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五十年来墨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骏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42,共8页
1 949年以后的学术界前所未有地同社会现实政治生活发生了相当紧密的联系。就墨学研究而言 ,正是由于这一点 ,造成了五十年来这一领域的明显不同的两个阶段的发展变化。总的来说 ,前一阶段 (1 949年至 1 976年 )可称为相对沉寂期 ,主要...
1 949年以后的学术界前所未有地同社会现实政治生活发生了相当紧密的联系。就墨学研究而言 ,正是由于这一点 ,造成了五十年来这一领域的明显不同的两个阶段的发展变化。总的来说 ,前一阶段 (1 949年至 1 976年 )可称为相对沉寂期 ,主要表现为墨学研究在学术观念、方法 ,直至研究对象方面由多样化向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一统化、由相对独立的学术研究向成为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一域方向的变化 ;而后一阶段 (1 977年迄今 )可称为全面爆发和深入开拓期 ,其情形则正好相反 ,由唯物史观的一统天下 ,变成为种种观念、方法的异彩纷呈 ,研究对象日益广泛 ,研究工作日益深入 ,而且墨学研究亦一步步褪去其政治色彩 ,复归其较为单纯的学术面目。而这种看似相反的两个发展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学
唯物史观
多元化
墨学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六朝时期的礼学研究及其历史意义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晓东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86-89,共4页
六朝时期对先秦礼仪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造,成功地将更新了的礼仪制度变成了礼教观念的适宜载体,因此保证了和教观念的延续性和超越性,从而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结构模式和文化观念模式,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意义,与周代制礼是同等重要的。
关键词
六朝时期
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文献学的现状及历史文献学的定位
被引量:
30
3
作者
冯浩菲
《学术界》
2000年第4期115-122,共8页
文章认为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文献学发展较快 ,盛况空前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影响了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改变这种状况的当务之急是做好文献学的分级分类和定位工作。由于文献学是一门具有边缘性、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 ,...
文章认为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文献学发展较快 ,盛况空前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影响了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改变这种状况的当务之急是做好文献学的分级分类和定位工作。由于文献学是一门具有边缘性、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 ,主张把文献学既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类 ,又作为一级学科对待。下属中国古典文献学和现代文献学两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又包括若干个三级学科。文章指出 ,由于文献学的交叉性特征 ,在根据文献学上所规定的研究范围、方法、理论等分别研究各门学科的文献时 ,就出现了专科文献学。历史文献学曾经代表整个中国传统文献学。随着专科文献学著作的不断出现 ,历史文献学的专科文献学性质和地位逐渐形成定局。代表整个中国传统文献学的任务已由中国古典文献学接替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学
分级分类
学科建设
古典文献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盐铁论》成书时间考
被引量:
17
4
作者
黑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6-39,共4页
《盐铁论》是西汉时期汝南桓宽依据盐铁会议纪录编撰而成的一部政论文集。关于此书写成的具体时间 ,史无明载 ,后人亦无明确意见。今以《盐铁论》与《史记》内文有相似之处为线索 ,分析考辨出《盐铁论》是在盐铁会议后 2
关键词
《盐铁论》
成书时间
桓宽
西汉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夷文化的历史沿革
被引量:
7
5
作者
任重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7-71,共5页
东夷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发祥于山东半岛,与当时的中原华夏族、南方苗蛮族鼎足而立。东夷族曾创造出灿烂的史前文化,后来在夏、商王朝的镇压下人口锐减、文化退步。西周初期东夷文化并入了齐文化而再度辉煌。齐文化作为我...
东夷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发祥于山东半岛,与当时的中原华夏族、南方苗蛮族鼎足而立。东夷族曾创造出灿烂的史前文化,后来在夏、商王朝的镇压下人口锐减、文化退步。西周初期东夷文化并入了齐文化而再度辉煌。齐文化作为我国先秦文化的主流又引领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整体进步。本文即探讨东夷文化的历史沿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夷族
龙山文化
齐太公
管仲
稷下学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礼记·乐记》作于公孙尼之说辨误
被引量:
6
6
作者
刘心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6-79,共4页
《礼记·乐记》是一份集中体现先秦儒家音乐思想与礼教思想的重要文献。过去,人们一直以为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本文通过分析考证,以可靠的文献资料为依据,否定了这种错误的观点。澄清《乐记》的作者问题,对于我们...
