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文化遗产的区隔与保护:以福建土楼的民族志调查为例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舒萍
孙晟
-
机构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人类学系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现代服务管理学院
-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3-119,132,共8页
-
基金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城郊‘旅游+养老’产业发展模式研究”(17CLYJ09)
2019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地理标志农产品内在价值转化问题与对策研究”(2019RKB01238)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福建土楼,是用泥土夯筑的木料结构楼屋,素有"东方古城堡"之称。从建筑学上来讲,土楼是用泥土夯筑的木料结构楼屋,只有形状、楼层等物理结构的不同。从遗产认定的角度来看,被政府申报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之内的46座土楼代表的是少数的世遗保护对象,世遗名录之外的土楼则是属于多数的、未被纳入保护范围的普通民居。文章以福建东南的一个内陆村庄为个案,通过对世遗名录之外的土楼及其居民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地居民受到世遗带来的影响,不仅积极靠近世遗话语,而且重新树立了一套更有实用主义倾向的认知和实践。在文化遗产体系下,虽然只有部分土楼被标准化成为典型,但实际上,无论是否被纳入遗产名录,土楼的建筑特色及其居民的日常生活都构成土楼文化的一部分,属于同一文化类型的非世遗土楼的继承者和使用者应当也被视为土楼文化的主体,需要将世遗名录内外的土楼视为一个文化整体进行保护。
-
关键词
文化遗产主体
福建土楼
标准化
地方性资源
文化保护区
-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