤维的制备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梁可可 贾玉娜 +2 位作者 陈代荣 曹旭 焦秀玲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43,共5页
针对我国对氧化铝基陶瓷连续纤维的研制需求,通过溶胶-凝胶法结合干法纺丝制备了含硼氧化铝基陶瓷连续纤维,主要研究了纺丝助剂含量对溶胶可纺性的影响以及纤维陶瓷化过程中物相及微观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当纺丝助剂PVA含量为1.5%... 针对我国对氧化铝基陶瓷连续纤维的研制需求,通过溶胶-凝胶法结合干法纺丝制备了含硼氧化铝基陶瓷连续纤维,主要研究了纺丝助剂含量对溶胶可纺性的影响以及纤维陶瓷化过程中物相及微观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当纺丝助剂PVA含量为1.5%时,通过干法纺丝得到的含硼氧化铝基凝胶连续纤维可达1.8 km,将凝胶纤维进行陶瓷化后形成的陶瓷连续纤维直径均匀,为12~14μm,经1 000℃烧结后纤维主晶相为γ-Al2O3,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和模量分别可达2.0 GPa和149 GPa,在1 100℃煅烧1 h后纤维强度保留率可达93%,在航空航天及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基陶瓷连续纤维 溶胶凝胶法 干法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酸盐参与的自组装及微纳米材料制备 被引量:5
3
作者 焦建梅 徐桂英 辛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84-696,共13页
胆酸盐类物质可看作是一类阴离子型甾族生物表面活性剂,鉴于其特殊的两亲性骨架结构、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环境友好性,其在溶液中能够参与超分子自组装形成有序聚集结构,且可以作为模板在微纳材料制备领域有着重... 胆酸盐类物质可看作是一类阴离子型甾族生物表面活性剂,鉴于其特殊的两亲性骨架结构、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环境友好性,其在溶液中能够参与超分子自组装形成有序聚集结构,且可以作为模板在微纳材料制备领域有着重要应用。本文结合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综述了近期国内外相关研究,详细介绍了生物小分子氨基酸对胆酸盐聚集行为的影响、胆酸盐参与形成的超分子凝胶及胆酸盐参与构筑的微纳米材料制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对胆酸盐参与的自组装及微纳米材料制备领域的研究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应用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酸盐 自组装 聚集行为 凝胶 微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面调控和新型二氧化钛纳米结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姚霞喜 王文寿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60-867,共8页
太阳能光催化技术在缓解环境污染压力和能源危机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纳米结构TiO_2以其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光催化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近期研究表明,锐钛矿TiO_2不同晶面能够有效地促进光激发载流子的空间分离转... 太阳能光催化技术在缓解环境污染压力和能源危机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纳米结构TiO_2以其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光催化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近期研究表明,锐钛矿TiO_2不同晶面能够有效地促进光激发载流子的空间分离转移。锐钛矿TiO_2中光激发产生的电子倾向于迁移至(101)表面,而空穴则移动至(001)表面,从而通过晶面调控即可实现光生载流子的定向转移。另外,锐钛矿TiO_2介晶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纳米材料,其高的结晶性和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光催化反应的进行,多级TiO_2纳米结构和具有特殊活性的TiO_2也是目前研究的一个趋势-综述了几种高能量晶面暴露锐钛矿TiO_2纳米晶、锐钛矿TiO_2介晶以及多级复杂纳米结构TiO_2的合成,分析了光催化剂结构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重点探讨了晶面调控TiO_2光催化的机理,总结了新兴发展的光还原活性TiO_2的合成及其在可逆光致变色体系和光打印可擦写纸张领域的新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晶面调控 纳米结构 光催化 光还原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烧结方式对高铁制动用铜基摩擦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王志 岳廷谱 +2 位作者 宫成龙 周圣辉 张光磊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第14期175-177,共3页
