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作为过程之东亚儒学的诠释学建构 |
杨东东
傅永军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
2
|
海德格尔论同一性问题——以《同一律》为中心 |
陈治国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
3
|
“拯救现象法”:康德先验哲学实践活动的另一种方法论因素 |
孙亚杰
陈治国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
4
|
重思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友爱” |
陈治国
赵以云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
5
|
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 |
黄启祥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7
|
|
|
6
|
论胡适的“无后主义”及其困难 |
黄启祥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
7
|
论康德对“出自人类之爱而说谎的权利”的批评 |
黄启祥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
8
|
作为政治秩序原理的正义与仁义:亚里士多德与孟子之间的一种互诠 |
陈治国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