《礼记·乐记》是一份集中体现先秦儒家音乐思想与礼教思想的重要文献。过去,人们一直以为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本文通过分析考证,以可靠的文献资料为依据,否定了这种错误的观点。澄清《乐记》的作者问题,对于我们准确理解《乐记》以至整部《礼记》的编纂性质,从而正确而有效地发挥其文献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乐记》
作者
公孙尼
辨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鬼谷子》哲学与《老子》哲学
被引量:
6
7
作者
郑杰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1-96,共6页
《鬼谷子》把《老子》的“阴阳化生”学说运用到社会科学领域,主张依此来分析社会事件的阴阳属性和变化发展,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促使社会事件阴阳转化;又把《老子》的“弱用之道”发展为游说、操纵君主决策的种种权术,主张在社会事...
《鬼谷子》把《老子》的“阴阳化生”学说运用到社会科学领域,主张依此来分析社会事件的阴阳属性和变化发展,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促使社会事件阴阳转化;又把《老子》的“弱用之道”发展为游说、操纵君主决策的种种权术,主张在社会事件阴阳变化的“几微之动”中用这些权术使其朝着有利于己的方面发展;从而成为纵横捭阖斗争的哲学指导,并为后人提供了一种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谷子
老子
哲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皇甫谧卒年新考
被引量:
4
8
作者
徐传武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80-83,共4页
皇甫谧卒年新考徐传武《晋书·皇甫谧传》:“(谧)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卒,时年六十八。”关于这个记载,各种版本的《晋书》(房玄龄等撰本)未见有异文,散佚的各种旧《晋书》辑本(如臧荣绪本、王隐本、虞预本、朱凤本、...
皇甫谧卒年新考徐传武《晋书·皇甫谧传》:“(谧)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卒,时年六十八。”关于这个记载,各种版本的《晋书》(房玄龄等撰本)未见有异文,散佚的各种旧《晋书》辑本(如臧荣绪本、王隐本、虞预本、朱凤本、谢灵运本、萧子云本、萧子显本、沈约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甫谧
卒年
考证
《晋书》
"元康三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士”之自觉到“人”之觉醒
被引量:
2
9
作者
张骏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66,共8页
在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 ,士自先秦诞生之日起 ,就有了一种精神上、思想上乃至行为上的自觉与成熟 ,这导致了这一群人对世俗生活及个人情性的不甚关注 ,甚至是忽视。而至先秦末 ,随着君权政治的日益加强 ,士之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复苏 ,开始...
在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 ,士自先秦诞生之日起 ,就有了一种精神上、思想上乃至行为上的自觉与成熟 ,这导致了这一群人对世俗生活及个人情性的不甚关注 ,甚至是忽视。而至先秦末 ,随着君权政治的日益加强 ,士之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复苏 ,开始把向来朝外 (社会 )的目光向内 (个人 )转 ,由此到汉代 ,特别是汉末发生了士阶层“人的觉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
自觉
人
道统
中国
古代
士人阶层
自我意识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学振荡式发展的原因及启示
被引量:
1
10
作者
郑杰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8-102,共5页
我国古代的经学,由西汉今文经学到东汉古文经学,到魏晋“王学”,到南北朝隋唐疏注之学,到宋明义理之学,到乾嘉考据之学,经过了四次振荡式发展。造成经学振荡式发展的原因,主要有社会文化需求的阶段性变化、实现儒学社会价值与追...
我国古代的经学,由西汉今文经学到东汉古文经学,到魏晋“王学”,到南北朝隋唐疏注之学,到宋明义理之学,到乾嘉考据之学,经过了四次振荡式发展。造成经学振荡式发展的原因,主要有社会文化需求的阶段性变化、实现儒学社会价值与追求儒经学术品位的矛盾,以及经典文本特点(主要是文词的多义性和句义的可扩展性)这三点。经学振荡式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国学研究,必须贴近现实,面向社会,为大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振荡式发展
原因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书篇题增字及学者称引失误
11
作者
冯浩菲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37,共4页
关键词
《淮南子》
训诂体式
《孟子正义》
《孟子》
“解”
高诱注
梁惠王
《逸周书》
《原道》
《读书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学与汉代的丧葬、祭祀活动及复仇之风
被引量:
3
12
作者
张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0-67,共8页
两汉之时 ,民间习俗深受儒家经学的影响。这也表现在丧葬、祭祀活动和复仇风气方面。当时民间流行的丧葬仪式和随葬器物 ,人们推出的厚葬或薄葬主张等 ,大都以经学理论为依据。而盛行一时的复仇之风 ,更是人们贯彻儒家经义的直接体现。...