本文采用三相直流热压烧结(指定为1#)和钟罩炉热压烧结(指定为2#)两种烧结方式制备了高速列车制动用铜基摩擦材料,采用MM3000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摩擦磨损实验,对其摩擦磨损性能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样品具有更优的综合性能:较... 本文采用三相直流热压烧结(指定为1#)和钟罩炉热压烧结(指定为2#)两种烧结方式制备了高速列车制动用铜基摩擦材料,采用MM3000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摩擦磨损实验,对其摩擦磨损性能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样品具有更优的综合性能:较高的致密度(89.7%)、硬度(24.5HB)和剪切强度(17.9MPa),较高的摩擦系数和较低的体积磨损率(0.29cm^(3)·MJ^(-1))。2#样品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粘着磨损剥层磨损,1#样品的磨损机理主要为剥层磨损。1#样品虽然具有较低的综合性能,但仍能满足动车组刹车片暂行技术条件(TJ/CL307-2019)对动车组刹车片力学性能和摩擦摩擦性能的要求。另外,采用三相直流热压烧结可明显提高铜基摩擦材料的制备速度,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率和节约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方式 高铁制动 铜基摩擦材料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包水型乳状液高温稳定性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刚 姜超 +3 位作者 李超 刘雪婧 杜娜 侯万国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4-411,共8页
研究了2种乳化剂RHJ-Ⅰ和RHJ-Ⅱ的油/水界面活性及温度的影响。以国产合成油为基础油,25%CaCl_(2)水溶液为水相,并添加Ca(OH)_(2)制备了油包水(W/O)型乳状液,考察了体系组成、老化处理温度和静置温度等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稳定机理... 研究了2种乳化剂RHJ-Ⅰ和RHJ-Ⅱ的油/水界面活性及温度的影响。以国产合成油为基础油,25%CaCl_(2)水溶液为水相,并添加Ca(OH)_(2)制备了油包水(W/O)型乳状液,考察了体系组成、老化处理温度和静置温度等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稳定机理。结果表明,所研究的乳化剂可显著降低合成油/水界面张力,在油/水界面形成黏弹性界面膜。所制备的W/O型乳状液具良好的分散稳定性,RHJ-Ⅰ和RHJ-Ⅱ复配具协同增稳效应。乳状液经高温(180和232℃)老化处理后,其稳定性明显增强,缘于乳化剂与Ca(OH)_(2)作用形成“有机Ca(OH)_(2)”,从而增强乳状液的高温稳定性。水/油比在1∶9~5∶5范围内增大,稳定性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 油基钻井液 高温稳定性 乳化剂 合成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氧化石墨烯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沙沙 张恒 +2 位作者 王华 苑世领 侯士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71,共9页
通过硅烷化反应在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表面嫁接螯合官能团N-(三甲氧基硅丙烷)乙二胺三酸(EDTA-Si),得到改性氧化石墨烯(GO-EDTA),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Pb^(2+)在GO-EDTA表面的动态吸附分布、构象及动力学性质... 通过硅烷化反应在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表面嫁接螯合官能团N-(三甲氧基硅丙烷)乙二胺三酸(EDTA-Si),得到改性氧化石墨烯(GO-EDTA),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Pb^(2+)在GO-EDTA表面的动态吸附分布、构象及动力学性质,比较了Pb^(2+)和单价Na^+离子在氧化石墨烯上的吸附行为,模拟了GO-EDTA与Ca^(2+)相互作用,与Pb^(2+)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表明,Pb^(2+)和Na^+的吸附位点是GO-EDTA体系中的羧基,而非氧化石墨烯表面的羟基;Pb^(2+)和Na^+与羧基的吸附构象不同,前者吸附构象以摩尔比2∶1为主,即两个羧基对一个Pb^(2+)离子,而后者更多倾向于摩尔比1∶1的吸附模式,即一个羧基对一个Na^+离子;Pb^(2+)离子相对于Ca^(2+)和Na^+离子,形成的COO--Pb^(2+)离子对构象越过的能垒最低,但是破坏该离子对构象时能垒较高,表明Pb^(2+)离子在氧化石墨烯膜上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重金属 吸附性能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SiO_(2)-B_(2)O_(3)连续纤维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贾玉娜 梁可可 +4 位作者 焦秀玲 陈代荣 张剑 吕毅 赵英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4025-14029,共5页
