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端全瓷树脂粘接桥在修复个别前牙缺失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丽丽 杜德标 +2 位作者 宁若愚 陈德英 吴峻岭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9-402,共4页
目的探讨单端全瓷树脂粘接桥在修复个别前牙缺失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例个别前牙缺失患者进行单端全瓷树脂粘接桥修复,并进行2年随访,采用美国公共健康协会(APHA)制定的修复体临床评价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分析。结果 20例单端全瓷... 目的探讨单端全瓷树脂粘接桥在修复个别前牙缺失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例个别前牙缺失患者进行单端全瓷树脂粘接桥修复,并进行2年随访,采用美国公共健康协会(APHA)制定的修复体临床评价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分析。结果 20例单端全瓷树脂粘接桥在修复完成后6个月,APHA的6项评价指标均达到A级;修复完成后1年,1例修复体周围龋为B级,其余均为A级;修复完成后2年,1例修复体周围龋为B级,1例修复体折断为B级,其余均为A级。结论对于个别前牙缺失,单端全瓷树脂粘接桥是可供临床选择的修复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端树脂粘接桥 个别前牙缺失 全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29a-3p调节卷曲蛋白4表达影响高脂血症大鼠种植体骨整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飞 王志峰 +3 位作者 刘芳芳 徐巾诏 刘奇博 蓝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0-207,共8页
目的研究microRNA-29a-3p(miR-29a-3p)对高脂环境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和高脂血症大鼠种植体骨整合的影响及其作用位点。方法 1)体外实验:对BMSCs分别进行普通和高脂成骨诱导,通过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目的研究microRNA-29a-3p(miR-29a-3p)对高脂环境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和高脂血症大鼠种植体骨整合的影响及其作用位点。方法 1)体外实验:对BMSCs分别进行普通和高脂成骨诱导,通过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miR-29a-3p及成骨相关因子碱性磷酸酶(ALP)、Runt相关基因2(Runx2)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高脂培养的BMSCs分别转染miR-29a-3p模拟物、抑制物及阴性对照(NC)质粒,RT-qPCR检测miR-29a-3p、ALP及Runx2基因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LP、Runx2蛋白表达情况。通过靶基因预测软件(Target Scan、MiRNA.org等)预测miR-29a-3p与成骨相关的靶基因为卷曲蛋白4(Fzd4),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miR-29a-3p与Fzd4的相互作用关系。2)体内实验:高脂血症大鼠为实验组,普通大鼠为对照组,两组分别植入种植体,检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miR-29a-3p、ALP、Runx2的表达差异;行种植体-骨组织的硬组织切片,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分别将miR-29a-3p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及空白对照慢病毒载体注射入高脂血症大鼠,种植体植入后3、10 d检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ALP、Runx2的表达变化以研究miR-29a-3p对高脂血症大鼠成骨的作用。结果高脂组与普通组相比,ALP、Runx2和miR-29a-3p表达下调,BMSCs成骨分化能力下降。miR-29a-3p模拟物组与抑制物组相比,ALP、Runx2表达升高,BMSCs成骨分化能力增强。体内实验也得到了相似结果。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证实miR29a-3p通过直接结合3’-UTR抑制Fzd4表达。结论miR-29a-3p对高脂环境下大鼠BMSCs成骨分化起正向调节作用,可直接与Fzd4结合调节成骨分化;mi R-29a-3p能够促进高脂血症大鼠种植体周围成骨标志基因的表达,有利于骨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29a-3p 高脂血症 卷曲蛋白4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骨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炎患者种植二期术后牙龈愈合状况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齐佳妮 岳丽新 兰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通过探讨牙周炎患者种植二期术后牙龈愈合达到稳定的时间,为牙周炎患者的种植修复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9例已植入种植体(共60枚)并达到骨结合的牙周炎患者进行种植二期手术,术后测量每枚种植体的颊侧牙龈高度2次。术后第1周测量所有... 目的通过探讨牙周炎患者种植二期术后牙龈愈合达到稳定的时间,为牙周炎患者的种植修复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9例已植入种植体(共60枚)并达到骨结合的牙周炎患者进行种植二期手术,术后测量每枚种植体的颊侧牙龈高度2次。术后第1周测量所有种植体的牙龈颊侧最低点,并设为初测点;其后按照观察时间随机分组,分为1、2、3、4组,每组15枚种植体,分别于术后第2、3、4、5周时进行第2次测量。观察4组第2次测量与初测点的牙龈变化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组牙龈变化量分别为(-0.25±0.66)、(-0.04±0.52)、(-0.70±0.77)、(-0.74±1.09)mm。第1、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术后第4周牙龈呈退缩趋势,平均退缩0.66 mm;第3、4组间的牙龈变化量也无明显差异(P>0.05),即牙龈愈合状态稳定。结论牙周炎患者种植二期术后4周,种植体周围牙龈愈合达到稳定,可以进行取模修复;根据牙龈变化量可以指导种植基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种植二期手术 牙龈愈合 种植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