两汉之时 ,民间习俗深受儒家经学的影响。这也表现在丧葬、祭祀活动和复仇风气方面。当时民间流行的丧葬仪式和随葬器物 ,人们推出的厚葬或薄葬主张等 ,大都以经学理论为依据。而盛行一时的复仇之风 ,更是人们贯彻儒家经义的直接体现。当然 ,较之早期儒家经典的记载和规定 ,汉代的一些习俗也发生了某种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经学
丧葬
祭祀
血亲复亿
民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初易学的发展
被引量:
2
13
作者
张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8-75,共8页
西汉初年,大批士人致力于《周易》的研究,陆贾、贾谊和韩婴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的天地人一体观、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整体思维方式、阴阳变化的辩证思想等,都是对《易传》的直接继承。他们以《周易》为资鉴,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深...
西汉初年,大批士人致力于《周易》的研究,陆贾、贾谊和韩婴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的天地人一体观、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整体思维方式、阴阳变化的辩证思想等,都是对《易传》的直接继承。他们以《周易》为资鉴,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流露出深广的忧患意识。他们发挥革故鼎新思想,力主改革社会政治制度,同时借助天尊地卑、乾坤定位之说,要求从根本上维护封建宗法统治。陆、贾、韩的易学理论和实践,为后来易学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宽广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汉初
陆贾
贾谊
韩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人"缘何指须眉
14
作者
杨秀英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8-128,共1页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玉人"通常是女性美的代称.从<诗经·国风>"有女如玉"及唐代<莺莺传>"月移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到<聊斋志异>中的"玉人",都是温婉可人的女性形象.而魏...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玉人"通常是女性美的代称.从<诗经·国风>"有女如玉"及唐代<莺莺传>"月移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到<聊斋志异>中的"玉人",都是温婉可人的女性形象.而魏晋直到南朝时期,史书中记载的美男子也多是"玉人"形象.<晋书·卫?d传>说卫?d"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南史·谢晦传>言"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墨.……时谢琨风华为江左第一,尝与晦俱在武帝前,帝目之日:‘一时顿有两玉人耳'";反映当时名士生活的<世说新语>一书,也不乏此类记载.为何"玉人"一度又指须眉男子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国风》
中国古典文学
《聊斋志异》
南朝时期
《莺莺传》
女性美
魏晋
史书
代称
唐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邵晋涵与《南江札记》
被引量:
1
15
作者
张涛
《浙江学刊》
CSSCI
1995年第3期114-114,共1页
邵晋涵与《南江札记》张涛《南江札记》四卷,清邵晋涵撰。邵晋涵(1743-1796年),字与桐,又字二云,浙江余姚人,清代著名学者。因《尚书·禹贡》三江中的南江从余姚入海,故自号南江。邵氏自幼博闻强记,于学无所不窥...
邵晋涵与《南江札记》张涛《南江札记》四卷,清邵晋涵撰。邵晋涵(1743-1796年),字与桐,又字二云,浙江余姚人,清代著名学者。因《尚书·禹贡》三江中的南江从余姚入海,故自号南江。邵氏自幼博闻强记,于学无所不窥。乾隆三十年(1765年)乡试中式,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晋涵
札记
南江
《四库全书总目》
《左传》
《三礼》
五代史
《尚书·禹贡》
古籍研究
《册府元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代黄老之学到老庄之学的演变
16
作者
刘晓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1-25,共5页
本文探索了西汉初年崇尚黄老之学的社会原因以及其“因循”与“无为”的具体内容,指出将黄老之学作为政治观念转移到老庄之学作为人生观念的变化过程,强调了东汉时期“独行”与“逸民”的风气对魏晋崇尚老庄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
黄老
老庄
汉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学与西汉王朝的民族政策
被引量:
1
17
作者
张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6-41,共6页
经学产生于春秋末年孔子删定六经,从事私人讲学,创立儒家学派之时,最初只是一门学术。汉兴以后,经学的影响逐步扩大,至汉武帝时便与政治产生了密切关系,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意识,成为最高统治集团制定政策、治理国家的理论依据...