本实验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干法纺丝制备了氧化铝基凝胶连续纤维,煅烧后得到含12.92%B_(2)O_(3)、24.56%SiO_(2)和62.50%(均为质量分数)Al_(2)O_(3)的氧化铝基陶瓷连续纤维。通过TG-DSC、SEM、TEM、XRD和强度拉伸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前... 本实验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干法纺丝制备了氧化铝基凝胶连续纤维,煅烧后得到含12.92%B_(2)O_(3)、24.56%SiO_(2)和62.50%(均为质量分数)Al_(2)O_(3)的氧化铝基陶瓷连续纤维。通过TG-DSC、SEM、TEM、XRD和强度拉伸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前驱体溶胶的微观结构、纤维晶相组成以及纤维表面和内部结构。结果表明,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前驱体溶胶可纺性优良,性质稳定。采用干法纺丝得到的氧化铝基凝胶连续纤维长度可达上千米,将凝胶纤维进行陶瓷化后形成的含硼氧化铝基陶瓷连续纤维直径均匀,为14~15μm,经1000℃煅烧后纤维主晶相为莫来石相,拉伸强度最高可达1.35 GPa。本实验所制备的氧化铝基陶瓷连续纤维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在热防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基连续纤维 氧化硼 溶胶-凝胶法 干法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深海中温菌胞外多糖水溶液的流动行为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海平 刘升波 侯万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25-1030,共6页
研究了一种深海中温菌Wangia profunda(SM-A87)胞外多糖(EPS)稀溶液在德国Haake RS75流变仪Z41 DIN同轴圆筒转子系统中的剪切流动行为,考察了溶液浓度、温度、pH值及NaCl浓度对雷诺数(Re)和临界雷诺数(Rec)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浓... 研究了一种深海中温菌Wangia profunda(SM-A87)胞外多糖(EPS)稀溶液在德国Haake RS75流变仪Z41 DIN同轴圆筒转子系统中的剪切流动行为,考察了溶液浓度、温度、pH值及NaCl浓度对雷诺数(Re)和临界雷诺数(Rec)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Re逐渐减小而Rec逐渐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和NaCl浓度的增大,Re逐渐增高而Rec逐渐降低;在pH=3~12内随着pH值的增加,Re和Rec开始基本保持不变,当pH>7后Re逐渐增加而Rec逐渐降低.Rec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like方程,与体系黏度间存在幂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诺数 SM-A87胞外多糖 流变学 层流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酮肟型耐低温室温硫化硅橡胶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玉萍 李磊 +2 位作者 贾明岳 韩佳佳 刘少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7-140,共4页
采用阴离子开环聚合反应合成了α,ω-二羟基聚甲基乙基硅氧烷(PMES),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对PMES进行了结构表征。以PMES为基胶,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MOS)为交联剂制备了耐低温脱酮肟型室温硫化硅橡胶(RTV-MESR)。采用交联密度... 采用阴离子开环聚合反应合成了α,ω-二羟基聚甲基乙基硅氧烷(PMES),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对PMES进行了结构表征。以PMES为基胶,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MOS)为交联剂制备了耐低温脱酮肟型室温硫化硅橡胶(RTV-MESR)。采用交联密度、力学性能、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动态力学分析和低温脆性测试对RTV-MESR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当添加20phr白炭黑,6phr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MOS)时,MESR的力学性能最佳,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撕裂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77 MPa,249%,9.58kN/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表明MESR为非结晶型硅橡胶,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130℃左右,并且随着MOS用量的增加,MESR的Tg略有上升;动态力学分析和低温脆性的测试表明,RTV-MESR具有优异的耐低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 ω-二羟基聚甲基乙基硅氧烷 脱酮肟型室温硫化硅橡胶 耐低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偏磷酸钠交联黄原胶的制备及其溶液流变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茹 李海平 侯万国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61-1069,共9页
