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西安事变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刘培平
-
机构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副教授
济南
-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1-88,共8页
-
文摘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由非法到合法的转折点。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
关键词
西安事变
蒋介石
国民党
中国共产
和平解决
日本帝国主义
杨虎城
共产党
抗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分类号
K26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唐代刑部尚书的法学素养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王建峰
-
机构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8-145,168,共18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YJC770045)
山东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唐代可考的127位刑部尚书中,没有一人出身于科举明法科。但是,未经受律学馆的专门教育,并不一定意味着该群体法学素养缺失或者低下。他们多出身于刑法世家,由于家学熏陶与环境影响,可以受到法学知识的长期浸润;仕途履历中又多曾在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等机构任职,经历司法实践历练,具备丰富的司法经验。对朝廷法典的制定和不断完善作出了实际贡献,并且不惜犯颜执法,为维护法典实施的严格公正竭尽全力。为官清正严明、秉公执法,具有良好的禀性操守和突出的任职表现。刑部尚书这一群体法学素养较高,表明唐代官员选任时对担任司法职务者的专业素养颇为重视。
-
关键词
唐代
刑部尚书
法学素养
家学
仕履
-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