经学产生于春秋末年孔子删定六经,从事私人讲学,创立儒家学派之时,最初只是一门学术。汉兴以后,经学的影响逐步扩大,至汉武帝时便与政治产生了密切关系,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意识,成为最高统治集团制定政策、治理国家的理论依据。西汉王朝(包括新莽时期)各种民族政策的出台,也和经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新莽时期
统治集团
经学
汉武帝
春秋
民族政策
出台
扩大
国家
全文增补中
题名
五十年来墨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骏翚
机构
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42,共8页
文摘
1 949年以后的学术界前所未有地同社会现实政治生活发生了相当紧密的联系。就墨学研究而言 ,正是由于这一点 ,造成了五十年来这一领域的明显不同的两个阶段的发展变化。总的来说 ,前一阶段 (1 949年至 1 976年 )可称为相对沉寂期 ,主要表现为墨学研究在学术观念、方法 ,直至研究对象方面由多样化向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一统化、由相对独立的学术研究向成为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一域方向的变化 ;而后一阶段 (1 977年迄今 )可称为全面爆发和深入开拓期 ,其情形则正好相反 ,由唯物史观的一统天下 ,变成为种种观念、方法的异彩纷呈 ,研究对象日益广泛 ,研究工作日益深入 ,而且墨学研究亦一步步褪去其政治色彩 ,复归其较为单纯的学术面目。而这种看似相反的两个发展阶段 。
关键词
墨学
唯物史观
多元化
墨学学
Keywords
Mohism
historical materialism
variety
Mohist study
分类号
B22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六朝时期的礼学研究及其历史意义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晓东
机构
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86-89,共4页
文摘
六朝时期对先秦礼仪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造,成功地将更新了的礼仪制度变成了礼教观念的适宜载体,因此保证了和教观念的延续性和超越性,从而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结构模式和文化观念模式,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意义,与周代制礼是同等重要的。
关键词
六朝时期
礼
分类号
K23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文献学的现状及历史文献学的定位
被引量:
30
3
作者
冯浩菲
机构
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处
《学术界》
2000年第4期115-122,共8页
文摘
文章认为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文献学发展较快 ,盛况空前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影响了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改变这种状况的当务之急是做好文献学的分级分类和定位工作。由于文献学是一门具有边缘性、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 ,主张把文献学既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类 ,又作为一级学科对待。下属中国古典文献学和现代文献学两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又包括若干个三级学科。文章指出 ,由于文献学的交叉性特征 ,在根据文献学上所规定的研究范围、方法、理论等分别研究各门学科的文献时 ,就出现了专科文献学。历史文献学曾经代表整个中国传统文献学。随着专科文献学著作的不断出现 ,历史文献学的专科文献学性质和地位逐渐形成定局。代表整个中国传统文献学的任务已由中国古典文献学接替了。
关键词
文献学
分级分类
学科建设
古典文献学
中国
Keywords
philology, condition ,classification ,position
分类号
G256.1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盐铁论》成书时间考
被引量:
17
4
作者
黑琨
机构
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6-39,共4页
文摘
《盐铁论》是西汉时期汝南桓宽依据盐铁会议纪录编撰而成的一部政论文集。关于此书写成的具体时间 ,史无明载 ,后人亦无明确意见。今以《盐铁论》与《史记》内文有相似之处为线索 ,分析考辨出《盐铁论》是在盐铁会议后 2
关键词
《盐铁论》
成书时间
桓宽
西汉时期
Keywords
Yan Tie Lun
completion time
Huan Kuan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夷文化的历史沿革
被引量:
7
5
作者
任重
机构
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7-71,共5页
文摘
东夷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发祥于山东半岛,与当时的中原华夏族、南方苗蛮族鼎足而立。东夷族曾创造出灿烂的史前文化,后来在夏、商王朝的镇压下人口锐减、文化退步。西周初期东夷文化并入了齐文化而再度辉煌。齐文化作为我国先秦文化的主流又引领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整体进步。本文即探讨东夷文化的历史沿革。
关键词
东夷族
龙山文化
齐太公
管仲
稷下学宫
Keywords
Dongyi
Longshan Cultuer
Marauis TaiofQi
Guan Zhong
Jixia Polace of learning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礼记·乐记》作于公孙尼之说辨误
被引量:
6
6
作者
刘心明
机构
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6-79,共4页
文摘