以三偏磷酸钠(STMP)为交联剂,合成了水溶性低交联度黄原胶(XG),依据其溶液粘度优化出了最佳合成条件;考察了电解质质量分数、p H值及温度对STMP交联黄原胶(简记为SP-c-XG)溶液流变性的影响,并与XG溶液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所... 以三偏磷酸钠(STMP)为交联剂,合成了水溶性低交联度黄原胶(XG),依据其溶液粘度优化出了最佳合成条件;考察了电解质质量分数、p H值及温度对STMP交联黄原胶(简记为SP-c-XG)溶液流变性的影响,并与XG溶液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电解质(Na Cl和Ca Cl2)质量分数(0~5.0%)、p H值(2~11)和温度(20~70℃)范围内,SP-c-XG和XG溶液的流变曲线均为假塑型,符合Herschel-Bulkley模型;其屈服值、表观粘度和动力学模量随电解质质量分数增大均先下降后上升,而随p H值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随温度升高而降低。SP-c-XG和XG溶液具有相似的流变性,但与XG溶液相比,SP-c-XG溶液具有更高的屈服值和表观粘度,特别是具有更强的弹性和耐温性,在油田强化采油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胶 三偏磷酸钠 交联 流变性 抗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Al-Ti层状双氢氧化物的零电荷点和界面酸-碱反应平衡常数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震 杜娜 +2 位作者 李海平 宋淑娥 侯万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4-103,共10页
采用共沉淀法,固定Mg^(2+)/(Al^(3+)+Ti^(4+))摩尔比为3.00,改变Ti^(4+)(/Al^(3+)+Ti^(4+))摩尔比(R_(Ti),0~0.40),合成了5个Mg-Al-Ti-CO_(3)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样品,并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势滴定、盐滴定和电势质量滴定法,测定了其结... 采用共沉淀法,固定Mg^(2+)/(Al^(3+)+Ti^(4+))摩尔比为3.00,改变Ti^(4+)(/Al^(3+)+Ti^(4+))摩尔比(R_(Ti),0~0.40),合成了5个Mg-Al-Ti-CO_(3)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样品,并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势滴定、盐滴定和电势质量滴定法,测定了其结构电荷密度(σ_(st))、零净电荷点(pH_(PZNC))和零净质子电荷点(pH_(PZNPC))等,并基于普适1-pK和2-pK模型得出其表面羟基酸碱反应特征平衡常数(pK,pK^(int)_(a1)和pK^(int)_(a2)),考察了R_(Ti)对LDHs晶体结构和界面电化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RTi增大,晶胞常数和层间距均增大,可归因于Ti^(4+)离子间强静电排斥作用.pH_(PZNC)和pH^(PZNPC)以及pK,pK^(int)_(a1)和pK^(int)_(a2)均随RTi的增大而有增大的趋势,表明表面羟基去质子化趋势降低.各LDHs样品的pH_(PZNPC)值低于其pH_(PZNC)值,且随电解质(NaNO_(3))浓度的增大而升高,可归因于结构正电荷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氢氧化物 零电荷点 界面酸碱反应 界面荷电模型 酸碱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脱除油泥砂中的原油 被引量:1
13
作者 闫栋栋 杜娜 侯万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77-1781,共5页
以煤油为油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主表面活性剂,正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通过改变NaCl浓度分别制备出上相、中相和下相3种类型的微乳液,研究了其对油泥砂中原油的脱除效率,考察了微乳液类型、油泥砂处理量、时间和温度等的影响.结... 以煤油为油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主表面活性剂,正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通过改变NaCl浓度分别制备出上相、中相和下相3种类型的微乳液,研究了其对油泥砂中原油的脱除效率,考察了微乳液类型、油泥砂处理量、时间和温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相在下相微乳液中的脱油效率最高,在中相中次之,在上相中最低,且油相脱油率与油泥砂处理量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所考察的时间(10~60 min)和温度(20~70℃)范围内,脱油效率变化幅度不显著,表明该体系可对油泥砂进行常温快速脱油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油泥砂 原油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解聚丙烯酰胺/胞外多糖复合体系的流变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玉芹 钱钦 +4 位作者 李海平 陈雷 郭宏伟 辛爱渊 侯万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9-136,共8页
