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亨先生及其《周易》研究——纪念晋生师逝世十五周年 被引量:7
1
作者 董治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3,共5页
高亨先生一生刻苦治学、勤奋著述,40多年来走的是一条与前儒有所不同的治《易》道路。他坚持“以经观经、以传观传”,和“讲《易经》不谈象数,讲《易传》不滥谈象数”,体现了对传统治《易》观念与实践的突破、创新。他的被广泛推... 高亨先生一生刻苦治学、勤奋著述,40多年来走的是一条与前儒有所不同的治《易》道路。他坚持“以经观经、以传观传”,和“讲《易经》不谈象数,讲《易传》不滥谈象数”,体现了对传统治《易》观念与实践的突破、创新。他的被广泛推重的训诂学成就,对古筮法之周详而系统的考索,可以说前无古人。他是20世纪的现代学者,对乾嘉朴学有所继承,也有所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亨先生 周易研究 易经 易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学研究方法的近代化历程 被引量:4
2
作者 郑杰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5-81,共7页
近现代墨学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墨学研究方法的逐步近代化。清儒治墨用书证法,并将这一传统方法发展到顶峰。梁启超始尝试运用西学论著结构形式来阐述墨学义理,但其论述方式仍为传统书证归纳式,呈现出研究方法演变... 近现代墨学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墨学研究方法的逐步近代化。清儒治墨用书证法,并将这一传统方法发展到顶峰。梁启超始尝试运用西学论著结构形式来阐述墨学义理,但其论述方式仍为传统书证归纳式,呈现出研究方法演变的过渡形态。胡适有机融合中西研究方法以治墨,完成了对墨学研究方法的近代化改造,建立起国学研究方法的近代化范式。墨学研究方法的改进,是近代以来国学研究方法巨变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学 研究方法 近代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文献学学科体系的改革 被引量:27
3
作者 冯浩菲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7-111,共5页
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目前共有三类文献学专业,即中文学科所属中国古典文献学,历史学科所属历史文献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所属文献学,都是二级学科,但互不相涉,各自发展,致使学科体系比较落后、杂乱,存在不少问题,不利于... 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目前共有三类文献学专业,即中文学科所属中国古典文献学,历史学科所属历史文献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所属文献学,都是二级学科,但互不相涉,各自发展,致使学科体系比较落后、杂乱,存在不少问题,不利于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亟需加以改革。文献学是一门具有边缘性、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应该将现行的分属于三个不同学科门类的三类文献学学科归拢在一起,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类对待,下属综合文献学与单一文献学两个一级学科;前者包括中国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两个二级学科,后者包括专科文献学、专题文献学、专书文献学三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又包括若干个三级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学 学科体系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笠泽堂书目》的“发现”及其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雷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7-68,共2页
本文介绍了明代王道明《笠泽堂书目》的“发现”经过,及其在目录学研究、藏书史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 笠泽堂书目 明代目录学 明代 私家藏书目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成书始末 被引量:2
5
作者 杜泽逊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1-74,共4页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从1992年10月开始运作,1997年10月全部出齐。该书的价值在于:共收古籍4508种,所选底本多系善本,约1/3为稀见本或孤本,是《四库全书》以来200年间最大的一部古籍丛书。由于采用原版影印...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从1992年10月开始运作,1997年10月全部出齐。该书的价值在于:共收古籍4508种,所选底本多系善本,约1/3为稀见本或孤本,是《四库全书》以来200年间最大的一部古籍丛书。由于采用原版影印,无篡改失真之弊,其学术价值在《四库全书》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存目 成书经过 学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汉文献中的经籍传注——《两汉全书》编纂杂识之一 被引量:1
6
作者 董治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20,共8页
在全部两汉文献中,为前代或当世古籍所作的各种“传”、“注”、“解”、“说” 、“笺”、“诂训”、“章句”等,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经籍传注是基于对一定专书整体考察而作出的系统注解,与此前散见的训诂资料有所不同,已具有一... 在全部两汉文献中,为前代或当世古籍所作的各种“传”、“注”、“解”、“说” 、“笺”、“诂训”、“章句”等,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经籍传注是基于对一定专书整体考察而作出的系统注解,与此前散见的训诂资料有所不同,已具有一定的学术个性,是一批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学术著作。它们的应时产生,是经学繁盛的直接结果,也反映了经学发展对一般古籍研究的影响,以及经学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汉代社会之多元文化的发展。《孟子章句》与《楚辞章句》是一直为后世所重的两种章句体传注,前者推崇孟子、后者赞颂屈原,曾在中国思想史、学术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籍传注 经学 儒家 道家 杂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经学简议三题 被引量:1
7
作者 董治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134,共4页
两汉是我国古代经学全面确立时期,也是经学获得繁荣的第一个重要历史阶段。"经"是对于一部分儒家典籍的专指与特称,"经学"则是以诸经为对象的阐释、考辨、研究之学。"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是... 两汉是我国古代经学全面确立时期,也是经学获得繁荣的第一个重要历史阶段。"经"是对于一部分儒家典籍的专指与特称,"经学"则是以诸经为对象的阐释、考辨、研究之学。"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是始见于汉代经学史的两个不同派别或学术系统,两者的各自发展和交互论争贯穿于两汉,也影响到后世。两汉四百年经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主要成绩在于保存和整理了一批重要的儒家经典,贡献了一批有多方面学术价值的经解、经注,并在治经的若干原则、方法上形成了"汉学"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经学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书》的承传与《书》学的演化——《两汉全书》编纂杂识之一
8
作者 董治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共5页
先秦古本《书》的流布已经较广。西汉伏生始传今文《书》二十八篇 ,逐渐形成欧阳氏与夏侯氏两个主干派别 ,并衍生诸多支脉 ,今文学达于极盛。东汉今文《书》由盛转衰 ,不再固守师法 ,而古文《书》学越来越多地为朝野所重视 ,地位趋于增... 先秦古本《书》的流布已经较广。西汉伏生始传今文《书》二十八篇 ,逐渐形成欧阳氏与夏侯氏两个主干派别 ,并衍生诸多支脉 ,今文学达于极盛。东汉今文《书》由盛转衰 ,不再固守师法 ,而古文《书》学越来越多地为朝野所重视 ,地位趋于增高。马融、郑玄为杜林漆书作传作解 ,进一步促使古文《书》学显扬于世。两汉《书》学演化的主要意义在于 :一、今文二十八篇得以写定并传世 ;二、保存古《书》许多残文散句以及最早一批经注经解 ;三、《书》学的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书》学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