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的(牙合)学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于文倩 李晓茜 +2 位作者 马丽 马晓妮 徐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探讨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的咬合及肌电特点,为无牙颌固定种植修复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例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的患者,其中A组上颌为固定种植修复,B组上颌为天然牙列,C组上颌为可摘局部义齿,每组20例患者。使用T-sca... 目的探讨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的咬合及肌电特点,为无牙颌固定种植修复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例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的患者,其中A组上颌为固定种植修复,B组上颌为天然牙列,C组上颌为可摘局部义齿,每组20例患者。使用T-scan记录4种颌位的咬合特点,采用肌电仪记录静息状态及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时颞肌前束和咬肌的电位变化,探讨咬合与肌电之间的联系。结果咬合分析结果:C组的咬合接触时间、最大咬合力时左右侧咬合力平衡度及咬合力中心左右向偏移度、咬合力中心位移、前伸颌及侧方颌的咬合分离时间均大于A、B两组(P<0.05),3组最大咬合力时咬合力中心前后向偏移度及前牙区咬合力百分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电分析结果:C组的静息状态下肌电幅值、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时咀嚼肌不对称指数大于A、B两组(P<0.05),A、B组的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时肌电幅值大于C组(P<0.05)。结论在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中,当上颌为可摘局部义齿时,咬合不稳定程度及咬合力中心偏移大于上颌为固定种植修复和天然牙列的患者。咬合与肌电息息相关,上颌可摘局部义齿可造成肌电活动增加,降低咀嚼肌的潜力,双侧肌电的不对称与咬合不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牙颌患者 固定种植修复 咬合分析系统 T-scan 肌电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缩生长因子对上颌前牙区种植骨增量术后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于甜甜 刘金 +3 位作者 尹俊景 许香娜 闫圣杰 兰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8-402,共5页
目的研究浓缩生长因子(CGF)对种植骨增量患者术后疼痛和肿胀的作用。方法选择28例单颗上颌前牙缺失伴唇侧骨板缺损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4例,试验组应用CGF行引导骨再生术,对照组应用胶原膜行引导骨再生术,分析对比... 目的研究浓缩生长因子(CGF)对种植骨增量患者术后疼痛和肿胀的作用。方法选择28例单颗上颌前牙缺失伴唇侧骨板缺损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4例,试验组应用CGF行引导骨再生术,对照组应用胶原膜行引导骨再生术,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和肿胀程度。术后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测定,肿胀程度根据肿胀范围划分4个等级。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5.1±22.5和47.0±20.3,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分别为(2.1±1.5)、(2.8±1.0)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肿胀、轻度肿胀、中度肿胀、重度肿胀的百分比分别为21.4%、57.1%、21.4%、0,对照组依次为7.1%、35.7%、35.7%和21.4%,术后肿胀持续时间分别为(2.4±1.4)、(4.2±2.2)d,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F的应用可以减轻患者术后肿胀程度,缩短术后肿胀时间,但对疼痛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生长因子 引导骨再生术 术后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热休克蛋白27基因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朱震坤 王羽裳 徐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观察长效沉默热休克蛋白(Hsp)27基因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方法实验分为3组:高滴度pLenti-shRNA-Hsp27慢病毒颗粒长效转染入UM-SCC-22B细胞为实验组(shHsp27组),常规培养UM-SCC-22B细胞(ctrl组)为空白对照,UM-SC... 目的观察长效沉默热休克蛋白(Hsp)27基因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方法实验分为3组:高滴度pLenti-shRNA-Hsp27慢病毒颗粒长效转染入UM-SCC-22B细胞为实验组(shHsp27组),常规培养UM-SCC-22B细胞(ctrl组)为空白对照,UM-SCC-22B细胞转染pLenti-shRNA-ctrl慢病毒颗粒(shctrl组)为阴性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中Hsp27的表达,采用MTS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及Matrigel侵袭实验,观察各组Hsp27表达抑制后UM-SCC-22B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shHsp27组的Hsp27表达明显降低;MTS细胞增殖实验可见,细胞培养24、48 h后,shHsp27组的细胞增殖能力与ctrl组和shctrl组无明显差异;划痕实验表明,划痕产生72 h后,ctrl组细胞迁移能力为shHsp27组的4.38倍;Matrigel侵袭实验显示,ctrl组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为shHsp27组的2.03倍。结论长效转染慢病毒颗粒pLentishRNA-Hsp27能够高效、特异地沉默高转移潜能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细胞系UM-SCC-22B的Hsp27基因表达,并能显著抑制其体外侵袭和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27 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转移 慢病毒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