为探究聚合物驱油体系中柔性、刚性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详细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柔性分子)和深海中温菌Wangia profunda SM-A87分泌的阴离子胞外多糖(EPS,刚性分子)复合体系的流变性。研究结果表明,HPAM和EPS在亚浓溶液区的... 为探究聚合物驱油体系中柔性、刚性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详细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柔性分子)和深海中温菌Wangia profunda SM-A87分泌的阴离子胞外多糖(EPS,刚性分子)复合体系的流变性。研究结果表明,HPAM和EPS在亚浓溶液区的氢键复合具有降黏效应,这在氢键复合物体系中鲜见报道。随溶液中电解质浓度和剪切速率增加,HPAM和EPS的复配降黏效应可转变为复配增黏效应。当溶液pH<5或>11时,HPAM和EPS也可复配增黏。HPAM和EPS的复配增黏或降黏取决于复合溶液中的分子构型,而分子构型受溶液pH、电解质浓度和剪切速率的影响。与HPAM体系相比,HPAM/EPS复合体系具有更强的抗盐性,表明其在三次采油领域具应用潜力。本文可为柔性/刚性阴离子高分子复合体系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黏度 聚丙烯酰胺 相互作用 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树枝状嵌段共聚物用于蛋白质药物的递送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渊博 王旭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3-281,共9页
线性-树枝状嵌段共聚物(telodendrimer)是由线性高分子与树枝状嵌段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一类特殊拓扑结构的共聚物。这类共聚物具有高度可调的化学组成及结构,其可根据需求设计成为与蛋白质药物具有多重杂化超分子相互作用力的大分子,... 线性-树枝状嵌段共聚物(telodendrimer)是由线性高分子与树枝状嵌段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一类特殊拓扑结构的共聚物。这类共聚物具有高度可调的化学组成及结构,其可根据需求设计成为与蛋白质药物具有多重杂化超分子相互作用力的大分子,以用于蛋白质药物的稳定封装及靶向输送。线性-树枝状嵌段共聚物作为一种理想的蛋白质药物载体,可实现以下4个方面的功能:(1)其可有效封装蛋白质分子从而形成尺寸在30 nm以下的纳米粒子,并通过被动靶向作用将蛋白质运送至肿瘤部位。(2)其可与类脂质(lipidoid)形成复合纳米粒子用于截短型白喉毒素(DT390)的细胞内传递及原位脑瘤的有效治疗。(3)其可结合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从而根据蛋白质药物的结构进行聚合物纳米载体的定制化设计,并应用于胰岛素的递送进而实现对血糖值的有效控制。(4)其可作为可移除型保护层与阳离子聚合物复合,在有效进行蛋白质胞内传递的同时降低阳离子聚合物引起的细胞毒性、溶血性及非特异性吸附或聚集。总结了基于线性-树枝状嵌段共聚物的蛋白质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对疾病的治疗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树枝状嵌段共聚物 纳米粒子 蛋白质封装 靶向递送 胞内传递 疾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短链醇二元溶液的表面吸附
16
作者 于先超 亓文帅 +1 位作者 邓全花 侯万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2-90,共9页
基于表面聚集吸附(SAA)模型和Gibbs吸附微分方程,建立了二元液体混合物Gibbs表面过剩(Γ_(2))和吸附层厚度(τ)代数方程,可在全浓度范围内预测Γ_(2)和τ随体相组成(如组分2的摩尔分数x_(2,b))的变化.采用所建立的模型,研究了水(组分1)... 基于表面聚集吸附(SAA)模型和Gibbs吸附微分方程,建立了二元液体混合物Gibbs表面过剩(Γ_(2))和吸附层厚度(τ)代数方程,可在全浓度范围内预测Γ_(2)和τ随体相组成(如组分2的摩尔分数x_(2,b))的变化.采用所建立的模型,研究了水(组分1)-短链醇(组分2)二元溶液的表面吸附行为,其在水表面的吸附趋势按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丙醇和叔丁醇的顺序依次增强,与其疏水性增强趋势一致,且其Γ_(2)和τ在低x_(2,b)区均依次增大,而在高x_(2,b)区均依次减小,是短链醇间吸附趋势和分子尺寸的差异所致.对于给定的短链醇体系,随着x_(2,b)的增大,Γ_(2)先急剧增大然后降低,呈现一个最大值,而其τ持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混合物 表面吸附 表面聚集 吸附层厚度 热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