《礼记·乐记》是一份集中体现先秦儒家音乐思想与礼教思想的重要文献。过去,人们一直以为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本文通过分析考证,以可靠的文献资料为依据,否定了这种错误的观点。澄清《乐记》的作者问题,对于我们准确理解《乐记》以至整部《礼记》的编纂性质,从而正确而有效地发挥其文献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礼记·乐记》
作者
公孙尼
辨误
Keywords
The Book of Music: The Book of Rites
Author
GONG sunni
Textual criticism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鬼谷子》哲学与《老子》哲学
被引量:
6
7
作者
郑杰文
机构
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1-96,共6页
文摘
《鬼谷子》把《老子》的“阴阳化生”学说运用到社会科学领域,主张依此来分析社会事件的阴阳属性和变化发展,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促使社会事件阴阳转化;又把《老子》的“弱用之道”发展为游说、操纵君主决策的种种权术,主张在社会事件阴阳变化的“几微之动”中用这些权术使其朝着有利于己的方面发展;从而成为纵横捭阖斗争的哲学指导,并为后人提供了一种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借鉴。
关键词
鬼谷子
老子
哲学思想
分类号
B223.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皇甫谧卒年新考
被引量:
4
8
作者
徐传武
机构
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80-83,共4页
文摘
皇甫谧卒年新考徐传武《晋书·皇甫谧传》:“(谧)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卒,时年六十八。”关于这个记载,各种版本的《晋书》(房玄龄等撰本)未见有异文,散佚的各种旧《晋书》辑本(如臧荣绪本、王隐本、虞预本、朱凤本、谢灵运本、萧子云本、萧子显本、沈约本、...
关键词
皇甫谧
卒年
考证
《晋书》
"元康三年"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士”之自觉到“人”之觉醒
被引量:
2
9
作者
张骏翚
机构
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66,共8页
文摘
在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 ,士自先秦诞生之日起 ,就有了一种精神上、思想上乃至行为上的自觉与成熟 ,这导致了这一群人对世俗生活及个人情性的不甚关注 ,甚至是忽视。而至先秦末 ,随着君权政治的日益加强 ,士之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复苏 ,开始把向来朝外 (社会 )的目光向内 (个人 )转 ,由此到汉代 ,特别是汉末发生了士阶层“人的觉醒” 。
关键词
士
自觉
人
道统
中国
古代
士人阶层
自我意识
人格
Keywords
shi
awareness
man
awakening
confucian orthodoxy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学振荡式发展的原因及启示
被引量:
1
10
作者
郑杰文
机构
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8-102,共5页
文摘
我国古代的经学,由西汉今文经学到东汉古文经学,到魏晋“王学”,到南北朝隋唐疏注之学,到宋明义理之学,到乾嘉考据之学,经过了四次振荡式发展。造成经学振荡式发展的原因,主要有社会文化需求的阶段性变化、实现儒学社会价值与追求儒经学术品位的矛盾,以及经典文本特点(主要是文词的多义性和句义的可扩展性)这三点。经学振荡式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国学研究,必须贴近现实,面向社会,为大众服务。
关键词
经学
振荡式发展
原因
启示
Keywords
the studies of confucian classics
vibrating development
reason
enlightenment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书篇题增字及学者称引失误
11
作者
冯浩菲
机构
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37,共4页
关键词
《淮南子》
训诂体式
《孟子正义》
《孟子》
“解”
高诱注
梁惠王
《逸周书》
《原道》
《读书杂志》
分类号
G256.1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学与汉代的丧葬、祭祀活动及复仇之风
被引量:
3
12
作者
张涛
机构
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0-67,共8页
文摘
两汉之时 ,民间习俗深受儒家经学的影响。这也表现在丧葬、祭祀活动和复仇风气方面。当时民间流行的丧葬仪式和随葬器物 ,人们推出的厚葬或薄葬主张等 ,大都以经学理论为依据。而盛行一时的复仇之风 ,更是人们贯彻儒家经义的直接体现。当然 ,较之早期儒家经典的记载和规定 ,汉代的一些习俗也发生了某种变异。
关键词
汉代
经学
丧葬
祭祀
血亲复亿
民俗
Keywords
the Han Dynasty
Confucian Classical Theory
Funeral
Sacrifice
Revenge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初易学的发展
被引量:
2
13
作者
张涛
机构
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8-75,共8页
文摘
西汉初年,大批士人致力于《周易》的研究,陆贾、贾谊和韩婴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的天地人一体观、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整体思维方式、阴阳变化的辩证思想等,都是对《易传》的直接继承。他们以《周易》为资鉴,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流露出深广的忧患意识。他们发挥革故鼎新思想,力主改革社会政治制度,同时借助天尊地卑、乾坤定位之说,要求从根本上维护封建宗法统治。陆、贾、韩的易学理论和实践,为后来易学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宽广的道路。
关键词
易学
汉初
陆贾
贾谊
