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荧光蛋白转染标记腺样囊性癌生长的裸鼠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正岗 董作青 +4 位作者 张东 周成军 孙善珍 刘少华 魏奉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4-428,共5页
目的建立能够实时监测、连续动态观察腺样囊性癌生长、转移的裸鼠模型。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LEGFP-N1感染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并筛选出ACCM-GFP稳定细胞株,并比较ACCM和ACCM-GFP细胞的增殖特性和形态特点;用ACCM-GFP细胞种植法建立... 目的建立能够实时监测、连续动态观察腺样囊性癌生长、转移的裸鼠模型。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LEGFP-N1感染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并筛选出ACCM-GFP稳定细胞株,并比较ACCM和ACCM-GFP细胞的增殖特性和形态特点;用ACCM-GFP细胞种植法建立裸鼠舌癌模型,对移植瘤的生长进行实时荧光成像观察,并与ACCM肿瘤进行组织学比较。结果 ACCM-GFP细胞可长期稳定表达GFP;ACCM和ACCM-GFP细胞的增殖特性和形态无差异,体内成瘤的组织学表现无差异;通过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可实时监测肿瘤的生长。结论 ACCM-GFP裸鼠荧光肿瘤模型可以长期无创、实时、动态观察肿瘤的生长变化,是进行腺样囊性癌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理想肿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绿色荧光蛋白 肿瘤模型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辐射对大鼠下颌下腺旁细胞途径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吴言辉 许辉 +4 位作者 姚清婷 刘少华 艾皮孜古丽·亚库普 路利丹 石亮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7-273,共7页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引起的紧密连接(TJ)蛋白claudin-4的改变及其对大鼠下颌下腺旁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照射组又分为照射后1、4、12周组,照射组一次性给予20Gy射线局部照射实验侧下颌下腺区...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引起的紧密连接(TJ)蛋白claudin-4的改变及其对大鼠下颌下腺旁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照射组又分为照射后1、4、12周组,照射组一次性给予20Gy射线局部照射实验侧下颌下腺区。照射后1、4及12周,用Schirmer实验检测分泌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腺体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TJ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检测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受体)亚型M3、水通道蛋白5(AQP5)及claudin-4的蛋白表达。结果电离辐射后1、4、12周,腺体分泌量逐渐降低(P<0.01);1周时腺体组织以间质水肿为主,随时间进行出现核固缩,腺泡细胞数目减少,小灶性腺体坏死伴炎症浸润,12周时最明显;照射组腺体不同时期TJ超微结构表现为模糊、崩塌、电子密度降低,TJ宽度显著减少(P<0.01);M3及AQP5表达随时间依赖性下调,荧光强度在照射后明显减弱,而claudin-4表达及荧光强度则表现为不同程度增强。结论下颌下腺照射后TJ结构改变,claudin-4表达上调,旁细胞水分泌途径损伤参与了下颌下腺电离辐射后分泌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紧密连接 CLAUDIN-4 旁细胞途径 下颌下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细胞对破骨细胞形成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冬燕 扈英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031-1032,1036,共3页
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和成骨细胞骨形成作用的交替进行维持了骨量的平衡。破骨细胞可以选择性吸收损伤部位的骨质,其激活和定位机制目前还未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认为骨细胞是感知骨环境的基本单位,而且骨细胞还可以将所感知的信号传递给... 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和成骨细胞骨形成作用的交替进行维持了骨量的平衡。破骨细胞可以选择性吸收损伤部位的骨质,其激活和定位机制目前还未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认为骨细胞是感知骨环境的基本单位,而且骨细胞还可以将所感知的信号传递给其它骨细胞,骨衬细胞,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等。对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研究中发现骨细胞可能在破骨细胞的激活和定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具体机制还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细胞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对大鼠颌下腺分泌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肖孟 刘少华 +2 位作者 刘云生 魏奉才 石亮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颌下腺损伤-应激反应及其对颌下腺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颌下腺原位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对侧腺体作为对照组,实验侧颌下腺经历90 min缺血,分别再灌注1、12、24、72 h后,检测各组腺体的分泌量,组... 目的探讨单纯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颌下腺损伤-应激反应及其对颌下腺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颌下腺原位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对侧腺体作为对照组,实验侧颌下腺经历90 min缺血,分别再灌注1、12、24、72 h后,检测各组腺体的分泌量,组织学变化,活性氧水平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大鼠颌下腺经历缺血再灌注后1 h和12 h,腺体分泌量显著降低,至再灌注72 h腺体的分泌量逐渐恢复正常。组织学观察发现,经历缺血再灌注后,腺体组织开始出现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至再灌注12 h最为严重,其后逐渐恢复至正常。腺体组织活性氧水平及细胞凋亡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经历再灌注1 h和12 h后,腺体组织内活性氧信号增多,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增高。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移植腺体早期分泌功能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损伤-应激反应 分泌功能 颌下腺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