韩婴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人"缘何指须眉
14
作者
杨秀英
机构
山东大学
古籍
研究所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8-128,共1页
文摘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玉人"通常是女性美的代称.从<诗经·国风>"有女如玉"及唐代<莺莺传>"月移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到<聊斋志异>中的"玉人",都是温婉可人的女性形象.而魏晋直到南朝时期,史书中记载的美男子也多是"玉人"形象.<晋书·卫?d传>说卫?d"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南史·谢晦传>言"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墨.……时谢琨风华为江左第一,尝与晦俱在武帝前,帝目之日:‘一时顿有两玉人耳'";反映当时名士生活的<世说新语>一书,也不乏此类记载.为何"玉人"一度又指须眉男子呢?
关键词
《诗经·国风》
中国古典文学
《聊斋志异》
南朝时期
《莺莺传》
女性美
魏晋
史书
代称
唐代
分类号
C913.68 [经济管理]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邵晋涵与《南江札记》
被引量:
1
15
作者
张涛
机构
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1995年第3期114-114,共1页
文摘
邵晋涵与《南江札记》张涛《南江札记》四卷,清邵晋涵撰。邵晋涵(1743-1796年),字与桐,又字二云,浙江余姚人,清代著名学者。因《尚书·禹贡》三江中的南江从余姚入海,故自号南江。邵氏自幼博闻强记,于学无所不窥。乾隆三十年(1765年)乡试中式,甚...
关键词
邵晋涵
札记
南江
《四库全书总目》
《左传》
《三礼》
五代史
《尚书·禹贡》
古籍研究
《册府元龟》
分类号
K825.8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代黄老之学到老庄之学的演变
16
作者
刘晓东
机构
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1-25,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
"十五"规划项目。
文摘
本文探索了西汉初年崇尚黄老之学的社会原因以及其“因循”与“无为”的具体内容,指出将黄老之学作为政治观念转移到老庄之学作为人生观念的变化过程,强调了东汉时期“独行”与“逸民”的风气对魏晋崇尚老庄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
黄老
老庄
汉代
Keywords
Huang-Lao
Lao-Zhuang
Han Dynasty 收稿日期:2001-09-20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学与西汉王朝的民族政策
被引量:
1
17
作者
张涛
机构
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6-41,共6页
文摘
经学产生于春秋末年孔子删定六经,从事私人讲学,创立儒家学派之时,最初只是一门学术。汉兴以后,经学的影响逐步扩大,至汉武帝时便与政治产生了密切关系,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意识,成为最高统治集团制定政策、治理国家的理论依据。西汉王朝(包括新莽时期)各种民族政策的出台,也和经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关键词
西汉
新莽时期
统治集团
经学
汉武帝
春秋
民族政策
出台
扩大
国家
分类号
C931 [经济管理—管理学]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全文增补中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五十年来墨学研究综述
张骏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六朝时期的礼学研究及其历史意义
刘晓东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我国文献学的现状及历史文献学的定位
冯浩菲
《学术界》
2000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盐铁论》成书时间考
黑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东夷文化的历史沿革
任重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礼记·乐记》作于公孙尼之说辨误
刘心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鬼谷子》哲学与《老子》哲学
郑杰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皇甫谧卒年新考
徐传武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从“士”之自觉到“人”之觉醒
张骏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经学振荡式发展的原因及启示
郑杰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古书篇题增字及学者称引失误
冯浩菲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经学与汉代的丧葬、祭祀活动及复仇之风
张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汉初易学的发展
张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玉人"缘何指须眉
杨秀英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邵晋涵与《南江札记》
张涛
《浙江学刊》
CSSCI
199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汉代黄老之学到老庄之学的演变
刘晓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经学与西汉王朝的民族政策
张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1
全文增补中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